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小康时代”社会救助制度的调整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 被引量:17
1
作者 公衍勇 聂淑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3,共5页
我国现行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无法顺应“后小康时代”农村贫困形式变化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后小康时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 我国现行生存型社会救助制度已经无法顺应“后小康时代”农村贫困形式变化的需要、无法满足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无力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后小康时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应该向积极和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转变:价值理念上,从消极被动的事后补救转向积极主动的事前预防;制度目标上,由满足贫困群体低层次需求转向兼顾高层次需求;救助主体上,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参与;救助对象上,从政策受益者向政策边缘人延伸;救助方式上,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救助体系上,由“碎片化”到“整体化”。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社会救助制度 发展型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相对贫困的治理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77,共2页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我国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相对贫困的内涵不仅指的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还包括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以及人能力受限。有诸多原因导致贫困的产生,例如脱贫攻坚政策性因素、社会结构转型与人口流动带...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我国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相对贫困的内涵不仅指的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还包括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以及人能力受限。有诸多原因导致贫困的产生,例如脱贫攻坚政策性因素、社会结构转型与人口流动带来的贫困、社会保障不健全性的贫困、自然地理因素带来的贫困、身心限制及能力不足等因素。目前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解决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总结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相对贫困的分析,在城乡融合角度研究相对贫困,还要重视贫困的社会治理转向,构建中国特色减贫话语体系,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相对贫困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缓解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农村低保瞄准优化研究——基于社区参与+代理家计调查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永军 杨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5-86,共12页
农村低保是后小康时代重要的反贫困手段,其瞄准精度直接关系到稀缺的政策资源能否流入应保家庭,低保瞄准的社区参与+代理家计调查法能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低保户初选方面,以社区瞄准... 农村低保是后小康时代重要的反贫困手段,其瞄准精度直接关系到稀缺的政策资源能否流入应保家庭,低保瞄准的社区参与+代理家计调查法能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低保户初选方面,以社区瞄准为主的现行方法的瞄准率随贫困人口比例增加而提高,因此适用于应保人口比例较高的情形;但应保人口比例越低,社区参与+代理家计调查法越优于代理家计调查法和现行方法,因此更适用于应保人口比例较低的后小康时代。在低保资格复查方面,社区参与+代理家计调查法的准确率同样随应保人口比例降低而提高,且始终优于上述两种方法。而且家计调查越严格,社区参与+代理家计调查法的初选表现和复查表现越佳。因此,在应保家庭比例较低的后小康时代,低保瞄准方式应从以社区瞄准为主向社区参与+代理家计调查法转变,并提高代理家计调查的严格程度,同时应灵活选择具有较强指示作用的代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精准扶贫 农村低保 瞄准率 社区瞄准 代理家庭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形势任务、战略选择及2035年远景谋划 被引量:28
4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44,共15页
2021—2035年是后小康时代的关键时期,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需求品质提升、需求结构升级、需求总量增长的新形势任务。但从目前粮食供给侧的情况看,生产端、进口端和储备流通环节都仍有改进的空间。对此,要继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落实好“... 2021—2035年是后小康时代的关键时期,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着需求品质提升、需求结构升级、需求总量增长的新形势任务。但从目前粮食供给侧的情况看,生产端、进口端和储备流通环节都仍有改进的空间。对此,要继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并推动粮食生产的绿色转型;要继续壮大粮食生产队伍,加强对小农户的支持保护,深化其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协同协作。要在进口端和储备流通环节增强抗压能力,化解粮食进口在短期与中长期面临的挑战,增强粮食储备流通的应急管理能力。进入后小康时代,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增强市场导向,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还应不断深化对粮食安全的理解认识,协调好粮食供应与节粮减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后小康时代 供给侧 需求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治理 被引量:24
5
作者 侯守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2,共7页
后小康时代中国扶贫战略将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的任务会更加艰巨。与绝对贫困治理相比,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分散性、多维性、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五大特征,同时也面临脱贫攻坚成效不稳定、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后小康时代中国扶贫战略将由绝对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治理的任务会更加艰巨。与绝对贫困治理相比,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分散性、多维性、艰巨性、长期性、系统性五大特征,同时也面临脱贫攻坚成效不稳定、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政策有效性和文化贫困四大治理难点。对此,必须构建转型衔接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多重保障机制、人文发展机制四大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以顺利实现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内在动因及现实路向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蕴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0,共8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非意味着我国贫困问题的彻底终结,后小康时代我国减贫工作将面临重大战略转型,即由整体性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持续性化解相对贫困。聚焦相对贫困治理,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路向选择,是消减返贫和新致贫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非意味着我国贫困问题的彻底终结,后小康时代我国减贫工作将面临重大战略转型,即由整体性消除绝对贫困转向持续性化解相对贫困。聚焦相对贫困治理,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路向选择,是消减返贫和新致贫风险的现实要求,是破解"精神贫困"与"能力贫困"难题的应有之义,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应以综合协同思路凝聚治理合力,实现贫困治理由"超常规"向"持续性"转型,协同推进贫困治理与区域综合开发及社会保障建设,巩固"扶志扶智"长效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着力化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协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小康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现代化发展“四大突出问题”的破解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周颖琳 杨尚昆 +1 位作者 林惠娴 黄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0期7-8,11,共3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制约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四大问题将更加凸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增强垃圾处理系统化功能,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积极推动殡葬业改革,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要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辟“农业入市经营”新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制约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四大问题将更加凸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增强垃圾处理系统化功能,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积极推动殡葬业改革,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要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开辟“农业入市经营”新路径;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现代化发展 突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空间偏向到空间整合:后小康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空间转向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国敏 王小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160,共8页
在不断递进的社会实践中,“空间”已被赋予复杂的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和虚拟属性,并从自然空间拓展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彼此渗透的社会空间。立足于空间视野,结合我国贫困治理的具体实际,可以发现,长期以来我国贫困治理策略呈... 在不断递进的社会实践中,“空间”已被赋予复杂的政治属性、文化属性和虚拟属性,并从自然空间拓展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彼此渗透的社会空间。立足于空间视野,结合我国贫困治理的具体实际,可以发现,长期以来我国贫困治理策略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偏向”,即侧重于乡土空间中的农村贫困治理和生存空间中的绝对贫困治理。伴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后小康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运作空间将实现由乡土空间向城乡空间转化和由生存空间向发展空间的跃升。在贫困治理空间转向的背景下,应坚持促进城乡空间的均衡发展、提升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构建“虚实”共同发展的社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贫困治理 空间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域下后小康时代我国缓解相对贫困的路径选择
9
作者 曾佳 贾强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后小康时代,我国的贫困问题依旧严峻,突出地表现为贫困性质的相对性、贫困衡量标准的多维性、脱贫结果的不稳定性和缓解贫困的恒久性,针对现阶段我国相对贫困的治理难题,精准扶贫思想能够对后小康时代我国缓解相对贫困提供一定的启示与... 后小康时代,我国的贫困问题依旧严峻,突出地表现为贫困性质的相对性、贫困衡量标准的多维性、脱贫结果的不稳定性和缓解贫困的恒久性,针对现阶段我国相对贫困的治理难题,精准扶贫思想能够对后小康时代我国缓解相对贫困提供一定的启示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后小康时代 相对贫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民生发展:问题、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唐任伍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6-23,共8页
2020年,中国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进入"后小康时代","后小康时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也是一个民生发展... 2020年,中国将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进入"后小康时代","后小康时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科学技术高度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也是一个民生发展的新时代。建立起"党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民响应"的"后小康时代"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保障"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过渡时期"民生发展的四梁八柱,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的体制保障和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民生发展 自身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后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前瞻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蔡琛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38-44,共7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有效提升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后小康时代"中国公共治理结构转型的重要时代命题。"后小康时代"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挑战包括:从"传统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有效提升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后小康时代"中国公共治理结构转型的重要时代命题。"后小康时代"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挑战包括:从"传统绩效预算"走向"新绩效预算"的当代世界预算改革潮流、预算环境差异与财政风险传导中的传统理财经验斟酌取舍、现代财政制度建设与全口径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国情沧桑正道。"后小康时代"的中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需要构建起覆盖横向(预算绩效管理内外部评价主体)、纵向(基于多级政府理论的财政层级差异和基于"胡焕庸线"的地区间差异)和时间(预算循环周期和中期预算)维度的预算绩效管理三维立体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预算绩效管理 政府预算 现代财政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及理论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鹏 魏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8-126,共9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经济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齐后小康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并准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经济基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补齐后小康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任务。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加强相关理论议题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后小康时代的时代背景,厘清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从理论、历史和实践3个方面梳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议题进行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的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小康时代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理论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