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带线铆钉重建后盂唇治疗肩关节后方不稳定
1
作者 陈先武 王亮 +2 位作者 叶如卿 许海平 陆建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铆钉重建后盂唇并选择性缝合肩袖间隙治疗肩关节后方不稳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3月先后共13例肩后向不稳患者,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7.9岁,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带线铆钉重建后盂唇并选择性缝合肩袖间隙术,...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铆钉重建后盂唇并选择性缝合肩袖间隙治疗肩关节后方不稳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3月先后共13例肩后向不稳患者,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7.9岁,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带线铆钉重建后盂唇并选择性缝合肩袖间隙术,获得15~31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5月。比较手术前后的UCLA肩关节评分、患肩关节外展位外旋角度来评估疗效。结果:手术效果均满意,UCLA肩关节评分术前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术前26.69±1.032提高到术后33.77±2.127,P=0.000),而肩外展位外旋角度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铆钉重建后盂唇并选择性缝合肩袖间隙治疗肩关节后方不稳对恢复肩关节稳定和功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手术 肩关节不稳定 后向不稳定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旭 宋关阳 +2 位作者 刘心 张辉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0-955,共6页
目的:明确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的特点。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发生率。配比一组无前内侧撞击... 目的:明确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后外复合体损伤中的发生率,并分析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的特点。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发生率。配比一组无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为对照组,与合并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后向不稳定和内翻不稳定的程度;再根据骨折块大小将前内侧撞击骨折组分为边缘型骨折组和压缩型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后向不稳定和内翻不稳定的程度。结果:自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共收治膝关节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266例,其中,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共19例,发生率为7.1%。与对照组相比,合并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其后向不稳定更为严重(P=0.030),但两组内翻不稳定并无显著性差异(P=0.800);边缘型骨折组和压缩型骨折组相比,其后向不稳定更为严重(P=0.026),两组内翻不稳定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P=0.397)。虽然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合并前内侧撞击骨折的后外复合体损伤同时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腘动脉和腓总神经)的风险更大。结论: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在后外复合体损伤中发生率为7.1%。合并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的患者,其后向不稳定更为严重;若前内侧撞击骨折为压缩型,其后向不稳定也较边缘型骨折更为严重。对存在压缩型胫骨平台前内侧撞击骨折的病例,除需检查后向和后外向稳定性外,还需对血管神经情况进行仔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前内撞击骨折 后外复合体损伤 后向不稳定 内翻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