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的分期(英文)
1
作者 布莱恩.麦克海尔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1-181,208,共12页
从二十一世纪这一视角回顾后现代主义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能厘清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内在断裂与间断及承继。本文试图描述后现代时期的三个内在阶段:首先是始于欧美六十年代中的初期阶段,其次是七、八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高峰期这一主要阶段... 从二十一世纪这一视角回顾后现代主义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已能厘清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内在断裂与间断及承继。本文试图描述后现代时期的三个内在阶段:首先是始于欧美六十年代中的初期阶段,其次是七、八十年代的后现代主义高峰期这一主要阶段,最后是九十年代的晚期后现代主义或者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普遍显现为一种停顿或间歇,似乎是后现代之后的一个空档期,之后会发展出什么仍不可知。学界的共识是后现代主义在"漫长的六十年代"始于工业化的西方,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而本文则试图将1966年论证为后现代主义的起始年份。1973年也常常被论证为后现代主义的起始年份,而本文则将1973年阐释为后现代主义重新定位自身、进入高峰阶段的节点。提及后现代主义,人们想到的主要是七十年代中期"后现代主义"这一术语出现到八十年代末这一段后现代主义高峰阶段的文化形式与实践。1989-1990年间的事件具有世界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也将后现代主义引入其最后一个阶段,而随之而来的九十年代成了"漫长的九十年代",是一种停滞或空挡,用菲利普·维格纳的话说,就是"两个死亡的中间地带",不再彻底后现代,又非"后-后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分期 流行文化 新自由主义 世在现代主义 后后现代主义 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四届国际美学大会综述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小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第14届国际美学大会于1998年9月1日至5日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召开。本次大会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德语。有来自45个国家的400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中国大陆有3位代表。本次大会在“作为哲学的美学”... 第14届国际美学大会于1998年9月1日至5日在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首都卢布尔雅那召开。本次大会的工作语言是英语、法语和德语。有来自45个国家的400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中国大陆有3位代表。本次大会在“作为哲学的美学”这个主题下,设有10个专题:1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后后现代主义 中国哲学 “气韵生动” 比较研究 中国文化 跨文化研究 哲学的艺术 斯洛文尼亚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