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数智化实践及协同路径研究——基于资源编排视角
1
作者 颜莉 曾亚鹏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1-67,共17页
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的数智化转型以赋能于供应链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Y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编排视角并利用扎... 数智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于后发企业而言,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的数智化转型以赋能于供应链管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Y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编排视角并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深入企业数智化转型实际情况,构建基于数智化供应链网络生态的作用机理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旨在为后发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数智化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研究发现,有效的数智化转型具有强化资源归集、提升资源利用、拓宽价值渠道、加快追赶速率等作用,能推动企业从基建层到生态层的三级追赶能力跃迁,达到后发追赶的目的。进一步使用熵权—云模型综合评价分析模型,分析转型效度并提出后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数智化转型应扎根全产业链、打造企业生产力、打通业务屏障以及统筹全级内控等建议,对后发企业做好数智化赋能供应链管理,实现有效追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供应链管理 数智化转型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身份变革视角下后发企业技术高端化的过程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祺瑞 彭新敏 +1 位作者 刘电光 刘瑞禹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7,共15页
后发企业的技术高端化并非技术创新活动的单维升级,而是在持续变革的组织身份指引下技术创新活动的动态推进。现有文献虽然已关注高端化过程,但未能揭示在高度不确定情境下,后发企业如何主动调整组织身份进而引导与支持后发企业的技术... 后发企业的技术高端化并非技术创新活动的单维升级,而是在持续变革的组织身份指引下技术创新活动的动态推进。现有文献虽然已关注高端化过程,但未能揭示在高度不确定情境下,后发企业如何主动调整组织身份进而引导与支持后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最终实现技术高端化的过程机制。将组织身份变革视角引入高端技术创新过程,通过对慈星公司2010—2022年在全成型横机领域的技术高端化历程展开纵向单案例研究,结果发现:后发企业在技术高端化过程中的“创新前端—新产品及工艺开发—商业化”3个阶段中,组织身份与技术创新相应地经历了“组织领域身份泛化—高端技术多向搜寻—组织领域身份聚焦—高端技术聚力攻关—组织角色身份提升—高端技术推广优化”的演化过程,分别克服了技术方向不确定性、产品性能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最终实现了技术高端化。由此,研究结论揭示了组织身份变革视角下后发企业实现技术高端化的过程机制,为理解后发企业的技术高端化提供了动态的身份认知视角,也为后发企业有效实现技术高端化提供了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高端化 技术创新 组织身份变革 后发企业 过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郭青 戚湧 邓雨亭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5,共11页
本文以中国后发企业2022—2023两年追踪的调研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技术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正向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赶超;技... 本文以中国后发企业2022—2023两年追踪的调研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后发企业技术赶超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技术能力、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专利侵权风险管理正向影响后发企业技术赶超;技术创新在专利侵权风险管理与后发企业技术赶超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作用兼具当期效应与时滞效应;技术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影响专利侵权风险管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为专利侵权风险管理的创新驱动效应提供实证依据,引导中国后发企业在繁茂的“专利丛林”中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侵权风险管理 后发企业 技术赶超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创新追赶路径研究综述——技术创新抑或商业模式创新? 被引量:36
4
作者 曾萍 刘洋 应瑛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在梳理针对这一核心研究问题进展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后发企业追赶研究的3个范式转移:研究情境的转移——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到转型经济国家;研究内容的转移——从模仿学习到协同创新;研究聚焦的转移——从研发相关创新到非研发相关创新... 本文在梳理针对这一核心研究问题进展的基础上,首先提出后发企业追赶研究的3个范式转移:研究情境的转移——从新兴工业化国家到转型经济国家;研究内容的转移——从模仿学习到协同创新;研究聚焦的转移——从研发相关创新到非研发相关创新.其次,基于近5年的研究成果,搭建了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追赶路径的总体框架.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可以从解构转型经济独特环境、识别独特创新行为和探索创新追赶路径3个方面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经济 后发企业 创新追赶 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追赶过程中后发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基于中国西电集团公司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润辉 周常宝 +1 位作者 李康宏 谢宗晓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51,共12页
基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西电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应用企业环境—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后发企业创新能力构建的理论框架,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 基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西电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应用企业环境—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后发企业创新能力构建的理论框架,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的不同阶段,企业环境发生变化,引起协同创新模式和组织学习模式发生变化,通过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匹配,进而构建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对后发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结构升级和转型,提高后发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创新能力构建 技术追赶 组织学习模式 协同创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后发企业如何实现追赶性成长——基于华为纵向案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杜丹丽 赵丹 简萧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为探究后发企业在经济与技术发展不均衡的情境下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本文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华为公司在组织警觉的支撑下从追赶到超越的全过程。基于华为公司1990—2019年的发展历程... 为探究后发企业在经济与技术发展不均衡的情境下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本文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华为公司在组织警觉的支撑下从追赶到超越的全过程。基于华为公司1990—2019年的发展历程,通过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在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后发企业以战略驱动全面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有机联系,凭借敏锐的环境感知能力、精准的信息洞见能力、求索不止的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其组织警觉能力以支撑企业内外部知识和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实现初始追赶至行业前沿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式创新 后发企业 组织警觉 华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内向国际化到外向国际化: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可持续性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先明 黄春桃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6年第2期11-18,共8页
基于技术追赶理论, 选取我国2003~2013 年省际面板数据, 对后发企业从内向国际化到外向国际化的技术追赶绩效进行研究, 同时考察吸收能力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 现阶段外向国际化可以显著提高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绩效,... 基于技术追赶理论, 选取我国2003~2013 年省际面板数据, 对后发企业从内向国际化到外向国际化的技术追赶绩效进行研究, 同时考察吸收能力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 现阶段外向国际化可以显著提高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绩效, 而内向国际化却明显阻碍后发企业技术的追赶, 但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的技术追赶效果依然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从内向国际化到外向国际化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一个可持续性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 后发企业的吸收能力对外向国际化的技术追赶绩效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而对内向国际化的技术追赶效果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对后发企业内外向国际化的技术追赶绩效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即显著加强外向国际化与技术追赶绩效的关系, 而显著减弱内向国际化与技术追赶绩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追赶 内向国际化 外向国际化 后发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企业市场进入理论探究——基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 被引量:4
8
作者 臧树伟 李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2-57,共6页
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问题开展研究的理论文献相对比较分散,因而系统且全面地综述已有的研究文献显得格外必要。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依次从破坏机理、成长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后发企业通... 从破坏性创新的视角对后发企业市场进入问题开展研究的理论文献相对比较分散,因而系统且全面地综述已有的研究文献显得格外必要。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依次从破坏机理、成长路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后发企业通过破坏性创新进入市场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针对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几点颇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后发企业 市场进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与后发企业成长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江积海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27,共6页
研究探讨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企业成长的逻辑关系,知识传导促进资源→业务流程→惯例→能力→核心能力的演化和能力从吸收能力→转移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因,而知识传导通过动态能力间... 研究探讨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企业成长的逻辑关系,知识传导促进资源→业务流程→惯例→能力→核心能力的演化和能力从吸收能力→转移能力→整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研究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因,而知识传导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作用企业成长.企业成长体现为企业边界、企业行为、企业结构和企业绩效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传导 动态能力 企业成长 后发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企业技术追赶微观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喻金田 皮特 +1 位作者 黑尔特 汤姆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2,55,共7页
运用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5个基本路径分析模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后发企业如何在技术上成功追赶西方竞争者的过程,明确企业从低技术走向技术领先者的微观机理.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技术追赶 战略模式 微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后发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怡然 《新经济》 2016年第24期3-4,共2页
目前,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贯都是全球各个企业的核心投资目的地。但是我国企业在目前阶段还处于初级水平,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的经验还不算丰富,这都拉大了我国企业与... 目前,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贯都是全球各个企业的核心投资目的地。但是我国企业在目前阶段还处于初级水平,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化经营的经验还不算丰富,这都拉大了我国企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差距。对我国企业而言,其具有独特的后发性特点,这与发达国家的先发性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后发性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市场进入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企共演视角下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浩 李林 何建洪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技术追赶历史和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一个更广的视角提出技术追赶路径选择框架--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政企共演模型,分析政府与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及频繁互动的内在机理,指出在追赶起步、追赶提升和后... 本文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技术追赶历史和现有相关文献的梳理,从一个更广的视角提出技术追赶路径选择框架--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政企共演模型,分析政府与企业在不同阶段的战略选择及频繁互动的内在机理,指出在追赶起步、追赶提升和后追赶三个阶段中,政府技术战略"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升级-创新驱动"演化与后发企业"技术模仿和二次创新-技术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演进同步发生,共同推动了社会环境的改变,并反作用于自身战略选择的变迁。在这一进程中,基于政府意志或行为而形成的政府干预、制度型市场和产权差异等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有着持续性的影响。本文认为要推动后发企业创新能力赶超并形成持续性的技术引领,还需要在企业、产业、政策层面持续性地完善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技术追赶 政企共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企业技术发展与其协同创新模式的演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谢雨鸣 邵云飞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13,共11页
在技术层级化的背景下,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是协同创新内涵的直接体现.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创新A-U模型和模块化理论,发现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呈现出以辅助技术先发、主导技术跃升的特征.然后,通过对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和企业组织模式... 在技术层级化的背景下,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是协同创新内涵的直接体现.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创新A-U模型和模块化理论,发现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呈现出以辅助技术先发、主导技术跃升的特征.然后,通过对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和企业组织模式重新整合的分析,将后发企业的协同创新模式分为契约型协同、组织型协同和战略型协同,再将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与不同阶段协同创新模式的演化相结合,提出了两者协同演化的理论模型.对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与四川绵竹鑫坤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发展与协同创新模式进行分析,验证了后发企业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协同创新模式的共同演进.研究结果显示,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协同创新模式的演化和主动选择能提高合作稳定性,加强协同伙伴的文化沟通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模式,并且提高协同效率与技术进步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技术发展 协同创新模式 共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产品开发能力、创新网络与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娜娜 彭正银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12,共14页
本文聚焦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问题,通过将企业内部创新能力与外部创新网络相结合,基于本土企业逆向创新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总结后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逆向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本土市场创新为后发企业创造多元化的逆向创新机会... 本文聚焦后发企业的逆向创新问题,通过将企业内部创新能力与外部创新网络相结合,基于本土企业逆向创新案例研究,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总结后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逆向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本土市场创新为后发企业创造多元化的逆向创新机会;作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创新网络嵌入与基于本土的产品开发能力之间的良好互动,共同促成逆向创新的发生与实现;基于全球创新网络嵌入,促进后发企业实现逆向创新的演化升级.本研究丰富了后发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相关研究,加深了对后发企业逆向创新的认识,为本土企业逆向创新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本土能力 创新网络 逆向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企业如果获得非技术创新优势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军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9期16-18,共3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后发企业从如何追赶到如何反超再到怎样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互补性资产的视角出发,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区域资产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文试图探讨如何以资产整合来实现后发企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后发企业从如何追赶到如何反超再到怎样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互补性资产的视角出发,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区域资产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文试图探讨如何以资产整合来实现后发企业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补性资产 后发企业 非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元性学习视角下后发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以宁波市S集团为例
16
作者 仝彤 《改革与开放》 2020年第5期18-22,共5页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作为后发企业,充分地利用了其后发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处于由后发追赶迈向超越追赶的阶段,华为等企业甚至已经实现了达到创新前沿的阶段。文章通过对双元性学习理论的研究,结合宁波S集团技术...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作为后发企业,充分地利用了其后发优势。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正处于由后发追赶迈向超越追赶的阶段,华为等企业甚至已经实现了达到创新前沿的阶段。文章通过对双元性学习理论的研究,结合宁波S集团技术创新发展的历程,研究了中国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民营企业 双元学习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国家(地区)企业技术能力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基于潜在转换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芳 赵兰香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5-116,共12页
国际技术转移对于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追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东欧和中亚国家多个企业技术能力的动态演进过程,并探讨国外技术对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于以往文献中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潜在转换分析(LTA... 国际技术转移对于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追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东欧和中亚国家多个企业技术能力的动态演进过程,并探讨国外技术对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于以往文献中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潜在转换分析(LTA)的计量经济方法探讨大量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的进程,拓展了研究对象的范围。该模型测算出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三个动态阶段,研究发现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存在粘滞现象,所以他们向更高阶段的发展需要有意识努力和策略。在不同的国际技术转移渠道中,直接技术来源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尤其是技术许可和进口中间投入显著促进技术能力处于中低阶段的企业向高级阶段转移升级,FDI对于处于低水平技术能力的企业发展更为重要,而出口对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作用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能力 动态演进 潜在转换分析 后发国家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后发棉纺织小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战略——以常州广益布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68-72,共5页
错过了"黄金时代"的部分后发棉纺织小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成功发展成为中型企业集团。常州广益布厂,以棉织生产为战略突破口,抓住机器印染业方兴的趋势,先前向一体化印染生产,再后向一体化纺纱生产,最终发展成为大成纺织... 错过了"黄金时代"的部分后发棉纺织小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成功发展成为中型企业集团。常州广益布厂,以棉织生产为战略突破口,抓住机器印染业方兴的趋势,先前向一体化印染生产,再后向一体化纺纱生产,最终发展成为大成纺织印染集团。这一战略给大成带来了节省交易成本、稳定交易关系、防御竞争对手的优效作用。这一成功案例为后发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企业 棉纺织业 广益布厂 大成纺织染公司 纵向一体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技术能级的概念、测度方法与模型优化
19
作者 范德成 王瑞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35-1344,共10页
企业技术轨道演化路径是企业制定技术发展策略的风向标,现代企业的技术轨道正逐渐由传统的累积型路径向跃迁型路径演化,技术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该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本文提出企业技术能级的概念,对现有技术轨道模型进行完善,建立了... 企业技术轨道演化路径是企业制定技术发展策略的风向标,现代企业的技术轨道正逐渐由传统的累积型路径向跃迁型路径演化,技术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该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本文提出企业技术能级的概念,对现有技术轨道模型进行完善,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分别使用改进的索洛残差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样本企业的技术能级进行测算和比较,利用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企业技术能级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作为测度企业技术能级的指标;要素投入的增加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技术能级;企业技术轨道跃迁的实现需要受到来自外部的激发,政策、环境等约束要素对我国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被低估。研究结论为技术后发企业提供了技术轨道跨越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技术能级 技术轨道 门限回归 全要素生产率 量子模型 技术后发企业 技术跨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复杂产品系统核心技术突破机制——基于中国中车的纵向案例研究(1986-2019年)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海兵 阚玉月 许庆瑞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58,共11页
本文基于中车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微观层次系统探讨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研究发现:①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包括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坚持集中... 本文基于中车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微观层次系统探讨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研究发现:①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突破的机制包括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长期主义的知识治理机制;②国家需求基础上的动力牵引机制提供创新动力,国家需求为复杂产品提供市场,政府政策提供政策保障,两者共同为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资源投入提供可能性;③坚持“以我为主”的合作创新机制提供创新资源,坚持自主品牌的战略定力和构建关系型交易的合作模式使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在保证自主品牌的基础上获得外部创新资源,积累自身研发能力;④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创新型人才,包括坚持集中统一、价值创造为本的人才激励机制;⑤长期主义的知识治理机制提供后发复杂产品制造企业的知识基础,确立为人民服务的隐形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产品系统 后发企业 创新能力 提升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