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单位制时代的大学生就业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建富 王志强 《社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0,共3页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从"统包统分"到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再到目前的"自主择业",大学生的就业制度越来越灵活,择业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但直到现在,人们往往还是把大学生的就业过程称之为&qu...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从"统包统分"到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再到目前的"自主择业",大学生的就业制度越来越灵活,择业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但直到现在,人们往往还是把大学生的就业过程称之为"找单位".究其原因,主要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传统的"单位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造成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单位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制度 后单位制时代 市场化 就业市场 职业意识 自致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区组织与街区事件——后单位制时期中国街区权力结构分析框架的建立 被引量:13
2
作者 何艳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0,共5页
如果要进行有力度的街区权力结构研究,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分析力的研究框架。从研究回顾、方法论探讨、直接理论来源3方面入手,文章分析了方法论上结构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调和,回溯了戴伯格等人对权力的研究,指出:关于权力结构研究的关键不... 如果要进行有力度的街区权力结构研究,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分析力的研究框架。从研究回顾、方法论探讨、直接理论来源3方面入手,文章分析了方法论上结构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调和,回溯了戴伯格等人对权力的研究,指出:关于权力结构研究的关键不是"权力到底属于谁"的问题,而是权力结构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权力格局中参与各方(行动者)的行动,这种行动往往只能够通过"特定的事件"才能被观察到;另一个则是行动者嵌入其中的制度背景,这种制度背景可以通过我们对行动者所属组织结构的观察加以确认。因此,要对后单位制时期中国街区的权力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一个可行的框架是"街区组织-街区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单位制时期 权力结构 街区组织 街区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单位制时代社区治理的维权模式与行为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曹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中国单位社会解体后,社区治理中的维权问题逐渐凸显。基于不同的社区治理模式,可以将后单位制时代社区维权模式和行为特点分为个体为主、松散联合和集体维权三种主要类型。通过对某单位小区维权行为的个案研究,分析了集体维权模式成功... 中国单位社会解体后,社区治理中的维权问题逐渐凸显。基于不同的社区治理模式,可以将后单位制时代社区维权模式和行为特点分为个体为主、松散联合和集体维权三种主要类型。通过对某单位小区维权行为的个案研究,分析了集体维权模式成功的先决性条件、组织性条件、资源性条件、策略性条件、特殊性条件以及可能存在的缺点。后单位制时代,在集体维权的模式下,运用依法维权、理性维权、资源动员等行动策略时,应避免维权矛盾扩大化和过激化,这样才能确保维权效果的良性、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制 后单位制 社区治理 社区维权 业主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博弈:后单位制时代维权抗争的逻辑——基于一起破产企业的实证分析
4
作者 罗强强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3-147,158,共6页
集体维权抗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以一个破产企业的集体行动为例,展现了在后单位制时代,原子化的居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策略性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发现,当强势的利益集团利用生存博弈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严重... 集体维权抗争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以一个破产企业的集体行动为例,展现了在后单位制时代,原子化的居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策略性地维护自身利益。研究发现,当强势的利益集团利用生存博弈获得更多的利益,并且严重威胁到原子化居民的利益时,道德博弈作为生存博弈的协调机制的功能也开始发挥作用。原子化的居民通常会消失到无知之幕的背后去重构道德体系,利用大字报、骂街、问题社会化等手段,通过道德博弈对强势对手在生存博弈中破坏了的社会结构进行重建,从而在博弈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博弈 后单位制 维权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活共同体”到“治理共同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的社区责任及其实现 被引量:11
5
作者 曲延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69,共8页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社区要承担联防联控、组织动员以及生活保障责任。因此,在风险社会中,社区不仅是社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更是“治理共同体”。当前,社区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局囿制约了社区责任的实现,包括后单位制时期社...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社区要承担联防联控、组织动员以及生活保障责任。因此,在风险社会中,社区不仅是社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更是“治理共同体”。当前,社区作为“生活共同体”的局囿制约了社区责任的实现,包括后单位制时期社区组织能力弱化、社区危机治理能力和治理意识的欠缺、社区自主治理能力不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应实现从“生活共同体”到“治理共同体”的超越,以公共精神培塑提升社区组织能力,以资源下沉促进社区应急能力提升,以管理体制完善赋能社区自主治理能力,从而使社区承担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中的责任,促进社区治理效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责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生活共同体 治理共同体 后单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