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调式椎体后凸成形装置的研制及其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的可行性
1
作者 赵斌 赵轶波 赵晓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新型可调式椎体后凸成形装置,探讨其在胸腰椎椎体骨折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超弹性特性的灯笼状弹性金属球,通过旋进器与套筒使金属球撑开及回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试装置于INSTRON 5544生物力...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新型可调式椎体后凸成形装置,探讨其在胸腰椎椎体骨折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超弹性特性的灯笼状弹性金属球,通过旋进器与套筒使金属球撑开及回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试装置于INSTRON 5544生物力学测试机上测试单片金属片的最大应力载荷和应力变化.取正常成年新鲜尸体胸腰椎脊柱(T12~L2)标本5具,用自凝牙托粉包埋标本的上下两端并暴露L1椎体及上下椎间盘,包埋时使标本前屈10°,将试件置于INSTRON 8874生物力学试验机底座上,采用滚珠液压加载,准静态加载方式,将标本制作成L1椎体创伤性骨折模型,然后经两侧椎弓根扩孔,透视下达椎体内骨折终板下,将可调式后凸成形装置置入,旋转尾端可调式装置撑开灯笼状金属球至最大直径,X线正侧位片观察金属球位置、撑开状态及椎体复位状态,反复操作直到撑开和复位状态达正常L1椎体高度后回旋,推进外套筒拔出后凸成形装置.采用自制的材料推注器将丙烯酸树脂骨水泥Ⅲ经扩大的双侧椎弓根通道填充行椎体重建术.结果:(1)由钛合金钢片组成的灯笼球状金属球初始直径为6.0mm,通过尾端可调式旋进装置调节可使金属球膨胀,最大直径可达12mm;其单片金属片最大应力载荷为56.96±3.21N,应力为9.48±0.53MPa.(2)经直径6.5mm扩孔椎扩孔后,直径为6mm的后凸成形装置可以通过椎弓根至椎体内部,经尾端可调式旋进器调节可使灯笼状球形结构膨胀,撑开复位后回旋能使金属球复位,推进外套筒可拔出装置,完成后凸成形术.5具标本实验操作均成功,椎体高度恢复平均达98.95%.结论:可调式后凸成形装置利用钛合金的弹性及柔韧性,可完成撑开和回收,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中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装置 胸腰椎骨折 后凸成形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7
2
作者 戈朝晖 丁惠强 +3 位作者 梁思敏 黑龙 赵浩宁 王自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年8月至2008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外穿刺入路行PKP治疗重度OVCFs患者22例(34椎),男性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8(52~74)岁,病程2~6个月。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伤椎高度与后凸畸形的X线片测量。结果 22例(34椎)手术均安全完成,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平均2.7 ml,术后平均随访34.2(18~66)个月。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椎体前缘及中线平均高度恢复(2.3±0.6)mm,后凸畸形矫正(1.8±0.4)°。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及体征。结论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重度OVFs的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单侧 椎弓根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涛 李浩曦 +5 位作者 邱水强 李新华 徐志刚 顾继生 罗振东 吴德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07-20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纳入并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接受经皮椎体后凸...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纳入并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手术治疗的腰椎单椎体压缩骨折资料完整的85例患者。术前、出院前及随访时行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检查。全长侧位片上测得脊柱-骨盆参数有:矢状位平衡(C7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并问卷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PKP术后末次随访时C7SVA由(35.9±17.1)mm降至(30.8±12.8)mm(P=0.002)。SF-36各个角色评分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PKP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C7SVA与SF-36中总体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43,-0.264,-0.272,-0.258;P=0.001,0.015,0.012,0.017)。结论 PKP手术能有效治疗OVCF,并能改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且该类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奋 黄元龙 +3 位作者 钟华 张南 梁广波 余峻霖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654-65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52个椎体)进行回顾分析,椎体骨折在T6-L4,术前全部患者需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3例52个椎体)进行回顾分析,椎体骨折在T6-L4,术前全部患者需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手术用局部麻醉方法,由侧入路球囊扩张注射骨水泥9例,椎弓根入路34例,术前进行疼痛视觉评分(OAS)、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sI,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回访,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网植入椎体成形术与PKP治疗脆性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蔡进奎 潘和科 +5 位作者 周健和 刘志刚 许海甲 李瑾凉 肖智勇 李伟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钛网植入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脆性骨折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收治的126例胸腰椎脆性骨折患者,66例行传统PKP治疗(PKP组),60例行钛网植入椎体成形术... 目的比较经皮钛网植入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脆性骨折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收治的126例胸腰椎脆性骨折患者,66例行传统PKP治疗(PKP组),60例行钛网植入椎体成形术(钛网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所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并发症、椎体高度复原及保持情况、患者腰背部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与单纯PKP组相比,钛网组在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复原情况、术后椎体高度保持情况、长期临床疗效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KP组相比,钛网植入椎体成形术能够更好恢复椎体高度,并且术后能较好维持椎体高度,远期疗效优于PKP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钛网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及PKP治疗中责任椎的选择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鹏飞 杜景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及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责任椎的选择对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在我院行PVP或PKP病人276例,其中单椎体者204例病人,双椎体者66例病人,三椎体者6例病人,通过术... 目的探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及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责任椎的选择对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1日在我院行PVP或PKP病人276例,其中单椎体者204例病人,双椎体者66例病人,三椎体者6例病人,通过术前认真查体及阅X线片、CT、MRI,选择正确的责任椎,给予PVP或PKP。结果 276例患者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术后1个月恢复伤前生活,无节段血管、脊髓等穿刺损伤,无肺栓塞、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选择责任椎,能有效避免手术失败,PVP及PKP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 椎体 责任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