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冷战时代世界政党意识形态的嬗变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景峰 王淑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580,共5页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政党为争取不同阶层的选民,不再刻意宣扬意识形态的对立性,逐渐显现出包容性,意识形态出现了中间化趋势;为了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加注重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呈现出生活化趋势;社会转型以及网络信息的发展使人...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政党为争取不同阶层的选民,不再刻意宣扬意识形态的对立性,逐渐显现出包容性,意识形态出现了中间化趋势;为了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加注重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呈现出生活化趋势;社会转型以及网络信息的发展使人们不再坚守一种意识形态的号召,在市场化浪潮下,各种竞选公司、民调公司层出不穷,政党出现市场化运作,意识形态出现弱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政党 意识形态 变革趋势 中间化 生活化 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对美政策评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小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50,共7页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展开一连串激烈交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马来西亚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包括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等。但马美经贸关系... 后冷战时期,马来西亚与美国展开一连串激烈交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马来西亚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的原因,包括冷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美国东南亚政策的改变,以及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等。但马美经贸关系继续发展,美国还跃升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这与马来西亚成功的外交谋略不无关系。对美政策有效地捍卫了马来西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提高了马来西亚的国际地位,基本体现了马来西亚当时的国家利益,充分显示了小国外交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期 对美政策 外交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杀金正恩》:后冷战时代“文化帝国主义”逻辑的比喻性运作 被引量:1
3
作者 尹兴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89-93,共5页
冷战数十年间,对峙双方冲突空间的重要舞台表现于文化对抗之上。在全球媒体文化的新语境下,作为这种深刻意识形态较量的延续,影片《刺杀金正恩》可视作"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的代表作。在分析"后冷战电影"《刺杀金... 冷战数十年间,对峙双方冲突空间的重要舞台表现于文化对抗之上。在全球媒体文化的新语境下,作为这种深刻意识形态较量的延续,影片《刺杀金正恩》可视作"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的代表作。在分析"后冷战电影"《刺杀金正恩》时,研究"帝国想象"与"欧洲中心主义"之间的关联,可以有效阐释好莱坞"战争暴力文化"所造成的"邪恶世界综合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杀金正恩》 后冷战时代 文化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业会考》:后冷战时代东欧中产阶级的心理症候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昕 《上海艺术家》 2017年第2期88-90,共3页
《毕业会考》是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久第三部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重要奖项的影片。在《四月三周两天》摘得金棕榈(2007年),《山之外》荣获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2012年)后,他又凭借此片拿下了最佳导演奖(2016年)。在不... 《毕业会考》是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蒂安·蒙久第三部在戛纳电影节获得重要奖项的影片。在《四月三周两天》摘得金棕榈(2007年),《山之外》荣获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2012年)后,他又凭借此片拿下了最佳导演奖(2016年)。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获得生产艺术电影等级的戛纳的再三肯定,蒙久依靠的不只是罗马尼亚新浪潮的“电影语法”,更是他不断变换的题材——既维持在西欧视域中想象和曝露罗马尼亚问题的距离,也在复杂性的递进中与更普遍的欧洲关切发生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业会考 后冷战时代 中产阶级 戛纳电影节 症候 心理 东欧 罗马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抉择
5
作者 王秋彬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5,共3页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亚"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区域。无论是令世人眩目不暇的各种争端和事件,还是萦绕耳畔的建构"东亚共同体"的各种声音,都需要探究甚至"拷问"其深层次的缘由。回顾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东北亚"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区域。无论是令世人眩目不暇的各种争端和事件,还是萦绕耳畔的建构"东亚共同体"的各种声音,都需要探究甚至"拷问"其深层次的缘由。回顾历史,有助于排解众多令人难以纾解的现实纠结和困惑;审视当下,有益于辨识悠长历史演变的旋律和节奏。对东北亚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探讨尝试着在理论层面上建构新的解读东北亚历史的"路线图";对东北亚区域文人史观的考证呈现出微观实证研究"尺树寸泓"的细腻质感;对东北亚空间的历史透视凸显了中西古今相互比照的"力道";对现代东亚国际体系建构时期区域安全模式的分析扩展了东北亚史研究的空间和维度;对后冷战时代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剖析考验着东北亚各国在主观上如何抉择。历史的"筋骨血肉"俱在,历史学却"身姿百态",因而,东北亚的新"变局"需要新的"东北亚史研究"去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区域一体化 东北亚 中韩建交 经济合作 人员往来 地缘战略 朝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期社会党国际国际政策的新探索
6
作者 涂用凯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123,共3页
冷战的结束引发了国际环境的变迁 ,也导致民主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对于自身理论和政策作出调整 ,其中就包括国际政策的变化。本文认为在后冷战时期 ,社会党国际的国际政策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走出欧洲中... 冷战的结束引发了国际环境的变迁 ,也导致民主社会主义力量的国际组织———社会党国际对于自身理论和政策作出调整 ,其中就包括国际政策的变化。本文认为在后冷战时期 ,社会党国际的国际政策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走出欧洲中心主义、步入国际舞台 ,重点是东欧和亚太地区 ,提倡建立“共同负责”的经济新体系、建立正义与和平的世界政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党国际 国际政策 后冷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的“帝国正义”——好莱坞影片《碟中谍》系列的意识形态
7
作者 邵明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6期11-13,共3页
铁幕横亘,界线两边,政治立场尖锐对立,经济发展各成体系,军事态势剑拔弩张,尽管引而不发,可是毁灭的威胁始终在冷战的氛围中盘旋.此种极其恐怖也极富戏剧性的人类处境,激发了好莱坞无穷无尽的灵感,造就了20世纪50-70年代谍战片的兴盛.... 铁幕横亘,界线两边,政治立场尖锐对立,经济发展各成体系,军事态势剑拔弩张,尽管引而不发,可是毁灭的威胁始终在冷战的氛围中盘旋.此种极其恐怖也极富戏剧性的人类处境,激发了好莱坞无穷无尽的灵感,造就了20世纪50-70年代谍战片的兴盛.詹姆斯·邦德007金刚不死、青春永驻的传奇系列,恰是个中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影片 后冷战时代 意识形态 20世纪50-70年代 正义 帝国 政治立场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后冷战时代战争的制约因素
8
作者 梁育红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2-64,共3页
苏联解体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人们所期望的永久和平却并没有出现,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猖獗。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还是看到进入后冷战时代以后战争制约因素日益增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战争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第三世界的战略性转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淑芳 宋鸥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第三世界国家 后冷战时代 不结盟运动 战略性 发达国 经济增长率 中间地带 冷战结束 经济发展 内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基本矛盾
10
作者 姜永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44,73,共3页
在后冷战时期的世界基本矛盾中 ,“西西矛盾”因利益冲突而上升 ,“社资矛盾”因力量失衡而下降 ,“南北矛盾”因各自分化而趋缓 ,“人自矛盾”因相互作用而加剧。
关键词 形势 国际关系 后冷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瘟疫”银幕抒写:后冷战的病毒政治与全球想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1,共6页
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既是一种疾病的传播,同时也无可疑问地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疾病隐喻——一种强大而脆弱的连接。疾病起源地与命名的论争、内外部边界的封锁与开放、跨洲际交通的流动与拒止,民族国家的自我防卫与全球各国的相互驰援... 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既是一种疾病的传播,同时也无可疑问地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疾病隐喻——一种强大而脆弱的连接。疾病起源地与命名的论争、内外部边界的封锁与开放、跨洲际交通的流动与拒止,民族国家的自我防卫与全球各国的相互驰援、特效药和疫苗研发的竞争与合作、媒体信息传播与全球股市的大幅度动荡等图景,描画出一种后冷战时期病毒政治复杂斑驳的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边界 竞争与合作 自我防卫 后冷战时期 疫苗研发 全球股市 信息传播 疾病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与克林顿的“新干涉主义”外交战略
12
作者 李文达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34-41,25,共9页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东欧巨变,两德统一、特别是苏联解体的重大事态表明: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抗消除,“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代”.由此,原东西方两大集团各自的向心力趋于消失,“冷战”时的“伙伴”离散,集团分解成为个...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东欧巨变,两德统一、特别是苏联解体的重大事态表明: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对抗消除,“冷战”结束,世界进入了“后冷战时代”.由此,原东西方两大集团各自的向心力趋于消失,“冷战”时的“伙伴”离散,集团分解成为个体,民族、国家、地区都出现了一个新动向;重新为自己定位,并选择符合自己民族,国家利益的外交新战略.其中,尤以反映“后冷战时代”特点的克林顿的“新干涉主义”外交战略为世界所注目.本文拟就克林顿“新干涉主义”外交战略出笼的背景,构想、特点、实施及其面临的困境和调整试作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顿政府 后冷战时代 外交战略 美国对外政策 国家利益 布什政府 冷战 战略核武器 阿里斯蒂德 美国全球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的起源与终结——世界历史的视角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伟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7,121,共7页
20世纪的世界体系经历了从"解构"到"局部重构"、再到"全面重构"的历史过程。冷战处于世界体系的"局部重构"阶段。这种特殊的国际关系形态既反映了世界体系结构的内在矛盾,也反映了世界体系与... 20世纪的世界体系经历了从"解构"到"局部重构"、再到"全面重构"的历史过程。冷战处于世界体系的"局部重构"阶段。这种特殊的国际关系形态既反映了世界体系结构的内在矛盾,也反映了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张力与互动。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冷战后的历史运动表明,冷战终结并非人类社会在发展道路选择上的最后结果。后冷战时代世界体系结构性矛盾的升级和深化使国际社会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和风险。由于世界体系层面全球治理机制的滞后,缺乏公共产品支撑的国际体系面临失范的风险,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正呈现出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体系 国际体系 冷战 后冷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与国际恐怖主义
14
作者 韦长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2-64,共3页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民族主义的极端形态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诱因。在其影响下,国际恐怖主义将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继续存在下去,并有可能在一些地... 冷战结束以来,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并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民族主义的极端形态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成了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诱因。在其影响下,国际恐怖主义将在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继续存在下去,并有可能在一些地区重新激化,要从根本上铲除,必须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期 民族主义 极端民族主义 国际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冷战思维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爱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9-23,共5页
文章以冷战思维为研究对象,主要回顾了冷战形成的过程,并在对当代国际社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极化取代两极格局、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方面,指出了冷战思维存在的客观依据和现实基础。
关键词 冷战 冷战思维 后冷战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战后英国国防工业战略转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飞亮 《中国军转民》 2002年第4期43-45,共3页
冷战结束后,英国开始了对其国防工业的系统性战略调整。这个时期是英国军事工业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不仅全球军火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作为军火商主要买主的英国政府也不再将军火采购列为优先项目。英国军工企业也随之调整了它们的战略规划。
关键词 国防工业 军工企业 主要买主 战略规划 市场需求 战略调整 后冷战时代 英国 军事工业 转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战略海疆拓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震 周云亨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冷战结束后,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资源的宝库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海洋的战略地位在上升,围绕海洋展开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开始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中国的战略家为其设计了三种海权战略:... 冷战结束后,作为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间以及资源的宝库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海洋的战略地位在上升,围绕海洋展开的争夺日趋激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开始坚定地释放其海权潜力。中国的战略家为其设计了三种海权战略:无足轻重的海权、辅助性海权以及主导性海权。笔者认为,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需要使主导性海权成为中国最为科学合理的海权战略选择。执行该战略,中国有必要拓展其战略海疆。因此,中国必须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诸多方面做好准备,这同时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海权 战略海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述评 被引量:26
18
作者 叶晓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72,共9页
作为冷战后崛起的欧洲安全研究的一支显赫流派,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安全分析方法—安全化理论成为冷战后宽泛安全研究议程中最为重要的创新性概念与理论。安全化理论为传统派、宽泛派和批判派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解路径和整合... 作为冷战后崛起的欧洲安全研究的一支显赫流派,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安全分析方法—安全化理论成为冷战后宽泛安全研究议程中最为重要的创新性概念与理论。安全化理论为传统派、宽泛派和批判派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解路径和整合的潜力,也以此主导了近来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领域中最富活力和最具争议的辩论。本文回顾了奠定安全化理论基础的思想渊源,从定义、主体间性、权力与语境的地位、安全化政治等方面揭示了安全化理论的概念内涵和要素主体,简要评价了安全化理论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并对其局限困顿之处进行分析评论。哥本哈根学派由于对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安全实践分析而招致规范与伦理上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哥本哈根学派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哥本哈根学派 安全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时代”用法解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红霞 芜崧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X期53-54,共2页
广泛运用于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后×时代”,是指对社会具有较大影响的人去世、离任,或重大事件结束后,其影响依然存在的一段时间。例如“后阿拉法特时代”,是指阿拉法特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后姚明时代”... 广泛运用于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后×时代”,是指对社会具有较大影响的人去世、离任,或重大事件结束后,其影响依然存在的一段时间。例如“后阿拉法特时代”,是指阿拉法特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后姚明时代”是指姚明退役之后的一段时间;类似的有“后武则天时代”“后林丹时代”“后冷战时代”“后9·11时代”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 用法 阿拉法特 后冷战时代 时间 去世 姚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体系视角下的中非合作:地位、现状及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秀琚 刘楠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7-131,共5页
中国和非洲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层级,非洲在总体上处于国际体系的边缘,而中国处于国际体系的上过渡区。中非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但从国际体系层次而言,这些合作还是初步的,有待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 中国和非洲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层级,非洲在总体上处于国际体系的边缘,而中国处于国际体系的上过渡区。中非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但从国际体系层次而言,这些合作还是初步的,有待进一步深化。中非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中国应将中非合作纳入现存国际体系内,从五个方面着手应对这些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期 国际体系 中非合作 体系地位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