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腘窝囊肿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5
1
作者 董智晖 罗绍坚 +1 位作者 吴旭东 韦健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在腘窝囊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0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实验组予以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 目的探讨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在腘窝囊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0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实验组予以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7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此外,通过Lysholm评分和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和对腘窝囊肿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腘窝囊肿的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48.24±7.21)和(67.97±11.62)min、(6.27±0.90)和(9.23±1.17)cm、(1.04±0.21)和(2.86±0.86)d、(4.63±1.23)和(7.30±2.51)d;均P<0.05]。此外,术后24 h实验组疼痛VAS评分也较对照组有所降低[(3.27±1.21)和(6.72±2.18)分;P<0.05]。在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8.23±4.27)和(79.27±4.07)分;P<0.05]。实验组术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和60.0%;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2例,但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后侧入路膝关节镜手术用于腘窝囊肿的临床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和临床疗效好等特点,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囊肿 关节镜 后侧入路 膝关节 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建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检测膝关节愈合参数、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膝...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检测膝关节愈合参数、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计算其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术切口一级愈合,无软组织坏死及感染发生,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2.5±2.5)周,达到完全负重时间(17.6±3.5)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良率84.62%(44/52),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为86.54%(45/52)。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患者膝关节愈合参数及膝关节活动度稳定(P均>0.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疗效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后侧入路手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切除跟距骨桥与[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治疗跟距骨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佐勇 杨康胜 麦海妙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0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在跟距骨桥患者中采用踝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切除跟距骨桥与[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跟距骨桥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 目的:探讨在跟距骨桥患者中采用踝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切除跟距骨桥与[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跟距骨桥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踝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切除跟距骨桥与[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比较两组手术优良率、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距骨桥患者采用踝关节镜下后侧入路切除跟距骨桥以及[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治疗,其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距骨桥 踝关节镜 后侧入路 [母]长屈肌腱减压松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型颈椎病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测量
4
作者 徐森明 蓝娇娜 +2 位作者 王有科 劳贞贤 覃兴乐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5期66-68,共3页
目的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颈型颈椎病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的针刀后侧入路的安全区间。方法 选择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的颈椎节段(C 2~C 7)进行重建和成像。以C 2~C 7棘突... 目的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颈型颈椎病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的针刀后侧入路的安全区间。方法 选择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的颈椎节段(C 2~C 7)进行重建和成像。以C 2~C 7棘突中点连线为后正中线、所对应颈椎棘突中点的纵向垂线(简称颈椎棘突中垂线)为两条基线,利用三维重建系统配套软件分别测量两种体位下颈椎关节突外缘、关节突内缘至两条基线的水平间距,并计算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结果 同一体位下,C 2~C 7各颈椎节段关节突外缘至两基线的水平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 2~C 7各颈椎节段关节突内缘至两基线的水平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充分前屈位下C 4~C 5、C 5~C 6颈椎关节突外缘至后正中线的水平间距均大于俯卧中立位,C 2~C 7各颈椎关节突内缘至后正中线的水平间距均大于俯卧中立位(P<0.05或<0.01)。俯卧中立位下C 2~C 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13.4~20.7 mm,充分前屈位下C 2~C 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为距离后正中线15.7~20.9 mm。结论 以后正中线或颈椎棘突中垂线为基线衡定颈型颈椎病患者针刀后侧入路的安全间距无差异,患者俯卧中立位与充分前屈位下C 2~C 7针刀后侧入路安全区间分别为距离后正中线13.4~20.7 mm、15.7~20.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针刀 后侧入路 安全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徐洪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6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2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8例患者均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 目的:探讨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2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8例患者均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这些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及其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这38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这些患者的TPA(胫骨平台内翻角)和PA(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愈合度均良好。术后1年,在这38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优,有20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良,有4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可,有3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差,其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81.5%。结论 :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且可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
6
作者 刘林 徐贤 +1 位作者 李旭 吴韦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10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于复杂Pilon骨折患者,尤其是关节面破坏伴有下胫腓骨后内或后外侧较小骨块前方入路无法完成解剖复位或开放性骨折,采用前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或单纯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2l例Pilo...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治疗复杂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于复杂Pilon骨折患者,尤其是关节面破坏伴有下胫腓骨后内或后外侧较小骨块前方入路无法完成解剖复位或开放性骨折,采用前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或单纯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2l例Pilon患者中16例采用前侧联合后外侧人入路、5例采用后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后侧入路对复杂Pilon骨折后方骨块的复位及关节面修复能有良好的手术区暴露,能较好的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PILON骨折 后侧入路 复杂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后侧入路手术治疗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 被引量:4
7
作者 杜英勋 周方伦 +1 位作者 刘志英 张永进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253-254,共2页
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是指并存尺骨鹰嘴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复杂脱位,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低,常被误诊为向前孟氏骨折脱位。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肘关节后侧入路切复内固定手术治疗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14例,获得较好效果,... 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是指并存尺骨鹰嘴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复杂脱位,临床上发病率相对较低,常被误诊为向前孟氏骨折脱位。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肘关节后侧入路切复内固定手术治疗经鹰嘴肘关节骨折脱位14例,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氏骨折脱位 尺骨鹰嘴骨折 肘关节脱位 手术治疗 后侧入路 切复内固定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锐金 谭建基 +2 位作者 唐灿锐 谭文乐 黄东博 《现代医院》 2019年第11期1640-164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患者资料11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膝前外侧入路治疗)和研究组(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每组5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胫骨近端后侧骨折的患者资料112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膝前外侧入路治疗)和研究组(改良膝后侧入路治疗),每组5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的评定,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研究组手术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治疗前后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两种评分较对照组均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组伸膝最大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明显超过对照组患者(P=0.000)。结论对胫骨近端后侧骨折患者采取改良膝后侧入路进行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具有有效减少治疗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的优点,有极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 膝外侧 胫骨近端 后侧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手术治疗髋臼骨折12例
9
作者 高登福 贾玉章 孙冬玲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211-211,共1页
关键词 髋臼骨折 手术治疗 后侧入路 髋关节功能障碍 2003年7月 1998年 骨盆骨折 特殊类型 治疗不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探析
10
作者 刘志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3期47-48,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某院收治的2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20例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每组各有10例患者。对前侧入路组患者使用经... 目的 :探讨用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某院收治的2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20例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每组各有10例患者。对前侧入路组患者使用经前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后侧入路组患者使用经后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前侧入路组患者相比,后侧入路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能有效地缩短该病患者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复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瞿刚波 杨家福 +3 位作者 罗兵 袁毅 郝攀登 袁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8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用后侧入路复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前侧入路复位手术组和后侧入路复位手术组。对前... 目的:探讨分析用后侧入路复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前侧入路复位手术组和后侧入路复位手术组。对前侧入路复位手术组患者施行前侧入路复位手术,对后侧入路复位手术组患者施行后侧入路复位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术毕至断骨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其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胫骨平台内翻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的变化情况。结果:后侧入路复位手术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及术毕至断骨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前侧入路复位手术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前侧入路复位手术组患者,P<0.05。在手术前,两组患者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胫骨平台内翻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及外侧平台后倾角相比,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手术前,其胫骨平台内翻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及外侧平台后倾角均大于手术前,且后侧入路复位手术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与前侧入路复位手术组患者相比,P<0.05。结论:用后侧入路复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复位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腓骨小头上入路联合内后侧入路手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12
作者 阮肇祯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1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用腾骨小头上入路联合内后侧入路的手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蒙山县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6例,按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为比较组(n=... 目的:观察用腾骨小头上入路联合内后侧入路的手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4月在蒙山县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6例,按随机对照分组法将其分为比较组(n=17)和分析纽(n=19)。为分析组患者采用腰骨小头上入路联合内后侧入路的手术进行治疗,为比较组患者采用经前外侧入路的手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后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复位塌陷丢失、伤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比较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少于比较组患者,治疗后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均高于比较组患者,P<0.05。分析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内固定松动断裂、复位塌陷丢失和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结论:用腓骨小头上入路联合内后侧入路的手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脛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小头上 后侧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经椎板关节突入路胸椎间融合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1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开华 陈刚 李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105-106,共2页
<正>与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胸椎间盘突出症(TDH)临床较少见,发病率仅占整个脊柱椎间盘突出症的0.25%~0.75%[1,2]。胸椎管径在解剖学上相对狭小,胸椎间盘突出易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因此临床上一旦出现脊髓损害症状,应立即... <正>与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胸椎间盘突出症(TDH)临床较少见,发病率仅占整个脊柱椎间盘突出症的0.25%~0.75%[1,2]。胸椎管径在解剖学上相对狭小,胸椎间盘突出易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因此临床上一旦出现脊髓损害症状,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3,4]。胸椎的生理结构导致单纯的后侧入路椎板切除术治疗TDH的疗效多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关节突 椎间融合术 胸椎管 椎板切除术 后侧入路 神经根受压 脊髓损害 关节突关节 同种异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后侧椎板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治国 杨晓茂 +1 位作者 杨洪军 冯浩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5期236-237,共2页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后侧椎板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进行经后侧椎板入路内镜手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 目的: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后侧椎板入路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进行经后侧椎板入路内镜手术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未发生神经损伤及重要血管的损伤,在术后其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生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与进行手术前相比,本组患者在术后第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VAS评分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组患者中,疗效为优的患者有68例,疗效为良的患者有9例,疗效为可的患者有2例。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椎板后侧入路内镜治疗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后侧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后侧和外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秋生 陆军平 《华夏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正后侧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6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外侧入路治疗,对照组行正后侧入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切口显... 目的:探讨正后侧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6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外侧入路治疗,对照组行正后侧入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和手术时间,统计随访后两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评定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显露、切口闭合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入路能有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缩短切口显露时间、切口闭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提高肘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入路 外侧 肱骨髁上骨折 肘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伟 王东超 陈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2—61岁,平均53岁;病程0.5~4年,平均2.6年;2例有外伤史。所有患者行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摘除椎间盘并植骨融... 目的探讨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2—61岁,平均53岁;病程0.5~4年,平均2.6年;2例有外伤史。所有患者行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摘除椎间盘并植骨融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以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JOA分值并计算改善率。结果18例共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门诊复查。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良好。平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1±0.3)分,提高到术后2周平均(1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身对照t检验对照,P〈0.05)。术后3个月平均(14.1±0.1)分,术后6个月平均(14.5±0.3)分,术后12个月平均(14.8±0.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6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的术野清晰,于脊髓的腹侧进行减压,对脊髓的干扰较少,相对安全,应是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腹膜后侧前方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中下段骨折手术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静 陈振东 +1 位作者 于辉 于建农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281-282,共2页
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常因强大暴力如车祸伤、跌倒伤、撞击伤等导致。由于闭合复位较困难,及行外固定存在较多并发症,现治疗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上常选取前外侧及后侧入路。为评价两种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 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常因强大暴力如车祸伤、跌倒伤、撞击伤等导致。由于闭合复位较困难,及行外固定存在较多并发症,现治疗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上常选取前外侧及后侧入路。为评价两种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疗效,作者自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回顾性地对本院治疗的59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组作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中下段骨折 手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 后侧入路 骨折患者 常见病 车祸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登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5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根据计算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膝关节...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根据计算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胫骨平台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4.10±1.56)、(15.78±1.42)d,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6.77±1.63)、(20.26±1.87)d,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屈曲、伸膝评分为(82.05±4.82)、(81.21±1.7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88±3.91)、(79.77±2.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应用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经膝关节后侧改良倒L形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手术入路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卢钰 解京明 +2 位作者 张颖 赵智 李全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2期92-94,共3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非常成熟的手术方式,随着假体材料、假体设计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临床上逐渐出现多种微创手术入路,主要有前方入路、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外侧入路、双切口入路等,其优点为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非常成熟的手术方式,随着假体材料、假体设计等各方面的不断进步,临床上逐渐出现多种微创手术入路,主要有前方入路、前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外侧入路、双切口入路等,其优点为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但上述入路存在术后假体位置不佳、感染、神经损伤、股骨近端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临床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以手术安全为第一目的,严格把握微创手术入路的适应证,不能盲目追求切口最小化,在手术操作困难时应立即改行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前方 前外侧 后侧入路 后外侧 SuperPath 外侧 双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效果对比
20
作者 陈德志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4期47-48,共2页
目的:比较使用肱骨前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与肱骨后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平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前外侧组和后侧组。为前外... 目的:比较使用肱骨前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与肱骨后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平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前外侧组和后侧组。为前外侧组患者使用肱骨前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后侧组患者使用肱骨后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后侧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短于前外侧组患者,其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前外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肱骨前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使用肱骨后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缩短手术持续的时间,降低患者发生桡神经损伤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中下段骨折 手术 前外侧 后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