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人类时代”的AI可以替代人的思想吗? |
丁帆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后人类时代主体性的“自我贬值”与“自我捍卫”——人类如何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终极遮蔽中“保卫自身”? |
张轶瑶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后人类时代的来临与后人文主义批评的崛起 |
王宁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4
|
后人类时代学校体育的身体新质探骊 |
黄爱峰
王世超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数字化存在:后人类时代人机关系建构的可能性 |
刘文博
周海宁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6
|
后人类时代教育学知识生产的范式转型与未来图景 |
李栋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0
|
|
7
|
后人类时代人工智能体的价值观何以可能 |
包彦征
邓辉文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8
|
阶级构造、身体形塑与生命生成——后人类时代的赛博格无产阶级研究 |
闫金敏
戴雪红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8
|
|
9
|
后人类时代教育研究的主体性重塑、风险及其规避 |
靖东阁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8
|
|
10
|
从人文主义到后人文主义:后人类时代的教育学之思 |
夏剑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1
|
从技术哲学到工程哲学:一种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
江怡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8
|
|
12
|
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机器人女性形象的转向思考 |
林方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