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术后临床疗效
1
作者 肖忠华 徐永发 +1 位作者 周明 龚礼 《江西中医药》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均采用关节镜下“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万载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均采用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观察组予以针刺及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于术后1 d及2、4、8周测定膝关节肿胀值。结果:组内比较,2组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呈依次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8周肿胀值均低于术后1 d,且各时间点比较呈依次递减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6、12个月IKDC、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呈依次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VAS、IKDC、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8周膝关节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洗能够减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术后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药熏洗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通道“8”字捆绑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孙策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双通道“8”字捆绑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双通道“8”字捆绑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不可吸收缝线进行固定,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双通道“8”字捆绑技术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通道“8”字捆绑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加速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胫骨骨折 关节镜 “8”字捆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空心钉锚钉与关节镜下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荣 张占丰 +4 位作者 翁伟 杨红航 闵继康 孙建伟 沈哲源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83-590,共8页
目的:比较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锚钉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 目的:比较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联合锚钉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固定方式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后内侧入路空心钉锚钉系统固定)和关节镜固定组(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6~74(42.9±18.8)岁;左侧13例,右侧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8例;后抽屉试验Ⅱ度14例,Ⅲ度6例。关节镜固定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4~70(53.5±13.4)岁;左侧11例,右侧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0例,Ⅲ型8例;后抽屉试验Ⅱ度11例,Ⅲ度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即刻复位质量,并于术后6个月时比较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后抽屉试验、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膝部评分表分级、KT2000稳定性评价及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3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6(12.3±1.9)个月。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膝关节X线片示撕脱骨折均已达到影像学愈合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分别为(56.4±7.1)min、(63.2±10.2)ml,关节镜固定组分别为(89.9±7.4)min、(27.7±8.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复位质量(χ^(2)=0.257,P=0.612),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t=0.492,P=0.626)、膝关节后抽屉试验(χ^(2)=0.320,P=0.572)、膝关节IKDC分级(χ^(2)=0.127,P=0.938)、KT2000稳定性评价(χ^(2)=0.070,P=0.791)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t=0.092,P=0.2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内侧入路空心钉锚钉系统固定与关节镜下Endobutton带袢钢板固定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关节镜下手术出血更少,但同样学习曲线较长,手术时间较传统切开手术更长,术者需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自身的手术倾向做出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 骨折固定术 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纵隔关节镜下修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陶峰琴 诸葛恒艳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10期119-119,共1页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较少见的膝关节损伤;容易漏诊或不重视而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和骨性关节炎[1]。我院骨科自2004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经后纵膈关节镜下手术,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关节镜下手术 后纵隔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膝关节损伤 护理 修复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后内侧入路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5
作者 梁斌 莱安平 张海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膝后内侧直切口手术入路、采用抽出钢丝法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选择膝后内侧直切口手术入路、采用抽出钢丝法固定。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平均14.... 目的:探讨选择膝后内侧直切口手术入路、采用抽出钢丝法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选择膝后内侧直切口手术入路、采用抽出钢丝法固定。结果:本组28例患者经平均14.5个月的随访,伤口均甲级愈合,骨块位置良好无再移位,均骨性愈合。膝关节稳定性好,后抽屉试验阴性。按Lys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综合评分为(93.4±1.6)分,均为优。结论:选择膝后内侧直切口手术入路、采用抽出钢丝法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显露容易,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费用低廉,在基层医院也可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后内侧直切口 急性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抽出钢丝法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膝关节后内小切口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研究
6
作者 李晓东 王远菊 +3 位作者 张之智 胡金明 盛德岩 苗巍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治疗2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先行关节镜检,处理关节内的合并伤,然后通过改良膝后路小切口行切开复位并用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内...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一种新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5月至2011年12月共治疗23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先行关节镜检,处理关节内的合并伤,然后通过改良膝后路小切口行切开复位并用空心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21例患者得到随访,时间3-8个月,平均6.5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为(92.20±2.40)分。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均获正常范围活动。结论本术式为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姚思成 关雪峰 +5 位作者 孙宇 杨永菊 张锡玮 张健哲 陈玉楼 陈崇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20年4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12例,给予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对术前和...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20年4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12例,给予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对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反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进行评价。结果12例患者术中均无副损伤,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92±4.17)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反Lachman试验阴性,后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活动度为(128.75±2.26)°,IKDC评分为(82.92±3.34)分,VAS为(1.17±0.3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00±3.0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单纯“8”字缝线固定 膝关节功能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术后中医特色康复及护理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许新秀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8期127-131,共5页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术后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涉,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术后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干涉,共干预4周。观察两组负性情绪、疼痛评分、睡眠质量、安全性及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护理满意度。结果:负性情绪评分两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3、7天两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术日及术后1天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1.11%(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13/45)](P<0.05)。术后4周两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护理总满意度观察组[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36/45)](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可有效调节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重建术后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提高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重建术 中医特色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免打结锚钉联合Endobutton钛板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智 邓煜 +1 位作者 陈宇 白新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免打结锚钉与Endobutton钛板联合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免打结锚钉联合Endobutton钛板治疗1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免打结锚钉与Endobutton钛板联合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免打结锚钉联合Endobutton钛板治疗12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3~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9 d。其中MeyersⅡ型2例,MeyersⅢ型10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例,内侧副韧带部分损伤1例。术后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和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Lysholm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在6个月内骨性愈合,且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脱落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从术前50°~90°恢复至术后6个月的115°~130°,无患者出现伸直障碍。Lysholm功能评分由术前29~54分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86~100分。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免打结锚钉联合Endobutton钛板复位固定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膝关节伸屈角度及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关节镜 免打结锚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琪 姚立帅 +3 位作者 程家祥 王昱婓 武文潇 陈广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8期80-83,共4页
目的 探究与分析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结果 ,并... 目的 探究与分析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结果 ,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及HS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在治疗后均接受了(12.23±1.09)个月的随访,手术后(10.46±1.02)个月拆除内固定物,全部患者在围术期并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骨折部位得以愈合,愈合时间为(3.21±0.54)个月,且未出现高度丢失以及内固定失败情况。全部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接受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见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日常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跛行、支撑、绞索、疼痛、肿胀、不稳定、爬楼梯、下蹲评分分别为(4.58±0.44)、(4.41±0.36)、(14.69±0.51)、(23.69±4.21)、(9.54±0.32)、(22.94±0.62)、(9.51±0.42)、(4.69±0.28)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1±0.41)、(4.06±0.23)、(12.69±0.45)、(21.02±5.36)、(9.12±0.31)、(20.61±0.58)、(9.25±0.36)、(4.51±0.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膝关节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肌力、固定畸形、不稳定评分分别为(26.59±2.23)、(22.56±1.84)、(17.33±1.94)、(8.90±1.64)、(9.34±0.65)、(9.66±0.69)分,均高于治疗前的(24.21±1.26)、(19.58±1.90)、(15.44±1.86)、(8.10±1.58)、(9.10±0.47)、(9.25±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肌腱编织孔的微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突出,治疗期间无明显的并发症,且治疗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获得了有效改善,整体预后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编织孔 微型锁定接骨板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三维分型及临床治疗研究
11
作者 任广凯 田宇航 +5 位作者 崔铭毓 袁宝明 王雁冰 彭传刚 李明 吴丹凯 《中国骨伤》 2025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CT影像特征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三维分型方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3年11月诊治的43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9~63(34...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CT影像特征的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三维分型方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3年11月诊治的43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9~63(34.3±8.5)岁。按照传统Meyers和McKeever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38例。43例患者基于CT影像特点,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全部患者通过门诊随访收集资料。根据骨折CT影像,并按照骨折移位程度、累及范围及骨折块完整性,初步建立新的PCL止点撕脱骨折三维分型。分型结果采用Kappa系数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新的PCL止点撕脱骨折三维分型方法:Ⅰ型,无移位型骨折,其中Ⅰa型为后髁间窝内无移位型;Ⅰb型为超后髁间窝无移位型。Ⅱ型,后髁间窝内移位型骨折,其中Ⅱa型为完整简单型,Ⅱb型为完整分离型,Ⅱc型为粉碎型。Ⅲ型,超后髁间窝移位型骨折,其中Ⅲa型为完整型,Ⅲb型为粉碎型;Ⅲc型为复合型。43例患者按新的PCL止点撕脱骨折三维分型方法:Ⅰa型2例,Ⅰb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15例,Ⅱc型7例;Ⅲa型2例,Ⅲb型5例,Ⅲc型9例。43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价分级系统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其中优27例,良11例,一般5例。观察者间第1阶段可信度平均Kappa值为0.793,第2阶段为0.855,2个阶段总体平均Kappa值0.839,属于高度一致性;观察者内可信度平均Kappa值为0.893,属于高度一致性。结论:PCL止点撕脱骨折的三维分型直观明了,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后交叉韧带 骨折 三维分型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联合8字缝线对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
12
作者 张馨予 董俊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47-149,152,共4页
目的 研究关节镜联合8字缝线对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50例,根据数字分配法随机分为关节镜微创螺丝固定组、“8”字缝线组,每组患儿各25例。针对两组患... 目的 研究关节镜联合8字缝线对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50例,根据数字分配法随机分为关节镜微创螺丝固定组、“8”字缝线组,每组患儿各25例。针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间的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并使用Lysholm、IKDC评分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主观能力恢复情况作出评价,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IL-17、hs-CRP、IL-8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ACTH、Cor、MDA水平,对比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 “8”字缝线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关节镜微创螺丝固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关节镜微创螺丝固定组相比,“8”字缝线组围手术期患儿各项指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8”字缝线组患儿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低于关节镜微创螺丝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与关节镜微创螺丝固定组相比,“8”字缝线组患儿L-17、hs-CRP、IL-8水平较低(P<0.05)。“8”字缝线组患儿在手术后血清ACTH、Cor、MDA水平低于关节镜微创螺丝固定组(P<0.05),关节镜微创螺丝固定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略高于“8”字缝线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关节镜联合“8”字缝线对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儿进行治疗,出血量低,住院时间缩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造成创伤较小,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8”自缝线 交叉韧带胫骨骨折 膝关节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线联合带袢钛板固定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中的治疗效果
13
作者 季锦飞 丁大志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带袢钛板固定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3年2月就诊于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的5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根据关节镜下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关节镜下行高强线联...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带袢钛板固定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3年2月就诊于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的5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根据关节镜下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关节镜下行高强线联合带袢钛板固定的患者为观察组(n=25),关节镜下行空心螺钉固定的患者为对照组(n=25)。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56.94±5.28)min vs(48.35±5.11)min]、出血量[(9.43±1.67)mL vs(12.12±2.34)mL]明显减少、骨折愈合时间[(10.65±1.01)周vs(12.36±1.16)周]及负重开始时间[(5.13±0.32)周vs(6.21±0.45)周]显著缩短(均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121.32±10.55)°vs(99.74±8.48)°]、Lysholm评分[(90.51±6.85)分vs(80.58±6.74)分]、IKDC评分[(90.58±6.23)分vs(74.24±5.67)分]、Tegner评分[(8.35±0.64)分vs(7.32±0.57)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高强线联合带袢钛板固定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减少术中出血、促进骨折愈合、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并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胫骨骨折 关节镜 高强线 带袢钛板固定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治疗方案对前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陈鹏旭 高志 胡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41-644,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前十字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从接受关节镜下“8”字缝线治疗的患者中随机... 目的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前十字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从接受关节镜下“8”字缝线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1例纳入对照组,从接受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1例纳入试验组,术后患者均已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术后3个月时(T1)、术后6个月时(T2)和术后12个月时(T3)的膝关节功能[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稳定性(KT-2000值)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试验组患者的IKDC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肢的KT-2000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T3时试验组患者患肢和健肢的KT-200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肢的KT-2000值高于健肢(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具有明显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8”字缝线 缝线桥固定 前十字韧带胫骨骨折 膝关节功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郝亮 廖琦 +3 位作者 谢黎峰 过慧敏 陈路 孙廓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1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并应用可吸收螺钉进行骨折固定。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1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并应用可吸收螺钉进行骨折固定。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呈阳性,Lysholm评分为(42.1±5.7)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43.2±5.3)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1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肢膝关节活动范围达0~120°;除2例Lachman试验阴性、前抽屉试验弱阳性外,其余10例两项检查均呈阴性;Lysholm评分为(89.7±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800,P=0.000);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93.5±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1.700,P=0.000)。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能实现有效复位、牢固固定以及骨折临床愈合,具有简单易行、固定准确牢固及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胫骨骨折 可吸收螺钉 关节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套扎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被引量:15
16
作者 金耀峰 陈刚 +2 位作者 戴加平 盛建明 周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套扎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5月,对18例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缝线套扎固定骨折块.结果 术后X线示所有骨折复位满意.18例随访3~1...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套扎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3年5月,对18例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缝线套扎固定骨折块.结果 术后X线示所有骨折复位满意.18例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17例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查体均为阴性,1例前抽屉试验阴性,Lachman试验弱阳性,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未发现影响骨骺发育现象.结论 关节镜下可吸收缝线套扎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本低廉,无须再次手术等优点,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 胫骨 骨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固定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犹怀勇 邵明 邱伟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固定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治疗的85例ACL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开放手术组30...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固定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治疗的85例ACL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开放手术组、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开放手术组30例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螺钉固定组2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治疗,缝线固定组27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开放手术组,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均小于开放手术组,缝线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螺钉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患者的患侧与健侧位移差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固定组和缝线固定组患者的Tegner评分、ROM、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优于开放手术组,且缝线固定组患者的Tegner评分、ROM、Lysholm评分、IKDC评分优于螺钉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螺钉固定和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均优于开放手术治疗,且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活动度、运动等均优于螺钉固定,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胫骨骨折 开放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 螺钉固定 缝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两种固定方式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小磊 魏鹏 邱忠鹏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缝线与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共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在关节镜下行缝线与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随访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量表评分、患健侧位移差值及屈曲挛缩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患健侧位移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屈曲挛缩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螺钉与缝线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提高复位稳定性和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接近,但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方案应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操作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螺钉 缝线 交叉韧带胫骨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式治疗Ⅱ Ⅲ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褚青波 邢雅昶 刘大旭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3种方式治疗Ⅱ、Ⅲ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90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B组行关... 目的研究3种方式治疗Ⅱ、Ⅲ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90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3组,每组各30例。A组行关节镜下钢丝内固定,B组行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C组行缝线内固定。比较3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膝关节近远期功能和关节稳定性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A、C组(P<0.05)。3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3个月B组评分为(80.58±12.25)分,高于A、C组(P<0.05),B、C组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关节稳定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螺钉内固定术和缝线内固定术用于Ⅱ、Ⅲ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均可提高关节稳定性,但关节镜下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有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膝关节远期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胫骨骨折 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 关节镜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应用关节镜下两种固定方法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晋 陈达鑫 +4 位作者 吴晓滨 杨松杰 张清旭 陈绪彪 林晓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6期65-68,共4页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和金属带线锚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对...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应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和金属带线锚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抽样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固定,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金属带线锚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9±0.85)h、骨愈合时间(3.24±0.43)个月短于对照组的(1.80±0.93)h、(3.96±0.65)个月,手术费用(1.37±0.62)万元低于对照组的(2.08±0.7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与对照组的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不可吸收缝线和金属带线锚钉两种固定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而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方式具有操作便捷、治疗费用低、康复效果明显的优点,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胫骨骨折 不可吸收缝线固定 带线锚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