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英语名转动词产生的动因探微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脉
王文斌
-
机构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27-129,共3页
-
文摘
名转动词的使用在英语中十分常见,值得研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修辞需要、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词汇空缺的填补这四个方面对英语名转动词产生的动因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
关键词
名转动词
经济原则
修辞需要
名动联系
词汇空缺
-
Keywords
denominal verbs
principle of economy
rhetorics
-
分类号
G633.4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名转动词研究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司显柱
郭小洁
-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1期26-33,共8页
-
文摘
名转动词(或者说名词动用)已有研究存在的局限主要表现在:未能区分词类活用与兼类的区别;观察充分性不足,语料的搜集限于Clark&Clark(1979);缺乏对其在不同体裁里的分布与发生频率的描写。本文在区分词类活用与兼类的基础上,基于"英国国家语料库"和朗文词典检索和统计该库实际存在的名转动词与案例,然后分析与描写名转动词在不同体裁中分布与发生频次,最后,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之语境观对其在不同体裁的分布做出解释。
-
关键词
名转动词
语料库
体裁
系统功能语言学
-
Keywords
noun-converted verb
corpus
genre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名转动词的英汉认知对比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刚
朱小美
张梅
-
机构
安徽大学外语学院
中国人民银行宣城中心支行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16年第3期21-29,共9页
-
文摘
以往的研究多从修辞效果、语义构建和转用机制等视角考察名转动词现象,没有充分描写和解释不同语言中名转动词的整体特征和使用倾向。本文基于语料分析和统计,对已有的语义分类进行细化,探讨英汉各类名转动词的使用分布,发现两种语言的使用倾向基本一致,这是认知共性在不同语言中的形式体现。同时也发现,在来源类、工具类名转动词的使用上以及名转动词做谓语方面,英汉存在某些差异。最后对上述发现做出解释。
-
关键词
名转动词
英汉对比
语料
认知
-
Keywords
denominal verbs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orpora
cognition
-
分类号
H041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学生解读名转动词语句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 4
-
-
作者
陈惠芬
李丽萍
-
机构
南京经济学院外文系
-
出处
《外语研究》
2002年第6期59-63,共5页
-
文摘
本文以名转动词理论研究为指导 ,通过对在校 99级A、B、C三个班 135名大学生的测试 ,考察大学生解读名转动词语句能力及与之相关的语用推理能力。统计结果显示三个班的正确率分别为A班 80 .76 % ,B班 6 4 .76 % ,C班 6 1.36 % ,通过四级考试的学生与未通过的学生的解读能力有明显差异 ,影响正确解读的主要障碍是名转动词表达式中的异国文化背景。
-
关键词
名转动词
解读能力
语用推理
-
分类号
H319.3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汉语活用名转动词双宾句加工中构式压制的ERP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华
王小潞
高晨阳
冯丽萍
-
机构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浙大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7-353,共17页
-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Y202146763)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内基金(20201203Z0170)的资助。
-
文摘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以无压制(三价动词)、可压制(与“传递”义相关的名词活用做动词)和不可压制(与“传递”义无关的名词活用做动词)三类双宾句为实验材料,选取“V/NV+了”、NP1和NP2三个关键词,考察三类双宾句加工中V/NV与构式义的互动过程。ERP实验结果发现,在“V/NV+了”和NP1后,可压制和不可压制句之间的N400/P600没有显著差异。NP2后的397-709 ms,无压制、可压制和不可压制句之间的持续性负波(SAN)两两差异显著:不可压制句诱发的SAN最大,无压制句的SAN最小,因三类句子间动词/名转动词与构式义的语义关联不同,这表明此时双宾构式义开始参与句子语义整合。NP2后在718-782 ms,不可压制句诱发出最大的晚期负波,显著区别于无压制句和可压制句,表明可压制句和无压制句都完成了句子语义整合而不可压制句无法完成句子语义整合。从双宾句的加工过程看,可压制句和不可压制句的加工在NP2后出现显著的差异,主要在于两类名转动词与构式义的语义关联不同,此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存在独立于动词的双宾构式义,如果进入结构的词项的语义特征与构式的关键特征相匹配,构式压制就能实现。
-
关键词
活用名转动词
双宾
构式义
ERP
-
Keywords
innovative
denominalverb
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almeaning
ERP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隐喻能力发展视角下学习者名转动词产出实证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曲春红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2,共10页
-
文摘
名转动词是名词通过隐喻机制转化而来的动词,具有认知经济性和意象生动性的特点,名转动词产出是二语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的重要表现。本文设计有语境的汉-英翻译实验,通过分析86名被试名转动词的产出频率,考察不同水平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问题。结果表明:(1)学习者名转动词产出频率显著偏低,隐喻能力较弱;(2)学习者二语水平越高,名转动词产出频率越高,隐喻能力越强;(3)语言表层结构对于名转动词产出频率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从特定词类产出视角考察学习者隐喻能力发展,为名转动词产出和二语者隐喻能力研究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
关键词
隐喻能力
名转动词
概念解码
隐喻映射
-
Keywords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denominal verbs
concept decoding
metaphorical mapping
-
分类号
H319.34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语义视域下英语名转动词的形象表达探究
- 7
-
-
作者
黄福洪
-
机构
广东省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
出处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3,共4页
-
文摘
一、引言
名词是人或事物的名称。名词属实词类,是整个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词性变化异常活跃。英语名转动词(noun.convenedverb),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构词手段转类(conversion)将名词直接转换而来的动词。这种转化只是词性(pansofspeech)的转化,而词的形态(morphology)并没有变化。
-
关键词
名转动词
英语词汇
形象表达
视域
语义
直接转换
构词手段
名词
-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动转名词引论
被引量:4
- 8
-
-
作者
周领顺
-
机构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扬州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4期39-41,共3页
-
基金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指导项目:"英汉新词语发展探究"(批准号:02SJD740007)的部分研究成果。
-
文摘
本文探讨了英语动转名词的定义、范围与研究现状,以及动转名词的几种类型,分析了动转名词的发展呈萎缩之势的原因.本文还就动转名词与名转动词间作了比较.
-
关键词
动转名词
萎缩
名转动词
-
Keywords
deverbal noun
shrinkage
denominal verb
-
分类号
H03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