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庭坚药名诗中的药名韵律词及其文学效应
1
作者 黄晓音 李丹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6,共12页
古典诗歌的节奏是文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从韵律构词规则入手,分析黄庭坚药名诗中的药名韵律词及其产生的文学效应,发现韵律词决定进入诗行中药名的词长及具体形式,奠定了谐音、删略等创作技巧的语言基础。汉语韵律... 古典诗歌的节奏是文学研究和语言学研究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从韵律构词规则入手,分析黄庭坚药名诗中的药名韵律词及其产生的文学效应,发现韵律词决定进入诗行中药名的词长及具体形式,奠定了谐音、删略等创作技巧的语言基础。汉语韵律词具有的“亦词亦语”二重性为药名诗“名若虚设,故人不觉”的艺术效果奠定了语言基础。韵律词和诗行节奏间产生的韵律冲突属于语音和语音的冲突,不是过去反复讨论的语音和句法形成的诗句节奏冲突,而是未曾论及的全新类型。上述发现有力地回应了“是否应从语言学规则入手探究诗歌的体式”“汉语音步有无重音”“诗律中平仄与音步谁更重要”等争议,推动语言学和文学的综合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名诗 韵律词 亦词亦语 韵律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吴组缃与“抗战人名诗”——老舍致吴组缃七封信考释,兼谈人名诗的唱和 被引量:6
2
作者 方锡德 《现代中文学刊》 2010年第2期83-98,F0002,共17页
新发现的老舍、王冶秋等作家的书信、吴组缃的手稿和相关文献资料说明,1940年代发生于重庆文坛上的人名诗写作活动有一个发展过程,并在1941年4月达到高潮。这一诗歌写作活动是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境遇中,现代作家吁求团结抗战... 新发现的老舍、王冶秋等作家的书信、吴组缃的手稿和相关文献资料说明,1940年代发生于重庆文坛上的人名诗写作活动有一个发展过程,并在1941年4月达到高潮。这一诗歌写作活动是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特殊历史境遇中,现代作家吁求团结抗战的一次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也是作家文学交游中的一次才华展示。现代作家人名诗的写作,使得近体诗中的这种特殊诗体,在中华民族抗战的时代,生发出新的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诗 抗战 老舍 吴组缃 王冶秋 郭沫若 姚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名诗拾趣
3
作者 王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7年第5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名诗 湖北秭归县 权德舆 文字游戏 皮日休 远志 落石 甘遂 牵牛 引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悟理证道”者:流连而不执着于人生的生命主体--废名现代诗歌主体论
4
作者 李嫣红 韩凤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2,共9页
1930年代初,三十而立的废名受儒家“成人”说的启示,“立志”求人生意义。为此,他终止小说创作,转到他认为更重要的悟理证道事业上去,潜心于佛学经典,变成一个悟理证道者。与此同时,放弃小说创作的废名一改1920年代胡适“尝试集”风格... 1930年代初,三十而立的废名受儒家“成人”说的启示,“立志”求人生意义。为此,他终止小说创作,转到他认为更重要的悟理证道事业上去,潜心于佛学经典,变成一个悟理证道者。与此同时,放弃小说创作的废名一改1920年代胡适“尝试集”风格的白话诗创作,转而创作了大量现代派诗歌,这些诗歌是他关于“成人”思考的记录,是他悟理证道的方式。废名现代诗歌创作主体是流连而不执着于人生的生命主体:流连是情怀,不执着是智慧。流连而不执着于人生的生命主体观,其底色是绝对否定前提下的相对肯定,这是废名对佛教世界观、人生观的体认;其现实基础是废名自己作为一个有着一定成就、获得广泛称赞的文学家的事实。流连而不执着于人生是废名既成之我(文学家废名)与重构之我(“成人”追求)的协调。废名通过读佛书悟理证道,完成了从作家到哲人的蜕变。其诗是哲人之诗,是其哲思的结果,反映了废名这一阶段的思想动态和人格面貌,是其作为悟理证道者的生命观照及展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诗 悟理证道 生命主体 哲人之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义面合一”到“义面分离”——论齐梁药名正体与唐代药名变体诗之嬗变
5
作者 郑永辉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19,共7页
药名诗的确立时间和具体范畴,虽然没有相关的记载,但今存最早的五首齐梁时期的药名唱和之作,已间接说明当时药名诗已经确立,有具体的形式规范,并得到诗人的集体认同。王融、萧纲、萧绎、庾肩吾、沈约的五首以药名命名的诗作,集中体现了... 药名诗的确立时间和具体范畴,虽然没有相关的记载,但今存最早的五首齐梁时期的药名唱和之作,已间接说明当时药名诗已经确立,有具体的形式规范,并得到诗人的集体认同。王融、萧纲、萧绎、庾肩吾、沈约的五首以药名命名的诗作,集中体现了药名正体诗的形式规范,即每句诗必须有一句药名,除首尾两联外,出句与对句中的药名位置必须对称,且遵循五言诗的既定句式,使药名的本义与字面合一。随着诗歌体式和技巧的成熟,中唐以后,诗人通过借鉴前代的离合体和当代的折腰体,与药名体进行叠加,使诗中的药名本义与字面分离,从而确立了有别于齐梁正体的药名折腰变体和药名离合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诗 折腰体 离合诗 以文为诗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致赵清阁的半封佚信和一首诗 被引量:2
6
作者 史承钧 《现代中文学刊》 2013年第2期103-108,2,共6页
本文考证现存唯一的半封老舍1949年前致赵清阁佚信(201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老舍全集》所未收),包括确切的写信时间、信中内容及信中所录文人人名诗等等,探讨老舍写作此信的心境及其赵清阁超乎一般朋友的深厚情谊。
关键词 老舍 赵清阁 半封佚信 文人人名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趣事轶闻
7
《财会月刊》 1996年第10期62-63,共2页
有这样一首古诗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面有山、水、花、鸟,惟妙惟肖,谜目是猜一物,谜底是幅山水“画”。 物谜制作得精巧的还有杜牧的《鹭鸶》:“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达影碧山去,一... 有这样一首古诗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面有山、水、花、鸟,惟妙惟肖,谜目是猜一物,谜底是幅山水“画”。 物谜制作得精巧的还有杜牧的《鹭鸶》:“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达影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王安石有一首著名的取诗家姓名为谜底的诗谜:“佳人佯醉索有扶,露出胸前白雪肤,走入绣帏寻不见,任他风雨满江湖。” 侨居新加坡的著名学者郑子喻先生在《中国修辞学史稿》中,曾对此诗谜作如是说:“佳人佯醉索人扶”,以谐音衍义为“假倒”,再谐音作“贾岛”;“露出胸前白雪肤”,衍义为“肋白”,再谐音作“李白”;“走入绣帏寻不见”,衍义为“罗隐”;“任他风雨满江湖”,衍义为“潘(水溢貌)浪”,再谐音作“潘阆”。贾岛、李白、罗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史稿》 维生素K 诗谜 王安石 解毒作用 名诗 衍义 女大学生 李时珍 鼠药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伊瓦什凯维奇及其代表作《名望与光荣》
8
作者 易丽君 《国际论坛》 1987年第4期34-40,共7页
距华沙三十公里之处,绵亘密林中有一座私家花园。这儿远离通衢大道,僻静天然,车马之声不闻,人迹罕至。园子里树木参天,山花烂漫,园子深处有一幢二层的楼房,彩绘斑烂,雕刻精美,它便是波兰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翻译家雅... 距华沙三十公里之处,绵亘密林中有一座私家花园。这儿远离通衢大道,僻静天然,车马之声不闻,人迹罕至。园子里树木参天,山花烂漫,园子深处有一幢二层的楼房,彩绘斑烂,雕刻精美,它便是波兰当代著名诗人、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和翻译家雅·伊瓦什凯维奇的故居。长篇小说《名望与光荣》就是在那小楼典雅的书斋里诞生的。这部作品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极大的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瓦什凯维奇 当代著名诗 私家花园 艺术部 反法西斯斗争 子里 文学传统 埃德 中学时代 自传体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