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红梅 杨天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Z期59-60,共2页
名词重叠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尽管相对于动词和形容词而言,名词的重叠较为少见,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特别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名词重叠现象也将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和已有研究对此进行... 名词重叠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尽管相对于动词和形容词而言,名词的重叠较为少见,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特别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名词重叠现象也将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具体实践和已有研究对此进行了细致分析,区分了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类型,并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扩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名词重叠 形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名词的AABB重叠式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桂周 《汉语学习》 1986年第4期11-13,共3页
一般语法书认为AABB重叠式是形容词(近来不少文章确认也包括一部分动词)的形态变化方式;而名词是不重叠的,只有带有量词的性质的单个名词,才按量词的重叠方式(AA式)重叠,重叠后带有“每一”和“许多”的附加意义。但是,在汉语中却有那... 一般语法书认为AABB重叠式是形容词(近来不少文章确认也包括一部分动词)的形态变化方式;而名词是不重叠的,只有带有量词的性质的单个名词,才按量词的重叠方式(AA式)重叠,重叠后带有“每一”和“许多”的附加意义。但是,在汉语中却有那么一些AABB重叠式词语,它们由名词性语素重叠而成,重叠后仍显示名词性质。这类重叠词语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它毕竟是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存在的,因此对这些词语作一番探究也是有意义的。 名词性AABB式词语常见的有: A.山山水水 枝枝叶叶 男男女女 山山岭岭 酒酒肉肉 娃娃崽崽 峰峰岭岭 头头脑脑 祖祖孙孙 B.家家户户 人人口口 世世代代 村村寨寨 沟沟坎坎 祖祖辈辈 字字句句 边边角角 分分毫毫 C.风风雨雨 血血泪泪 坛坛罐罐 糠糠菜菜 盆盆罐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BB重叠 名词 重叠 家户 自由语素 瓶罐 “地” 词语 附加意义 名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话非名词词类的重叠形式 被引量:4
3
作者 喻遂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48-52,共5页
重叠是普通话和方言中较普遍的现象。但重庆话单音词(或语素)的AA式重叠的分布,正好和普通话呈相反的格局:从总体上说,普通话动词、形容词、量词能够重叠,名词不能重叠;而重庆话名词能够重叠,动词、形容词、量词不能重叠。这一点,前辈学... 重叠是普通话和方言中较普遍的现象。但重庆话单音词(或语素)的AA式重叠的分布,正好和普通话呈相反的格局:从总体上说,普通话动词、形容词、量词能够重叠,名词不能重叠;而重庆话名词能够重叠,动词、形容词、量词不能重叠。这一点,前辈学者,特别是范继淹先生《重庆方言名词的重叠和儿化》一文曾作过深入的研究。但是,前人多把重庆话名词重叠看作一种表示小称意义的修辞性的构词手段。有鉴于此,笔者作有《重庆话名词的重叠构词法》,对前人成说有所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话 普通话 状态形容词 名词重叠 重叠形式 重叠 量词 词类 构词法 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吟 《汉语学习》 2000年第3期28-33,共6页
关键词 汉语重叠 重叠范围 句法功能 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 形容词重叠 副词重叠 名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青海话名词的特点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克郁 李美玲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25-34,共10页
汉语青海话名词的特点李克郁,李美玲多语环境中的青海汉话是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除与普通话(或汉语书面语)有共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范畴外,还有诸多自己独有的语言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乍看起来,使人不可理解,因为... 汉语青海话名词的特点李克郁,李美玲多语环境中的青海汉话是汉语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它除与普通话(或汉语书面语)有共同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范畴外,还有诸多自己独有的语言现象。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乍看起来,使人不可理解,因为都是一些为汉语所不能容忍的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语系语言 土族语 汉语 名词重叠 青海 语言成分 东乡语 蒙古语族语言 少数民族语言 保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物体大小的语法形式的不对称性——“小称”的来源、形式和功能 被引量:35
6
作者 石毓智 《语言科学》 2005年第3期31-41,共11页
人类语言表达物体大小的语法形式是不对称的,大都有“小称”的语法标记,而缺乏相应的“大称”的语法手段。同时,不同的语言或者同一语言内不同方言的“小称”的来源、语音形式和语法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汉语的分析,尝试解... 人类语言表达物体大小的语法形式是不对称的,大都有“小称”的语法标记,而缺乏相应的“大称”的语法手段。同时,不同的语言或者同一语言内不同方言的“小称”的来源、语音形式和语法功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文通过对汉语的分析,尝试解释造成“小称”的语法表达不对称性的认知基础,并从类型学的角度探讨汉语小称标记的历史来源、语音形式和功能扩展的机制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称 物体大小 儿尾 鼻音 名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汉语方言词法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一虚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2-45,51,共5页
在汉语方言研究中,方言语法的研究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作者在对甘肃汉语方言进行广泛、细致调查的基础上,以普通话做参照,从甘肃方言语音的内部屈折、词的重叠和附加等词法方面对甘肃方言语法的一些特点做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 甘肃方言 汉语方言 普通话 “儿”尾 “子”尾 语法意义 形容词重叠 方言语法 重叠名词 内部屈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东方言中的儿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田祚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5期68-73,共6页
巴东方言中的儿化,同普通话中的儿化相比较,在儿化对象方面很有些值得探讨的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巴东方言中的儿化对象这个角度对儿化这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巴东方言中的主要儿化对象是单音节的叠音形式,如:“洞洞——洞洞儿”、“... 巴东方言中的儿化,同普通话中的儿化相比较,在儿化对象方面很有些值得探讨的特点。因此本文主要从巴东方言中的儿化对象这个角度对儿化这种语言现象进行探讨。 巴东方言中的主要儿化对象是单音节的叠音形式,如:“洞洞——洞洞儿”、“篇篇—篇篇儿”、“(白)净净—(白)净净儿”、“刚刚一刚刚儿”。非重叠形式的词语虽然也有能几化的,但为数不及前者那么多,范围也不及前者那么广泛。再从语体的角度来看,能儿化的都是些通俗常用的口头词语,文雅庄重的词语不能儿化。从词性的角度来看,名词性词语能儿化的多,非名词性词语能儿化的少。从使用儿化词语的巴东人的年龄层次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东 方言 名词性词语 重叠形式 儿化音节 单音节 重叠名词 叠音后缀 儿化词 语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话语法述略
9
作者 张映庚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72-82,共11页
一、重叠1·1.重叠式名词昆明话有儿化,跟普通话的儿化大体相同。又有很多重叠式名词。
关键词 普通话 昆明话 重叠名词 形容词 动词 反复问句 指人名词 后缀 否定式 强调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