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订《名医别录》及其与陶弘景著述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廖育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61-269,共9页
一般认为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是根据《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两书内容编撰而成。本文通过考察《证类本草》中所保存《本草经集注》和"唐本注"的内容,指出《名医别录》实为一本方书;《本草经集注》中除《神农本草经》以... 一般认为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是根据《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两书内容编撰而成。本文通过考察《证类本草》中所保存《本草经集注》和"唐本注"的内容,指出《名医别录》实为一本方书;《本草经集注》中除《神农本草经》以外的内容并非来源于《名医别录》。另外,在论证过程中,大致勾勒出《名医别录》的内容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中医学 陶弘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医别录》中的食用作物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进有 《农业考古》 2019年第6期180-186,共7页
《名医别录》是中国早期的医学专著,该书记载了大量中药材,此类药材有许多源自农作物,其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用作物又占据多数。按照作物使用类别可以分为粮食类作物、蔬菜类作物、瓜果类作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通过对它们名称、... 《名医别录》是中国早期的医学专著,该书记载了大量中药材,此类药材有许多源自农作物,其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用作物又占据多数。按照作物使用类别可以分为粮食类作物、蔬菜类作物、瓜果类作物以及其他经济作物。通过对它们名称、科属、种植或食用情况的爬梳与探讨,可以使我们对《别录》中所涉食用作物有一个初步了解。这对我们研究南北朝及其以前的农业史以及饮食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粮食 蔬菜 瓜果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紫苏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3
作者 孙文喜 郭潇潇 +3 位作者 李芬 李国辉 韩蕊 王秀萍 《河南农业》 2025年第3期55-56,共2页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又称桂荏、白苏、赤苏、红苏、香苏、苏草等,具有特异芳香。原产于中国,中国是紫苏的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野生资源丰富。据有关文献记载,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紫苏栽培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栽培品系。河... 紫苏是唇形科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又称桂荏、白苏、赤苏、红苏、香苏、苏草等,具有特异芳香。原产于中国,中国是紫苏的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野生资源丰富。据有关文献记载,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紫苏栽培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栽培品系。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是我国中药资源的宝库,也是紫苏野生资源主产区之一。紫苏药用始载于《名医别录》,此后在《本草纲目》中被列为“近世要药”。紫苏又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被原卫生部首批印发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中药资源 食用历史 《本草纲目》 野生资源 栽培历史 唇形科 紫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翘嘴鲌共生模式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4
作者 黄超 李茜 +7 位作者 杨虎城 章铭 谢喜灿 戴斯 易章军 李虹辉 彭鹏 向静 《当代水产》 2024年第3期76-78,81,共4页
中华鳖,又名水鱼、鳖、团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也非常显著,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全国鳖类养... 中华鳖,又名水鱼、鳖、团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也非常显著,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全国鳖类养殖总产量已超过33万t/年,主要养殖省份有浙江、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江苏和广西等。中华鳖市场消费旺盛,已稳定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高档优质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模式 名医别录 中华鳖 滋阴补肾 人工养殖 陶弘景 效益分析 营养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食同源——白芷
5
作者 于红卫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3期F0002-F0002,共1页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白芷按照产地不同又可分为四川产的川白芷、浙江产的杭白芷、云南产的滇白芷、河北产的祁白芷以... 白芷为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白芷按照产地不同又可分为四川产的川白芷、浙江产的杭白芷、云南产的滇白芷、河北产的祁白芷以及河南产的禹白芷等。药用价值白芷在不同时期的医书上均有记载。如《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芷,味辛温。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一名芳香。生川谷。”《名医别录》记载:“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解表散寒 燥湿 风痛 阴肿 辛温 祛风止痛 药食同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针粉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朱丹 张佩华 《养猪》 2015年第3期19-21,共3页
松针,又称松毛、猪鬃松叶,为松针(Pineneedle)系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植物的叶。松针粉性温、味苦、色绿、幽香,且来源广泛、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近年来人们正在开发的一种高效天然绿色添加剂。据明朝李时珍著《... 松针,又称松毛、猪鬃松叶,为松针(Pineneedle)系松科(Pinaceae)松属(Pinus)植物的叶。松针粉性温、味苦、色绿、幽香,且来源广泛、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近年来人们正在开发的一种高效天然绿色添加剂。据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记载松针能"去风痛脚痹,杀米虫";《名医别录》记载松针有"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的作用;《会约医镜》中记载松针有"辟瘟疫气"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粉 名医别录 绿色添加剂 明朝李时珍 湿疮 营养价值 醇提取物 母猪繁殖性能 饲料添加剂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道地中药材-黄芪 被引量:2
7
作者 及华 张海新 +1 位作者 王琳 章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第9期124-124,共1页
黄芪(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别名黄耆、木耆、绵黄芪、王孙,是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常以干燥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也... 黄芪(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别名黄耆、木耆、绵黄芪、王孙,是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常以干燥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也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本药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中国药典》 《神农本草经》 黄耆 膜荚黄芪 蒙古黄芪 《本草纲目》 道地中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开发与药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丁文浩 《农村科技》 1995年第11期26-26,共1页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大蒜其有药用价值。早在公元六世纪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就有大蒜"散痛肿疮,除风邪,杀毒气"的记载。唐代"本草拾遗"说大蒜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疵癣,伏邪恶,宜通湿补,无认...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大蒜其有药用价值。早在公元六世纪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就有大蒜"散痛肿疮,除风邪,杀毒气"的记载。唐代"本草拾遗"说大蒜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烂疵癣,伏邪恶,宜通湿补,无认加。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称大蒜捣汁饮,治吐血心病、煮汁饮治角产反涨,捣膏敷脐能达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贴足心能引热下行,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止衄血,纳肛中能通幽门治关格不通等。大蒜素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原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 世纪初 真菌性 本草拾遗 李时珍 名医别录 风湿 泄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
9
作者 张德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69,共1页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中能形成鳞茎的栽培种群,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古名番韭。以地下肉质鳞茎供食,花供观赏。百合原产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中国、日本及朝鲜野生百合分布甚广。中国食用野生种百合遍及南北26个省区。中国利用"百合"的...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中能形成鳞茎的栽培种群,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古名番韭。以地下肉质鳞茎供食,花供观赏。百合原产于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中国、日本及朝鲜野生百合分布甚广。中国食用野生种百合遍及南北26个省区。中国利用"百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把它作为药物收入"草部",列为中品。到了汉朝时期除去药用以外,在今河南的南阳地区人们还把它作为蔬菜进行人工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韭 南阳地区 神农本草经 亚洲东部 野生种 南都 五代十国时期 四时纂要 名医别录 徐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有关果树资源的浅识
10
作者 刘振亚 刘璞玉 《古今农业》 1990年第1期28-30,共3页
我国古代系统地对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主要见于药物学的著作中,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图经本草》及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清·吴其浚在上述传统的基础上,从植物学的角度出发,本着“专状草木,成一家言... 我国古代系统地对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主要见于药物学的著作中,如《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图经本草》及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清·吴其浚在上述传统的基础上,从植物学的角度出发,本着“专状草木,成一家言”的独创精神写出的《植物名实图考》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以下简称《图考》与《长编》),于1848年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学研究 果树资源 独创精神 成一家言 《图经本草》 名医别录 植物分类学 吴其 浅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鳖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关键技术
11
作者 向静 黄超 吴吉 《当代水产》 2023年第5期82-83,共2页
中华鳖,又名水鱼、鳖、团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也非常显著,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我国鳖类养... 中华鳖,又名水鱼、鳖、团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药用价值也非常显著,根据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鳖性味甘,平,有滋阴补肾,清退虚热的功效。由于中华鳖具有较大的食用及药用价值,全国各地已广泛开展人工养殖。我国鳖类养殖产业已成为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养殖总产量已超过33万t/年,主要养殖省份有浙江、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广东、江苏和广西等。中华鳖消费旺盛,已稳定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高档优质水产品,价格坚挺,市场旺盛。近年来,国内鳖的养殖、繁殖、苗种培育模式日趋成熟,正在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在老百姓越来越崇尚绿色消费的情况下,生态和仿生态养殖的中华鳖也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模式 名医别录 绿色消费 中华鳖 滋阴补肾 养殖产业 人工养殖 经济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动物学》介绍的动物药材知识
12
作者 郭明章 《生物学教学》 1989年第3期31-33,共3页
动物类药材在我国的应用,与植物药材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如麝香、鹿茸等多种药材,均已应用了两千年以上。又如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雀盲病)也远较西欧使用脏器制剂为早。我国最早本草书籍《神农本草经》载有动物药材65种。而明... 动物类药材在我国的应用,与植物药材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如麝香、鹿茸等多种药材,均已应用了两千年以上。又如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雀盲病)也远较西欧使用脏器制剂为早。我国最早本草书籍《神农本草经》载有动物药材65种。而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即已增至461种项。再加上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上记载160种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药材 动物类 神农本草经 赵学敏 药物学家 干燥体 鹿茸精 植物药材 镇痉 名医别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鸬鹚及其养殖与调教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积振 郭文场 +2 位作者 刘佳贺 于红宇 陈树宁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5年第4期12-15,共4页
鸬鹚简称鹚,俗称水老鸦、黑鱼郎、鱼老鸭、鱼鹰、墨鸦、鱼鸭、鱼鸟、鸦子、乌鬼、摸鱼公等。藏文译音:索夏。家养鸬鹚是由野生鸬鹚驯化而来。中国青海省青海湖等处,迄今仍见有野生鸬鹚存在。中国鸬鹚捕鱼能力强,驯养容易,利用年限长,... 鸬鹚简称鹚,俗称水老鸦、黑鱼郎、鱼老鸭、鱼鹰、墨鸦、鱼鸭、鱼鸟、鸦子、乌鬼、摸鱼公等。藏文译音:索夏。家养鸬鹚是由野生鸬鹚驯化而来。中国青海省青海湖等处,迄今仍见有野生鸬鹚存在。中国鸬鹚捕鱼能力强,驯养容易,利用年限长,现已发展成为一种副业,饲养它即可供观赏,又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及药用价值。梁·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记述鸬鹚入药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利用年限 普通鸬鹚 急性病例 细菌性心包炎 斑头鸬鹚 针尖状出血点 猪瘦肉 其他鱼类 换羽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地药材巨鹿枸杞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园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20期10-11,共2页
枸杞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品种,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中医主要将枸杞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昏花、遗精阳痿、腰膝酸软、虚劳嗽、消渴等症。 1枸杞的起源 枸杞最早的历史记录在《名医别录》,为"常山及诸丘陵阪... 枸杞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药食同源品种,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中医主要将枸杞用于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物昏花、遗精阳痿、腰膝酸软、虚劳嗽、消渴等症。 1枸杞的起源 枸杞最早的历史记录在《名医别录》,为"常山及诸丘陵阪岸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物昏花 道地药材 名医别录 肝肾阴虚 腰膝酸软 巨鹿县 滋补肝肾 益精明目 药食同源 劳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配茶叶可疗疾保健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佑志 《中国蜂业》 2021年第5期43-43,共1页
蜂蜜性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等作用。据《名医别录》载:"蜂蜜养脾气,除心烦,食欲不下,肌中疼痛,口疮,明目等。"茶叶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运用茶叶与蜂蜜... 蜂蜜性平,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等作用。据《名医别录》载:"蜂蜜养脾气,除心烦,食欲不下,肌中疼痛,口疮,明目等。"茶叶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胃经,有清热除烦、清利头目、消食化积、通利小便之功。运用茶叶与蜂蜜配制成蜜茶方,可消食化积,祛痰止嗽等。现介绍几则蜂蜜茶疗疾保健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消食化积 润燥 胃经 疗疾 蜂蜜 性味 保健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从果树中选择行道树 被引量:1
16
作者 戚明坤 《国土绿化》 1996年第6期30-32,共2页
行道树是道路建设中一项最富有生命力的事业,是反映城乡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绿化的骨架。 果树中不少树种如柿树、板栗、银杏、核桃等树种也能起到其他行道树种所起的作用,并且还具备独特的好处。 选用果树作行道树有观果,食用... 行道树是道路建设中一项最富有生命力的事业,是反映城乡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绿化的骨架。 果树中不少树种如柿树、板栗、银杏、核桃等树种也能起到其他行道树种所起的作用,并且还具备独特的好处。 选用果树作行道树有观果,食用和保健药用的功效。例如用柿树作行遭树,入秋之后叶红果红,满树硕果十分喜人,柿果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酿酒,制柿饼和制醋。据《名医别录》等医书讲,柿果有“清补之功,能补虚劳不足,健脾胃、润肠、润肺、祛痰止咳、能通耳鼻气、生津止渴、解酒毒等功效”。板栗含有丰富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道树种 选择行 果树 名医别录 保健药 城乡绿化 生物学特性 祛痰止咳 道路建设 核桃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叶、大青叶提取物及大青叶组方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
17
作者 袁华锦 李克鑫 +7 位作者 李克钦 王振峰 李开凯 赵斌 李倩 杨桂花 王金纪 刘建柱 《猪业科学》 2023年第9期86-88,共3页
大青叶,是由菘蓝(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干制而成。最早记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药用历史。本品性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善解心胃经实火热毒,主治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近些... 大青叶,是由菘蓝(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子)干制而成。最早记载于汉末的《名医别录》,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药用历史。本品性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功效。善解心胃经实火热毒,主治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近些年,由于抗生素的不正确使用,微生物的耐药性日益增强,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受重视。在猪病治疗过程中,大青叶被证明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抗肿瘤,解热,抗炎,提高免疫力,抗内毒素,抗病原微生物等领域中均发挥出理想的功效,且兼具有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的优势,成为了非常有潜力的中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别录 抗病原微生物 抗内毒素 中药资源 发斑 十字花科植物 咽喉肿痛 大青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雅》草木虫鱼鸟兽畜复名取名法试析
18
作者 冯浩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93-99,共7页
凡物得名都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所包合的普通物名,绝大部分都由广大劳动人民所取命,最初总是通俗易晓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物名数经变化,到了后来,名实之间的关系倘不专意推求,便不易... 凡物得名都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一个民族的语言中所包合的普通物名,绝大部分都由广大劳动人民所取命,最初总是通俗易晓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物名数经变化,到了后来,名实之间的关系倘不专意推求,便不易明白了。汉语亦然。以致如汉刘成国所言:“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名 动植物名 形容词 药草 修饰作用 动宾式 名医别录 说文 动词 色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对昆虫的利用初探
19
作者 邢湘臣 《农业考古》 1988年第1期252-253,共2页
远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人们对各种动、植物已有所认识和利用。且以占整个动物界三分之二以上的昆虫来说吧:早为我国祖先所关注,用来入药;更引人注目的,许多昆虫,还是古人餐桌上的佳肴,并被列入我国传统的菜谱中,上至帝王的御膳,下至... 远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人们对各种动、植物已有所认识和利用。且以占整个动物界三分之二以上的昆虫来说吧:早为我国祖先所关注,用来入药;更引人注目的,许多昆虫,还是古人餐桌上的佳肴,并被列入我国传统的菜谱中,上至帝王的御膳,下至平民百姓的膳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昆虫 入药 原始时代 陶弘景 利用 动物界 墨西哥 名医别录 菜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蘑菇、鬼盖考释
20
作者 陈修源 《农业考古》 1993年第1期166-167,共2页
1985年第1期《农业考古》载《古代农业与祖国医学的食物疗法(续)》一文,其中提到香菇“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古代本草多有记载。《名医别录》记‘鬼盖’可治小儿寒热痫;唐《本草拾遗》中指出‘鬼盖’和醋可治肿瘤(注:原书实为肿毒)恶疮。... 1985年第1期《农业考古》载《古代农业与祖国医学的食物疗法(续)》一文,其中提到香菇“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古代本草多有记载。《名医别录》记‘鬼盖’可治小儿寒热痫;唐《本草拾遗》中指出‘鬼盖’和醋可治肿瘤(注:原书实为肿毒)恶疮。‘鬼盖’即是蘑菇。”该文这里把香菇与蘑菇、鬼盖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香菇与蘑菇不同,更不是鬼盖,鬼盖也不是蘑菇,它们分别为三种不同的药用真菌植物。香菇,古代称为香蕈。首见元·吴瑞《日用本草》.云:“蕈生桐、柳、枳、椇木上。紫色者为香蕈,白色者名肉蕈,皆因湿气熏蒸而成。生山僻处者,有毒杀人。”明·汪颖《食物本革》云:“香蕈生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蘑菇 农业考古 本草拾遗 名医别录 药用真菌 本草纲目 食物疗法 药用价值 古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