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力卫星观测俯冲带特大地震同震重力场变化
1
作者 张苏祥 盛书中 周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1-997,共7页
利用去相关的DDK3滤波器对得克萨斯空间中心(CSR)发布的GRACE RL06月重力场模型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多项式拟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成功提取了2004年苏门答腊M_(W)9.3、2010年智利M_(W)8.8和2011年日本东北M_(W)9.0三个地震事件的同震重力变... 利用去相关的DDK3滤波器对得克萨斯空间中心(CSR)发布的GRACE RL06月重力场模型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多项式拟合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成功提取了2004年苏门答腊M_(W)9.3、2010年智利M_(W)8.8和2011年日本东北M_(W)9.0三个地震事件的同震重力变化、大地水准面变化、垂线偏差变化及重力梯度变化。结果表明,3个震例的同震重力变化范围分别为-15.5~6.5μGal、-9.1~2.1μGal和-11.1~4.2μGal;同震大地水准面变化范围为-5.9~0.8 mm、-3.0~0.8 mm和-3.2~0.5 mm;垂线偏差NS向变化范围为-1.2~2.2 mas、-0.9~1.0 mas和-1.1~1.4 mas,EW向变化范围为-1.8~1.0 mas、-0.8~0.8 mas和-0.7~1.0 mas;重力梯度各分量数值中,rr分量同震变化最大,其次是rθ分量。3次地震的同震信号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同震大地水准面和重力变化信号呈非对称两极分布;垂线偏差呈负-正-负或正-负-正三极分布;重力梯度变化信号呈较复杂的多极分布。观测结果与现有的球体位错理论计算结果较一致,可作为重力卫星数据约束震源机制和地球粘度结构的可靠信号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同震重力场变化 俯冲地 时间序列分析 重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江地震前后重力场变化的有限矩形位错模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燕乃玲 李辉 申重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 研究了用有限矩形位错模型计算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面重力场变化的方法。以丽江M_s7.0地震为例,讨论了确定用于模型计算的断层面参数的原则,并给出了结果。计算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位错引起的重力场变化图象特征,并与丽江地震前后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发震断层有限范围内模型可解释同震重力场的变化,但模型对于更大空间范围上的重力场变化并不能给出很好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矩形位错模型 同震重力场变化 丽江地 断层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带地震引起的海水质量重分布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以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为例
3
作者 赵鑫宇 周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5-850,共6页
利用一维径向分层的球形地球模型模拟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固体地球表面垂直位移和大地水准面变化,采用伪谱法迭代求解海平面方程,得到该地震引起的长波长(>90 km)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变化。结果表明,海水质量的重... 利用一维径向分层的球形地球模型模拟2004年苏门答腊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固体地球表面垂直位移和大地水准面变化,采用伪谱法迭代求解海平面方程,得到该地震引起的长波长(>90 km)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大地水准面变化。结果表明,海水质量的重新分布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是二阶小量,在估计长波长相对海平面变化时可以忽略;海水质量重新分布的大地水准面变化效应主要来自于地震扰动海水的自身引力,弹性负荷响应的贡献比之小1个量级。讨论2种近似求解海水效应的方法——求解均匀海洋层模型的海平面方程和布格层近似,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用于估计苏门答腊地震的同震和震后海水效应,布格改正得到的海水质量效应更接近真实海洋分布模型的海平面方程求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地 海水质量重新分布 相对海平面变化 同震重力场变化 黏弹地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