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震台gPhone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江林 沈萍 田鑫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3-561,共9页
地震的同震响应包含了地震破裂及传播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用这些同震信息对地震震源的一些参数进行估计。2014年9~12月,马鲁古海发生5次Ms6.1~7.1强震,北京地震台的gPhone重力仪均有同震响应。本文从首波初至、地震频带响... 地震的同震响应包含了地震破裂及传播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用这些同震信息对地震震源的一些参数进行估计。2014年9~12月,马鲁古海发生5次Ms6.1~7.1强震,北京地震台的gPhone重力仪均有同震响应。本文从首波初至、地震频带响应、地震面波、同震变形幅度、同震持续时间等方面分析了重力仪的同震响应特征,并与STS-2宽频带地震计进行了波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宽频带地震计,gPhone重力仪亦能提供丰富的由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信息,其首波初至、地震频带响应等与宽频带地震计有高度相似,且gPhone重力仪对长周期地震面波的响应很好,表现出其独有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响应特征 gPhone重力仪 马鲁古海地 北京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荣昌井水温同震-震后响应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巩浩波 来贵娟 +1 位作者 李翠平 李光科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37-750,共14页
利用位于华蓥山断裂带的重庆荣昌井水温数字化分钟值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井水温对2008年1月—2021年9月全球M_(S)≥7.0、川滇地区M_(S)≥6.0、重庆及周边地区M_(S)≥4.0共273次地震的同震-震后响应动态特征,对井水温同震优势方向成因... 利用位于华蓥山断裂带的重庆荣昌井水温数字化分钟值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井水温对2008年1月—2021年9月全球M_(S)≥7.0、川滇地区M_(S)≥6.0、重庆及周边地区M_(S)≥4.0共273次地震的同震-震后响应动态特征,对井水温同震优势方向成因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以下认识:(1)荣昌井水温同震-震后响应能力较好,对近震和远震均可记录到;该井水温同震响应由深及浅的顺序发生,响应持续时间随观测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响应幅度随观测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且该井水温同震-震后响应持续时间较同井水位的长;(2)自观测以来,荣昌井多层水温同震响应方向均为上升,说明单个井水温对不同地震的同震响应存在优势响应方向,水温的同震特征更依赖于井孔自身观测条件的影响;荣昌井水温同震响应优势方向上升可能是地震波的扰动造成井下深部气体释放,并沿裂隙上升进入井含水层系统而引起;(3)荣昌井水位-水温对中、远场地震的同震为同向上升正相关关系或振荡—上升,对近场地震的同震为水位下降—水温上升的反相关关系,可能是近场地震和中、远场地震引起的水位同震响应变化机制不一致所致;引起荣昌井水温同震变化的地震波能量密度e(r)>10^(-5)J/m^(3),而引起荣昌井水温和水位同震反向变化的地震波能量密度e(r)>1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温 同震响应特征 同震优势方向 后响应 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s6.2级和泸定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对比 被引量:20
3
作者 铁永波 张宪政 +15 位作者 曹佳文 秦雅东 王立朝 董英 郭富赟 郭兆成 白永健 冉涛 侯圣山 王涛 高波 卢佳燕 李光辉 宁志杰 向炳霖 孙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59,共14页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是继2022年泸定Ms6.8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缘地区发生的又一次强震事件。2次地震均诱发大量地震地质灾害,但由于发震断层类型、地质和地貌等条件的差异,2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为揭示不同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本研究采用地面调查、遥感解译和空间叠加统计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积石山和泸定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和控灾因子。结果表明:断层类型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优势坡向和垂向空间展布,即“背向坡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地貌条件是影响同震地质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即川西高山峡谷地貌中“线状”分布和陇西黄土地貌中“面状”分布;特殊土体类型、气候、植被覆盖等差异性是同震地质灾害调查与应急处置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子。本次研究可为不同断层类型和不同地貌区同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范围划定、趋势预测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 泸定地 地质灾害对比研究 同震滑坡分布特征 控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地震台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婕 占惠 +3 位作者 卓群 黄晓华 林立峰 刘仲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96-99,共4页
2007年9月,印度尼西亚发生8次强震,厦门地震台的重力仪都有同震响应。从面波延迟时间、最大变形幅度、同震持续时间3个方面研究了8次强震的同震响应特征。
关键词 同震响应特征 重力仪 仪器性能 面波 变形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钻孔应变映震效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丽 李启雷 +2 位作者 孙春玲 杨晓霞 安黎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利用青海省6套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2007—2015年的观测资料,将该地区符合扫描范围的地震从震前异常和同震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湟源、德令哈分量钻孔应变差应变曲线地震前大多有短期超差异常;分量钻孔应变仪的同震响应幅度与... 利用青海省6套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2007—2015年的观测资料,将该地区符合扫描范围的地震从震前异常和同震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湟源、德令哈分量钻孔应变差应变曲线地震前大多有短期超差异常;分量钻孔应变仪的同震响应幅度与震级、震中距都有关。同一地震,多台仪器多数情况同震响应幅度与震中距成反比,少数成正比;一般单台仪器同震响应幅度与地震震级成正比关系,震级越大同震响应幅度越大;分量钻孔应变仪的同震响应延迟时间大多与地震震中距成正比,震中距越远同震响应延迟时间越长;分量钻孔应变仪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基本成正比,震级越大同震持续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 差应变 去趋势 剩余曲线 同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s8.0级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观测与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单新建 屈春燕 +5 位作者 宋小刚 张桂芳 刘云华 郭利民 张国宏 李卫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96-504,共9页
利用InSAR技术,采用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数据,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7个条带的地表同震形变场.每个形变条带南北向500 km,东西向70 km,7个形变场覆盖了映秀镇、都江堰、茂县、北川、平武和青川.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地表破... 利用InSAR技术,采用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数据,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7个条带的地表同震形变场.每个形变条带南北向500 km,东西向70 km,7个形变场覆盖了映秀镇、都江堰、茂县、北川、平武和青川.结果显示,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地表破裂带从汶川县映秀镇西南震中附近一直到青川县苏河北侧,全长约为230 km.发震断层西北盘为抬升盘,南东盘断层附近,仍然表现为隆起区,显示出以逆冲为主的断层性质.在汶川县映秀镇西侧震中区,最大相对卫星视线向形变量达260 cm,如果全部换算成垂直形变,则两个区域的垂直相对形变达3.3 m.从北川至平通一带,卫星视线向形变范围在120-180 cm的隆起带.其中,擂鼓镇隆起形变范围170-180 cm,换算成垂直形变约在2.2-2.3 m之间.在青川苏河北附近,有70-80 cm范围的隆起形变.在雅安、峨眉山一带,以及射洪至重庆北侧一带有大范围沉降区.在重庆及其南侧区域有幅度在20-30 cm小范围隆起.由青川向东至广元、宁强一带,有形变幅度在60-70 cm的隆起区.整个形变场影响范围较大,四川盆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 活动性 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同震形变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易县地震台水管倾斜仪与垂直摆倾斜仪同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肖 崔泽岩 +4 位作者 赵慧琴 佘雅文 李慧 马武刚 马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96-100,共5页
利用河北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与VS型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2005—2015年数据资料,分析两种地倾斜观测仪器同震响应的特征及响应幅度与震中距、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1)DSQ型水管倾斜仪对远震响应幅度大,同震响应幅度与震级呈正比,... 利用河北易县地震台DSQ型水管倾斜仪与VS型垂直摆倾斜仪记录的2005—2015年数据资料,分析两种地倾斜观测仪器同震响应的特征及响应幅度与震中距、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1)DSQ型水管倾斜仪对远震响应幅度大,同震响应幅度与震级呈正比,与震中距呈反比;VS型垂直摆倾斜仪对近震响应幅度大,与震级、震中距无明显的线性关系。DSQ型水管倾斜仪的同震响应延迟时间比VS型垂直摆倾斜仪短,且与震中距呈正比;(2)两种地倾斜观测仪的地震响应持续时间与震级呈正比,VS型垂直摆倾斜仪对中小地震的响应持续时间比DSQ型水管倾斜仪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倾斜观测仪器 同震响应特征 同震响应幅度 中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重力台网映震效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洪旭瑜 秦双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8-242,273,共6页
利用福建重力台网7套gPhone重力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不同震中距和震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及重力仪映震的最大震中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重力台网的映震效能受震级和震中距影响,从映震能力来看,泉州台优于莆田台,厦门台优于福州台... 利用福建重力台网7套gPhone重力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不同震中距和震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及重力仪映震的最大震中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重力台网的映震效能受震级和震中距影响,从映震能力来看,泉州台优于莆田台,厦门台优于福州台,漳州台和龙岩台优于南平台;2)福建重力台网的仪器稳定性好和灵敏度高,与CMG-3ESP 120S地震计相比,重力仪具有较宽的地震频带,其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波幅呈高度正相关性;3)福建重力台网仪器映震的最大震中距(Δ)与震级(M S)存在对应关系,具体公式为M S=-0.218(logΔ)^(3)+2.056(logΔ)^(2)-4.594logΔ+6.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hone重力仪 效能 同震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