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16年门源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监测与断层反演
被引量:
4
1
作者
汪致恒
张瑞
+1 位作者
王晓文
刘国祥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08,共6页
针对2016年1月21日发生于青海门源的Mw 5.9级地震震源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利用了升降轨两个观测方向获取的Sentinel-1A影像,对该地震开展了差分干涉测量与同震形变分析,并基于Okada弹性位错模型进行了滑动断层反演。监测结果显示,地震...
针对2016年1月21日发生于青海门源的Mw 5.9级地震震源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利用了升降轨两个观测方向获取的Sentinel-1A影像,对该地震开展了差分干涉测量与同震形变分析,并基于Okada弹性位错模型进行了滑动断层反演。监测结果显示,地震引发的地表形变以抬升为主,LOS向局部最大抬升量超过6cm。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层滑动以逆冲滑动为主并兼有走滑分量,集中分布于地下3~6km范围内,断层走向约为134°,倾角约为45°,在地下5.1km处出现接近1.5m的最大滑动量,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能量达9.07×1017 N·m,约合矩震级Mw 5.9。经比较,上述同震形变监测与滑动断层反演的结果和国内外相关地震学调查监测资料高度吻合,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度。该实验分析一方面验证了相关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C波段Sentinel-1A卫星数据在地震形变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A
升轨
降轨
门源地
震
同震形变监测
滑动断层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InSAR技术的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和发震构造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德政
屈春燕
+5 位作者
张桂芳
龚文瑜
单新建
朱传华
张国宏
宋小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0-592,共23页
随着大地测量观测理论、观测平台和观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地质观测途径和数据源,在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抗震救灾和发震构造科学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InSAR在同震形变监测中...
随着大地测量观测理论、观测平台和观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地质观测途径和数据源,在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抗震救灾和发震构造科学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InSAR在同震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能够在重要灾害性地震事件发生后及时响应,在识别隐伏断层、确定发震断层、监测地表破裂、研究发震断层的运动学特征、获取三维形变以及厘定发震构造等问题中能提供有效的地表观测数据和模型约束。InSAR观测以其大范围、高精度、及时性等技术和数据优势,在地震应急观测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逐渐凸显,能解决防震减灾的实际需求并逐渐趋于业务化。梳理近年来InSAR技术在不同活动构造区和地震危险区地震周期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分析基于InSAR同震形变观测的断层运动学特征和发震构造研究、讨论InSAR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前青藏高原及周边广大地区的防震减灾事业,有助于实现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估等科学目标。基于此,文中简要综述了近20年来InSAR技术在同震形变获取、应用中的现状、业务化、科学认识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同震形变监测
防
震
减灾
应急观测
发
震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6年门源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监测与断层反演
被引量:
4
1
作者
汪致恒
张瑞
王晓文
刘国祥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自然资源部第三航测遥感院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出处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重点专项课题(2017YFB0502700)
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474003)
+4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601503)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2016T002-E)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JY0564)
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2682016CX087
2682016CY19)
文摘
针对2016年1月21日发生于青海门源的Mw 5.9级地震震源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利用了升降轨两个观测方向获取的Sentinel-1A影像,对该地震开展了差分干涉测量与同震形变分析,并基于Okada弹性位错模型进行了滑动断层反演。监测结果显示,地震引发的地表形变以抬升为主,LOS向局部最大抬升量超过6cm。反演结果表明发震断层滑动以逆冲滑动为主并兼有走滑分量,集中分布于地下3~6km范围内,断层走向约为134°,倾角约为45°,在地下5.1km处出现接近1.5m的最大滑动量,此次地震释放地震矩能量达9.07×1017 N·m,约合矩震级Mw 5.9。经比较,上述同震形变监测与滑动断层反演的结果和国内外相关地震学调查监测资料高度吻合,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度。该实验分析一方面验证了相关反演方法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C波段Sentinel-1A卫星数据在地震形变测量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Sentinel-1A
升轨
降轨
门源地
震
同震形变监测
滑动断层反演
Keywords
Sentinel-1A
ascending imaging
descending imaging
Menyuan earthquake
seism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inversion of fault sli
分类号
TP79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InSAR技术的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和发震构造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赵德政
屈春燕
张桂芳
龚文瑜
单新建
朱传华
张国宏
宋小刚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深圳大学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0-592,共2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400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719,IGCEA2222)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LED2019A02)共同资助。
文摘
随着大地测量观测理论、观测平台和观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InSAR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地质观测途径和数据源,在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抗震救灾和发震构造科学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InSAR在同震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能够在重要灾害性地震事件发生后及时响应,在识别隐伏断层、确定发震断层、监测地表破裂、研究发震断层的运动学特征、获取三维形变以及厘定发震构造等问题中能提供有效的地表观测数据和模型约束。InSAR观测以其大范围、高精度、及时性等技术和数据优势,在地震应急观测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逐渐凸显,能解决防震减灾的实际需求并逐渐趋于业务化。梳理近年来InSAR技术在不同活动构造区和地震危险区地震周期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分析基于InSAR同震形变观测的断层运动学特征和发震构造研究、讨论InSAR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前青藏高原及周边广大地区的防震减灾事业,有助于实现活动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估等科学目标。基于此,文中简要综述了近20年来InSAR技术在同震形变获取、应用中的现状、业务化、科学认识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INSAR技术
同震形变监测
防
震
减灾
应急观测
发
震
构造
Keywords
InSAR technology
coseismic 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seismogenic structure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16年门源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监测与断层反演
汪致恒
张瑞
王晓文
刘国祥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InSAR技术的同震形变获取、地震应急监测和发震构造研究应用进展
赵德政
屈春燕
张桂芳
龚文瑜
单新建
朱传华
张国宏
宋小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