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积石山Ms6.2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初步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为乐 许强 +6 位作者 李雨森 单云锋 韦春豪 巨袁臻 郁文龙 王运生 卢佳燕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90,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触发了大量同震地质灾害,亟需查明同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发育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为震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支撑。本文基于多源高分辨率遥感解译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和发育分布规律,并探讨了草滩村液化滑坡—泥流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Ⅶ度及以上烈度区内共发育1 535处同震地质灾害,主要为中小规模黄土滑坡和浅表层岩质崩塌,集中分布于黄土梁和黄土塬内冲沟两侧、单薄黄土梁两侧以及大型历史滑坡后壁等局部地形较陡峭的部位。地震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而地形因素控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局部分布规律。同震地质灾害在0.1~0.3 g震峰值加速度区域、发震断层下盘区域、南东坡向、30~60 m坡高范围、斜坡中部以上20~40 m范围分布数量最多。受广泛关注的草滩村“砂涌”灾害本质是饱水黄土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的液化滑坡。2016年完成的填沟造地工程改变了滑源区地表和地下水流通条件,地下水通道被堵塞,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和下部土体饱和可能是该处发生液化滑坡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 同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黄土滑坡 液化滑坡—泥流 填沟造地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6月10日四川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东 覃亮 +3 位作者 蒙明辉 杨涛 章旭 胡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61,共19页
为了揭示震群型同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理清不同类型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差异性,进一步认识巴颜喀拉地块周边和内部的地震风险,从而高效指导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文章以2022年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为研... 为了揭示震群型同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特征,理清不同类型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差异性,进一步认识巴颜喀拉地块周边和内部的地震风险,从而高效指导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工作,文章以2022年马尔康M_(S)6.0震群同震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震群序列数据、区域构造环境研究成果、区域地壳形变研究数据、震后短期内的地质灾害数据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揭示马尔康M_(S)6.0震群的区域和深部构造环境、同震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马尔康M_(S)6.0震群是发生在周缘边界活动性极强的巴颜喀拉地块内部次级断裂上强震空区内的深部粘滑型地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可能是由于松岗断裂的次级断裂破裂和之间的隔堤相继破裂的结果;地震新增地质灾害隐患83处,导致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加剧106处,并诱发了多处高位滑坡和系列震裂山体,震后震中草登乡地质灾害极高、高、中风险区面积分别占比1.62%、4.80%和12.37%;地震诱发同震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由主到次为发震断裂及其关联断裂、地震震级及能量衰减、地形坡度及高差、岩体结构及结构面密度。此次发震的松岗断裂与龙日坝活动断裂交切区未来强震风险高,发震断裂及与其有联动效应的断裂周边在地震时发生地质灾害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康地 构造 松岗断裂 同震地质灾害 青藏高原东缘 巴颜喀拉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同震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8
3
作者 孙东 杨涛 +5 位作者 曹楠 覃亮 胡骁 魏萌 蒙明辉 张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6-493,共18页
强震区同震地质灾害特点、震后地震效应研究是支撑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的关键。本文基于震后重点区无人机高清遥感影像解译、震后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极震区地质灾害详查数据,研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数量、空间分布、控制因素,详细分析了震... 强震区同震地质灾害特点、震后地震效应研究是支撑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的关键。本文基于震后重点区无人机高清遥感影像解译、震后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极震区地质灾害详查数据,研究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数量、空间分布、控制因素,详细分析了震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3个重要风险,并针对灾后重建中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4点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同震次生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大型较少,主要沿大渡河两岸、交通道路沿线、大渡河右岸支流、发震断裂和其他断裂沿线等部位密集分布;(2)控制同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由强至弱分别是地震动、断裂带、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和强震区工程设防标准不够;(3)震后地质灾害防治主要面临降雨加剧已有灾害点变形和诱发新的灾害、震裂山体可能演变为高位远程灾害链的风险源区、巨量沟道斜坡物源构成泥石流的潜在物源并形成灾害;(4)建议加强“人技结合”的隐患识别体系机制,构建依靠科技的点面结合监测预警机制,统筹各要素科学实施避让搬迁,提高地震活跃强震区工程建设抗灾标准,构建农村切坡建房的技术支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 次生地质灾害 同震地质灾害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的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佳佳 陈龙 +9 位作者 李元灵 刘民生 石胜伟 易靖松 张文 张世林 孙金辉 杨栋 鲜杰良 蔡佳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基于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的野外调查,结合遥感解译结果,总结了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判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演化趋势,并针对同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不同阶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泸定地震同震地质... 基于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的野外调查,结合遥感解译结果,总结了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判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演化趋势,并针对同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不同阶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整体以小-中型崩塌、滑坡为主,集中分布在磨西镇和海螺沟、得妥镇湾东村、得妥镇大渡河沿岸三个区域;主震和余震、鲜水河活动断裂、地形地貌、特殊岩土体是泸定地震同震崩滑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泸定地震震后地质灾害在未来十年内会极为活跃,需要密切关注磨西河和支沟、大渡河河谷两侧的高陡岸坡、大渡河高阶地、磨西台地边缘区域以及磨西镇、得妥镇同震崩滑密集发育的泥石流沟谷。根据同震地质灾害应急防范的管理逻辑,建议地方政府按照过渡性安置详查阶段、恢复重建阶段、长远规划阶段三个阶段来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泸定地 同震地质灾害 主控因素 演化趋势 防灾减灾建议 鲜水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