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富蕴断裂: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断层滑动习性
被引量:
11
1
作者
徐锡伟
孙鑫喆
+6 位作者
谭锡斌
李康
于贵华
Marie Etchebes
Yann Klinger
Paul Tapponnier
J.Van Der Woerd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617,共12页
富蕴断裂是阿尔泰地区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典型右旋走滑断层之一。野外考察和3个观测点的3D陆地LiDAR扫描DEM影像断错地貌恢复、重建,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等进一步证实,1931年富蕴地震同震右旋走滑位移平均值为(6.3±1.2)m,且...
富蕴断裂是阿尔泰地区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典型右旋走滑断层之一。野外考察和3个观测点的3D陆地LiDAR扫描DEM影像断错地貌恢复、重建,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等进一步证实,1931年富蕴地震同震右旋走滑位移平均值为(6.3±1.2)m,且沿富蕴断裂向南北两端缓慢、平稳衰减,中部同震位移最大值为(6.7±0.5)m,而不是前人给出的10~14m;包含2~5次地震的同震累积位移值为1931年富蕴地震相同地点同震位移的整数倍,表明富蕴断裂大地震复发服从特征地震模型。2个观测点多级地貌面宇宙成因核素(10Be)系统测年数据,进一步限定富蕴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为(0.76±0.24)mm/a,大地震复发间隔(9700±3300)a。低滑动速率和长周期特征地震复发模型可能为板块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远程应变效应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蕴断裂
同震右旋走滑位移
特征地
震
复发模型
阿尔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川以北段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
53
2
作者
李传友
叶建青
+8 位作者
谢富仁
郑文俊
韩用兵
刘玉法
王伟涛
魏占玉
赵冬
马保起
任俊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3-696,共14页
对北川-青川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在这一段内主要存在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总体沿北川-青川断裂带分布。沿黄家坝、陈家坝、佳溪、平通、南坝、石坎等地的观察显示,该段地表破裂沿走向连续分布,结构单一,破...
对北川-青川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在这一段内主要存在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总体沿北川-青川断裂带分布。沿黄家坝、陈家坝、佳溪、平通、南坝、石坎等地的观察显示,该段地表破裂沿走向连续分布,结构单一,破裂长度为60~90km,地表破裂没有到达青川县关庄镇。可观察到的破裂长度在北川北至石坎之间,长62km,走向总体为20°~55°,运动学性质主要为右旋走滑逆冲。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主要表现为垂向上的地表拱曲,指示了深部断层的逆冲性质;在水平运动方向上则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不存在左旋走滑分量。地震地表破裂显示的同震垂直位移从西南段黄家坝的3m左右,向东北逐渐降低至南坝、石坎的1.5m左右;右旋水平位移没有明显变化或者略有增加,一般在1.5~2.0m之间。地表破裂特征表明,引起本次汶川Ms8.0地震的发震构造是映秀-北川-青川断裂带,该断裂以逆冲运动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逆冲方向由NW向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
震
地表破裂
同震
位移
逆冲
右
旋
走
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富蕴断裂: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断层滑动习性
被引量:
11
1
作者
徐锡伟
孙鑫喆
谭锡斌
李康
于贵华
Marie Etchebes
Yann Klinger
Paul Tapponnier
J.Van Der Woerd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Tectonics
Earth Observatory of Singapore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61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4057和40821160550)资助
文摘
富蕴断裂是阿尔泰地区低应变速率条件下的典型右旋走滑断层之一。野外考察和3个观测点的3D陆地LiDAR扫描DEM影像断错地貌恢复、重建,结合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等进一步证实,1931年富蕴地震同震右旋走滑位移平均值为(6.3±1.2)m,且沿富蕴断裂向南北两端缓慢、平稳衰减,中部同震位移最大值为(6.7±0.5)m,而不是前人给出的10~14m;包含2~5次地震的同震累积位移值为1931年富蕴地震相同地点同震位移的整数倍,表明富蕴断裂大地震复发服从特征地震模型。2个观测点多级地貌面宇宙成因核素(10Be)系统测年数据,进一步限定富蕴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右旋走滑速率为(0.76±0.24)mm/a,大地震复发间隔(9700±3300)a。低滑动速率和长周期特征地震复发模型可能为板块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远程应变效应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富蕴断裂
同震右旋走滑位移
特征地
震
复发模型
阿尔泰地区
Keywords
Fuyun Fault, coseismic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characteristic earthquake recurrencemodel, Ahay region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川以北段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
53
2
作者
李传友
叶建青
谢富仁
郑文俊
韩用兵
刘玉法
王伟涛
魏占玉
赵冬
马保起
任俊杰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浙江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四川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3-696,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FIGCEA0607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02019)共同资助
文摘
对北川-青川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在这一段内主要存在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总体沿北川-青川断裂带分布。沿黄家坝、陈家坝、佳溪、平通、南坝、石坎等地的观察显示,该段地表破裂沿走向连续分布,结构单一,破裂长度为60~90km,地表破裂没有到达青川县关庄镇。可观察到的破裂长度在北川北至石坎之间,长62km,走向总体为20°~55°,运动学性质主要为右旋走滑逆冲。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主要表现为垂向上的地表拱曲,指示了深部断层的逆冲性质;在水平运动方向上则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不存在左旋走滑分量。地震地表破裂显示的同震垂直位移从西南段黄家坝的3m左右,向东北逐渐降低至南坝、石坎的1.5m左右;右旋水平位移没有明显变化或者略有增加,一般在1.5~2.0m之间。地表破裂特征表明,引起本次汶川Ms8.0地震的发震构造是映秀-北川-青川断裂带,该断裂以逆冲运动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逆冲方向由NW向SE。
关键词
汶川Ms8.0地
震
地表破裂
同震
位移
逆冲
右
旋
走
滑
Keywords
Ms8. 0 Wenchuan earthquake, surface ruptur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thrusting, dextral strike slip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富蕴断裂:低应变速率条件下断层滑动习性
徐锡伟
孙鑫喆
谭锡斌
李康
于贵华
Marie Etchebes
Yann Klinger
Paul Tapponnier
J.Van Der Woerd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汶川M_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川以北段的基本特征
李传友
叶建青
谢富仁
郑文俊
韩用兵
刘玉法
王伟涛
魏占玉
赵冬
马保起
任俊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
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