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勇 叶应嘉 +4 位作者 鲍先议 周龑丽 许荣 彭婷婷 曾志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比较同轴微小切口与标准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在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摘出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抗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46例(46眼),其... 目的比较同轴微小切口与标准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在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摘出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抗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46例(46眼),其中研究组行同轴微小切口(2.2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26例(26眼),对照1组行标准切口(3.0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20例(20眼),另设对照2组为单纯老年性白内障行2.2mm同轴微小切口Phaco50例(50眼)。所有病例均采用扭动模式行超声乳化术,记录术前白内障核分级,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ECC)、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术中累积消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和灌注液消耗量(estimated fluids used,EFU),同时记录术后1d、7d、30d的BCVA、IOP、角膜水肿程度及术后30d的ECC值等。结果各组白内障均以3级核为主,术眼生物学参数分析显示,研究组的ACD值与AL值均小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研究组的LT值则略高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研究组术中CED及EFU均低于对照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BCVA分析,术后1d≥0.5的眼数,研究组占38.5%,高于对照1组的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对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分析发现,术后1d,研究组以1级水肿为主,对照1组则以2级水肿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30d,各组ECC值均显著低于术前,研究组与对照1组分别较术前减少38.9%和52.5%,对照2组减少9.8%,其中研究组与对照1组的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前房稳定性好,可以显著减少超声能量,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减少术中灌注液的用量,降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促进视力的迅速恢复,适用于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摘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术 同轴微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在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洪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6-778,共3页
目的比较同轴微小切口与标准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抗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72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7例(49眼)... 目的比较同轴微小切口与标准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抗PACG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72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7例(49眼)行2.0 mm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照组35例(41眼)行3.0 mm标准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超声能量及术中前房稳定性,于术后1 d、7 d观察角膜水肿、视力情况,同时于术前、术后7 d观察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散光。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分别为(6.43±1.03)s、(6.54±1.25)s,超声能量分别为(16.52±2.35)%、(15.94±3.53)%,两组间超声乳化时间和超声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角膜水肿均以1级为主,术后1 d、7 d两组角膜水肿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d、7 d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术前角膜散光为(0.52±0.28)D,术后7 d为(0.56±0.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角膜散光为(0.49±0.31)D,术后7 d为(0.72±0.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均为P<0.01);术后7 d试验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轴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具有术中前房稳定性好,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低,促进视力迅速恢复,安全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术 同轴微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