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交流同轴圆柱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庆亚 车学科 +3 位作者 陈川 聂万胜 仝毅恒 周思引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715-3723,共9页
同轴圆柱介质阻挡放电是非平衡等离子体实现强化燃烧的主要激励方式之一,掌握其基本放电特性对优化控制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高频交流激励模式下,开展了同轴圆柱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气体种类、气体体积流量和电源... 同轴圆柱介质阻挡放电是非平衡等离子体实现强化燃烧的主要激励方式之一,掌握其基本放电特性对优化控制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高频交流激励模式下,开展了同轴圆柱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气体种类、气体体积流量和电源参数,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击穿电压、放电图像、Lissajous图形和放电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频率增加,击穿电压呈"V"型变化,期间存在最优频率使击穿电压最低,相比频率空气流量对击穿电压的影响并不明显。气体体积流量为0时,放电功率随频率、电压峰–峰值提高均线性增大,且提高电压的功率增长速率要明显快于频率;当有来流时,受气流对电荷分布的影响及其"吹除"作用,随频率和电压变化的功率曲线线性度均会降低,且随着气体体积流量增大,放电强度呈交替性增强减弱,使得消耗功率呈整体降低趋势的"M"型曲线变化。此外,甲烷放电时伴随有CH粒子产生,并且CH*自发辐射强度随电压提高呈线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圆柱介质阻挡放电 高频交流 等离子体 放电特性 LISSAJOUS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空气中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微放电特性 被引量:12
2
作者 邵建设 严萍 袁伟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68,共4页
为了更好的利用和研究介质阻挡放电技术,探讨了研究较少的同轴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放电特性。因该类反应器2个介质阻挡层结构不一致,导致微放电行为在高频高压电源的正弦波电压的正、负半周内特点不同。研究从其放电的等效电路模型... 为了更好的利用和研究介质阻挡放电技术,探讨了研究较少的同轴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反应器的放电特性。因该类反应器2个介质阻挡层结构不一致,导致微放电行为在高频高压电源的正弦波电压的正、负半周内特点不同。研究从其放电的等效电路模型,流注放电击穿机理,以及在大气压空气中的放电实验等方面进行。结果表明,大气压下放电间隙8mm反应器时,放电电流波形在外加电源电压的正负半周期内不对称;分别呈现出明显的“似辉光放电”和“丝状放电”特点,单个微放电电流脉冲宽度约50ns,与外加电源电压极性和频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 高频正弦波电压 大气压下空气 放电 似辉光放电 丝状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隙条件下同轴型介质阻挡放电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汪涛 孙保民 +3 位作者 肖海平 曾菊瑛 杨斌 饶甦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气体间隙大小对介质阻挡放电脱除NO的影响。通过改变间隙大小,对反应器内静电场进行计算,用玻尔兹曼方程对反应器内的电子分布函数进行分析,并实验研究了间隙大小对NO脱除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气体间隙的减小,... 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气体间隙大小对介质阻挡放电脱除NO的影响。通过改变间隙大小,对反应器内静电场进行计算,用玻尔兹曼方程对反应器内的电子分布函数进行分析,并实验研究了间隙大小对NO脱除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气体间隙的减小,电场强度增大,导致折合场强增大,折合场强为200Td时离解速率和电子平均动能较100 Td时分别增加了116倍和2.2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间隙减小,NO脱除效率升高。该研究对低温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一氧化氮 同轴 数值模拟 间隙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压Ar/NH_3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诊断(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艳琴 部德才 +3 位作者 底兰波 张秀玲 刘志升 李学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5-771,共7页
采用光谱在线技术(OES)检测了大气压Ar/NH_3 DBD等离子体中的主要粒子为NH,N,N^+,N_2,Ar,H_α,OH。NH是NH_3分解的产物,激发态Ar~*和NH_3分子的潘宁碰撞生成激发态中性粒子NH(c^1Ⅱ)和NH(A^3Ⅱ)。674.5 nm处N原子谱线表明等离子体中产生... 采用光谱在线技术(OES)检测了大气压Ar/NH_3 DBD等离子体中的主要粒子为NH,N,N^+,N_2,Ar,H_α,OH。NH是NH_3分解的产物,激发态Ar~*和NH_3分子的潘宁碰撞生成激发态中性粒子NH(c^1Ⅱ)和NH(A^3Ⅱ)。674.5 nm处N原子谱线表明等离子体中产生了N活性原子,为大气压Ar/NH_3同轴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合成ε-Fe_3N磁性颗粒提供了可能。研究了各主要粒子谱线强度随NH_3流量和外加电压峰峰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H_3流量相同时,随外加电压峰峰值升高,各粒子谱线强度均逐渐增强;外加电压峰峰值相同时,各谱线强度随NH_3流量增加先增强后减弱。外加电压峰峰值相同时,随NH_3流量增加,N活性原子谱线强度先增强后减弱,NH_3流量为20 mL·min^(-1)时,N活性原子谱线强度最强。NH_3流量相同时,随外加电压峰峰值升高,N活性原子谱线强度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大气压Ar/NH_3DBD放电模式由多脉冲大气压辉光放电转变为丝状放电造成。多脉冲大气压辉光放电的微放电通道之间相互重叠,各个微放电之间相互影响,导致随外加电压峰峰值升高各谱线强度的增加速率较快。当外加电压峰峰值从4 600 V升高到6 400 V时,大气压Ar/NH_3 DBD的放电模式由单脉冲APGD转变为二脉冲APGD,属于均匀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随外加电压峰峰值升高谱线强度的增加速率较快,利于合成e-Fe_3N磁性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 发射光谱 Ar/NH3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下同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雷枭 方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1-1396,共6页
采用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同轴电极结构产生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通过电压-电流波形的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研究了放电特性,计算得到了放电功率及传输电荷量等重要放电参量,研究了电压幅值、气隙距离对放电特性及放电参量的影响,在分... 采用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同轴电极结构产生空气中介质阻挡放电(DBD),通过电压-电流波形的测量及发光图像拍摄研究了放电特性,计算得到了放电功率及传输电荷量等重要放电参量,研究了电压幅值、气隙距离对放电特性及放电参量的影响,在分析放电机理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μs振荡脉冲电源激励下,DBD平均放电功率可达上百W,传输电荷量可达几千nC;增大电压幅值和减小放电气隙距离能获得更剧烈的放电,平均放电功率和传输电荷量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振荡脉冲电源 同轴电极 放电特性 放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针-同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的传输电荷产生条件分析
6
作者 王晓静 孙才新 +1 位作者 李成祥 米彦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4-141,共8页
介质阻挡放电(DBD)能在常温大气压下产生均匀放电且能耗低,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针对多针-同轴电极,利用正交设计和Lissajous图形法试验研究了DBD电极阵列以及高频电源窗口参数匹配。DBD过程也是电荷传输的过程,传输的电荷量越多,... 介质阻挡放电(DBD)能在常温大气压下产生均匀放电且能耗低,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针对多针-同轴电极,利用正交设计和Lissajous图形法试验研究了DBD电极阵列以及高频电源窗口参数匹配。DBD过程也是电荷传输的过程,传输的电荷量越多,等离子体的化学反应也越充分。正交设计以周期传输电荷量为目标因素,以电源电压幅值、频率、针长度以及纵向相邻针的夹角为试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电压幅值对目标因素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电源频率;长度3.5mm和2mm的针以45°间隔排列的电极结构与电源频率21kHz的配合使得周期传输电荷量最大。进一步试验表明正交试验结果是正确的,对于提高DBD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效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正交设计 LISSAJOUS图形 传输电荷 高频 多针-同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初步处理粮菌的研究
7
作者 冯剑 刘亮 +4 位作者 张贵新 孙振宇 马占鸿 王海光 姚建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77-1681,共5页
为了研究同轴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等离子体对粮菌的杀灭效果,运用同轴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产生的大气压下氦等离子体对根癌菌和水稻恶苗菌进行了灭菌实验研究。定量分析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延缓乃至杀灭根癌菌和恶苗菌,对前者的杀灭更为容易。采... 为了研究同轴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等离子体对粮菌的杀灭效果,运用同轴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产生的大气压下氦等离子体对根癌菌和水稻恶苗菌进行了灭菌实验研究。定量分析发现等离子体处理延缓乃至杀灭根癌菌和恶苗菌,对前者的杀灭更为容易。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处理的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情况,且可以看出有明显的高速粒子打击的痕迹和一定程度的脱水现象。等离子体灭菌的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但从扫描电镜的照片中初步推测是由高速粒子的穿透作用造成的,并且温度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 杀菌 大气压 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杀菌 杀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源激励Ar同轴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对比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勇 梅丹华 +3 位作者 段戈辉 王森 于鹏 方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55-4364,共10页
大气压Ar同轴介质阻挡放电(Ar DBD)在能源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指导实际应用中DBD反应器结构优化和反应性能提升,通过电气特性、发光特性和温度特性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激励电源类型对ArDBD放电特性的影响,分析和比较了高... 大气压Ar同轴介质阻挡放电(Ar DBD)在能源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指导实际应用中DBD反应器结构优化和反应性能提升,通过电气特性、发光特性和温度特性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激励电源类型对ArDBD放电特性的影响,分析和比较了高频交流、微秒脉冲和纳秒脉冲激励ArDBD的放电均匀性、放电过程产生活性粒子的种类和浓度、放电功率和能量利用率以及反应器温度和热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激励频率下,和高频交流与微秒脉冲电源相比,纳秒脉冲电源激励Ar DBD的放电均匀性最好,放电产生的活性粒子浓度最大,反应器稳定运行时温度最低,能量利用率最高,热损率最低。在3种电源输入电压为12 kV、频率为4 kHz的条件下,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的Ar DBD反应器外壁面温度和内电极温度分别为109.9℃和227.9℃,而高频交流电源激励的Ar DBD对应的温度分别为169.0℃和564.4℃,这种高温条件将增加能量损失,降低能量利用率。在相同的激励条件下,纳秒脉冲Ar DBD的能量利用率为61.4%,显著高于微秒脉冲的40.2%和高频交流的24.1%。该研究从能量高效利用的角度为进一步促进Ar DBD在能源化工领域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 氩气放电 高频交流 微秒脉冲 纳秒脉冲 放电特性 能量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功率和等效电容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勇 俞建成 +2 位作者 张俊良 吴焕铭 高文清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8期45-48,共4页
以同轴-针放电结构为研究基础,采用Lissajous图像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管径、载气流速变化对放电功率和介质等效电容的影响关系;设计了正交实验,进一步研究载气流速和放电管径对周期传输电荷量显著性影响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载... 以同轴-针放电结构为研究基础,采用Lissajous图像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管径、载气流速变化对放电功率和介质等效电容的影响关系;设计了正交实验,进一步研究载气流速和放电管径对周期传输电荷量显著性影响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载气速度的提升,放电功率和介质等效电容都呈减小趋势;随着放电管径的增大,介质等效电容减小。正交实验中,管径的F值为22.15,相比载气流速对传输电荷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针 介质阻挡放电 传输电荷量 LISSAJOUS图形 等效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曲率对同轴介质阻挡放电非线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志向 郭雪 +1 位作者 刘富成 王晓菲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8-264,共7页
采用一维自洽的等离子体流体模型数值研究了大气压同轴介质阻挡放电中电极曲率对放电非线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电极曲率下放电可以呈现不同的非线性现象.传统的单倍周期放电只能在一定曲率范围内保持稳定,反之则经历倍周期分... 采用一维自洽的等离子体流体模型数值研究了大气压同轴介质阻挡放电中电极曲率对放电非线性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电极曲率下放电可以呈现不同的非线性现象.传统的单倍周期放电只能在一定曲率范围内保持稳定,反之则经历倍周期分岔过程而转变为双倍周期放电,且转变时间与系统偏离分岔点的距离成反比.前次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的记忆效应是造成该转变的主要原因.持续增大电极半径,放电首先经历一系列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态,然后突变为对称性反向的单倍周期放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 非线性行为 辉光放电 电极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极长度对纳秒脉冲同轴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苗传润 刘峰 +2 位作者 王乾 梅丹华 方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45-1954,共10页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DBD)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其电极结构是影响其放电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采用纳秒脉冲电源驱动同轴双阻挡介质反应器,研究外电极长度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利用电学、光学和温度测量诊断了放...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DBD)在环境保护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其电极结构是影响其放电特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采用纳秒脉冲电源驱动同轴双阻挡介质反应器,研究外电极长度对其放电特性的影响。利用电学、光学和温度测量诊断了放电特性,依据等效电气模型分离得到放电各电气参量,并进一步得到放电功率和能量效率,研究了不同电极结构下的放电均匀性、放电功率、能量效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热传导模型分析了纳秒脉冲同轴双阻挡介质反应器运行温度及能量损失。结果表明:纳秒脉冲同轴双介质阻挡放电在不同外电极长度下均表现为均匀放电形式,且受外电极长度影响较小;随外电极长度的增大,反应器气隙平均放电功率及能量效率均增大;反应器温度随运行时间增加而增加,运行900 s后反应器温度达到饱和值;电压24 kV、外电极长230 mm时反应器气隙平均放电功率最高可达34.3 W,能量效率为71.3%,此时,反应器运行900 s后,运行温度为80.1℃,内介质层温度为135.3℃;通过热传导模型分析得到同轴DBD反应器能量损失途径为热量损失(热量损耗),随长度的增大,运行温度与内介质层温度升高,反应器热量损耗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特性 纳秒脉冲 电极结构 同轴反应器 能量效率 热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材料表面处理的空气中的均匀介质阻挡放电 被引量:7
12
作者 詹花茂 李成榕 +1 位作者 许金豹 李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8-511,共4页
为解决针对大气压下气体中尤其是空气中的介质阻挡放电为大量的细丝状放电组成造成的一些材料表面处理效果不均匀甚至在表面形成烧灼的小洞的问题,以及用介质阻挡放电的形式实现大气压下空气中的辉光放电非常困难,大大地限制了这种方法... 为解决针对大气压下气体中尤其是空气中的介质阻挡放电为大量的细丝状放电组成造成的一些材料表面处理效果不均匀甚至在表面形成烧灼的小洞的问题,以及用介质阻挡放电的形式实现大气压下空气中的辉光放电非常困难,大大地限制了这种方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的状况,提出了一种能获得均匀介质阻挡放电的新方法。这种均匀放电的特性介于丝状放电和辉光放电之间,可用于织物和无纺布的表面处理,有效改善其可湿性。虽然其电特性与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相似,但放电更加柔和,不会对试样造成破坏。它采用圆柱—平板电极结构,其中高压电极为内填金属粉末的介质管,接地电极为介质平板。与平行平板介质阻挡放电或金属圆柱—平板介质阻挡放电相比,这种结构放电的电流和温度分布都更为均匀。实验证明,这种放电可改善无纺布的可湿性而不会造成任何破坏,是一种很好的可用于对织物和无纺布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介质阻挡放电 材料 圆柱一平板结构 表面处理 无纺布 可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高压交流电源应用于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邵建设 严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0,共3页
应用电压幅值和频率都可调的高频高压交流电源研究了大气压空气中同轴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介绍了该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后研究了电源逆变器交流侧电路工作于固有谐振频率和1/3固有谐振频率下负载电压及其频率、放电电流、谐振电... 应用电压幅值和频率都可调的高频高压交流电源研究了大气压空气中同轴介质阻挡放电的特性;介绍了该介质阻挡放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后研究了电源逆变器交流侧电路工作于固有谐振频率和1/3固有谐振频率下负载电压及其频率、放电电流、谐振电流随着逆变器直流侧电压变化的规律,比较了在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相同下的负载电压和放电电流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放电发生前,电源的逆变电路直流侧电压线性增加,负载电压和放电电流随之增加,负载性质始终为容性;放电发生后,负载电压近似恒定,放电电流近似线性增长,负载性质为阻容性;在外加电源电压的正、负半周内,微放电电流波形不对称,分别呈“似辉光放电”和“丝状放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高压 大气压空气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 放电 似辉光放电 丝状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方法研究大气压氩气等离子体喷枪的放电特性
14
作者 李雪辰 鲍文婷 +2 位作者 贾鹏英 狄聪 袁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69-1472,共4页
利用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喷枪,通过氩气的流动在大气压空气中产生了均匀的等离子体羽。等离子体羽沿气流方向较为均匀,但在喷嘴处为白色且亮度较高,远离喷嘴处为蓝色,亮度较低。研究了等离子体羽长度与外加电压幅值、驱动频率和气体流速的... 利用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喷枪,通过氩气的流动在大气压空气中产生了均匀的等离子体羽。等离子体羽沿气流方向较为均匀,但在喷嘴处为白色且亮度较高,远离喷嘴处为蓝色,亮度较低。研究了等离子体羽长度与外加电压幅值、驱动频率和气体流速的关系,气流小于4L·min-1时等离子羽的长度随气流的增大而增大,而当气流大于4L·min-1时长度随气流的增大而减小。当气流保持恒定时,等离子体羽的长度随外加电压幅值或驱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结合气体放电理论以及分析湍流和平流对放电的影响,对等离子体羽长度随实验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定性解释。光学方法研究发现在外加电压正半周期等离子羽有一个发光脉冲,而负半周期没有发光信号。同轴介质阻挡放电正半周期有两个发光脉冲,负半周期有一个发光脉冲。通过对该N2现象的分析,为等离子体羽的产生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采集了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和等离子体羽的发射光谱,研究发现除等离子体羽存在明显的OH和N2的发射谱线外,其发射光谱没有明显差别。利用光学发射谱N+2第一负带系,对等离子体羽转动温度进行了测量,发现转动温度沿远离喷嘴的方向逐渐降低,且转动温度随电压幅值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喷枪 光学发射谱 转动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DBD系统的研制及其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雨晨 邓官垒 +4 位作者 齐学礼 刘振 张连成 郑钦臻 闫克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8-201,206,共5页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介质阻挡放电特性,采用氮化硅陶瓷为绝缘介质的同轴管式结构研制了一套可在800℃高温下运行的DBD放电系统,研究了在氮气气氛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DBD放电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DBD系统可在室温到800℃范围内实现稳定放电... 为探究高温条件下介质阻挡放电特性,采用氮化硅陶瓷为绝缘介质的同轴管式结构研制了一套可在800℃高温下运行的DBD放电系统,研究了在氮气气氛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DBD放电性能。结果表明,研制的DBD系统可在室温到800℃范围内实现稳定放电。随着电压逐步提升,内电极附近区域最先发生细丝放电,强度优于外电极;随着温度的升高,放电逐步变得均匀;在维持外加电压不变时升高温度,有效电流和放电功率显著增大;高温环境DBD性能稳定,600℃时系统运行1 h后能量变化方差仅为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介质阻挡放电 同轴管式电极 氮化硅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电磁干扰下圆柱绕流壁面压力信号AI实时降噪
16
作者 陈杰 宗豪华 +3 位作者 宋慧敏 梁华 刘诗敏 方子淇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5,共7页
面向闭环主动流动控制的可靠传感需求,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等离子体电磁干扰下受污染流场信号进行实时降噪处理。以安装在圆柱表面的动态压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正弦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C–DBD)的“稠密峰”型干扰... 面向闭环主动流动控制的可靠传感需求,提出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不同等离子体电磁干扰下受污染流场信号进行实时降噪处理。以安装在圆柱表面的动态压力传感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正弦交流介质阻挡放电(AC–DBD)的“稠密峰”型干扰信号和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NS–DBD)的“稀疏突刺”型干扰信号,对人工合成含干扰的流场压力数据进行了监督学习训练,并对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实时降噪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等离子体激励带来的电磁干扰影响,还原真实的压力信号,且对AC–DBD“稠密峰”型干扰信号的降噪效果更好,降噪后信号波形平滑,与真实信号拟合度高;将模型用于真实的流场压力测量中,通过对比降噪后信号与真实信号均值,验证了降噪神经网络的信号还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激励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 人工神经网络 降噪 压力信号 圆柱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