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空间目标天基红外探测的同轴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技术
1
作者 孟繁多 王潇 +2 位作者 童卫明 高幸华 马文坡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3-409,共7页
空间目标天基红外探测系统在对近地轨道暗弱目标探测时,会受到来自视场外地球和大气的强烈杂散光的影响,因此,这类探测系统对杂散光抑制的要求非常高。本文围绕空间目标天基红外探测需求,在分析借鉴了国外一些天基红外探测系统的杂散光... 空间目标天基红外探测系统在对近地轨道暗弱目标探测时,会受到来自视场外地球和大气的强烈杂散光的影响,因此,这类探测系统对杂散光抑制的要求非常高。本文围绕空间目标天基红外探测需求,在分析借鉴了国外一些天基红外探测系统的杂散光抑制技术的基础上,对用于空间目标天基红外探测的同轴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抑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通过在次镜背部添加中心遮光罩来进一步提升杂光抑制能力的技术途径。以SABER的同轴光学系统为例,对在次镜背部增加中心遮光罩前后的杂散光抑制能力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次镜背部增加中心遮光罩后,在临边探测方向上光学系统的PST明显降低,其中在离轴角5°和10°时分别降低了46%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天基红外探测 同轴光学系统 杂散光抑制 中心遮光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偏视场共孔径面阵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宇宸 何欣 +4 位作者 冯文田 刘强 付亮亮 谭进国 孟庆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8-215,共8页
随着对空间信息获取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高分辨率动态遥感成为空间光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偏视场同轴三反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体积小、轻量化程度和成像质量高等特点,能够满足低轨视频卫星高分辨率、多谱段、多功能性和低成本... 随着对空间信息获取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高分辨率动态遥感成为空间光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偏视场同轴三反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体积小、轻量化程度和成像质量高等特点,能够满足低轨视频卫星高分辨率、多谱段、多功能性和低成本的要求,因此在高分辨率动态遥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高斯光学和三反射消像差理论为基础,设计了可见光面阵成像、近红外和中红外线阵推扫成像的共孔径光学系统。可见光系统焦距4.1 m,近红外系统焦距2.6 m,中红外系统焦距1.85 m,三者孔径均为520 mm,视场均为0.6°×0.6°,成像质均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良好。系统总长小于f′_(visible)/3.7,且系统的加工和装配公差较为宽松,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面阵成像 同轴三反光学系统 共孔径 公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偏视场多光路耦合同轴四反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宇宸 胡长虹 +2 位作者 吕恒毅 孙铭 李兆南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1-219,共9页
随着轻小型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紧凑型光学载荷成为空间光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偏视场多光路耦合同轴四反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大视场和高轻量化水平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光学载荷高分辨率、多功能性、轻小型和低成本的应用需求,... 随着轻小型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紧凑型光学载荷成为空间光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偏视场多光路耦合同轴四反光学系统具有长焦距、大视场和高轻量化水平等优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光学载荷高分辨率、多功能性、轻小型和低成本的应用需求,因此在轻小型光学遥感载荷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高斯光学和三级像差理论为基础,对同轴四反光学系统的初始结构进行了分析。以一种适用于推扫成像的偏视场可见光、中波红外耦合成像光学系统为例,实例中可见光通道焦距4 m,工作谱段0.45~0.85μm,相对孔径1∶10,中波红外通道焦距1.6m,工作谱段3.7~4.8μm,相对孔径1∶4,各通道视场角均为1.4°×0.2°。同时对系统成像质量及公差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通道成像质量均接近衍射极限,系统光学总长优于f’visible/5.48,具有较高的压缩比,且系统的加工和装配公差较为宽松,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同轴四反光学系统 偏视场成像 多光路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盲紫外成像探测仪光学系统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建新 袁晓辉 潘瑞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全日盲紫外成像探测仪可对架空输电线路产生的电晕进行早期探测,降低电力设备损伤。紫外物镜作为全日盲紫外成像探测仪的核心元器件,其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探测仪的性能。针对电晕检测系统大多存在光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分... 全日盲紫外成像探测仪可对架空输电线路产生的电晕进行早期探测,降低电力设备损伤。紫外物镜作为全日盲紫外成像探测仪的核心元器件,其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探测仪的性能。针对电晕检测系统大多存在光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分色分光的同轴光学系统,消除了中心视场遮拦,增大了紫外光通道的通光口径,有效提高了电晕探测系统的能量收集能力。设计的紫外物镜全视场全探测范围内点列图均方根小于0.14 mm,满足紫外电晕探测的分辨率需求。相较于国外紫外成像探测仪的光学系统,分色分光同轴光学系统的全日盲紫外成像探测仪对能量的收集能力明显高于国外紫外成像探测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成像 探测仪 同轴光学系统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综述(特邀) 被引量:13
5
作者 孟庆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4-289,共16页
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由于具备同时校正球差、彗差与像散三种像差的能力,可以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基于其反射镜数量少、装调复杂性可接受等特点,在光学成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离轴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凭借其无孔径遮拦、可实现大... 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由于具备同时校正球差、彗差与像散三种像差的能力,可以实现较高的光学性能,基于其反射镜数量少、装调复杂性可接受等特点,在光学成像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离轴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凭借其无孔径遮拦、可实现大视场等诸多优势,在高性能光学仪器装备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文中以典型的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发展为主线,全面介绍了多种类型的三镜反射式光学系统,涵盖同轴三反系统、两轴三反系统、离轴三反系统与无焦三反系统,讨论了其光学结构特点、结构关联与光学系统性能,并给出了设计示例,供光学设计领域研究人员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反射式光学系统 同轴反射式光学系统 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 无焦反射式光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视场柔性切换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绪安 黄俊涛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89-893,共5页
针对光电系统视场切换问题,提出柔性切换方案,提高视场切换的速度与精度。根据某光电跟踪装置对光电成像系统小型化、轻型化的要求,设计了双视场一体化同轴、共像面光学系统,利用偏振片的起偏原理,将大小2个视场的光学系统分为俯仰偏振... 针对光电系统视场切换问题,提出柔性切换方案,提高视场切换的速度与精度。根据某光电跟踪装置对光电成像系统小型化、轻型化的要求,设计了双视场一体化同轴、共像面光学系统,利用偏振片的起偏原理,将大小2个视场的光学系统分为俯仰偏振和偏航偏振2个光学通道,再利用液晶旋光(0°,90°两位置)效应和偏振片检偏原理,对俯仰偏振和偏航偏振2个光学通道进行分时选通(即柔性切换)。测试表明,2个光学通道的(柔性)切换时间只有几个毫秒,是机械式切换的1%左右。实验验证双视场柔性切换成像系统技术方案可行,能满足某光电跟踪系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切换 同轴光学系统 液晶旋光 偏振光 起偏器 检偏器 断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收发同轴激光测距精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坡 胡以华 +1 位作者 赵楠翔 王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15-919,共5页
脉冲激光测距精度是影响二维激光扫描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近距离条件下收发同轴系统中的脉冲激光测距技术对提高二维激光扫描成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脉冲激光测距的精度与回波能量的关系,提出了二维激光扫描成像... 脉冲激光测距精度是影响二维激光扫描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近距离条件下收发同轴系统中的脉冲激光测距技术对提高二维激光扫描成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脉冲激光测距的精度与回波能量的关系,提出了二维激光扫描成像光学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案。在室内距离下,提出了在收发同轴光学系统中,到达探测器的激光回波能量相对于距离的非线性关系,计算并得到了激光回波能量相对于距离的非线性关系曲线。最后,基于实测数据对激光回波能量与距离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验验证,分析该非线性关系对激光测距精度的影响。论文的研究对设计、完善近距离条件下激光测距光学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激光扫描成像 脉冲激光测距 收发同轴光学系统 激光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机次镜在轨校正仿真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茫茫 刘兆军 李博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2期73-83,共11页
针对空间环境变化引起的面形误差和位置误差导致空间相机成像品质下降的情况,提出一种次镜调整补偿系统像差的多软件联合仿真方法。采用次镜调整来补偿系统像差的方法,利用条纹泽尼克多项式来拟合系统波前像差,建立像差系数和次镜调整... 针对空间环境变化引起的面形误差和位置误差导致空间相机成像品质下降的情况,提出一种次镜调整补偿系统像差的多软件联合仿真方法。采用次镜调整来补偿系统像差的方法,利用条纹泽尼克多项式来拟合系统波前像差,建立像差系数和次镜调整量之间的多视场灵敏度矩阵模型,进而通过最小二乘法迭代计算求解出各调整量,实现次镜在轨校正的闭环控制。以偏视场同轴三反消像散光学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次镜多次迭代调整可以使系统多个视场的波像差接近原始设计值。仿真结果验证了次镜在轨调整的像差补偿作用,为空间相机在轨主动像差校正技术提供了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镜在轨调整 泽尼克多项式 同轴三反光学系统 主动波前控制 模型灵敏度矩阵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