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意象结构的生成方式探析
- 1
-
-
作者
刘芳
-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129,共14页
-
基金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二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研20210047)。
-
文摘
“意象”在文学领域的使用最早源自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它由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方面有机融汇而成。意和象的结合研究最早可见于中国著名的哲学著作《周易》,六十四“卦象”结构的基本生成方式,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人通过“象”的排列组合以表达深层“情感意蕴”的原始思维特点。同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有机组合构成意象结构。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依据主观情感,按照一定的构思想象和审美形式规律,生成不同的意象结构,使其成为意境优美、感情深沉、意蕴深邃、生动形象的美妙画面。本文通过对中西诗歌中意象结构的考察和对比分析,从跨文化的视角,将诗歌意象结构的建构方式概括为五种:承续延展、跳转拼接、同质叠加、对照互衬、辐射连锁。
-
关键词
意象结构
诗歌
承续延展
跳转拼接
同质叠加
对照互衬
辐射连锁
-
Keywords
imagery structures
poetry
successive-extended method
jumping-spliced method
homogeneous-superposed method
contrastive-foiled method
radiative-chained method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