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PCR分析嵌合体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敬芬 韩晓苹 +5 位作者 赵丹丹 汪菲菲 靳海杰 高春记 达万明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37-341,共5页
利用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供者细胞嵌合率(DC),以探讨该方法的连续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采集27例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移植后不同时段的... 利用荧光标记的多重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供者细胞嵌合率(DC),以探讨该方法的连续检测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转归的预警作用,采集27例清髓性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移植后不同时段的外周血或骨髓,DNA样本用Profiler Plus和Cofiler Plus商品化试剂盒扩增后,用ABI310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确定基因位点及峰面积,根据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盒测得的DC嵌合率一致;在27对中能区别出供受差别的STR位点,Profiler Plus为6.3(4-9)个,Cofiler Plus为4.9(2-6)个。26例患者均在移植后28天出现供者细胞,1例患者未出现供者细胞。14例患者DC100%,均获得持久植入,至今仍无白血病生存;另有9例患者出现不稳定混合嵌合(MC)状态(DC为0%-90.2%),其中5例为血液学复发。27例病人中有6例死亡。上述5例复发患者均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发生DC量下降;供者细胞完全嵌合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高于MC组。结论:动态检测DC可用于移植动力学研究,对移植物早期植入或被排斥、疾病复发以及GVHD的发生均有预警作用,对早期实施临床干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TR—PCR 毛细管电泳 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H-2半相合非清髓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俭杰 张毅 +4 位作者 张明伟 侯春梅 吴英 毛宁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为了探讨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 2 )半相合非清髓移植中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嵌合体水平及GVHD的发生情况 ,以CB6F1小鼠为受鼠 ,分为 3组 ,移植前 5天开始给予预处理 ,A组给予清髓(10 .5Gy)预处理方案 ,B组给予... 为了探讨小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H 2 )半相合非清髓移植中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移植后的造血重建、嵌合体水平及GVHD的发生情况 ,以CB6F1小鼠为受鼠 ,分为 3组 ,移植前 5天开始给予预处理 ,A组给予清髓(10 .5Gy)预处理方案 ,B组给予全身照射 (2Gy) +Ara C +Cy ,C组为全身照射 (2Gy) +Ara C +Cy +Flu ,对所有受鼠均未进行GVHD防治。所有受鼠在第 0天经尾静脉注射C5 7BL 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 (2× 10 7骨髓细胞 +1×10 7脾细胞 ) ,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情况。结果表明 :A组植入结果始终为完全供者型嵌合体 ,B和C组则为混合型或完全供者型嵌合体 ,其中B组混合嵌合体保持在 80 %以下 ,且在移植 5 0天以后有下降趋势 ,而C组嵌合体水平保持在 80 %以上 ,其嵌合接近或为完全供者型 ,移植 5 0天以后仍保持稳定。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 ,各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GVHD ,其中A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B和C两组 (P≤ 0 .0 1) ,但B和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氟达拉宾为主的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能够在受者体内形成稳定且持久的植入 ,并通过在受者体内形成混合性嵌合体 ,诱导供体对受体的特异免疫耐受 ,减少或避免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H-2半相合小鼠 动物模型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清白介素18水平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柳金 张献共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53-557,共5页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血清白介素18(IL-18)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查明血清IL-18在aGVH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预测aGVHD提供可靠指标。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allo-HSCT...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受者血清白介素18(IL-18)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查明血清IL-18在aGVH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早期预测aGVHD提供可靠指标。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2例allo-HSCT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aGVHD发生前后血清IL-18表达水平。62例患者被分为5组:A组为无aGVHD移植前组(28例),指移植后没有发生aGVHD的患者在移植前收集的标本;B组为有aGVHD移植前组(34例),指移植后发生aGVHD的患者在移植前收集的标本;C组为aGVHD症状前组(34例),指临床出现I-II级aGVHD症状前3-4天的标本;然后根据I-II级aGVHD患者治疗后,有无进展至III-IV级回顾性地将aGVHD前组患者分为疗效好组(18例)和疗效差组(16例);D组为I-II级aGVHD组;E组为III-IV级aGVHD组(16例)。结果表明:34例患者发生I-II级aGVHD,其中16例aGVHD进展至III-IV级;发生aGVHD患者的血清IL-1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血清IL-18表达水平上升发生在aGVHD临床症状出现前3天左右;血清IL-18表达水平与aGV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HLA配型、预处理方案及感染无关;aGVHD早期血清IL-18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血清IL-18高表达者aGVHD容易进展至III-IV级。结论:血清IL-18与aGVHD的发病相关联,检测血清IL-18水平有助于aGVHD早期诊断,血清IL-18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aGVHD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介素-18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早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GVHD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三斌 郭坤元 +1 位作者 胡灯明 尹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探讨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1)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TJU103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2)以BALB/c(H-2d)、CB6F1(H-2d/b)分别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和半相合基因... 目的探讨TJU103对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否起预防作用。方法(1)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TJU103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2)以BALB/c(H-2d)、CB6F1(H-2d/b)分别作为完全异基因移植和半相合基因移植的受鼠,给予9.0Gy全身照射后4h,单纯照射组经尾静脉注射0.3mlD-Hank's液,不进行细胞移植;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3.0×107脾细胞),但不进行其他治疗处理;实验组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混合细胞悬液(4.5×106骨髓细胞+3.0×107脾细胞)+TJU103(终浓度25μg/ml),此后腹腔注射TJU10350μg/d,共7d,然后观察其造血恢复、植入及GVHD的情况。结果(1)TJU103可以显著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25μg/ml浓度时,可以抑制83%细胞增殖。(2)由于没有给予GVHD防治措施,对照组受鼠GVH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0/10和10/10;而完全异基因移植实验组小鼠GVHD发生率仅为2/10,30d生存率增加至8/10(P<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1);半相合基因移植实验组小鼠GVHD发生率为1/10,30d生存率增加至9/10(P<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30d以上(P<0.01)。结论TJU103不仅可以显著抑制体外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而且可显著降低小鼠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GVH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JU103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检测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䶮莉 周健 +6 位作者 魏旭东 蒋东霞 程爱民 胡杰英 郭淑利 朱兴虎 宋永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58-562,共5页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 本研究探讨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有效检测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19名allo-HSCT受者,214份标本的血浆DNA负荷量和血清IgM抗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8份标本白细胞pp65抗原。结果表明:pp65抗原、DNA定量和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85%(58/188)、35.51%(76/214)和13.08%(28/214),连续阳性病例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7/8和3/8。DNA定量与pp65抗原阳性检出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测方法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DNA定量和pp65抗原,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另两种检测方法虽有关系,但不密切。结论: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检测allo-HSCT受者CMV早期感染可靠、简便快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病毒感染 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流式细胞 荧光定量PCR PP65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物中免疫细胞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免疫重建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珊 刘凡 +4 位作者 朱秋娟 王涛 贡蓉 田卫伟 高志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3-1180,共8页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种类及数量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免疫重建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种类及数量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免疫重建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受者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和各种淋巴细胞[包括CD3^(+)T、CD3^(+)CD4^(+)T(Th)、CD3^(+)CD8^(+)T(Ts)、NK细胞以及B细胞]的数量,并在患者预处理前以及移植后d 14、d 30、d 60及d 100检测外周血各淋巴细胞(CD3^(+)T、CD4^(+)T、CD8^(+)T、NK、B细胞)的数量。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物中MNC数影响移植后CD4^(+)T淋巴细胞的恢复,移植物中CD4^(+)T细胞数影响移植后NK细胞与B细胞数量的恢复;患者年龄、供者性别、干细胞来源、HLA相合程度、移植前使用ATG、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以及病毒感染均会影响移植后早期细胞免疫重建。输注的细胞数量对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中位植入时间无明显影响。移植物中CD3^(+)T、CD4^(+)T以及B细胞数较低的患者移植后更容易发生病毒感染,但移植物中细胞成分对疾病复发以及死亡无显著影响。结论:allo-HSCT后淋巴细胞数量的恢复快慢不一。移植物中的MNC及CD4^(+)T细胞数可能与allo-HSCT后细胞的免疫重建相关,而CD34^(+)、CD3^(+)T、CD8^(+)T、NK、B细胞数量对细胞免疫重建无显著影响。CD3^(+)T、CD4^(+)T以及B细胞与移植后患者发生病毒感染呈负相关,而移植物的细胞成分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疾病复发、死亡、无复发生存期(RFS)及总生存期(OS)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陈燕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宋娜 杨李 陶芳 晏黎 王卓 杜宇 孙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原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SAA患儿接受移植后有9例死亡,中位死亡时间6.3(2.6,8.3)个月。因感染死亡的5例中,肺部感染3例,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2例;肠道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植入失败并发血流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其次为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A-TMA)3例,1例因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死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60dPLT≤30×10^(9)/L(HR=7.478,95%CI:1.177-47.527,P=0.033)、Ⅲ-Ⅳ度aGVHD(HR=7.991,95%CI:1.086-58.810,P=0.041)、发生TA-TMA(HR=13.699,95%CI:2.146-87.457,P=0.006)为移植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llo-HSCT是治疗SAA患儿的有效手段,移植后+60dPLT≤30×10^(9)/L、Ⅲ-Ⅳ度aGVHD、发生TA-TMA与移植后死亡独立相关,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儿并优化临床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4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明静 余嘉明 +5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小玲 余阅 张瑜 文飞球 刘四喜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24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61例(61.6%)、女163例(38.4%),中位年龄8.0(5.0~11.0)岁;单倍体移植278例,亲缘全/良好相合移植116例,无关全/良好相合移植30例;所有移植患儿均进行抗真菌初级预防。IFD共发生30例(7.1%),男20例、女10例,临床诊断25例(83.3%)、确诊5例(16.7%),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9.0(23.5~85.8)天;肺部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24例,80.0%),咳嗽(15例,50.0%)和发热(10例,33.3%)为主要症状,肺部影像学以不典型表现为主(14例,46.7%)。主要真菌病原为曲霉菌(19例,63.3%)。17例(56.7%)检出合并感染,以合并病毒感染多见。中位随访时间为16.0(9.0~21.8)个月,OS率为(99.3±0.01)%。非IFD组与IFD组OS率分别为(99.7±0.003)%和(93.3±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非泊沙康唑预防是IF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allo-HSCT后经初级真菌预防的TDT儿童IFD发生率低。IFD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和未使用泊沙康唑预防的患儿发生IFD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地中海贫血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儿童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临床表型、遗传学分析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观察
9
作者 胡佳悦 应令雯 +7 位作者 常国营 李娟 杨帆 王翠锦 郁婷婷 姚如恩 罗成娟 王秀敏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34-741,共8页
目的分析8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探讨了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研究收集了2013年至2024年的患儿资料,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发现所有患儿均有发育迟... 目的分析8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探讨了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方法研究收集了2013年至2024年的患儿资料,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确诊,发现所有患儿均有发育迟缓等表现,确诊年龄1岁3个月至9岁6个月。结果根据起病年龄和临床表现,4例为晚婴型,2例死亡;4例为青少年型,生存率100%。基因测序显示ARSA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共15种突变,其中3种为首次报道,均为有害变异。3例患儿接受了allo-HSCT治疗,均存活但症状有进展。结论MLD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需结合临床表现、ARSA酶活性及基因检测确诊。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allo-HSCT可提高生存率,但疗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ARSA基因 溶酶体贮积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10
作者 石雅洁 谢新生 +7 位作者 姜中兴 万鼎铭 郭荣 李涛 张霞 李雪 张玉培 苏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25,共6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T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39(14-65)岁。预后分层低危17例,中危25例,高危38例。ASXL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共突变基因中频率较高的依次为TET2(71.25%)、NRAS(18.75%)、DNMT3A(16.25%)、NPM1(15.00%)、CEBPA(13.75%)。中高危患者中接受allo-HSCT共29例(移植组),未接受allo-HSCT共34例(化疗组)。移植组2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2.4%、70.2%,化疗组分别为44.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年龄>50岁、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为影响移植患者OS、DFS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allo-HSCT可改善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XL1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长发育情况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韩松蓉 闫金松 +2 位作者 王跃 张静静 董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366-3371,共6页
对血液病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长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及监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生长发育 血液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UCy或FABC预处理方案用于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12
作者 张琳依 王利 +1 位作者 刘林 熊艺颖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0-616,共7页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 目的:评价伊达比星+白消安+环磷酰胺(IBUCy)方案或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FABC)方案预处理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上述两种方案预处理后行allo-HSCT的49例中高危AML患者资料,其中IBUCy组17例,FABC组32例,通过对比造血重建、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情况评价两种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进行了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造血重建,两组的造血时间、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率(oversall survival,OS)相似。虽然IBUCy组≥3级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率更高,但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更低。确诊到首次移植时间>6个月(P=0.019)和移植前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P=0.048)是PFS的危险因素。在移植前MRD阴性的患者中,IBUCy组PFS更好(P=0.039)。结论:中高危AML接受IBUCy或FABC预处理后行allo-HSCT是安全有效的,此类患者获得首次缓解后应尽快移植,MRD转阴者移植PFS更好;与FABC方案相比,IBUCy方案具有一定优势,但应注意防治消化道不良反应及慢性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高危急性髓系白血病 IBUCy 方案 FABC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照顾者饮食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13
作者 张清 王敏 +1 位作者 姚文英 周雪梅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照顾者的饮食管理体验,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框架,对17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照顾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照顾者的饮食管理体验,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以健康信念模型为理论框架,对17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照顾者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定向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15个亚主题,包括饮食变化引发的健康风险认知(体质量下降,营养摄入不足,疲乏,情感抗拒),合理饮食管理的积极效应认知(提高患儿食欲和接受度,改善患儿健康状况,增强自我责任感),饮食管理中的障碍体验(饮食指导信息冲突,饮食准备困扰,患儿饮食依从性低),饮食管理行为的能动性特征(情绪应对的双重性,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及优化型饮食管理指导需求(可视化饮食管理指导,阶段性饮食管理指导,依托信息平台的饮食管理指导)。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照顾者在饮食管理过程中存在挑战与需求。医护人员应关注患儿饮食行为改变,优化干预策略,增强照顾者自我效能,提升其饮食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照顾者 饮食管理 管理体验 健康信念模型 质性研究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
14
作者 毕旭儿 叶佩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1232,共5页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 医疗技术的发展、预期寿命的延长促进了人口老龄化,恶性血液疾病也在高龄老人中逐渐多见,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该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8岁。老年AML患者由于临床状况差、严重合并症较多、对强化治疗耐受性差,以及不良或复杂的细胞遗传学、多药耐药等原因,导致预后较差,治疗后相关毒性、死亡风险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老年AML患者的最佳治疗策略之一,随着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的改进、供体选择范围的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的改善、支持性护理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老年AML患者选择allo-HSCT。本文对近年allo-HSCT在老年AML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髓系白血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参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重建调控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陆海洋 赵维莅 胡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8-633,共6页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其组成和功能影响人体代谢、免疫、内分泌等多方面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的精细调控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在造血功能上,肠道菌群可以通过NOD1-STATs信号、TLRs-My...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共生的微生物群体,其组成和功能影响人体代谢、免疫、内分泌等多方面生理功能。肠道菌群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和免疫系统的精细调控上也发挥重要作用。在造血功能上,肠道菌群可以通过NOD1-STATs信号、TLRs-MyD88信号等通路调控造血干细胞向多谱系血细胞的分化,并在应激压力下推动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系快速分化和成熟。因此,移植早期的原发性植入功能不良可能与肠道菌群功能紊乱有关。在免疫重建上,肠道菌群促进小肠上皮表达抗原递呈分子,是肠道aGVHD的重要始动因素。其次,肠道菌群可通过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吲哚衍生物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其功能失调可导致肠道黏液屏障和免疫屏障功能紊乱,进一步促进肠道aGVHD发生和发展。因此,靶向肠道菌群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其中,粪便菌群移植联合传统抗排异治疗,可显著改善SR-aGVHD的临床严重程度和预后,其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可控,是SR-aGVHD治疗的新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相关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陈星驰 朱小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一种通过输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来重建移植受者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过继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治愈多种疾病包括恶性血液病、造血衰竭性疾病、先天免疫缺陷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一种通过输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来重建移植受者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过继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治愈多种疾病包括恶性血液病、造血衰竭性疾病、先天免疫缺陷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免疫学在allo-HSCT中起着重要作用,移植后免疫生物学是相对独特的,因为它涉及供体和宿主之间潜在的免疫识别和攻击。本文综述了allo-HSCT后免疫重建的特点,探讨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免疫基础,并分析了新型治疗策略如何调控这些免疫反应,加强移植相关并发症的管理,提高患者预后。最后,本文提出了GVHD与GVL效应调控中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机制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运动在血液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胡娟 罗艳蓉 +1 位作者 彭艳妮 鲁桂华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运动在血液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为优化移植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多模态运动在血液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效果,为优化移植患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多模态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疲乏、睡眠状况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患者疲乏状况在时间(F_(时间)=199.977)、组别(F_(分组)=26.302)及交互效应(F_(交互)=52.391)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住院期间,观察组睡眠状况得分低于对照组(t=2.270),6 min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t=-4.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模态运动能显著改善血液肿瘤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围术期的疲乏及睡眠状况,提高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模态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王雨娴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杨李 陶芳 杜宇 王卓 孙鸣 祁闪闪 罗琳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1-1467,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武汉儿童医院接受allo-HSCT且规律随访1年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与未...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在武汉儿童医院接受allo-HSCT且规律随访1年及以上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与未发生皮肤cGVHD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对影响皮肤c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间296例患儿接受allo-HSCT治疗,随访截止2024年12月31日,20例(6.8%)发生皮肤cGVHD,表现为皮肤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毛周角化、硬化改变、毛发或指甲受累。根据其皮损面积及程度分级,轻度5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供者和既往发生急性GVHD是allo-HSCT后发生皮肤cGVHD的危险因素。20例患儿均接受以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为主的一线治疗药物治疗,其中只有1例患儿经一线治疗后即好转;余10例患儿不能耐受激素或一线治疗、3个月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和9例合并多个器官cGVHD的患儿依据个体化状况采用二线方案综合治疗干预措施后,17例皮肤症状好转,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原发病复发,2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皮肤为儿童cGVHD的首发表现且最常见的受累器官。皮肤cGVHD严重影响移植患儿日常活动,需要较长时间免疫抑制治疗,不过预后较好。成人一线治疗方案不适用于儿童,儿童患者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皮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继发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史月 姚艳红 +5 位作者 姚晶晶 刘志彬 张丽蕊 高峰 李晓宇 冯术青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观察对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继发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原发性M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患者32例,其中继发于CAA的... 目的观察对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继发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原发性M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22年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患者32例,其中继发于CAA的MDS组12例、原发性MDS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NRM)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CAA进展为MDS的中位时间为120(72~180)个月。所有患者行allo-HSCT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6(3~79)个月。统计3年随访结果,继发于CAA的MDS组总生存率高于原发性MDS组(83.8%vs 45.0%,P=0.035),CIR低于原发性MDS组(16.7%vs 55.0%,P=0.021)。两组无事件生存率、NRM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继发于CAA的MDS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后的生存结局优于原发性MDS患者,早期行allo-HSCT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常综合征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不良反应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燕 季玲 顾伟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84-2489,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allo-HSC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建模组(73例)和验证组(42例)。对病人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病人...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allo-HSC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建模组(73例)和验证组(42例)。对病人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病人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进行检验,计算CRP/ALB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转化为风险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对预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组CRP/ALB和NLR高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3次、有原发性血液病史、有输血史、有过敏史、病人基础体温≥38℃、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输注红细胞滴速每分钟≥50滴、输注血小板滴速每分钟≥90滴以及CRP/ALB≥0.90和NLR≥1.37是allo-HSCT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均P<0.0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H-L检验结果显示P=0.856,模型的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775,Youden指数为0.684。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H-L检验结果显示P=0.813,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775,Youden指数为0.593。结论:构建的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风险预警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为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护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输血 不良反应 预警模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