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I和环磷酰胺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的研究
1
作者 陈宝安 董伟民 +11 位作者 丁家华 孙雪梅 邓晓静 张琰 毕延智 赵刚 高冲 孙耘玉 王骏 程坚 Schmitt M Schmitt A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32-336,共5页
本研究用全身照射(TBI)和环磷酰胺(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探索新的手段。以(BALB/c×C57BL/6)F1雌性小鼠(H-2d/b)为受鼠,于第0天接受亚致死量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总剂量为... 本研究用全身照射(TBI)和环磷酰胺(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探索新的手段。以(BALB/c×C57BL/6)F1雌性小鼠(H-2d/b)为受鼠,于第0天接受亚致死量的60Co-γ射线全身照射,总剂量为4Gy,第1天接种P388D1白血病细胞,第2天输注由C57BL/6雄性小鼠(H-2b)为供鼠提供的MHC不匹配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第6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200mg/kg或再次TBI9G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第7天输注(BALB/c×C57BL/6)F1雄性小鼠(H-2d/b)提供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结果显示:以CY和TBI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组的小鼠无白血病和GVHD的发生,生存期超过了210天,于移植后第21天出现完全供者嵌合,然后嵌合率下降,第90天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对照组的小鼠出现了白血病和GVHD,出血、感染明显,生存期短,为20-36天(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前输注不相匹配的供者脾细胞诱导GVL效应,然后再通过TBI和CY选择性去除同种异基因反应的供者淋巴细胞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同种异基因反应供者淋巴细胞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 全身照射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癌复发中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于津浦 孙海燕 +3 位作者 李慧 曹水 辛宁 任秀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4-16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处理中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allo-reactive NK cells,Allo-NK)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癌复发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allo-NK,流式细胞术和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 本研究旨在探讨预处理中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allo-reactive NK cells,Allo-NK)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癌复发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allo-NK,流式细胞术和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性。建立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癌复发模型,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法追踪DLI的体内分布。比较不同处理组小鼠的肿瘤大小、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采用RayBio(小鼠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血清中22种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移植后24-48小时,allo-NK组的回输供者淋巴细胞在受者肺脏、脾脏、肾脏中明显蓄积,浓度最高,时间最长。化疗+DLI组与化疗+PBS组的肿瘤体积相比无明显区别,但allo-NK+DLI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化疗+DLI组(p<0.05)和allo-NK+PBS组(p<0.01)组,且镜下可观察到肿瘤局部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allo-NK+DLI组中MCP-1、IL-17、IL-12和MCP-5较对照组分别升高1.56、1.36、1.20、1.17倍;而IL-10降低42.8%。结论:allo-NK可以延长DLI在宿主体内停留时间,促进炎性因子和Th1类细胞因子分泌,抑制肿瘤生长,提高DLI治疗移植后肺癌复发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反应性NK细胞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移植后复发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血液恶性肿瘤复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李荣福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关键词 供者 淋巴细胞输注 基因骨髓移植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信号通路可抑制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包晓辰 王健民 +4 位作者 沈茜 周虹 杨建民 宋宁霞 王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13-917,共5页
本研究探讨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B7h信号通路对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和机制。建立稳定高表达ICOS-Ig的CHO细胞株,培养制备纯化的ICOS-Ig融合蛋白;以C57BL/6小鼠脾脏来源的CD4+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BABL/C骨髓源成熟树突状细... 本研究探讨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B7h信号通路对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和机制。建立稳定高表达ICOS-Ig的CHO细胞株,培养制备纯化的ICOS-Ig融合蛋白;以C57BL/6小鼠脾脏来源的CD4+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BABL/C骨髓源成熟树突状细胞为刺激细胞,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ICOS-Ig干预,以相同浓度的人Ig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获得的目标蛋白的分子量为54kD,内毒素含量<10EU/ml。ICOS-Ig在≥10μg/ml时可显著减少DC刺激引起的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p<0.01)。ICOS-Ig不影响T淋巴细胞的活化,ICOS-Ig浓度与CD4+ T淋巴细胞的凋亡成正相关。单纯刺激组、ICOS-Ig10μg/ml和20μg/ml干预组的CD4+Annexin V+PI-细胞群的频率分别为15.1%、26.4%和33.6%。ICOS-Ig作用后,Th1细胞因子TNFα分泌降低,Th2细胞因子IL-4分泌增加。结论: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通路可明显减弱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改变Th细胞的极化,对CD4+ T淋巴细胞的活化无影响,但可促进活化的T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共刺激分子 ICOS—Ig融合蛋白 ICOS信号通路 基因反应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继性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植入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金河 陈字 谢彦晖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过继性植入的小鼠模型,探讨诱导稳定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嵌合体的方法。方法受鼠为雌性BALB/C,预处理为137Se全身照射(TBI)5Gy,分为A、B、C、D、E共5组(n=12),分别过继性植入雄性C57BL/6N脾淋巴细胞5×...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过继性植入的小鼠模型,探讨诱导稳定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嵌合体的方法。方法受鼠为雌性BALB/C,预处理为137Se全身照射(TBI)5Gy,分为A、B、C、D、E共5组(n=12),分别过继性植入雄性C57BL/6N脾淋巴细胞5×107、1×107和雄性BALB/C×C57BL/6→F1脾淋巴细胞0.5×107、1×107、5×107(个/只)。对存活时间超过21d的受鼠在不同时间点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供者淋巴细胞嵌合体,观察受鼠生存时间和急性GVHD的症状。结果TBI为5Gy的免疫抑制后,在受鼠保留自身造血的情况下,过继性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可以植活。MHC分子半相合的植活率(D组)比完全不相合的(B组)高,植活时间长(P<0.01);在半相合的植入模型中植入的细胞量越多,植活率越高,植活时间逐渐延长(P<0.05)。同时仍有急性GVHD发生,MHC完全不相合(A组)移植小鼠可发生致死性急性GVHD,半相合(E组)急性GVHD明显减轻(P<0.01)。结论TBI为5Gy的免疫抑制后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的过继性植入可以显著增加嵌合体阳性比例,并且保留受鼠自身造血。缩小供受者MHC分子的差异,适当增加供者淋巴细胞的数量对获得稳定的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嵌合体以及避免致死性急性GVHD出现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基因淋巴细胞 过继性植入 嵌合体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PD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GVL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冉海红 潘凯丽 张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骨髓移植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的影响。方法以ALL小鼠为模型,经致死剂...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小鼠骨髓移植后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的影响。方法以ALL小鼠为模型,经致死剂量60Co照射后,对其进行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的同时,静脉输注经ALA-PDT处理的供受鼠混合淋巴细胞,同时设立骨髓细胞加脾细胞移植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骨髓移植后受鼠的一般情况、30 d生存率、造血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肝脏等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ALA-PDT处理组小鼠30 d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及GVHD反应均较其他各组有所改善。结论ALA-PDT能明显减轻小鼠骨髓移植后GVHD反应,并保留一定的GVL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疗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同种基因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复发
7
作者 刘楠 奚永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28-829,共2页
关键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移植物抗白血病 基因骨髓移植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关供者与同胞相合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疗效比较
8
作者 井远方 唐湘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无关供者(unrelated donor,URD)与同胞相合供者(type matching sibling donor,MS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p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 目的对比分析无关供者(unrelated donor,URD)与同胞相合供者(type matching sibling donor,MS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p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行allo-HSCT治疗的ALL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供者来源将入选患儿分为URD组(24例)和MSD组(34例),比较两组患儿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造血重建率、血小板重建时间、中性粒细胞重建时间、移植后相关并发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肺部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出血性膀胱炎、EB病毒感染]发生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URD allo-HSCT治疗儿童ALL的疗效与MSD allo-HSCT相当,可将其作为无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ALL患儿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关供者 同胞相合供者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行预防性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露欣 谭亚敏 +6 位作者 施继敏 赵妍敏 余建 胡永仙 来晓瑜 黄河 罗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267-2271,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早期预防性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预防高危急性白血病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早期预防性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预防高危急性白血病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中心行allo-HSCT并接受预防性改良DLI的62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原发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状态下输注由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并联合短程小剂量环孢素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结果62例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在距移植中位时间为105.5(59~355)d接受预防性DLI,中位CD3细胞量为3.95(0.4~7.6)×10^7/kg。移植后中位随访33.2(3.4~64.7)个月,41例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其中17例患者复发;共21例患者死亡。3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白血病生存率(leukemia-free survival,LFS)分别为69.6%及63.6%。3年累积复发率及无复发死亡率分别为29.7%及6.7%。Ⅱ~Ⅳ度及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100 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6%和11.3%。3年中重度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32.9%。3年无复发无排异生存率(GVHD-free and relapse-free survival,GRFS)为31.7%。结论高危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行改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能有效预防复发,且不增加GVHD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急性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不良反应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0
作者 张燕 季玲 顾伟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484-2489,共6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allo-HSC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建模组(73例)和验证组(42例)。对病人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病人...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15例allo-HSC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建模组(73例)和验证组(42例)。对病人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病人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进行检验,计算CRP/ALB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转化为风险评分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与校准度;对预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组CRP/ALB和NLR高于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次数≥3次、有原发性血液病史、有输血史、有过敏史、病人基础体温≥38℃、发血至输血时间≥30 min、输注红细胞滴速每分钟≥50滴、输注血小板滴速每分钟≥90滴以及CRP/ALB≥0.90和NLR≥1.37是allo-HSCT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均P<0.05)。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H-L检验结果显示P=0.856,模型的灵敏度为0.909,特异度为0.775,Youden指数为0.684。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H-L检验结果显示P=0.813,灵敏度为0.818,特异度为0.775,Youden指数为0.593。结论:构建的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风险预警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为allo-HSCT输血不良反应的护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输血 不良反应 预警模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13
11
作者 许兰平 黄晓军 +7 位作者 刘开彦 陈欢 刘代红 张耀臣 陈育红 韩伟 高志勇 陆道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用于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 mia,Ph+ALL)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 HSCT)的时机和供者的选择。方法:总结北... 目的:探讨用于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 mia,Ph+ALL)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 HSCT)的时机和供者的选择。方法:总结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自2000年3月至2004年7月采用Allo HSCT治疗Ph+ALL患者32例。其中移植前处第一次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1 )期23例,非CR1 患者9例。干细胞来源: 同胞相合供者12例,非血缘脐带血4例,非血缘志愿供者3例,HLA不合的亲缘供者13例。危险因素筛选采用COX回归分析,时间依赖的率的计算采用Kaplan Meier分析,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本组患者4年存活率(overallsurvival,OS) 57. 19%, 无病存活(leukemia freesurvival, LFS) 37. 09%,复发率(relapseincidence, RI) 56. 36% 。单因素分析: 在移植前处CR1 患者组比非CR1 患者OS高(74. 50% vs22. 22% ,P=0. 004 6)、LFS高(49. 06% vs11. 11% , P=0. 005 7 )、RI低( 44. 80% vs84. 76%, P=0. 0157 ); MBCR/ABL组比mBCR/ABL组OS高( 100% vs40. 91%, P=0. 031 8)、LFS高( 75% vs17. 72%, P=0. 005 7)、RI低( 25% vs77. 88, P=0. 011 6) ;HLA不合亲缘组与HLA全合同胞组OS相近(52. 65% vs55. 56%, 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Ph^+ALL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BCR/ABL ALLO-HSCT COX回归分析 亲缘供者 acute 2004年 2000年 细胞来源 单因素分析 融合蛋白类 多因素分析 移植后复发 CR1 移植前 HLA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基因移植引流淋巴结及外周血T细胞活化分析
12
作者 肇静娴 曾耀英 +3 位作者 何贤辉 王南 曾山 狄静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 :研究同种异基因移植早期局部引流淋巴结和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 :以小鼠前臂皮下非血管化心肌移植为模型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前臂引流淋巴结及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的CD69表达水平。结果 :同种异基因移植后 72h,引流淋巴结... 目的 :研究同种异基因移植早期局部引流淋巴结和外周血T细胞的活化情况。方法 :以小鼠前臂皮下非血管化心肌移植为模型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前臂引流淋巴结及外周血不同T细胞亚群的CD69表达水平。结果 :同种异基因移植后 72h,引流淋巴结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CD69表达百分率均明显高于移植前 (P <0 0 1 ) ,且CD8+ T细胞的表达水平高于CD4+ T细胞 (P <0 0 1 ) ;各组外周血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CD69表达百分率均无显著差异 ;局部应用弗氏完全佐剂和全身应用CsA可分别增强和抑制同种异基因移植后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CD69表达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基因移植 T淋巴细胞 活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藤对小鼠免疫功能及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莉 杨梅 +3 位作者 闫敏 王红梅 贾永芳 张顺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移植排斥反应 小鼠免疫功能 同种基因 红藤 抑制作用 中药免疫调节剂 皮肤 大血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反义肽抑制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晋 熊思东 +2 位作者 张瑞华 储以微 郑秀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8-472,共5页
目的 :探讨B7反义肽竞争抑制CD2 8 B7共刺激通路、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为该反义肽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固相合成法合成含有MYPPPYmotif的B7反义肽N’ EFMYPPPYLD C’ ,纯度 95 % ,分子量 (MW)为12 71 6 ;用灭... 目的 :探讨B7反义肽竞争抑制CD2 8 B7共刺激通路、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为该反义肽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固相合成法合成含有MYPPPYmotif的B7反义肽N’ EFMYPPPYLD C’ ,纯度 95 % ,分子量 (MW)为12 71 6 ;用灭活的C5 7(H 2 d)脾细胞和体外培养新生C5 7心肌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以适当浓度的B7反义肽处理刺激细胞后 ,再与BALB C(H 2 d)脾细胞作为应答细胞进行混合培养 ,观察此反义肽在体外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用此反义肽预封闭新生C5 7小鼠心肌后 ,移植到BALB C小鼠耳后 ,观察此反义肽在体内抑制移植排斥反应、延长心肌移植存活的情况。结果 :B7反义肽能抑制前述两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率分别为 38 4 %和 36 6 % ;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此反义肽预处理过的新生C5 7小鼠心肌 ,移植到BALB C小鼠 ,可较对照组平均延长 5 4天 (n =6 ,P <0 0 0 1)。结论 :人工合成的B7反义肽在体外可以通过抑制CD2 8 B7共刺激通路 ,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并可用于延长心肌移植物存活 ,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移植免疫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 反义肽 同种基因移植 排斥反应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对嵌合状态及GVHD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宝安 张琰 +8 位作者 丁家华 毕延智 赵刚 高冲 孙耘玉 孙雪梅 王骏 陈宁娜 程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异基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在促进形成完全供者嵌合(CC)的同时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C57BL/6小鼠(H-2b,B6)为受者,于第0天接受60Coγ线全身照射(TBI),总剂量为5.5Gy,照射当天移植经...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异基因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是否能在促进形成完全供者嵌合(CC)的同时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C57BL/6小鼠(H-2b,B6)为受者,于第0天接受60Coγ线全身照射(TBI),总剂量为5.5Gy,照射当天移植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的BALB/c小鼠(H-2d,BA)外周血干细胞(2×107个),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并分别于移植后第28天输注致敏/未致敏的供者淋巴细胞2×106。结果显示,致敏后DLI的受鼠(黑色)无1例出现GVHD,60天时转变为完全供者嵌合,表型明显呈现为供鼠(白色)特征,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DLI后早期下降,半月后有所升高,但仍低于正常水平;未致敏的DLI受鼠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嵌合率稍有上升,仍表现为混合嵌合体(MC),CD4+/CD8+比值在DLI后早期升高,后期降至正常水平。结论:经受者皮肤致敏后的DLI在诱导CC的同时降低GVHD发病率,CD4+/CD8+比值与GVHD发病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性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嵌合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白血病移植后复发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雨馨 李玉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82-988,共7页
目的:探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高危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allo-HSCT后复发而予以供者淋巴细... 目的:探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高危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allo-HSCT后复发而予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15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以及期间行allo-HSCT后复发而未予以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的13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并对两类患者的1和3年OS率进行对比。结果:行DLI的15例患者的1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和46.7%,1和3年DFS率分别为22.0%和11.0%,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疾病复发(5例),急性GVHD反应(1例)。未行DLI术的13例患者1年和3年OS率分别为29.9%和15.0%,1年DFS率为11.2%,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为疾病复发(9例)。移植后复发行DLI治疗的患者与未行DLI的患者相比,移植后复发行DLI治疗的患者的1和3年OS率均高于未行DLI患者,但两者OS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69)。结论:DLI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移植后复发的较为有效的方法,联合其他方式或改变供者淋巴细胞的细胞输注类型或将可以提高DLI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对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移植排斥和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志刚 熊丹 +3 位作者 曾耀英 梁亮 李庆华 吴国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27-632,共6页
本研究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Gy)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allo-BMT... 本研究探讨自然杀伤(NK)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中对移植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的影响。以C57BL/6(H-2b)小鼠为供鼠、BALB/c(H-2d)小鼠为受鼠,分别在致死剂量和非致死剂量(≤7.0Gy)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条件下进行allo-BMT,移植同时输注供鼠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检测受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CD34+细胞数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细胞、CD19+细胞及供鼠来源的H-2Kb+细胞表达的百分率,并对不同移植组的存活率、植入与排斥、造血及免疫重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致死剂量TBI预处理的移植中,输注NK细胞与不输注NK细胞的移植组比较,存活率显著增高(60天存活率为70%vs0.0%);白细胞数、CD19+细胞表达及骨髓CD34+细胞数恢复快;H-2Kb+细胞的表达水平高[(86.68±4.45)%vs(4·68±0·32)%]。移植后28天输注NK细胞组CD3+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输注NK细胞组[(33.69±3.36)%vs(50.40±5·06)%,p<0.01],移植后60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非致死剂量TBI预处理的移植中,移植后30天,异基因骨髓移植组H-2Kb+细胞表达率明显下降,移植后60天已下降至移植前水平;而输注高浓度和低浓度NK细胞的两组在移植后60天仍能检测到80%以上的H-2b+细胞表达。结论:在小鼠allo-BMT中,同种异基因反应性NK细胞可以抑制移植排斥,提高造血干细胞的植入水平,促进造血及免疫重建并增加移植受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杀伤细胞 骨髓移植 同种基因反应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汉新 李建勇 +4 位作者 钱思轩 任志宏 张晓艳 黄峻 汪承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目的:研究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2例血液病患者经allo-HSCT及4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且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短串联重复... 目的:研究和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12例血液病患者经allo-HSCT及4例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重建,且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短串联重复-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证实均为完全供者型造血,中性粒细胞(ANC)≥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1(10-19)天,血小板≥20×109/L的平均时间为22(12-44)天。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2例慢性C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阻塞综合征(HVOD)。4例allo-HSCT后出现复发后经用DLI治疗,3例又达完全缓解。12例中9例现仍持续完全缓解(移植后45-350天)。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于复发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有一定的疗效,移植后复发应尽早进行D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 移植物抗宿主病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同种异基因混合骨髓移植小鼠(A+B+C→A)的模型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晓明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本研究目的为建立 3种异基因小鼠 (BALB/c ,H 2 d;C5 7BL/ 6 ,H 2 b 和CBA/N ,H 2 k)混合骨髓移植模型(A +B +C→A) ,观察此模型能否延长骨髓移植后受体鼠的存活时间。采用受致死量照射的小鼠接受同基因与 2种异基因 3种混合 (比例为 1... 本研究目的为建立 3种异基因小鼠 (BALB/c ,H 2 d;C5 7BL/ 6 ,H 2 b 和CBA/N ,H 2 k)混合骨髓移植模型(A +B +C→A) ,观察此模型能否延长骨髓移植后受体鼠的存活时间。采用受致死量照射的小鼠接受同基因与 2种异基因 3种混合 (比例为 1∶4∶4 )的骨髓移植。同时还观察了 3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 2种不同抗原混合刺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果显示 ,混合骨髓移植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异基因移植的小鼠 ,混合移植组平均存活时间为 5 6 .6± 2 7天 ,最长者为 10 3天 ,而单纯异基因移植的对照组存活时间为 15± 5天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0 1) ;3种混合的淋巴细胞培养 ,不管是 2种反应细胞与 1种刺激细胞混合培养 ,还是 1种反应细胞与 2种刺激细胞混合培养 ,均表现明显低于一对一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2种混合细胞刺激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明显低于1种抗原刺激的反应。结论 :同基因与 2种异基因 3种混合的骨髓移植可使受髓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基因骨髓移植 混合骨髓移植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迟发性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K细胞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志刚 曾耀英 +2 位作者 何贤辉 王通 王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63-1567,共5页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NK)细胞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排斥、骨髓植入及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近交系小鼠C57/6j(H-2b)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在移植物中增加供者的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 目的研究自然杀伤(NK)细胞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排斥、骨髓植入及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以近交系小鼠C57/6j(H-2b)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在移植物中增加供者的外周T细胞和/或NK细胞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的CD34+细胞计数和H-2Kb+细胞表达水平,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比较不同移植组的存活率、GVHD、植入水平及造血重建等。结果增加NK细胞组的小鼠存活率显著大于不增加NK细胞组,小鼠出现GVHD的数量少、程度轻,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CD34+细胞恢复快、H-2Kb+细胞表达水平高。结论NK细胞抑制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GVHD和移植排斥,促进骨髓植入及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天然 基因 骨髓移植 同种基因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