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三段颗粒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丁熊 谭秀成 +3 位作者 李凌 罗冰 唐青松 马华灵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7,共8页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 通过对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和同生期岩溶型储层是研究区雷三段颗粒碳酸盐岩储层的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残余粒间孔保存型储层以残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管状喉道和缩颈喉道发育,较好的孔喉配置关系使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中渗、储渗能力较好的特征;同生期岩溶型储层以孤立的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喉道欠发育,中孔微喉的配置关系导致储层多表现为中孔低渗、渗透性偏低的特征;分别形成于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的颗粒碳酸盐岩为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物质基础;单滩体的厚度直接控制着两种颗粒滩储层的储渗形式;成岩演化是两种颗粒滩储层定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粒间孔 同生期岩溶型 储层 雷口坡组三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