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苣质体同源片段的克隆及非抗生素标记的质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华 郝建国 贾敬芬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81,共10页
依据烟草、玉米、拟南芥和大豆质体基因组rps7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菊苣质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到1段4.8 kb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4 751 bp(GenBank登录号为GQ199478),包括449 bp的rps7基因5′端序列... 依据烟草、玉米、拟南芥和大豆质体基因组rps7基因和16S rD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菊苣质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到1段4.8 kb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4 751 bp(GenBank登录号为GQ199478),包括449 bp的rps7基因5′端序列、793 bp的rps12基因、72 bp的trnV基因、1 315 bp的16S rDNA基因5′端以及大部分的基因间隔区,该序列与烟草对应区段的相似性为92%,与莴苣对应区段的相似性为97%。以此片段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构建了非抗生素标记的菊苣质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JBADH-GFP,酶切分析及PCR检测证明构建的载体符合预期设计。该载体的构建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菊苣质体转化和无抗生素筛选体系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通过质体基因工程手段将更多感兴趣的基因导入菊苣进行遗传改良,或以菊苣质体作生物反应器生产动物口服疫苗等搭建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质体同源片段 非抗生素标记 定点整合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苣叶绿体同源片段的克隆及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2
作者 王玉华 韩晓玲 +1 位作者 黄丛林 贾敬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7,共7页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特点,根据烟草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从菊苣叶绿体基因组中扩增包括rps7-rps12-trnV-16S rDNA基因在内的一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199478),并以此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以...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特点,根据烟草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合成引物,从菊苣叶绿体基因组中扩增包括rps7-rps12-trnV-16S rDNA基因在内的一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199478),并以此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以叶绿体基因强启动子prrn驱动选择标记基因aadA及报告基因gfp构建多顺反子表达盒prrn-aadA-gfp-psbA-3,′然后将表达盒克隆进菊苣叶绿体同源片段中,获得菊苣叶绿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JAG,酶切分析证明所构建的载体符合预期设计。该载体的构建为建立菊苣的叶绿体转化体系奠定基础,为进一步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手段将更多感兴趣的基因导入菊苣进行遗传改良,或以菊苣叶绿体作生物反应器生产动物口服疫苗等搭建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苣 叶绿体同源片段 多顺反子 定点整合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缘杂交转育抗烟草花叶病N基因同源基因片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焦芳婵 童治军 +4 位作者 方敦煌 肖炳光 袁欣婕 陈学军 李永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2-135,140,共5页
烟草普通花叶病(TMV)是烟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所用抗源都来自烟属的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其携带N基因对TMV免疫,但因连锁累赘导致烟叶品质差,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因此,从烟属植物中挖掘新的TMV抗源尤为必要。本研究以... 烟草普通花叶病(TMV)是烟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所用抗源都来自烟属的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其携带N基因对TMV免疫,但因连锁累赘导致烟叶品质差,难以在生产上大面积使用。因此,从烟属植物中挖掘新的TMV抗源尤为必要。本研究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与野生种圆锥烟草(N.paniculata,PI 555550)为亲本,开展远缘杂交,获得了种间杂种。杂交种SSR、GISH及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种含双亲特征条带,接种TMV后,叶片有枯斑反应。N基因特异引物在圆锥烟草及杂交种中未能扩增,而根据N基因同源基因Np片段设计的特异引物扩增到500 bp的片段,携带N基因的RBST及心叶烟草(N.glutinosa PI 555507)中未扩增到此特异片段,在杂交种扩增到此特异片段。该研究为获得新的TMV抗源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烤烟 圆锥烟草 N基因同源基因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导入烟草叶绿体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中林 山松 +3 位作者 陈曦 刘春英 钱凯先 沈桂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4-578,共5页
将编码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的bar基因与水稻叶绿体psbA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成表达盒,连同烟草叶绿体基因组同源片段rpl2-trnH-psbA和trnK-ORF509A以及选择标记基因aadA一起构建成烟草叶绿体转化载体pTZBA.基因枪法... 将编码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的bar基因与水稻叶绿体psbA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构建成表达盒,连同烟草叶绿体基因组同源片段rpl2-trnH-psbA和trnK-ORF509A以及选择标记基因aadA一起构建成烟草叶绿体转化载体pTZBA.基因枪法转化烟草叶片,经壮观霉素筛选获得转化再生植株.分别以1.0kb的叶绿体同源片段trnK-ORF509A和0.6kb的bar基因为探针,对转基因烟草叶绿体DNA进行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入烟草叶绿体基因组中.抗性试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具备除草剂(PPT)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基因 同源片段 烟草 aadA基因 除草剂 叶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融合基因在叶绿体中的瞬间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玉华 张秀海 +3 位作者 吴忠义 王永勤 黄丛林 贾敬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47-1755,共9页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特点,根据烟草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引物,从甘薯(Ipomoeabatatas)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了2个相邻的功能基因rbcL(GenBank登录号为AY942199)和accD(GenBank登录号为AY942200),并以此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 利用叶绿体基因组进化中高度保守的特点,根据烟草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设计引物,从甘薯(Ipomoeabatatas)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了2个相邻的功能基因rbcL(GenBank登录号为AY942199)和accD(GenBank登录号为AY942200),并以此作为定点整合外源基因的同源重组片段。以来自叶绿体基因组的强启动子Prrn和Rps-bA-pro分别驱动选择标记基因aadA及phaC-gfp融合基因,构建成表达盒prrn-aadA-TpsbA-ter与RpsbA-pro-phaC-gfp-RpsbA-ter,然后将这2个表达盒串联在一起克隆进甘薯叶绿体同源片段中,获得甘薯叶绿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SC-GFP。酶切分析证明,所构建的载体符合预期设计;采用该载体对甘薯叶片进行基因枪转化,结果显示,phaC-gfp融合基因可在叶绿体特异启动子和终止子的调控下在甘薯幼嫩叶片中瞬间表达,证明构建的载体pSC-GFP可用于甘薯叶绿体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叶绿体同源片段 叶绿体表达载体 瞬间表达 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不同大豆品种间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郑蔚虹 田成亮 +2 位作者 吴俊江 刘丽君 孙剑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实验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区的野生大豆和栽培的大豆品种材料进行了种间遗传关系分析。9个引物共扩增出141个片段,其中同源片段6 个,特异性片段21 个,多态性片段114个,显示出东北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实验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区的野生大豆和栽培的大豆品种材料进行了种间遗传关系分析。9个引物共扩增出141个片段,其中同源片段6 个,特异性片段21 个,多态性片段114个,显示出东北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通过NTSYS 软件对RAPD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到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所有类型的品种在大约0.45-0.80的距离水平被聚在一起,并于近0.57 处分成5 簇。其中野大豆01-336 居群与栽培种黑农40单独成簇,与其它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其它野生居群及栽培品种交叉排列,分成8簇。同一簇内野大豆居群间的遗传关系较近,与栽培大豆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远;不同簇间的野生大豆居群亲缘关系较远,隔离性强于簇内野生大豆与栽培种。黑农40 与其它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农家品种小金黄11905与白眉103亲缘关系很近,与栽培品种合丰34、抗线3、绥农8亲缘关系相对近;农家品种黄宝珠与元宝金和宝丰7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RAPD分析 品种间 UPGMA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大豆品种 野生大豆 RAPD技术 栽培品种 农家品种 不同生态区 关系分析 同源片段 遗传关系 遗传距离 多态性 栽培种 野大豆 居群 特异性 树状图 隔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