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Yes相关蛋白/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通路探讨淋巴管新生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晶晶 陈昌贵 +1 位作者 孙茹雪 李立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7,共9页
目的 基于Yes相关蛋白(YAP)/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通路探讨淋巴管新生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Sham)+YAP-KO组、TAC+YAP-KO组、Sham+WT组和TAC+WT组。通过超声心动图获得小鼠心动图参数。... 目的 基于Yes相关蛋白(YAP)/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通路探讨淋巴管新生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Sham)+YAP-KO组、TAC+YAP-KO组、Sham+WT组和TAC+WT组。通过超声心动图获得小鼠心动图参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小鼠心脏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表达。小鼠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分为以下6组进行:对照(Control)组、AngⅡ+NC组、AngⅡ+si-YAP组、AngⅡ+YAP组、AngⅡ+si-YAP+Vector组和AngⅡ+si-YAP+PROX1组。通过伤口愈合试验和EDU染色检测LECs的迁移、增殖。结果 与TAC+WT组相比,TAC+YAP-KO组小鼠心脏质量比、心肌细胞大小和间质纤维化面积均显著增加(P <0.05),和淋巴微血管密度显著降低(P <0.05)。与对照组相比,AngⅡ+NC组愈合面积、细胞增殖、管形成数量显著下降(P <0.05),并且AngⅡ+si-YAP组下降程度较AngⅡ+NC组更大(P <0.05),而AngⅡ+YAP组的愈合面积、细胞增殖、管形成数量较AngⅡ+NC组显著增加(P <0.05)。与AngⅡ+si-YAP+Vector组相比,AngⅡ+si-YAP+PROX1组LECs的愈合面积、增殖细胞和管形成数量显著增加(P <0.05)。结论 YAP/PROX1信号通路介导的淋巴管新生可能是一种治疗压力过载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s相关蛋白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淋巴管新生 高血压 心肌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损伤后修复中的淋巴样结构
2
作者 陈丹丹 于宁 +1 位作者 刘然 孟繁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共8页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 目的观察正常及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的分布及特点,探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有无淋巴管的参与。方法成年雄性KM小鼠39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6只和损伤组33只。将损伤组小鼠随机分为术后1 d组、术后3 d组、术后5 d组、术后7 d组和术后14 d组,每组6只。损伤组部分小鼠针刺损伤后死亡3只,后随机补充样本。正常组不损伤脊髓,损伤组采用针刺法制备脊髓损伤。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布,观察正常及针刺损伤后小鼠脊髓中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平足蛋白(podoplanin)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的表达情况。通过对脊髓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lvye-1/prox-1、lyve-1/podoplanin及CD34/prox-1的共表达情况,探讨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来源。结果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淋巴管样结构,并呈节段性分布,横向走行于白质与灰质间;针刺损伤处的脊髓出现新生淋巴管样结构,同时表达prox-1、podoplanin、lyve-1和CD34;脊髓损伤处瘢痕化后,新生的淋巴管样结构消失。结论正常成年小鼠脊髓中存在节段性横向分布的淋巴管样结构;脊髓损伤处重建过程中有新生淋巴管样结构的参与,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周围既存的淋巴管或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同源异型基因转录因子1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平足蛋白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常超 王平 +2 位作者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VEGF-C与VEGFR-3(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③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5)、P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④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rox-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WUSCHEL-related homeobox (WOX) 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高丽 孙祎敏 +4 位作者 邵铁梅 孔卫娜 崔润丽 卢楠 仵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2,共6页
WUSCHEL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发育的众多阶段(茎和根顶端分生区的建成、侧生器官的发育、花器官的形成和胚的发育),尤其是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较为旺盛的区域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即促进细胞... WUSCHEL相关的同源异型盒(WUSCHEL-related homeobox,W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发育的众多阶段(茎和根顶端分生区的建成、侧生器官的发育、花器官的形成和胚的发育),尤其是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较为旺盛的区域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即促进细胞的增殖或抑制细胞的分化。就WOX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WOX家族成员的分子特征、WOX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本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WOX家族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