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构造变形机制分析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宝利
刘可禹
+3 位作者
郭泊洋
林煜
陈鹏
庞志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98,共19页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利用高精度地震、钻井和岩石力学等资料,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重点考虑滑脱层的数量、强度及厚度变化,结合滑脱层纵向组合、横向分布范围及同沉积作用、先存构造等因素,共设计了10组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滑脱层强度、厚度及其组合主要控制冲断褶皱带构造纵向叠置关系及构造样式,滑脱层分布及同沉积作用主要控制其横向变形范围,先存构造主要影响后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在此基础上,分段开展了多因素组合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重构了准南缘构造变形过程,揭示了新生代以来其构造变形机制,即先存断裂、古凸起、三套不同性质滑脱层纵向叠置关系和同沉积作用共同控制了西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下强上弱”“下薄上厚”两套纵向叠置滑脱层控制了中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先存断裂及单套较弱滑脱层控制了东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该方法可为类似的复杂构造变形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褶皱带
离散元数值模拟
滑脱层
先存构造
同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东南地区岩子脚锰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建兵
符亚洲
+1 位作者
肖加飞
张正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00-201,共2页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中三叠世锰成矿域和主要的优质富锰矿产区,具有地域小而矿床分布集中的特点。目前该区已发现斗南、老乌、岩子脚、大箐、汤得、倘甸等矿床、矿点30余处,其中以斗南最为著名,有斗南锰矿带之称。前人对斗南锰矿带...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中三叠世锰成矿域和主要的优质富锰矿产区,具有地域小而矿床分布集中的特点。目前该区已发现斗南、老乌、岩子脚、大箐、汤得、倘甸等矿床、矿点30余处,其中以斗南最为著名,有斗南锰矿带之称。前人对斗南锰矿带进行了许多矿床地质和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牟传龙等,1991;罗崇迅等,1992),但由于该区锰矿床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且矿物结晶程度差、多为隐晶质或显微隐晶质,因此,系统的矿物学工作开展较少,总体认识程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床
斗南锰矿
滇东南
隐晶质
倘甸
褐锰矿
矿床分布
岩相古地理
同沉积作用
矿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构造变形机制分析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于宝利
刘可禹
郭泊洋
林煜
陈鹏
庞志超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98,共19页
文摘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利用高精度地震、钻井和岩石力学等资料,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重点考虑滑脱层的数量、强度及厚度变化,结合滑脱层纵向组合、横向分布范围及同沉积作用、先存构造等因素,共设计了10组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滑脱层强度、厚度及其组合主要控制冲断褶皱带构造纵向叠置关系及构造样式,滑脱层分布及同沉积作用主要控制其横向变形范围,先存构造主要影响后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在此基础上,分段开展了多因素组合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重构了准南缘构造变形过程,揭示了新生代以来其构造变形机制,即先存断裂、古凸起、三套不同性质滑脱层纵向叠置关系和同沉积作用共同控制了西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下强上弱”“下薄上厚”两套纵向叠置滑脱层控制了中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先存断裂及单套较弱滑脱层控制了东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该方法可为类似的复杂构造变形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褶皱带
离散元数值模拟
滑脱层
先存构造
同沉积作用
Keywords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oreland thrust-fold belt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detachment layers
pre-existing structures
syn-sedimentary processes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东南地区岩子脚锰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建兵
符亚洲
肖加飞
张正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00-201,共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376080)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项目群(SKLODG-ZY125-08)
文摘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中三叠世锰成矿域和主要的优质富锰矿产区,具有地域小而矿床分布集中的特点。目前该区已发现斗南、老乌、岩子脚、大箐、汤得、倘甸等矿床、矿点30余处,其中以斗南最为著名,有斗南锰矿带之称。前人对斗南锰矿带进行了许多矿床地质和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牟传龙等,1991;罗崇迅等,1992),但由于该区锰矿床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且矿物结晶程度差、多为隐晶质或显微隐晶质,因此,系统的矿物学工作开展较少,总体认识程度偏低。
关键词
锰矿床
斗南锰矿
滇东南
隐晶质
倘甸
褐锰矿
矿床分布
岩相古地理
同沉积作用
矿物学特征
分类号
P618.3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构造变形机制分析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于宝利
刘可禹
郭泊洋
林煜
陈鹏
庞志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滇东南地区岩子脚锰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段建兵
符亚洲
肖加飞
张正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