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的构造变形机制分析方法——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宝利 刘可禹 +3 位作者 郭泊洋 林煜 陈鹏 庞志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98,共19页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具横向东西分段、南北分带,纵向构造叠置的变形特征。但该区构造变形机制及样式的不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的深入。为探究准南缘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机制及其变形过程,本文利用高精度地震、钻井和岩石力学等资料,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重点考虑滑脱层的数量、强度及厚度变化,结合滑脱层纵向组合、横向分布范围及同沉积作用、先存构造等因素,共设计了10组模型,并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滑脱层强度、厚度及其组合主要控制冲断褶皱带构造纵向叠置关系及构造样式,滑脱层分布及同沉积作用主要控制其横向变形范围,先存构造主要影响后期构造的继承性发育。在此基础上,分段开展了多因素组合模拟实验并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重构了准南缘构造变形过程,揭示了新生代以来其构造变形机制,即先存断裂、古凸起、三套不同性质滑脱层纵向叠置关系和同沉积作用共同控制了西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下强上弱”“下薄上厚”两套纵向叠置滑脱层控制了中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先存断裂及单套较弱滑脱层控制了东段构造的形成与演化。该方法可为类似的复杂构造变形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褶皱带 离散元数值模拟 滑脱层 先存构造 同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地区岩子脚锰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建兵 符亚洲 +1 位作者 肖加飞 张正伟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00-201,共2页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中三叠世锰成矿域和主要的优质富锰矿产区,具有地域小而矿床分布集中的特点。目前该区已发现斗南、老乌、岩子脚、大箐、汤得、倘甸等矿床、矿点30余处,其中以斗南最为著名,有斗南锰矿带之称。前人对斗南锰矿带... 滇东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中三叠世锰成矿域和主要的优质富锰矿产区,具有地域小而矿床分布集中的特点。目前该区已发现斗南、老乌、岩子脚、大箐、汤得、倘甸等矿床、矿点30余处,其中以斗南最为著名,有斗南锰矿带之称。前人对斗南锰矿带进行了许多矿床地质和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牟传龙等,1991;罗崇迅等,1992),但由于该区锰矿床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且矿物结晶程度差、多为隐晶质或显微隐晶质,因此,系统的矿物学工作开展较少,总体认识程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床 斗南锰矿 滇东南 隐晶质 倘甸 褐锰矿 矿床分布 岩相古地理 同沉积作用 矿物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