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杰斌 黄启凌 +2 位作者 李传景 许红 李莹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及呼吸暂停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IMV组新生儿治疗后血气分析与nCPAP组相比有明显改善;nSIMV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发生呼吸暂停例数较nCPAP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SIMV治疗HMD比nCPAP更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同时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崇伟 吴玲 +3 位作者 刘登礼 赵幽燕 平鹦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30-1432,共3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h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而IPPV组在上机12hFiO2开始下降、上机24h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上机2hSIM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h出现显著改变。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M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和空氧混合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娟 李雪 +4 位作者 陈龙 汪丽 赵锦宁 唐仕芳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儿均给予SIMV作为呼吸支持模式;Heliox组吸入Heliox 70(He 70%,O_230%)6 h后更换吸入空氧混合气(O_230%);对照组吸入空氧混合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氧合指数(OI)和拔管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血气分析、炎症反应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生后28d和100d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结果。结果 Heliox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3和31例。Heliox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Heliox组拔管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7,0.013和0.010);两组呼吸支持后2、6、12、24、48 h时点血气分析指标(pH、HCO_3-1、BE、PaO_2、PaC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6h时点炎症反应指标(IL-6、IL-8、TNF-α、CRP)和24 h时点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均较0 h时点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生后28 d和100d时aEEG检查神经发育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和9.6%(P<0.05)。结论在SIMV支持下吸入Heliox治疗MAS新生儿较空氧混合气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氧混合气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体重儿在撤机后应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呼吸支持的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小坚 陈鲜威 +1 位作者 陈均亚 陆中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防止极低体重儿(VLBW)撤离经气管机械通气(ET_CMV)时撤机失败的意义。方法将49例体重≤1500g、孕周≤32周、进行ET_CMV的早产儿在撤机后随机分为NSIWV组(25例)及经头罩给氧组(24例)。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在防止极低体重儿(VLBW)撤离经气管机械通气(ET_CMV)时撤机失败的意义。方法将49例体重≤1500g、孕周≤32周、进行ET_CMV的早产儿在撤机后随机分为NSIWV组(25例)及经头罩给氧组(24例)。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撤机指征:吸气峰压(PIP)≤15cmH2O、呼吸末正压(PEEP)2~3cmH2O、呼吸频率(RR)12~15bpm、吸入氧浓度(FiO2)≤30%。撤机失败标准:①频繁或严重的呼吸暂停(apnea);②FiO2较撤机前提高15%;③出现呼吸性酸中毒(pH<7.25、PaCO2>6.67kPa)。结果NSI_MV组及头罩给氧组在性别、孕周、出生体重及原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别为18、19例,Apnea7、5例)间差异无显著性。撤机后NSIMV组20/25例(80.0%)一次撤机成功,而直接头罩给氧组一次撤机成功仅10/24例(41.7%),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为PaCO2升高,其次是FiO2升高。结论VLBW在撤离ET_CMV后立即使用NSIMV支持呼吸,可明显提高一次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呼吸支持 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正压通气模式在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赵枫 徐志云 +2 位作者 张宝仁 邹良建 梅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02-903,共2页
目的:探讨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双相正压通气模式(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是否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pressure support,S-IMV/PS)。方法:26例术前无... 目的:探讨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应用双相正压通气模式(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是否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pressure support,S-IMV/PS)。方法:26例术前无合并症及手术顺利的CABG患者,在术后彻底清醒恢复自主呼吸后随机分为BIPAP模式组(n=13)和S-IMV/PS模式组(n=13),分别在原有呼吸模式和改换对应呼吸模式1 h后,以及再次换回原呼吸模式1 h后,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和呼吸参数。结果:BIPAP模式时的气道吸气峰压(Ppeak)明显低于S-IMV/PS时(P<0.05),两组患者用BIPAP和S-IMV/PS时血流动力学、血气及其他的呼吸参数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CABG术后应用BIPAP模式优于S-IMV/PS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旁路移植术 双相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机械辅助呼吸模式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周皓 赵海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1期938-939,共2页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 目的比较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的差异。方法观察34例患者在PSV与SIMV时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患者主观舒适度的变化。结果在两种通气模式下,患者血压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pH值、PaO2、呼吸频率、心率、主观舒适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aCO2有显著性差异(P<0.05)。PSV模式优于SIMV模式。结论PSV模式较SIMV模式更适合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不全时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呼吸衰竭 压力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