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景峰 王暄 +2 位作者 季民 卢姗 杨造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在本实验条件下,厌氧-好氧序批式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GMBR)处理人工配水,结果表明,GMBR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去除及脱氮效果,当进水TOC及氨氮分别为160.9~308.4mg/L、29.8~83.6mg/L时,GMBR的TOC、氨氮及总氮去除率分别为65... 在本实验条件下,厌氧-好氧序批式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GMBR)处理人工配水,结果表明,GMBR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去除及脱氮效果,当进水TOC及氨氮分别为160.9~308.4mg/L、29.8~83.6mg/L时,GMBR的TOC、氨氮及总氮去除率分别为65.7%~98.6%、85.4%~98.9%及66.1%~95.1%.对于GMBR典型周期TOC、胞内聚口羟基丁酸(PHB)、氨氮、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物主要在厌氧阶段去除并以胞内多聚物PHB形式储存,氨氮在好氧阶段经由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去除,并且反硝化碳源主要来自胞内储存物质PHB.以外源溶解性基质及胞内储存物质为碳源的批式实验表明,以外源基质为碳源的缺氧反硝化速率为胞内储存物质的4.2倍;以外源基质及胞内PHB为碳源的好氧SND效率分别为49.9%、82.5%.胞内储存物质PHB的慢速降解特性使得硝化与反硝化过程能够同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膜生物应器(GMBR) 胞内储存物质 同步硝化硝化(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模块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试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邓时海 李德生 +1 位作者 卢阳阳 曾琪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59-2265,共7页
以模拟低 C/N 比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成模块式污水处理装置与技术,在反应器主反应区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研究了在不同 DO、HRT、C/N 比、pH 值下污水氨氮、总氮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DO=1.2~1.4mg/L,总 HRT=20h(主反应区 HR... 以模拟低 C/N 比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集成模块式污水处理装置与技术,在反应器主反应区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研究了在不同 DO、HRT、C/N 比、pH 值下污水氨氮、总氮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DO=1.2~1.4mg/L,总 HRT=20h(主反应区 HRT=8h),原水C/N=5:1,pH=7.5时,NH3--N可以从15mg/L降至2.5mg/L,总氮可以从20mg/L降至4mg/L,去除率可以达到83%和80%;主反应区SND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出集成模块式污水处理 SND 动力学方程及反硝化过程中硝酸盐氮饱和常数K 3NO N-=1.55mg/L,远高于普通活性污泥反硝化-过程中的饱和常数0.06~0.2mg/L.集成模块式污水处理技术能高效去除低C/N比污水中的总氮,且具有运行稳定和抗冲击等优点.为中小城镇生活污水深度脱氮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模块式污水处理装置 同步硝化硝化(snd) 低碳氮比(C/N)污水 深度脱氮 动力学模型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生物膜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及其N_2O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权斌 荣宏伟 +3 位作者 张朝升 赵会伟 伍志趼 黄小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4,135,共5页
采用自制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控制进水pH在6.0~8.0,考察pH对生物膜SND脱氮效果和N_2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pH由6.0升高到8.0时,NH4+-N去除率由70.66%提高到95.56%;TN去除率随pH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当pH... 采用自制连续流生物膜反应器,控制进水pH在6.0~8.0,考察pH对生物膜SND脱氮效果和N_2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pH由6.0升高到8.0时,NH4+-N去除率由70.66%提高到95.56%;TN去除率随pH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当pH为7.5左右时,TN去除率达到70.98%,生物膜SND效果为佳。pH对N_2O的产量影响较大,pH为6.0时,系统N_2O产量最大,转化率也最高,为3.54%左右。随着pH的升高,系统中N_2O的释放量逐渐降低。pH=6.0时N_2O的产量是pH=8.0时的2.4倍左右。从SND脱氮效果和控制N_2O产量2方面考虑,将进水pH控制在7.5左右比较合理,既可以达到良好的脱氮效果,又可以减少N_2O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硝化(snd) 一氧化二氮(N_2O)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比与氨氮负荷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贾艳萍 张兰河 王山山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为了提高生物脱氮的效率,研究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考察碳氮质量比w(C/N)与氨氮负荷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C/N)为5.6,氨氮负荷为0.024 g/(g.d),碳源快速消耗,SBR工艺较难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率... 为了提高生物脱氮的效率,研究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考察碳氮质量比w(C/N)与氨氮负荷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C/N)为5.6,氨氮负荷为0.024 g/(g.d),碳源快速消耗,SBR工艺较难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只能够达到0.76%。当w(C/N)为10.5,氨氮负荷为0.024 g/(g.d)时,SBR系统能够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率达到97.6%,NH4+-N和COD去除率均接近100%;当w(C/N)为16.3,氨氮负荷为0.024 g/(g.d)时,同步硝化反硝化率为94.5%,增加外加碳源的成本。同步硝化反硝化可以取代二段独立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节省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硝化硝化(snd) 碳氮质量比 氨氮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条件下土壤反硝化气体(N_2、N_2O、NO)和CO_2排放——氦环境培养—气体同步直接测定法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9
5
作者 冯琪 王睿 +2 位作者 郑循华 张伟 邹建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310,共14页
反硝化过程是维系闭合氮循环所必需的氮素形态转化环节。土壤反硝化过程速率及产物比的直接测定是研究氮循环过程机理的基础,但却是一个难题。为解决此难题,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近合作新建了一套通过... 反硝化过程是维系闭合氮循环所必需的氮素形态转化环节。土壤反硝化过程速率及产物比的直接测定是研究氮循环过程机理的基础,但却是一个难题。为解决此难题,德国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最近合作新建了一套通过氦环境培养—气体同步直接测定土壤反硝化气体——氮气(N2)、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碳(CO2)排放的系统和与之配套的三阶段培养方法。为检验该新建系统和配套方法测定土壤反硝化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盐碱地农田土壤(采自山西运城)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室培养试验,在初始可溶性有机碳(DOC)供应比较充足约300mgCkg-1干土(d.s.)的条件下,测试了不同初始土壤硝态氮含量水平(10、100mgNkg-1d.s.左右,分别表示为10N和100N)的反硝化气体和CO2排放过程。结果显示:100N的反硝化速率(定义为N2、N2O和NO排放速率之和)显著高于10N处理(统计检验显著水平p<0.01);两个处理的反硝化产物均以N2为主(质量比分别占77%和75%),产物的NO/N2O摩尔比分别为1.2和1.5,N2O/N2摩尔比均为0.19;土壤反硝化气体动态排放速率及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培养土壤中消失的硝态氮被回收81%~87%,培养前后的氮平衡率达92%~95%。因此,该新建方法测定土壤反硝化速率和产物比的结果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为定量研究土壤反硝化过程提供了有效的直接测定手段。研究中检测到的土壤反硝化产物NO/N2O摩尔比大于1,不同于以往用液体培养基纯培养反硝化细菌得出的NO/N2O摩尔比远小于1的结论。这意味着,不能用NO/N2O摩尔比小于1与否来推断土壤排放的N2O和NO是主要来源于反硝化作用还是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环境培养—气体同步直接测定法硝化作用N2 N2O NO和CO2排放NO N2O比N2O N2比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文斌 丁忠浩 董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8-39,共2页
在SBR反应器中对深圳市下坪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 ,从理论上解释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原理 ,分析了COD、NH3—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所产生的影响 ,指出了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脱氮 同步硝化硝化(snd)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BR联合SBBR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处理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效能 被引量:2
7
作者 乔壮明 温春燕 +3 位作者 邰家芬 李建平 孔维忠 王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26-2134,共9页
为了提高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的TN去除率,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串联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化学需氧量(COD)为(5700±500)mg/L、TN浓度为(210±50)mg/L的实际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ASBR的出水进入SBBR反应器进行深... 为了提高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的TN去除率,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串联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化学需氧量(COD)为(5700±500)mg/L、TN浓度为(210±50)mg/L的实际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ASBR的出水进入SBBR反应器进行深度脱氮,主要作用是调节后续SBBR进水的碳氮比(C/N),ASBR对渗滤液COD的去除率为90%。C/N是决定SBBR脱氮效率的关键,进水C/N调至4.8,在生物膜的作用下,SBBR仅通过厌氧搅拌和好氧阶段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便可以实现对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出水TN浓度低于10 mg/L,周期运行时长也由第54天的24 h缩短至5.6 h。整个串联系统经过103 d的驯化和启动可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出水COD、氨氮(NH4+-N)、TN浓度分别为(380±10)、(1.0±0.5)、(5±5)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3%、99%和95%。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可知,系统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55.11%、21.32%。系统中具有反硝化作用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占比为2.81%,这可能是SBBR取得优秀脱氮效果的关键。在属水平下,系统中具有反硝化功能的菌种主要为Thauera和Limnobacter,在系统中占比分别为15.22%和2.84%,它们的存在可能是系统SND效果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序批式生物膜应器(SBBR) 碳氮比(C/N) 深度脱氮 同步硝化硝化(snd)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BR反应器SND脱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响应曲面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蔡健明 操家顺 周碧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43,共10页
采用活性炭涂层改性悬浮填料,在连续曝气的条件下,考察了SBBR反应器脱氮性能。结果表明,SBBR反应器表现出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性能,对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0.7%和63.1%。典型周期内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可达82.7%。单... 采用活性炭涂层改性悬浮填料,在连续曝气的条件下,考察了SBBR反应器脱氮性能。结果表明,SBBR反应器表现出良好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性能,对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0.7%和63.1%。典型周期内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率可达82.7%。单因素试验发现,脱氮率随着曝气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ρDO和填料投加量δ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同时,以溶解氧质量浓度、填料投加量和曝气时间为考察因素,脱氮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最佳工况:溶解氧浓度为2.37mg/L,填料投加量为40.10%,曝气时间为5.17h,此时,脱氮率得到最大值为69.28%。验证试验表明,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率为1.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BR 同步硝化硝化(snd) 脱氮率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浓度对EBPR耦合SND处理低C/N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骥 王晓霞 +2 位作者 李夕耀 彭永臻 贾淑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8,共9页
为了解厌氧/好氧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强化生物除磷(EBPR)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耦合脱氮除磷特性,以实际低C/N(约为3.5)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先通过调控进水C/N考察其对EBPR启动和聚磷菌(PAOs)富集情况的影响,再通过调控好氧段D... 为了解厌氧/好氧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强化生物除磷(EBPR)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耦合脱氮除磷特性,以实际低C/N(约为3.5)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先通过调控进水C/N考察其对EBPR启动和聚磷菌(PAOs)富集情况的影响,再通过调控好氧段DO浓度考察其对系统脱氮除磷性能、SND率及碳源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浓度为2.0mg/L,当进水C/N由3.2提高至7.5并降至3.8时,反应器出水PO_4^(3-)-P浓度由3.9mg/L逐渐降至0.5mg/L以下,且厌氧释磷量(PRA)由3.3mg/L逐渐升高至约30mg/L.此后,当DO浓度逐渐降至约1.0mg/L时,SND现象愈加明显,且其与EBPR耦合使得系统总氮(TN)和PO_4^(3-)-P去除率分别提高至85%和94%.但当DO浓度约为0.5mg/L时,硝化过程进行不完全,亚硝酸盐积累较为明显,耦合系统中存在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现象.DO浓度为约1.0mg/L时,系统具有最高的脱氮除磷性能.此外,当DO浓度由2.0mg/L降至0.5mg/L时,PAOs较聚糖菌(GAOs)在厌氧内碳源储存中的贡献逐渐减小(PPAO,An由30.3%逐渐降至20.2%),PRA降低约7mg/L.DO浓度为1.0~1.5mg/L最有利于系统厌氧段内碳源PHA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同步硝化硝化(snd) 短程硝化 聚磷菌(PAOs) 聚糖菌(G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和曝气时间对固体碳源SND处理低碳污水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立秋 黄有文 +3 位作者 李淑更 黄奕亮 王登敏 何培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0,74,共5页
在SBBR反应器中以丝瓜络作为固体碳源和填料,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形成膜-SND系统处理城市低碳污水。试验研究了C/N(COD/TN)和曝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系统生物相和挂膜前后丝瓜络表面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在10以内... 在SBBR反应器中以丝瓜络作为固体碳源和填料,采用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形成膜-SND系统处理城市低碳污水。试验研究了C/N(COD/TN)和曝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系统生物相和挂膜前后丝瓜络表面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N在10以内,反应周期内前4 h,COD可降解至30 mg/L以下,在C/N为2.5时,TN平均去除率可达79.1%,之后随C/N增加脱氮效果少量提高;最佳曝气时间为9 h,出水NH4+-N、TN分别为3.91、5.3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碳源 丝瓜络 同步硝化硝化(snd) 城市低碳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回流比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郑雨 赵剑强 +2 位作者 杨文娟 侯毅 陈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1-135,共5页
硝化液回流是污水生物脱氮工艺实现前置反硝化脱氮的重要手段,通常回流比为200%~400%。本文研究了高回流比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流比为300%、1000%、3000%三种条件下回流比为3000%的总氮去除率最高,... 硝化液回流是污水生物脱氮工艺实现前置反硝化脱氮的重要手段,通常回流比为200%~400%。本文研究了高回流比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流比为300%、1000%、3000%三种条件下回流比为3000%的总氮去除率最高,稳定运行期间TIN平均去除率为98.69%±0.81%,同时也使NH_(4)^(+)-N得以完全氧化。推测在高回流比引起的强对流环境下,生物膜内传质效率得以加强,从而提高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本研究结果对集成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的研发及改善市政污水处理生物脱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膜应器(SBBR) 回流比 膜传质 同步硝化硝化(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解氧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伟 彭永臻 +2 位作者 王海东 张树军 令云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置0.9,0.6,0.4,0.3m3/h4组曝气量,相应的好氧区溶解氧(DO)浓度约为2.8,1.7,0.8,0.5mg/L左右.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0.5mg/L左右的低氧条件下,通过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控制,可以取得较好的硝化效果,氨氮去除率可达98%以上.同时,由于低曝气量下混合液从好氧区到缺氧区携带的DO量减少,并且在好氧区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使得TN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高曝气量的情况.另外,由于工艺结构的特点,分段进水生物脱氮系统可长期在低氧条件下运行,且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进水 生活污水 生物脱氮 曝气量 DO浓度 同步硝化硝化作用(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rousel氧化沟内DO变化规律及其优化控制条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艳臣 施汉昌 +3 位作者 王志强 王淦 戴贤良 王颖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3-846,共4页
为了提高氧化沟单沟系统的脱氮能力,通过现场测试对Carrousel氧化沟单沟系统内部溶解氧(DO)的分布、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中试试验对氧化沟适宜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发生的DO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内DO环境受曝气机的开启状态... 为了提高氧化沟单沟系统的脱氮能力,通过现场测试对Carrousel氧化沟单沟系统内部溶解氧(DO)的分布、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中试试验对氧化沟适宜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发生的DO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内DO环境受曝气机的开启状态和进水负荷日动态变化的影响显著,DO的分布和输移过程的推流特性有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发生,沟内适宜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发生的好氧区域空间比例为0.3-0.5,并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ROUSEL氧化沟 同步硝化硝化(snd) 溶解氧(D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樊艳丽 孔秀琴 牛佳雪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1-927,共7页
考察了钙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单级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对于化学需氧量(COD)为680mg/L、氨氮(NH+4-N)质量浓度为20mg/L的自配废水,逐步增加钙离子浓度,测定了在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的总氮(TN)去除率、NH+4-N去除率、... 考察了钙离子浓度对活性污泥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在单级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对于化学需氧量(COD)为680mg/L、氨氮(NH+4-N)质量浓度为20mg/L的自配废水,逐步增加钙离子浓度,测定了在不同钙离子浓度下的总氮(TN)去除率、NH+4-N去除率、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累积量及污泥体积指数(SVI),并采用最大或然数(MPN)法测得亚硝酸菌、硝酸菌和反硝化菌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钙离子质量浓度为480~1000mg/L时,SVI为25mL/g,污泥颗粒密实度较大,系统中硝酸菌与反硝化菌的数量均维持在104~105数量级,TN和NH+4-N去除率均在90%以上,NO-3-N累积量小于0.25mg/L,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这是实现较高脱氮效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同步硝化硝化(snd) 生物脱氮 活性污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水比对UniFed SBR工艺脱氮的影响
15
作者 赵晨红 彭永臻 唐旭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8-384,共7页
为了考察充水比对新型UniFed SBR工艺脱氮的影响,试验采用充水比分别为25%和42%的2个并行的UniFed SBR反应器,并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比较在6组相同的进水ρ(C)/ρ(N)比,TN在2个充水比条件下1个完整周期中的降解规律及出水TN... 为了考察充水比对新型UniFed SBR工艺脱氮的影响,试验采用充水比分别为25%和42%的2个并行的UniFed SBR反应器,并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比较在6组相同的进水ρ(C)/ρ(N)比,TN在2个充水比条件下1个完整周期中的降解规律及出水TN质量浓度,分析了充水比对进水/排水阶段和曝气阶段TN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UniFed SBR工艺在任意一个充水比下运行时,都存在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进水/排水阶段最大脱氮率η_(1max),η_(1max)只与充水比有关,而与进水ρ(C)/ρ(N)比无关,且在进水碳源充足时,充水比越大,η_(1max)越低;在相同进水ρ(C)/ρ(N)比时,充水比越大,曝气阶段由SND产生的脱氮率η_2越高.由于进水/排水阶段对UniFed SBR工艺TN的去除贡献更大,因此采用较小的充水比,更有利于工艺整体对TN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水比 UniFed SBR工艺 脱氮 同步硝化硝化(s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