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储存与恢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 李嘉睿 +4 位作者 李东岳 吴耀东 梁东博 丁凡 边雪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3-2031,共9页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时间慢等问题,进行了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常温储存及活性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经过60d的常温储存后,颗粒的结构基本能保持稳定,但是颗粒污泥的活性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仅有储... 针对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时间慢等问题,进行了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常温储存及活性恢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经过60d的常温储存后,颗粒的结构基本能保持稳定,但是颗粒污泥的活性大幅度降低,污染物去除率仅有储存前的30%~40%.将常温储存的颗粒污泥接种到反应器中,经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可以在60d内恢复好氧颗粒污泥的功能及活性.此外,经过储存与恢复,好氧颗粒污泥的群落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部分的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变化可逆,经过储存和恢复可以恢复至储存前的状态(包括Defluviicoccus(GAOs)和Flavobacterium(PAOs)),重构同步脱氮除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同步硝化内源硝化除磷 常温储存 活性恢复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内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章文菁 张朝升 方茜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以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废水,在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进行污泥的驯化和培养,通过控制运行条件在SBR内成功实现了NO2--N的积累和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NO2--N积累阶段,控制温度(31±1)℃... 以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废水,在间歇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内进行污泥的驯化和培养,通过控制运行条件在SBR内成功实现了NO2--N的积累和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结果表明,NO2--N积累阶段,控制温度(31±1)℃、曝气量40~45L/h、污泥泥龄9~15d,SBR内NO2--N积累率可达95%~96%。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3~5mm,用其进行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一个反应周期5h结束后SBR出水的COD,NH4+-N,TN去除率分别达92%,95%,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同步硝化硝化 污泥泥龄 间歇式活性污泥应器 驯化 好氧颗粒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条件下pH对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萌 刘如玲 +3 位作者 陈进进 彭秋瑜 刘健 佘宗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6,共10页
本研究采用复合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HSBBR)处理高盐废水,考察了进水pH对反应器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水pH值由7.8降至6.0和5.0以及由5.0恢复到7.8,对污染物去除效能和稳定性影响较小,COD、NH^(+)_(4)-N和总无机氮的平均去除率... 本研究采用复合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HSBBR)处理高盐废水,考察了进水pH对反应器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水pH值由7.8降至6.0和5.0以及由5.0恢复到7.8,对污染物去除效能和稳定性影响较小,COD、NH^(+)_(4)-N和总无机氮的平均去除率保持在96%、99%和91%以上。进水pH改变对NO^(-)_(2)-N积累产生明显影响,pH为7.8条件下周期内NO^(-)_(2)-N最大积累量为7.07~8.15 mg·L^(-1),明显高于pH值为6.0和5.0时的值(4.81和2.23 mg·L^(-1))。进水pH由5.0提升至7.8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均降低。进水pH为5.0时,反应器内相对丰度前三位的菌属为反硝化菌Defluviicoccus(14.7%~27.3%)和Candidatus_Competibacter(22.7%~26.0%)及聚磷菌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11.8%~17.8%);pH提升至7.8时,丰度为前三位的菌属是Candidatus_Accumulibacter(7.6%~40.5%)、Candidatus_Competibacter(21.3%~26.2%)和unidentified_Spirochaetaceae(2.5%~8.7%)。进水pH从5.0升高至7.8,氨氧化菌属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由3.3%~3.8%下降到1.2%~1.3%,反硝化菌属总丰度从43.5%~52.6%下降到24.9%~33.1%;表明低pH条件下较高丰度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共同作用为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 HSBBR PH 同步短程硝化硝化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启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啸天 戎振英 +3 位作者 刘行平 唐思敏 孙静亚 阳广凤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水体氮素污染治理是当下全球环境保护重要的课题之一,氮素污染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作为新型且高效的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得到广泛关注。为研究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启动运行性能,试验在... 水体氮素污染治理是当下全球环境保护重要的课题之一,氮素污染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作为新型且高效的废水生物脱氮工艺,得到广泛关注。为研究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启动运行性能,试验在室温条件下,以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逐步降低亚硝氮浓度和提高氨氮水平的方式启动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在短程反硝化阶段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2.0%,部分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亚硝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7%,而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因为游离氨抑制和污泥洗出导致氨氮去除率降低,但短程反硝化作用较好,系统出水几乎无亚硝氮和硝氮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短程硝化硝化 废水 脱氮 亚硝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曝气生物滤池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特性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春荣 王宝贞 王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两段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实际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控制 A 段水力负荷在 22.01m3/(m2?d),气水比为 6:1,研究了 B 段气水比分别为 3:1、2:1 和 1:1 时,反应器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两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出水稳定,当 B 段反应... 采用两段曝气生物滤池进行了实际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控制 A 段水力负荷在 22.01m3/(m2?d),气水比为 6:1,研究了 B 段气水比分别为 3:1、2:1 和 1:1 时,反应器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两段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出水稳定,当 B 段反应器的气水比为 2:1 时,去除效果最佳.B段具有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特征,当气水比较低时主要进行短程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对B段反应器0.9m高度处的生物膜进行了静态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膜的比硝化速率为 1.458mg NH3-N/(gMLSS?h);当 DO 和 pH 值等影响因子适宜的情况下,有机碳源的存在不影响硝化作用的进行;反硝化过程中,对亚硝酸进行反硝化的速率比对硝酸盐进行反硝化的速率高 1.15 倍,缩短了反硝化所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曝气生物滤池 同步硝化硝化 短程硝化硝化 气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缺氧/厌氧UASB同步反硝化产甲烷与A/O组合工艺处理实际晚期渗滤液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洪伟 王淑莹 +3 位作者 时晓宁 张树军 杨庆 彭永臻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91-2896,共6页
以实际高氮晚期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应用缺氧/厌氧UASB-A/O组合工艺重点研究有机物和氮的去除特性,同时考察了A/O系统内短程硝化实现途径及稳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可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同步、深度去除。在原液COD平均为6537mg.L-... 以实际高氮晚期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应用缺氧/厌氧UASB-A/O组合工艺重点研究有机物和氮的去除特性,同时考察了A/O系统内短程硝化实现途径及稳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可实现有机物和氮的同步、深度去除。在原液COD平均为6537mg.L-1,NH4+-N为2021mg.L-1的条件下,系统最终出水分别为300mg.L-1和15.6mg.L-1,去除率分别为95.4%和99.2%。UASB反应器的平均COD负荷为6.5kgCOD.m-3.d-1,去除速率为5.3kgCOD.m-3.d-1。在单一UASB反应器内,发生了缺氧反硝化和厌氧产甲烷的双重生化反应,UASB反应器内获得了几乎100%的反硝化率。通过高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的协同作用,使A/O反应器实现并维持了稳定的短程硝化,通过99%以上的亚硝化率实现高效的氨氮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同步硝化产甲烷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游离亚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BR处理生活污水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旭东 陈艳红 +2 位作者 陶学松 林雪 博文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1-123,共3页
在DO质量浓度为1.5 mg/L、温度为28℃等条件下,NO2--N积累率>50%,系统实现短程硝化。硝化率为77.35%,反硝化率83.25%,SND率64.74%,HMBR实现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COD平均去除率为91.61%,NH3-N去除率77.34%,TP去除率45.13%,且膜对COD... 在DO质量浓度为1.5 mg/L、温度为28℃等条件下,NO2--N积累率>50%,系统实现短程硝化。硝化率为77.35%,反硝化率83.25%,SND率64.74%,HMBR实现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COD平均去除率为91.61%,NH3-N去除率77.34%,TP去除率45.13%,且膜对COD、TP有截留作用。在系统实现耦合作用后对有机物有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膜生物应器 短程硝化硝化 同步硝化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俊江 张星星 +2 位作者 王超超 杨智秋 吴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3,共10页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因无须曝气,节省碳源,理论上可实现100%氮去除,成为近年来最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短程反硝化(NO_(3)^(-)-N→NO_(2)^(-)-N)又可分为胞外碳源(即外源短程反硝化,或短程反硝化)和胞内碳源(即内源...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因无须曝气,节省碳源,理论上可实现100%氮去除,成为近年来最具应用前景的新型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短程反硝化(NO_(3)^(-)-N→NO_(2)^(-)-N)又可分为胞外碳源(即外源短程反硝化,或短程反硝化)和胞内碳源(即内源短程反硝化)2种电子供体驱动类型,但目前鲜有研究对2种新型短程反硝化及其耦合厌氧氨氧化的专题报道。文章首先对比了短程反硝化和内源短程反硝化工艺原理;其次从反应时间、COD/NO_(3)^(-)-N比、碳源类型、温度和溶解氧等5个方面总结了2种工艺的影响因素;随后对国内外基于短程反硝化/内源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展望了短程反硝化/内源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短程硝化 内源短程硝化 耦合工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对SBR短程硝化系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淑莹 黄惠珺 +3 位作者 郭建华 郑雅楠 葛士建 王中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04-1110,共7页
采用实际的生活污水,在SBR反应器内分别考察了溶解氧(DO)对短程硝化效果及污泥种群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实时控制曝气时间,高ρDO(ρ(DO)=(3±0.5)mg/L)与低ρDO(ρ(DO)=(0.5±0.1)mg/L)条件下SBR系统的亚硝... 采用实际的生活污水,在SBR反应器内分别考察了溶解氧(DO)对短程硝化效果及污泥种群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实时控制曝气时间,高ρDO(ρ(DO)=(3±0.5)mg/L)与低ρDO(ρ(DO)=(0.5±0.1)mg/L)条件下SBR系统的亚硝酸盐积累率均能达到90%以上,而低ρDO相对于高ρDO更利于提高系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两者的平均同步硝化反硝化率(SND率)分别为45.5%和9.5%,低ρDO下最高SND率达86%.FISH的检测结果表明,实时控制模式下反应器内亚硝酸氧化菌(NOB)逐渐被淘洗,而氨氧化细菌(AOB)变为优势硝化菌群.在高ρDO运行末期,稳定的短程污泥中AOB和NOB的相对数量分别为8%~10%和不足0.5%;在低ρDO运行末期,AOB数量出现了微弱上升,增至10%~12%,而NOB进一步被淘汰,基本检测不出.可见,采用好氧曝气时间实时控制,能对短程硝化系统内污泥种群起到优化作用,且在高、低ρDO下均能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而低ρDO更有利于系统内亚硝酸氧化菌(NOB)的淘洗、短程硝化率的提高以及系统SND效果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 同步硝化硝化 污泥种群结构 低溶解氧 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下低DO和高pH短程硝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傅金祥 韩晋英 +3 位作者 齐建华 宋雨雨 刘宇 白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22,共4页
采用SBR反应器,用传统活性污泥作为种泥驯化污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动态试验并通过改变系统的DO和pH,考察DO和pH对系统典型周期中氮元素变化、NO2--N积累率的影响及系统运行周期内氮的缺失原因。试验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期间... 采用SBR反应器,用传统活性污泥作为种泥驯化污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动态试验并通过改变系统的DO和pH,考察DO和pH对系统典型周期中氮元素变化、NO2--N积累率的影响及系统运行周期内氮的缺失原因。试验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期间,降低DO和提高pH都可以提高系统的NO2--N积累率:pH=7.5,DO=0.84mg·L-1、0.52mg·L-1时,氨氮降解速率没有明显变化,NO2--N积累率分别为73%、90%;DO=0.52mg·L-1,pH=7.5、8.5时,氨氮降解速率有所提高,NO2--N积累率分别为90%、96%。系统周期中氮的缺失原因主要是反硝化作用,即系统短程硝化的同时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SBR 生活污水 同步硝化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工艺实现长期稳定的部分短程硝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梦月 彭永臻 +1 位作者 王博 郭媛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5-2532,共8页
采用SBR工艺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3组预实验得出实现部分短程硝化(部分4NH-N+转化为NO_2^-N-)的最佳曝气量和曝气时间,启动长期运行的部分短程硝化序批式反应器(PNSBR),在好氧阶段以最佳曝气量[7.2~12 L·(h·L)^(-1)... 采用SBR工艺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通过3组预实验得出实现部分短程硝化(部分4NH-N+转化为NO_2^-N-)的最佳曝气量和曝气时间,启动长期运行的部分短程硝化序批式反应器(PNSBR),在好氧阶段以最佳曝气量[7.2~12 L·(h·L)^(-1)]和曝气时间(2~3 h)曝气,持续运行110多天(450多个周期)。结果显示,出水亚硝态氮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4%~100%,表明了长期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出水2NO-N-与4NH-N+的比值大部分集中在2~4之间。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在PNSBR长期运行中,一方面通过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使得好氧阶段溶解氧较低,更利于AOB的生长代谢而抑制NOB的活性;另一方面排水后剩余的亚硝态氮通过利用进水中的碳源反硝化去除(本周期的内源反硝化和下周期的外源反硝化),避免了为NOB提供底物的可能,从而实现了稳定的部分短程硝化。同步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SAD)工艺广泛存在,PNSBR反应器作为SAD的前置反应器,可提供满足SAD运行的进水,因此部分短程硝化是一项有潜力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曝气 溶解氧 降解 部分短程硝化 同步厌氧氨氧化与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EPD工艺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
12
作者 李冬 吕璐 +2 位作者 赖会彬 张杰 王凯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45-4255,共11页
本研究将生物除磷结合至PN-SAEPD工艺中,建立了PNPR-SAEPD系统,为了对有限的碳源进行合理分配,实验将两级厌氧时间比由S1阶段3:1(90min:30min)依次调整为S2阶段1:1(60min:60min)、S3阶段1:3(30min:90min),考察了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 本研究将生物除磷结合至PN-SAEPD工艺中,建立了PNPR-SAEPD系统,为了对有限的碳源进行合理分配,实验将两级厌氧时间比由S1阶段3:1(90min:30min)依次调整为S2阶段1:1(60min:60min)、S3阶段1:3(30min:90min),考察了两级厌氧时间比对PNPR-SAEPD系统的进水有机物转化、脱氮除磷性能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2阶段两级厌氧时间比为1:1,对进水有机碳源的分配最为合理,SAEPD、PNPR反应器储存内碳源所消耗的COD分别为(89.3±8.4)mg/L和(82.6±7.7)mg/L,PNPR反应器的除磷贡献度为(79.1%±8.5%),为后续SAEPD反应器缺氧阶段营造了磷饥饿条件.SAEPD反应器DPAOs对内碳源储存的贡献比例仅为15%,储存内碳源所消耗的COD量为(10.1±4.0)mg/L,DPAOs相对丰度降至3.01%.将生物除磷结合到PN反应器中提高了短程硝化的稳定性,NOB相对丰度由3.86%逐渐降至0.64%,NAR保持在(82.1%±4.0%).S2阶段PNPR反应器优越的PN性能和SAEPD反应器内DGAOs主导的EPD途径为An AOB提供了充足的电子受体,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度保持在(81.8%±3.6%),总氮去除率保持在(88.3%±1.6%),出水总氮浓度低于10mg/L且未出现硝酸盐积累;TP去除率最高可达93.7%,出水TP浓度基本降低到0.5mg/L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厌氧时间比 内源短程硝化(EPD) 厌氧氨氧化(Anammox) 内碳源 硝化聚糖菌(DG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列车集便器废水的同步除碳脱氮处理研究
13
作者 辛思远 戚伟康 肖长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200,共6页
随着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集便器废水处理成为近来相关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为探究集便器废水经济高效的处理方法,研究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多级AO+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IFAS)工艺处理实际的高铁集便器废水,评价其同步除碳脱氮的效果,... 随着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集便器废水处理成为近来相关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为探究集便器废水经济高效的处理方法,研究采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多级AO+固定生物膜活性污泥(IFAS)工艺处理实际的高铁集便器废水,评价其同步除碳脱氮的效果,验证该工艺的可行性。通过控制曝气池内的DO控制硝化反应进行至NO2--N阶段,然后在厌氧阶段将NO2--N转化为N2,实现脱氮。反应器NH4^(+)-N、TN、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0%和70%,TN负荷达到0.64 kg·N/m^(3)·d^(-1)。出水COD浓度低于400 mg/L,出水NH4^(+)-N浓度低于50 mg/L,TN浓度低于70 mg/L,达到了GB/T 31962—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短程硝化池中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短程硝化优势菌为Nitrosomonas,在悬浮污泥和填料架占比分别为3.73%和5.88%。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节省了25%的曝气能耗和45%的碳源消耗,多级AO的设计让脱碳除氮更加完全,提高出水水质,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大大增加微生物的量,加快反应速率,可以节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占地面积。从经济以及脱氮效率方面,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有望成为集便器废水处理的主要工艺。相比于传统混凝土构筑物,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更适合集便器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列车 列车集便器废水 同步除碳脱氮 短程硝化硝化 多级AO工艺 生物膜工艺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NED-PR系统内PAOs-GAOs的竞争关系及其氮磷去除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晓霞 王淑莹 +2 位作者 赵骥 戴娴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1-559,共9页
为研究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PNED-PR)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及系统内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在氮磷去除的贡献和竞争关系,本研究以实际低C/N比(4左右)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溶解氧(DO)(0.5~2.0mg/L)、NO2--N(4.7... 为研究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PNED-PR)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及系统内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在氮磷去除的贡献和竞争关系,本研究以实际低C/N比(4左右)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浓度的溶解氧(DO)(0.5~2.0mg/L)、NO2--N(4.7~39.9mg/L)和NO3--N(5.0~40.0mg/L)对延时厌氧(150min)/低氧(180min,溶解氧0.5~0.7mg/L)运行的SPNED-PR系统氮磷去除特性和底物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浓度均不影响PAOs和GAOs的好氧代谢活性,且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DO竞争.不同NO2--N浓度条件下,GAOs较PAOs更具竞争优势,NO2--N主要是通过GAOs去除的(约占58%);且GAOs所具有的高内源反硝化活性和亚硝耐受力,减弱了高NO2--N浓度(26.2~39.9mg/L)对PAOs反硝化吸磷的抑制,保证了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不同NO3--N浓度条件下,PAOs较GAOs处于竞争优势,其在NO3--N去除中的贡献比例达61.2%.此外,SPNED-PR系统的PURDO>PURnitrate>PURnitrite,PAOs对DO的优先利用保证了低氧条件下系统的高效除磷,且GAOs的内源短程反硝化特性保证了系统的高效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EBPR) 同步短程硝化内源硝化(spned) 聚磷菌(PAOs) 聚糖菌(GA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废水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傅金祥 蔡仲秋 +1 位作者 陈喆 周东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79,共4页
通过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啤酒生产综合废水,为达到稳定的COD、NH4+-N和TP的去除及NO2--N的积累,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的稳定运行是由进水COD、pH、DO、温度和MLSS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啤酒生产综合废水,为达到稳定的COD、NH4+-N和TP的去除及NO2--N的积累,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的稳定运行是由进水COD、pH、DO、温度和MLSS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控制较低的DO的质量浓度(<0.5 mg.L-1)是实现NO2--N积累的关键因素之一;过低或过高的进水pH、COD均会影响该工艺的正常运行。温度及MLSS含量会影响氨氧化过程与反硝化过程的反应速率,但不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当DO的质量浓度为0.3~0.5 mg.L-1、进水COD低于1 100 mg.L-1、pH为7.2~8.4,在12~25℃可获得稳定的NO2--N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短程硝化硝化 影响因素 同步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D系统对不同类别小分子量PAHs的响应分析
16
作者 白芷瑄 闫业宇 +4 位作者 吉建涛 金宝丹 刘叶 杜京京 王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1250,共10页
为了探究内源短程反硝化(EPD)系统对不同种类小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的耐受性,同时探索提高EPD系统抗冲击能力的方法,首先采用20mg/LPAHs(菲、蒽)分别驯化EPD系统,再通过批次实验向驯化的EPD系统中加入0~80mg/L其他种类的PAHs(蒽、菲、... 为了探究内源短程反硝化(EPD)系统对不同种类小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的耐受性,同时探索提高EPD系统抗冲击能力的方法,首先采用20mg/LPAHs(菲、蒽)分别驯化EPD系统,再通过批次实验向驯化的EPD系统中加入0~80mg/L其他种类的PAHs(蒽、菲、萘)分析驯化的EPD系统对不同种类PAHs的耐受性机理.结果表明,EPD系统在菲和蒽胁迫下,保持了高达86%的NO_(2)^(-)-N积累率和50%的PO_(4)^(3-)-P去除能力.蒽系统中的微生物分泌出更多的胞外聚合物来保护自身,而菲系统富集了更多的PAH-RHD GNF/R和PAH-RHD GPF/R基因来提高对PAHs的耐受性.菲和蒽的引入显著富集了反硝化聚糖菌和反硝化聚磷菌.经菲驯化的EPD系统反硝化菌活性为(167.429±2.321)mgN/(gVSS·h),且在萘和蒽的胁迫下仍保持良好的除磷能力,经蒽驯化的EPD系统,在萘和菲的胁迫下保持高NO_(2)^(-)-N积累能力,且反硝化菌活性为(220.137±0.575)mgN/(gVSS·h).本研究为EPD系统对于小分子量PAHs耐受性以及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优化EPD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运行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短程硝化 多环芳烃 耐受性 功能基因 菌群结构 硝化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颖楠 郁金星 +3 位作者 刘克成 范辉 魏伟 沈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140,共4页
变电站高氨氮含量废水环境危害大,是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缺氧-好氧管式膜膜生物反应器建立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处理高氨氮含量废水,系统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中聚氨酯填料投加的强化脱氮效果及对膜污染的控制。结果表明:填料可以... 变电站高氨氮含量废水环境危害大,是水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缺氧-好氧管式膜膜生物反应器建立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处理高氨氮含量废水,系统考察了膜生物反应器中聚氨酯填料投加的强化脱氮效果及对膜污染的控制。结果表明:填料可以提高好氧池生物量,改善硝化过程,并通过填料内部的厌氧微环境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在填料填充10%、回流比200%时,氨氮和总氮去除率达到92%和68%,同步硝化反硝化对总氮去除贡献约10%,膜清洗间隔可延长至11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短程硝化硝化 同步硝化硝化 聚氨酯填料 膜生物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的脱氮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富贵 蔡丽 李晨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利用自制的一体式缺氧/好氧(A/O)复合式生物反应(HBR),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了脱氮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在950-1100mg·L^-1、氨氮浓度增加到150mg·L^-1时系统COD、氨氮去除率开始下降,在好氧区内检测到大量... 利用自制的一体式缺氧/好氧(A/O)复合式生物反应(HBR),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了脱氮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在950-1100mg·L^-1、氨氮浓度增加到150mg·L^-1时系统COD、氨氮去除率开始下降,在好氧区内检测到大量的NO2^-—N积累,表明HBR的脱氮作用部分是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实现的.且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填料内部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环境类型以及缺氧/好氧内循环,造成反应器缺氧、好氧区都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 缺氧/好氧 脱氮 短程硝化-硝化 同步硝化-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污水不同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产量及控制 被引量:26
19
作者 巩有奎 王赛 +1 位作者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6-1292,共7页
利用好氧-缺氧SBR反应器和全程曝气SB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分别实现了全程、短程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研究了不同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及释放情况,同时考察了不同DO条件下同步脱氮效率及N2O产生量。结果表明,全程、短程生物脱氮过... 利用好氧-缺氧SBR反应器和全程曝气SB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分别实现了全程、短程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研究了不同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及释放情况,同时考察了不同DO条件下同步脱氮效率及N2O产生量。结果表明,全程、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有利于降低系统N2O产量。全程、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2O产量分别为4.67、6.48和0.35mg.L-1。硝化过程中NO2-N的积累是导致系统N2O产生的主要原因。部分AOB在限氧条件下以NH4+-N作为电子供体,NO2-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最终产物是N2O。不同DO条件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的产生表明:控制SBBR系统中DO浓度达到稳定的同步脱氮效率可使系统N2O产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产量 生活污水 全程硝化硝化 短程硝化硝化 同步硝化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好氧SNEDPR系统处理低C/N污水的优化运行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晓霞 王淑莹 +2 位作者 赵骥 戴娴 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72-2680,共9页
为实现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的优化运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厌氧(180min)/好氧运行的SBR反应器,并通过联合调控好氧段溶解氧(DO)浓度(0.3~1.0mg/L)和好氧时间(150~240min),考察了该系统脱氮除磷特性.并结合荧... 为实现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的优化运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厌氧(180min)/好氧运行的SBR反应器,并通过联合调控好氧段溶解氧(DO)浓度(0.3~1.0mg/L)和好氧时间(150~240min),考察了该系统脱氮除磷特性.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系统优化过程中各功能菌群的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好氧段DO浓度由约1.0mg/L逐渐降至0.3mg/L,且好氧时间由-150min逐渐延长至240min后,出水PO_4^(3-)-P浓度稳定在0.4mg/L左右,但出水TN浓度由14.3mg/L降至8.7mg/L,TN去除率由75%提高至84%.此外,随着好氧段DO浓度的降低,SNED现象愈加明显-,SNED率由34.7%逐渐升高至63.8%.SNED的加强,降低了出水NO_3^--N浓度,并提高了系统的脱氮性能和厌氧段的内碳源储存量.FISH结果表明:经127d的优化运行,系统内PAOs,GAOs和AOB(氨氧化菌)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全菌的29%±3%,20%±3%和13%±3%),其保证了系统除磷、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性能;但NOB(亚硝酸盐氧化菌)含量减少了50%,为系统内实现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生物除磷 同步硝化内源硝化(SNED) 聚磷菌(PAOs) 聚糖菌(GAOs) 短程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