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食管鳞癌31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振 盛立军 +4 位作者 韩春燕 刘庆云 朱中秀 于梦媛 王倩蓉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食管鳞癌的短期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获益情况。方法选取62例食管鳞癌患者按放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观察组接受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 目的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食管鳞癌的短期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获益情况。方法选取62例食管鳞癌患者按放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观察组接受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两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同时,两组均同步采用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3个周期。治疗后均随访至少1年,评估两组放疗后1个月总缓解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1年总生存率及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食管穿孔出血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为87.10%、中位PFS为17个月、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6.4%,对照组总缓解率为64.52%、中位PFS为13个月、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12.9%,两组以上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1年生存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分析显示放疗方式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比较,食管鳞癌患者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生存获益更理想、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同步调强放疗 常规分割调强放疗 无进展生存期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光林 陈曦 +1 位作者 张绪良 王旭东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9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PET /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SMAR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鼻咽癌患者(Ⅰ期41例、Ⅱ期26例)随机分成A组24例、B组22例、C组21例,A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 目的:探讨PET /CT在早期鼻咽癌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SMART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早期鼻咽癌患者(Ⅰ期41例、Ⅱ期26例)随机分成A组24例、B组22例、C组21例,A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均匀剂量调强放射治疗(IMRT),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为1.91~2.0 Gy/f;B组采用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GTVP/GTVN为2.2~2.4 Gy/f,CTV1为1.91~2.0 Gy/f;CTV2为1.8 Gy/f;C组采用PET-CT进行病灶定位并勾画放疗靶区,施行SMART,具体操作同B组。比较三组放疗靶区剂量分布及相对生物有效剂量(BED)。结果 A、B、C三组GTV分别为(32.78±3.08)、(31.99±2.29)、(22.94±3.44)cm3,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C组90.5%(19/21)GTV缩小,9.5%(2/21)GTV扩大(分期改变),其中47.6%(10/21) GTV改变>25%。 A、B、C三组GTV的剂量分别为(70.01±0.20)、(71.55±0.35)、(77.17±0.68)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 A、B、C三组GTV的BED分别为(84.01±0.24)、(87.10±0.40)、(95.29±0.84)Gy,C组与A、B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PET-CT用于早期鼻咽癌SMART有利于更好的分期和靶区的精确勾画,减少GTV,通过提高肿瘤的分次量和总剂量,提高GTV区域的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同步调强放射疗法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时代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肺腺癌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林辉 梁瑜 +2 位作者 孙恒文 李伟雄 谢松喜 《循证医学》 2019年第6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时代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全部接受了...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时代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全部接受了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8例(14%)患者完全缓解,46例(79%)患者部分缓解,4例(7%)患者疾病稳定。全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5.9个月,中位放疗后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1.6个月,中位放疗后总生存期为18.4个月。有驱动基因初治脑转移组、有驱动基因继发脑转移组和无驱动基因脑转移组患者的放疗后颅内无进展生存期(9.0个月vs.10.4个月vs.13.9个月,P=0.166)及放疗后总生存期(13.7个月vs.20.9个月vs.16.9个月,P=0.762)无明显差异;有驱动基因继发脑转移组和无驱动基因脑转移组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12.5个月vs.14.7个月vs.25.7个月,P=0.047)及总生存期(22.5个月vs.17.6个月vs.30.6个月,P=0.048)差于有驱动基因初治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毒性反应(CTC V4.0)Ⅰ度54例,Ⅱ度3例,Ⅲ度1例,无Ⅳ度反应。晚期毒性反应(RTOG)Ⅰ度55例,Ⅱ度3例,无Ⅲ、Ⅳ度反应。结论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于肺癌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瘤 同步整合调强放射治疗 突变 驱动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及毒性反应研究
4
作者 丁文评 王惠丽 +4 位作者 陆元元 周蔼斌 阮俊 王朝霞 陈意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采用瘤床加量治疗的侵犯宫颈全层宫颈癌患者15例,分析瘤床加量前后靶区、危及器官(OAR)剂量学指标及患者的... 目的:探讨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采用瘤床加量治疗的侵犯宫颈全层宫颈癌患者15例,分析瘤床加量前后靶区、危及器官(OAR)剂量学指标及患者的毒副反应。结果:患者瘤床区域加量后,计划瘤床靶区(PGTVtb)的最小剂量(D_(min))、平均剂量(D_(mean))及最大剂量(D max)均高于加量前(P<0.05)。患者瘤床区域加量后,膀胱的V_(30)、V_(40)、V_(50)和直肠的V_(40)、V_(50)较加量前均增加(P<0.05),而小肠V_(30)、V_(40)、V_(50)及左右侧股骨头V_(40)、V_(50)加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加量治疗后,患者出现了轻度(1、2级)急性生殖泌尿道和下消化道不良反应。9例(60.00%)和5例(33.33%)患者分别出现中度(3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出现1例3级血小板下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度(4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宫颈癌术后行瘤床加量,瘤床区域剂量得到提升,毒副反应可接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瘤床 放射治疗 危及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乳腺癌保乳术后留置银夹对后程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瘤床靶区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凯恋 林菲 +3 位作者 张芬 潘香 赵彪 杨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后有银夹标记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行早期右乳腺癌保乳术后加放射治疗的女性患者30例.年龄25~61岁,中位年龄44.2岁。根据右乳腺癌保乳术中瘤床有无放置银夹分为有银夹组15...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后有银夹标记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行早期右乳腺癌保乳术后加放射治疗的女性患者30例.年龄25~61岁,中位年龄44.2岁。根据右乳腺癌保乳术中瘤床有无放置银夹分为有银夹组15例.无银夹组15例。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后程同步瘤床电子线补量照射,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剂量学参数。结果无银夹组瘤床靶体积大于有银夹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乳腺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银夹组瘤床靶体积与全乳腺靶体积比值大于有银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瘤床靶体积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乳腺靶区Dmax、Dmin和V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mean、V105和V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乳腺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靶区适形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靶区均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V5、V10、V20左肺Dmean、全肺V20,心脏V5,V15、Dmean,脊髓Dmax、左乳腺Dmea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银夹组与无银夹组大部分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银夹组瘤床靶区体积及适形度方面比无银夹组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银夹标记 同步电子线补 调强放射治疗 瘤床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同步整合和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冉 权循凤 陈香存 《安徽医学》 2017年第6期703-706,共4页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IMRT)在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例腹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分别设计SIB-I... 目的 探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sIMRT)在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例腹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分别设计SIB-IMRT和sIMRT计划,观察SIB-IMRT和sIMRT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SIB-IMRT和sIMRT的靶区剂量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SIB-IMRT的pGTVnd和PTV的适形性指数均高于sIMRT(P〈0.05).与sIMRT比较,SIB-IMRT对股骨头、小肠和直肠的V50、Dmax均较低(P〈0.05).SIB-IMRT对膀胱的V30为(68.91±8.62)%,高于s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IB-IMRT与sIMRT对膀胱的Dmax、Dmean、V40、V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B-IMRT计划可用于盆腔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治疗,其具有更好的适形性,且对危及器官股骨头、小肠、直肠的保护更好,但其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 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n Edge加速器治疗长尺寸肿瘤的剂量学分析
7
作者 冯维贵 郭逸潇 +2 位作者 张利娟 蔡宏懿 杜文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8-55,共8页
使用Varian Edge直线加速器治疗长尺寸肿瘤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设计的计划(NewPlan)和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自动生成双中心添加射野的计划(AutoPlan),探讨二者剂量学差异,寻求更有益的治疗方式。根据加速器多叶... 使用Varian Edge直线加速器治疗长尺寸肿瘤的宫颈癌患者,比较新设计的计划(NewPlan)和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自动生成双中心添加射野的计划(AutoPlan),探讨二者剂量学差异,寻求更有益的治疗方式。根据加速器多叶光栅准直器的特点,回顾分析11例同步加量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宫颈癌治疗计划,基于Eclipse 13.6.23版本的计划系统,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GraphPad prism 9.0软件绘制统计图,分析NewPlan与常规AutoPlan计划中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满足剂量学指标要求。高剂量区域PGTVnd的D_(98%)、D_(50%)、D_(mean)、靶区覆盖率(Target coverage,TC)和均匀性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HI)有明显差异(p<0.05);靶区CTV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靶区PTV的D_(2%)、D_(98%)、D_(50%)、D_(mean)和HI有明显差异(p<0.05)。膀胱和直肠的D_(mean)、V_(30)、V_(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utoPlan对比,NewPlan中膀胱和直肠在受照相同剂量下所占的体积百分比更低。双侧股骨头和小肠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计划得知,NewPlan能够减少靶区内的冷点和热点,提高肿瘤区域的治疗剂量,降低危及器官受量,有利于提升疗效。基于Varian Edge加速器治疗长尺寸肿瘤患者的NewPlan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宫颈癌 治疗计划系统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丽红 田素青 +4 位作者 曲昂 孙海涛 王皓 廖安燕 王俊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每周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7月24例FIGO分期为Ⅰ_(B1)~Ⅳ_A期、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鳞癌的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接受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50.4 Gy/28... 目的探讨每周尼妥珠单抗和顺铂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3年12月~2015年7月24例FIGO分期为Ⅰ_(B1)~Ⅳ_A期、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鳞癌的无法手术切除宫颈癌接受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50.4 Gy/28次)和5~6次(30~36 Gy/5~6次)的后装近距离治疗,化疗方案为每周尼妥珠单抗200 mg和顺铂40 mg/m^2,共6周期。急性反应评价按照CTCAE 4.03标准,晚期反应评价按照RTOG/EORTC标准。结果所有患者完成6周期化疗并在7~8周内完成盆腔放疗。3级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3.3%(8/24)、8.3%(2/24)和8.3%(2/24),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恢复至正常继续化疗。未出现4级血液学毒性。24例中位随访12个月(5~24个月)。治疗后4个月2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例部分缓解中,1例在治疗后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1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24/24)、95.8%(23/24)和95.8%(23/24)。1例治疗后7个月出现1级出血性放射性直肠炎。结论 6周期的每周尼妥珠单抗200 mg和顺铂40 mg/m^2同步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宫颈癌安全、可行,显示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靶向药物疗法 同步化疗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序贯加量IMRT与同步推量IMRT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玉锋 沈莲 +5 位作者 孟令新 厉兵城 王海燕 汪运鹏 苏娜 宋海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580-586,共7页
目的对比不可手术食管癌序贯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B-IMRT)计划与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计划在靶区参数上的区别,以及对正常器官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拟行放射治疗的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30例,... 目的对比不可手术食管癌序贯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B-IMRT)计划与同步推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计划在靶区参数上的区别,以及对正常器官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日照市人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拟行放射治疗的不可手术食管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60~88岁,中位年龄68.2岁;病变长度4.0~17.6 cm,平均病变长度6.37 cm(标准差2.76 cm);临床分期为c Tx N1-2M0-1期。分别制定SB-IMRT与SIB-IMRT两种放射治疗计划,并采用靶区勾画、射束设野、靶区覆盖、剂量均匀性、危及器官(OAR)、处方剂量(CB-CHOP)审核通过放射治疗计划。SIB-IMRT给予剂量方法为在一个计划中临床计划靶区(PCTV)50.4 Gy,肿瘤计划靶区(PGTV)剂量同步给予59.92 Gy,共28次完成。SB-IMRT剂量要求为PCTV 50 Gy,均分25次完成;完成后修改照射野局部加照至10 Gy,均分5次完成。SB-IMRT放射治疗需设计前后两套计划,再做计划叠加处理,合成一套计划后根据处方剂量要求优化计划并记录靶区参数和OAR限量。采用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靶区覆盖度(TC)及剂量分布、OAR限量等参数分别评估。结果两组计划的PCTV-Dmax、PGTV-Dmax和PCTV-Dmin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SIB-IMRT组PCTV-Dmean、PGTV-Dmin、PGTV-Dmean均低于SB-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38±1.73)Gy vs(58.13±2.38)Gy、(51.41±4.90)Gy vs(54.76±6.31)Gy、(61.22±2.10)Gy vs(62.86±2.03)Gy。P>0.05]。两组计划的PCTV-T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IMRT组CI优于SIB-IMRT组,而HI次于SB-IMRT组,两组间CI、H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5±0.10 vs 0.60±0.11、1.20±0.38 vs 1.24±0.39。P<0.05)。SIB-IMRT组PGTV和PCTV的生物效应剂量(BED)分别为72.74 Gy、59.47 Gy;SB-IMRT组PGTV和PCTV的BED分别为72 Gy、60 Gy。SIB-IMRT组脊髓Dmax、双肺V5和心脏的平均心脏剂量(MHD)低于SB-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1.83±2.48)Gy vs(43.27±1.99)Gy、(41.06±11.74)Gy vs(42.26±11.52)Gy、(20.77±8.81)Gy vs(22.72±9.23)Gy。P<0.05]。双肺V_(10)、V_(20)、V_(30)、平均肺剂量(MLD)和心脏V_(30)、V4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可手术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相似或/和相等处方剂量的SB-IMRT计划和SIB-IMRT计划,前者仅CI略占优势,后者计划一次成型,能同时给予肿瘤靶区和临床预防靶区不同梯度的剂量照射,具有高效、精确,生物效应高、OAR受照剂量更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同步调强放疗 序贯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瘤床加量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慧芝 王琳婧 +4 位作者 张国前 田允鸿 史建军 张伟军 郑荣辉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1期1673-1675,167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中,以手术切口外扩确定瘤床范围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T1-2N0-1M0乳腺癌,患侧乳腺术腔用≥3个...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中,以手术切口外扩确定瘤床范围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T1-2N0-1M0乳腺癌,患侧乳腺术腔用≥3个银夹标记。勾画术腔所有银夹,并勾画标记手术切口的铅丝,将银夹均匀外扩2.0 cm,同时将铅丝均匀外扩1.5、2.0、2.5、3.0 cm,在三维立体图像垂直手术切口皮肤的方向上观察银夹外扩的范围能否完全覆盖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外扩的范围能否完全覆盖术腔所有银夹;分别计算银夹均匀外扩2.0 cm(组A)、铅丝均匀外扩2.0 cm(组B)后在垂直手术切口皮肤的方向投影形成的不规则射野的面积及两者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组C),并计算比例。结果全组25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9岁,左乳10例,右乳15例,Ⅰ期13例,Ⅱ期12例。留置银夹3枚者3例,4枚者5例,5枚者8例,6枚者9例。银夹外扩2.0 cm覆盖手术切口的比例为89.92%。铅丝外扩1.5、2.0、2.5、3.0 cm覆盖银夹比例分别为83.47%、94.21%、96.69%、99.17%。组C与组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C/A范围为49.00%~100.00%,均值为66.73%;(A-C)/A范围为0%~51%,均值为33.27%。瘤床中心距离皮肤距离范围为15~46 mm,平均(35.5±8.36)mm;最浅银夹距离皮肤距离范围为8~34 mm,平均(16.8±9.02)m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银夹均匀外扩2.0 cm未能完全覆盖手术切口,且手术切口为外扩标准的瘤床区补量范围不能完全将术腔所有银夹覆盖。以手术切口外扩的瘤床补量方法易造成瘤床区漏照,推荐以术腔标记的银夹为补量的依据。全程光子线照射可能造成靶区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放射治疗 瘤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志凯 杨波 +3 位作者 胡克 侯晓荣 邱杰 张福泉 《协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97-403,共7页
目的 总结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多种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前列腺癌33例、多发脑转移癌23例、生殖细胞瘤15例、乳腺癌24例、胰腺癌19例及侵袭性... 目的 总结应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多种良恶性肿瘤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放射治疗科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方案治疗前列腺癌33例、多发脑转移癌23例、生殖细胞瘤15例、乳腺癌24例、胰腺癌19例及侵袭性垂体瘤19例,总结螺旋断层调强放疗相较于传统加速器调强放疗的优势.结果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对于多种肿瘤在靶区均匀性及适形度、剂量分级给予、危及器官受量、射野衔接方面较传统加速器调强放疗具有优势.靶区内无低于处方剂量95%及高于处方剂量105%的区域,80%处方剂量等剂量曲线能够与靶区高度适形;靶区内根据临床需要能够实现3~5个不同剂量级别同步给予;危及器官受量较传统调强放疗下降10%~20%;无需射野衔接,克服了传统放疗射野衔接时出现的冷区/热区问题.结论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在治疗复杂靶区、超长靶区、瘤区同步加量及重要危及器官保护等方面具有比传统加速器明显的放射物理学优势,并可能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螺旋断层调强放疗针对不同病种的临床优势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断层调强放疗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