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因素对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洋葱精油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丽梅 李景明 +2 位作者 孙亚青 马钊 倪元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5,共4页
本实验就加水量、溶剂用量和NaCl溶液浓度三个因素对SDE洋葱精油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实验确定当洋葱浆液与NaCl溶液(90g/1000ml)的比例为1:2、溶剂用量为15ml时,提取得到的含硫化合物浓度较高。
关键词 同时蒸馏-萃取(SDE) 洋葱精油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同时蒸馏-萃取(SDE)黑胡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2
作者 彭志宏 豆海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2,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黑胡椒挥发性成分,用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法定量分析其成分。根据总离子图,分析鉴定出3-蒈稀(27.2%),反式-石竹烯(22.08%),柠檬烯(19.34%),β-蒎烯(9.16%),α-蒎烯(5.15%),l...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黑胡椒挥发性成分,用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法定量分析其成分。根据总离子图,分析鉴定出3-蒈稀(27.2%),反式-石竹烯(22.08%),柠檬烯(19.34%),β-蒎烯(9.16%),α-蒎烯(5.15%),l-水芹烯(3.86%),可巴烯(2.32%),δ-檀香烯(2.19%),m-伞花烯(1.88%),β-香叶烯(1.6%)等30种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胡椒 气相-质谱 同时蒸馏-萃取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同时蒸馏萃取分离肉桂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回瑞华 侯冬岩 +1 位作者 朱永强 刘晓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经粉碎的肉桂干燥树皮置于去离子水中微波加热处理后,用自制的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重蒸乙醚为溶剂将试样中的挥发组分萃取分离。用旋转蒸发器除去乙醚后即得到含有试样中挥发组分的透明的黄色液体,收得率为6.5%,应用GC/MS法对黄色液体... 经粉碎的肉桂干燥树皮置于去离子水中微波加热处理后,用自制的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以重蒸乙醚为溶剂将试样中的挥发组分萃取分离。用旋转蒸发器除去乙醚后即得到含有试样中挥发组分的透明的黄色液体,收得率为6.5%,应用GC/MS法对黄色液体的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借助于联机的计算机和相关软件并用峰面积-归一化计算测得其中共有27个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肉桂醛,达94.36%。另取部分上述挥发油(即黄色液体),用加成分解法将其中肉桂醛转化为一种加成产物以沉淀形式析出,即将黄色液体与NaHSO3共置于微波炉中,在不超过10℃的条件下处理直至加成物完全析出。将此加成物分出,并用0.1 mol.L-1盐酸进行水解处理,使加成物恢复成纯度较高的肉桂醛,用IR及MS对其组成及结构作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挥发组分 肉桂树皮 同时蒸馏-萃取 加成分解微波处理 肉桂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同时蒸馏萃取红薯叶茶香气成分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孟爱丽 刘晓博 司辉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法提取红薯叶茶的香精油,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97种成分,占红薯叶茶香气成分总峰面积的83.95%。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α-荜澄茄烯醇(1.07%)、1,2,3,4,4α,7-六氢化-1,6-二甲基-4-...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法提取红薯叶茶的香精油,然后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97种成分,占红薯叶茶香气成分总峰面积的83.95%。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α-荜澄茄烯醇(1.07%)、1,2,3,4,4α,7-六氢化-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萘(1.22%)、(1S-cis)-1,2,3,5,6,8α-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1.32%)、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1.37%)、γ-榄香烯(1.38%)、叶绿醇(1.65%)、石竹烯氧化物(2.07%)、8-异丙基-1,5-二甲基-环十碳-1,5-二烯(8.49%)、石竹烯(14.61%)等。鉴定的物质大多数为萜烯类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茶 香气成分 微波辅助-同时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同时蒸馏法萃取熏马肠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蕾 陈恺 +3 位作者 周建中 孔令明 李蓉 杨海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57,共6页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法萃取熏马肠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最佳萃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56 min,溶剂用量50 m L,料液比1∶2.4,在此最优条件下提取量... 使用同时蒸馏萃取法萃取熏马肠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使用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最佳萃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56 min,溶剂用量50 m L,料液比1∶2.4,在此最优条件下提取量为875.63 mg/kg。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结果表明,熏马肠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含55种化合物,有酚类、醇类、烯烃类、烷烃类、脂类、醛酮类、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其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占提取总含量的52.66%,为熏马肠主要的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熏马肠 同时蒸馏-气质联用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维巍 吕琳琳 +1 位作者 孙丽阳 刁全平 《特产研究》 2016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郁金挥发油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0-(1-甲基乙基)-3,7-环癸二烯...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郁金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有差异。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郁金挥发油鉴定出21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0-(1-甲基乙基)-3,7-环癸二烯-1-酮,占挥发油总量的29.70%;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郁金挥发油鉴定出2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0-(1-甲基乙基)-3,7-环癸二烯-1-酮,占挥发油总量的2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罗维巍 吕琳琳 +1 位作者 孙丽阳 刁全平 《特产研究》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香叶树叶的挥发油,分析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2种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的... 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香叶树叶的挥发油,分析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2种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鉴定出34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树脑,占挥发油总量的38.82%;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香叶树叶挥发油鉴定出3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桉树脑,占挥发油总量的33.00%。本实验为选择合适的香叶树叶挥发油提取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树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用莴苣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华 侯冬岩 +1 位作者 回瑞华 李铁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茎用莴苣花的挥发性物质,测得茎用莴苣花挥发油的含量为5.65%,用GC/MS法从茎用莴苣花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66%。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茎用莴苣花的挥发性物质,测得茎用莴苣花挥发油的含量为5.65%,用GC/MS法从茎用莴苣花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0.66%。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主要成分有:正十六酸(24.03)%、十四酸(6.44%)、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4.30%)、壬醛(4.54%)、蒽(4.26%)、苯乙醛(4.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用莴苣花 挥发性物质 GC/MS 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韭葱挥发性物质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洪巨 唐晓伟 +2 位作者 宋曙辉 王文琪 李佳萍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B10期63-64,共2页
The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SDE) is used for extracting the volatile substances in leek. 26 kind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main compound... The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SDE) is used for extracting the volatile substances in leek. 26 kind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main compounds extracted are Trisulfide dipropyl, Disulfide dipropyl, 1,2-Dithiolane, Disulfide, 1-methylethyl propyl, trans-3,5-Diethyl-1,2,4-trithiol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葱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 同时蒸馏-萃取技术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福号酱香鸡挥发性香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晓兰 张宁 +2 位作者 綦艳梅 陈海涛 孙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1-116,共6页
为探究北京传统肉制品——天福号酱香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酱香鸡的香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以乙醚作溶剂共鉴定出84种风味化合物,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共鉴定出72种... 为探究北京传统肉制品——天福号酱香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酱香鸡的香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以乙醚作溶剂共鉴定出84种风味化合物,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共鉴定出72种风味化合物,两者共计鉴定出85种风味化合物,可分为9类,即烃类10种、醛类24种、酮类12种、醚类2种、酚类2种、醇类19种、酸类4种、酯类4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8种;含量较高(峰面积大于1%)的化合物有己醛、茴香脑、棕榈醛、壬醛、桉叶油醇、庚醛、2-正戊基呋喃、(反,反)-2,4-癸二烯醛、正辛醛、1-辛烯-3-醇、反-2-辛烯醛、α-松油醇、芳樟醇、反-2-癸烯醛、2,3-辛二酮等。其中醛类、醚类和含氮含硫以及杂环化合物对胡同坊北京酱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福号酱香鸡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取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和特征风味成分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玉兰 连四超 +2 位作者 陈璐 郭平平 马宇翔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低温压榨、焙炒压榨、加热调质压榨、亚临界萃取等4种工艺所制取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ROAV值法确定关键的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4种油莎豆油中共检测出14类...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低温压榨、焙炒压榨、加热调质压榨、亚临界萃取等4种工艺所制取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通过ROAV值法确定关键的特征风味成分。结果表明:4种油莎豆油中共检测出14类19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低温压榨油中9类62种,焙炒压榨油中10类72种,调质压榨油中13类67种,亚临界萃取油中13类83种。焙炒压榨和加热调质压榨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58.96、70.61 mg/kg)比低温压榨和亚临界萃取油(25.21、24.89 mg/kg)高出约2.6倍,其中杂环类物质含量平均高出约33倍,烷烃类物质含量平均减少约39%。4种油莎豆油中ROAV≥1的特征香气成分:焙炒压榨和调质压榨油中分别为16种和14种,低温压榨油8种,亚临界萃取油仅2种。焙炒压榨和调质压榨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总量及特征风味成分种类均明显多于其他2种油莎豆油,嗅闻之也拥有更丰富的香气尤其是甜香味、奶香味、烤坚果味、水果香味。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明确了油莎豆油感官风味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油 制油工艺 挥发性风味成分 特征风味成分 同时蒸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 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分析不同油莎豆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玉兰 宋二立 +3 位作者 郭平平 陈璐 马宇翔 张振山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9-74,103,共7页
以3个不同产地油莎豆为原料,分别采用冷榨和热榨制取油莎豆油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 以3个不同产地油莎豆为原料,分别采用冷榨和热榨制取油莎豆油样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技术对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确定油莎豆油中的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6个油莎豆油样品中共检测出10类242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8种,包括醛类成分11种、烷烃类成分4种、烯烃类成分1种、呋喃类成分和苯酚类成分各1种。3个冷榨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为20 227.61~68 699.15μg/kg,3个热榨油中含量为22 347.20~71 886.64μg/kg,热榨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冷榨油莎豆油,6个油莎豆油样品中的共有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是反式-2,4-癸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2-十一烯醛、壬醛、反式-2-癸烯醛、己醛、庚醛和辛醛,此外3个热榨油莎豆油中还含有共有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3-乙基-2,5-二甲基吡嗪,这是油料焙炒压榨所制取浓香型油脂中共有的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油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S)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GC-MS对云南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磊 阚欢 +2 位作者 范方宇 张雪春 刘云 《食用菌》 2016年第5期57-59,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云南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得到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6种、醛类11种、醇类9种、酮类8种、酚类6种、酯类5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1种。醇类(16.7%)化合物的含量...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云南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得到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6种、醛类11种、醇类9种、酮类8种、酚类6种、酯类5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1种。醇类(16.7%)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9.148%)、酯类(7.615%)、含氮含硫及杂环类(5.109%)、酮类(2.038%)、烃类(1.283%)、酚类(1.013%)。1-辛烯-3-醇的含量为9.918%,是云南美味牛肝菌最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挥发性风味成分 同时蒸馏-气质 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岩蔷薇浸膏挥发性致香成分的SED-GC-MS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蕾 于瑞国 +2 位作者 石铝怀 韩杰峰 李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75-78,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分别提取国产及进口岩蔷薇浸膏中挥发性物质,将其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国产岩蔷薇浸膏中挥发油含量为10.52%,进口岩蔷薇浸膏中挥发油含量为21.80%。分别从国产及进口岩蔷薇浸膏中鉴定了48种和38种挥发...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分别提取国产及进口岩蔷薇浸膏中挥发性物质,将其进行GC-MS分析。结果显示:国产岩蔷薇浸膏中挥发油含量为10.52%,进口岩蔷薇浸膏中挥发油含量为21.80%。分别从国产及进口岩蔷薇浸膏中鉴定了48种和38种挥发性成分。对比进行感官评价表明:国产岩蔷薇浸膏香气特征明显,具有典型的龙涎香-琥珀膏香香气,但余味欠干净需控制用量谨慎使用。进口岩蔷薇浸膏似经过人工复配,特征明显,与烟草的配伍性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蔷薇 挥发性致香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同时蒸馏-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紫丁香花与叶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31
15
作者 回瑞华 李铁纯 侯冬岩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分别提取紫丁香花和叶挥发性物质 ,测得紫丁香花挥发油的含量为 1 .80 % ,紫丁香叶挥发油的含量为 1 .2 6 %。用 GC/MS法分别从紫丁香花和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1 6种和 2 3种化学成分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 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分别提取紫丁香花和叶挥发性物质 ,测得紫丁香花挥发油的含量为 1 .80 % ,紫丁香叶挥发油的含量为 1 .2 6 %。用 GC/MS法分别从紫丁香花和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 1 6种和 2 3种化学成分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 ,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分析 紫丁香 挥发性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香料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荠菜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华 侯冬岩 +2 位作者 回瑞华 刁全平 陈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4-256,共3页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荠菜的挥发性物质,测得荠菜挥发油的含量为0.106%,用GC-MS法从荠菜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02%。荠菜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叶醇(43.12%)、乙酸叶醇酯(14.36%)、二甲三...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荠菜的挥发性物质,测得荠菜挥发油的含量为0.106%,用GC-MS法从荠菜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02%。荠菜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叶醇(43.12%)、乙酸叶醇酯(14.36%)、二甲三硫化物(9.77%)、乙酸异丙酯(7.08%)、1-己醇(2.57%)、十五烷(2.37%)、异丙醇(2.21%)、乙酸3-甲基庚酯(1.98%)、二甲砜(1.85%)、4,4-二甲基己醛(1.48%)、BHT(1.4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荠菜 挥发性物质 GC-MS 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果中挥发性成份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侯冬岩 回瑞华 李铁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1-65,共5页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SDE)提取黄柏树果实 -黄柏果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黄柏果中挥发油的含量为 2 4 3 % ,用GC MS法从黄柏果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 2 3种化学成份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 70 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SDE)提取黄柏树果实 -黄柏果中挥发性物质 ,测得黄柏果中挥发油的含量为 2 4 3 % ,用GC MS法从黄柏果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 2 3种化学成份 ,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G1 70 1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份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其中主要成份为月桂烯( 3 6 3 2 % )、β-香茅醇 ( 2 5 3 0 % )、α -蒎烯 ( 1 4 0 5% )、蒈烯 ( 1 96% )、2 -甲基 -6-亚甲基 -1 ,7-辛 =烯 -3 -醇 ( 1 85% )、α -檀香萜烯 ( 1 72 % )、乙酸牦牛儿酯 ( 1 57% )、三环烯 ( 1 56% )、α -杜松醇 ( 1 4 3 % )、白昌烯 ( 1 2 1 % )。加入其他成份 ,共占总检出量的 95 7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果 挥发性成份 同时蒸馏-萃取装置 气相色谱 质谱法 分析 植物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枝莲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福维 回瑞华 侯冬岩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75-178,共4页
通过分析半枝莲挥发性化学成分,为半枝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半枝莲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半枝莲挥发油的含量为1.84%,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其中呋喃甲醛、麝香草酚... 通过分析半枝莲挥发性化学成分,为半枝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半枝莲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半枝莲挥发油的含量为1.84%,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其中呋喃甲醛、麝香草酚和十六烷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中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及蜂蜜酒的研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杜刚 詹梦涛 +3 位作者 马坚司毅 普琼梅 王萌 杨海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82,共5页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蜂蜜样品中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蜂蜜酒进行了研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12份采自云南文山的蜂蜜样品中分离出5株酵母菌(Y3、Y5、Y7、Y9、Y10),经5.8S r DNA-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蜂蜜样品中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蜂蜜酒进行了研制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12份采自云南文山的蜂蜜样品中分离出5株酵母菌(Y3、Y5、Y7、Y9、Y10),经5.8S r DNA-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为暹罗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siamensis)。5株菌用于蜂蜜稀释液发酵,其中菌株Y3发酵的蜂蜜酒酒香和果香浓郁,是较好的蜂蜜酒发酵菌株。以同时蒸馏萃取(SDE)-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菌株Y3发酵的蜂蜜酒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4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2-苯乙醇(58.11%)和异戊醇(25.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酒 暹罗接合酵母 分离鉴定 同时蒸馏-气质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