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丁香精油工艺优化及抑菌效果研究
1
作者 白瑕 吴迪 +5 位作者 张华伟 王有斌 蒋琪 宋立亚 李江阔 李东华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为优化丁香精油的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SSDE)提取工艺,并对丁香精油的成分和抑菌效果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SDE萃取工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水蒸气蒸馏(SD)、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SSD)、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成分进行分... 为优化丁香精油的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萃取(SSDE)提取工艺,并对丁香精油的成分和抑菌效果进行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SSDE萃取工艺,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水蒸气蒸馏(SD)、盐效应辅助水蒸气蒸馏(SSD)、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提取后的丁香粉末,采用滤纸片法测定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SSDE的最优工艺条件为:NaCl溶液质量分数8.8%,料液比(m_(丁香粉):V_(NaCl))1:14(g/mL),萃取液体积比(V_(二氯甲烷):V_(NaCl))1∶3,在此条件下,精油得率预测值为18.31%,验证试验结果为18.29%。3种提取方法获得的丁香精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均以丁香酚、乙酸丁香酚酯和石竹烯为主。SEM图显示,提取后的干燥丁香粉末结构松散,出现孔洞,比表面积增大,SSDE提取后的粉末被破坏程度尤为明显。抑菌试验结果表明,SSDE提取的丁香精油对3种供试菌种表现出不同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大肠杆菌。本研究为丁香精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并为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盐效应辅助同时蒸馏 工艺优化 抑菌效果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周贝 王伟雄 +3 位作者 赵子博 郭玉英 胡裕泽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2种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探究2种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EOSD)中有65种化合物,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AEOSFE)中有89种化合物,有44种化合物同时存在于2种挥发油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桉叶油醇、α-蛇麻烯是AEOSD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丁香酚、桉叶油醇、α-蒎烯是AEOSFE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AEOSD可能通过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过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向调节生物过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而AEOSFE可能通过调控NO的生物合成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EOSD和AEOSFE均能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过度释放,可分别减少靶点炎症因子IL-1β、IL-6、TNF和IL-1β、IL-6、PTGS2的表达。结论:AEOSD和AEOSFE在化学成分组成和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通路上有所不同,但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活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特应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CO 2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洋葱精油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丽梅 李景明 +2 位作者 孙亚青 马钊 倪元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5,共4页
本实验就加水量、溶剂用量和NaCl溶液浓度三个因素对SDE洋葱精油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实验确定当洋葱浆液与NaCl溶液(90g/1000ml)的比例为1:2、溶剂用量为15ml时,提取得到的含硫化合物浓度较高。
关键词 同时蒸馏-(sde) 洋葱精油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郭家刚 杨松 +3 位作者 伍玉菡 朱倩 杜京京 江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4-231,共8页
为研究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舒城黄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CO_(2)fluid extraction,SFE)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 为研究超临界萃取结合分子蒸馏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鉴定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以舒城黄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CO_(2)fluid extraction,SFE)生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MD)温度对分离纯化生姜精油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生姜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结合分子蒸馏(SFE-MD)纯化生姜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 h、分子蒸馏温度80℃,在此条件下,生姜精油的综合得率为2.53%,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精油得率0.96%(P<0.05)。挥发性成分分析显示,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β-红没药烯是生姜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百分含量达70%以上,其中α-姜烯百分含量为42.13%,高于水蒸气蒸馏生姜精油α-姜烯百分含量40.59%。该方法绿色环保,萃取率高,精油品质好,为生姜精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精油 超临界流体 分子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洋葱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丽梅 李景明 +1 位作者 孙亚青 倪元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6-89,共4页
以新鲜洋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精油,比较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和提取时间对洋葱精油提取的影响,并以提取时间、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考查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确定了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 以新鲜洋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精油,比较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和提取时间对洋葱精油提取的影响,并以提取时间、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为考查因素,采用L9(33)正交实验确定了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5h,酶解时间1.5h,酶解温度40℃。在上述提取条件下,SDE洋葱精油中含硫化合物浓度可达28354mg/kg(相对于内标物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法(sde) 洋葱精油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GC-MS分析姜精油的组分 被引量:6
6
作者 骆海林 陆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106,109,共4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从热风干燥的生姜中提取姜精油。通过GC-MS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到姜精油,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含量最高的是姜烯(18.99%),其次是β-倍半水芹烯(1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从热风干燥的生姜中提取姜精油。通过GC-MS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到姜精油,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含量最高的是姜烯(18.99%),其次是β-倍半水芹烯(14.35%),α-合金欢烯(9.95%),α-姜黄烯(8.77%),β-没药烯(5.63%),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出组分含量的57.69%,初步确定为姜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精油 同时蒸馏-法(sde) GC-MS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葱油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凤芳 马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0-294,共5页
以新鲜大葱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葱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13种,主要成分有:烯丙基甲硫醚、甲基甲基硫代亚磺酸酯、丙基甲基硫代硫磺酸酯、反式烯丙基丙基三硫醚等;醛... 以新鲜大葱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葱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中含硫化合物13种,主要成分有:烯丙基甲硫醚、甲基甲基硫代亚磺酸酯、丙基甲基硫代硫磺酸酯、反式烯丙基丙基三硫醚等;醛类3种,2-甲基-2-戊烯醛、2-丁炔二乙基乙缩醛、3-丁炔二乙基乙缩醛;酯类6种,主要成分有:2-丁烯酸甲酯、3-戊烯酸,4-甲基-2-丙烯酸酯、2-丁烯酸乙烯酯等;酸2种,乙烯丁酸和2-甲基庚酸;醇类1种,2,4-二甲基-3-戊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蒸馏温度、料液比、同时蒸馏-萃取时间以及水浴温度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葱油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温度95℃、料液比1∶2(g∶m L)、同时蒸馏-萃取时间3.5h、水浴温度55℃,此条件下测得含硫化合物含量可达25.15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蒸馏-法(sde) 葱油 含硫化合物 正交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香精油的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效率分析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正竹 陈玎玎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SDE是一种简便的茶叶香精油萃取装置,但存在一系列缺陷。SDE装置的萃取过程是在保持萃取物沸腾的条件下进行的,容易造成香气物质的结构变化;对SDE法提取后的残留物再反复进行SDE法提取分析的结果表明,SDE法不仅萃取率低,而且不能成比例... SDE是一种简便的茶叶香精油萃取装置,但存在一系列缺陷。SDE装置的萃取过程是在保持萃取物沸腾的条件下进行的,容易造成香气物质的结构变化;对SDE法提取后的残留物再反复进行SDE法提取分析的结果表明,SDE法不仅萃取率低,而且不能成比例地萃取出香气物质,因此不适于用作定量分析时的样品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馏 效率 茶叶香精油 sde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解析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成分 被引量:4
9
作者 马浩 明红梅 +4 位作者 郑佳 杨康卓 胥佳 陈法君 黄俊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7-253,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及混蒸混烧工艺对白酒风味组的影响,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6种不同原料(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及其组合)的蒸煮香气及其与... 为了探究不同酿酒原料蒸煮香气及混蒸混烧工艺对白酒风味组的影响,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6种不同原料(高粱、大米、玉米、糯米、小麦及其组合)的蒸煮香气及其与酒醅混合蒸煮的香气进行解析,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找出其中重要的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原料蒸煮的重要香气物质有2-正戊基呋喃、己醛、己酸、十四酸乙酯、1-辛烯-3-醇、戊酸乙酯、反-2-庚烯醛和反-2-辛烯醛。粮醅混蒸(即原料与酒醅混蒸)的重要香气物质有2-正戊基呋喃、己醛、异戊酸乙酯、丁酸丙酯、己酸甲酯、戊酸异戊酯、4-甲基戊酸、壬酸和肉豆蔻酸等,这些香气物质在白酒中均有检测出,其中,异戊酸乙酯、丁酸丙酯、己酸甲酯、戊酸异戊酯、4-甲基戊酸、壬酸和肉豆蔻酸,可能主要来源于粮醅混蒸产生的香气物质,而2-正戊基呋喃和己醛可能主要来源于原料的蒸煮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原料 同时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活度值 香气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同时蒸馏-萃取(SDE)黑胡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志宏 豆海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2,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黑胡椒挥发性成分,用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法定量分析其成分。根据总离子图,分析鉴定出3-蒈稀(27.2%),反式-石竹烯(22.08%),柠檬烯(19.34%),β-蒎烯(9.16%),α-蒎烯(5.15%),l...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黑胡椒挥发性成分,用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法定量分析其成分。根据总离子图,分析鉴定出3-蒈稀(27.2%),反式-石竹烯(22.08%),柠檬烯(19.34%),β-蒎烯(9.16%),α-蒎烯(5.15%),l-水芹烯(3.86%),可巴烯(2.32%),δ-檀香烯(2.19%),m-伞花烯(1.88%),β-香叶烯(1.6%)等30种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胡椒 气相-质谱 同时蒸馏-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分析南北地区高粱蒸煮香气成分
11
作者 扎西尼玛 马振兵 +2 位作者 王永轶 李英杰 龚利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9-254,共6页
为探究南北地区高粱的蒸煮香气成分和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别对南北两个地区4种高粱(G1、YN4、G8、G10)的蒸煮香气及其特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分析南北地区高... 为探究南北地区高粱的蒸煮香气成分和特征风味物质,该研究利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别对南北两个地区4种高粱(G1、YN4、G8、G10)的蒸煮香气及其特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并结合香气活度值(OAV),分析南北地区高粱具有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南北地区4种高粱共检测出205种香气成分,其中南方地区两种高粱(G1、YN4)共检出147种、北方地区高粱(G8、G10)检出121种,南方地区高粱蒸煮香气成分种类较北方高粱更加丰富;北方地区高粱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4种,其中4-甲基苯酚被认为是北方地区高粱的特征风味物质(OAV>1),南方地区高粱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7种,其中4-乙基愈创木酚、正己酸乙酯、壬醛被认为是南方地区高粱的特征风味物质(OAV>1)。综合来看,南方高粱(G1、YN4)在特征风味物质以及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上与白酒酿造所需风味物质更加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同时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坦洋工夫红茶的香气组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林海 《茶叶学报》 2023年第6期51-63,共13页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香气组分,为了解品种与香气间的相关性、提升红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金牡丹’‘茗科1号(金观音)’‘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梅占’等不同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制作的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香气组分,为了解品种与香气间的相关性、提升红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方法】以‘金牡丹’‘茗科1号(金观音)’‘坦洋菜茶’‘福安大白茶’‘梅占’等不同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型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加工红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其香气组分,分析不同红茶样的香气组成,并进行感官审评与相关性分析等。【结果】经SDE-GC-MS检测,5个红茶样中各类香气组分共计109种,其中金牡丹香气组分最多,高达52种;香气种类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其次为酯类、醛类等;金观音中香叶醇相对含量为最高,达48.13%;梅占中芳樟醇及壬醛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97%、12.82%;坦洋菜茶中松油醇相对含量最高,为1.78%;3,7-二甲基-1,5,7-辛烯-3-醇在福安大白茶相对含量最高,为11.66%;参试品种均含有香叶醇或其异构体、芳樟醇等重要的香气成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呈现良好的香气,其中金牡丹香气和滋味中花果香最明显,感官审评得分最高;聚类分析表明,金牡丹与坦洋菜茶、梅占与福安大白茶香气成分最为相似;相关性分析表明,香气、滋味得分与香气组分含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5个茶树品种均适制优质坦洋工夫红茶,其香气组分含量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有一定关联性。品种间香气组分含量及比例的差异性,是造成不同品种原料坦洋工夫红茶香气呈现不同特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坦洋工夫 同时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香气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月盛斋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84
13
作者 綦艳梅 孙宝国 +2 位作者 黄明泉 刘玉平 陈海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70-374,共5页
为探究酱牛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酱牛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北京传统肉食品——月盛斋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共鉴定出82种风味化合物,其中烃类17种(相对含... 为探究酱牛肉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并分析各个物质对酱牛肉整体风味的贡献大小,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北京传统肉食品——月盛斋酱牛肉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共鉴定出82种风味化合物,其中烃类17种(相对含量4.365%)、醇类12种(相对含量2.663%)、醛类23种(相对含量21.717%)、酮类7种(相对含量0.912%)、酯类1种(相对含量0.279%)、醚类2种(相对含量15.263%)、酸类4种(相对含量2.601%)、酚类2种(相对含量0.889%)、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14种(相对含量2.085%)。其中醛类、醚类、含氮含硫以及杂环化合物是月盛斋酱牛肉的重要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盛斋酱牛肉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sde) 气质联用(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艾草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永国 张晓梅 +2 位作者 艾娜丝 孙宝国 任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0-177,共8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提取并分析艾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使用DB-WAX型号毛细管色谱柱,鉴定出62种物质,而通过毛细管色谱柱HP-5鉴定出89种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在DB-WA...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提取并分析艾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以乙醚为萃取溶剂时,使用DB-WAX型号毛细管色谱柱,鉴定出62种物质,而通过毛细管色谱柱HP-5鉴定出89种物质;以二氯甲烷为萃取溶剂时,在DB-WAX中经GC-MS鉴定出35种物质,在HP-5中鉴定出106种物质。使用两种萃取剂及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共鉴定出159种物质,其中含量较大的有桉油精、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酮、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挥发性成分 同时蒸馏(sde)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分析精武鸭脖的风味物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彦 刘章武 邓莉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2期130-135,共6页
在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与气质联用(GC-MS)法对精武鸭脖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萃取头、有机溶剂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宜采... 在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与气质联用(GC-MS)法对精武鸭脖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萃取头、有机溶剂对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宜采用PDMS/DVB萃取头,同时蒸馏萃取法宜采用乙醚作为有机溶剂;2种方法共鉴定出6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烃类20种,醇类13种,醛类10种,酚类2种,酮类4种,酯类9种,醚类3种,酸类2种,其他化合物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武鸭脖 挥发性风味成分 顶空 固相微(HS-SPME) 同时蒸馏(sde) 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山茱萸挥发油的组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温媛媛 任琪 +2 位作者 张桂敏 李阿娜 丁之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5-170,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从安徽石台产区的山茱萸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提取出的挥发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SDE法是一种通过同时加热样品液相与有机溶剂至沸腾来实现挥发油提取的前处理技术。用归一化法测定...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从安徽石台产区的山茱萸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提取出的挥发油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SDE法是一种通过同时加热样品液相与有机溶剂至沸腾来实现挥发油提取的前处理技术。用归一化法测定挥发油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测定,从山茱萸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8种主要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是棕榈酸(28.86%),其次是亚麻酸甲酯(10.82%)。已定性的组分峰面积之和占总色谱峰面积的9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同时蒸馏(sd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GC-O技术分析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 被引量:34
17
作者 肖作兵 陈合兴 +3 位作者 牛云蔚 吴旻玲 舒畅 朱建才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4-720,共7页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 采用顶空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龙井茶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出75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24种,醛类8种,酮类10种,酯类6种,杂环类16种,其他11种.采用气相色谱-嗅闻(GC-O)结合芳香萃取物稀释分析(AEDA)技术分离出49种活性香气成分,其中对龙井茶香气贡献较大的有橙花叔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乙基吡嗪、2-乙酰基呋喃、芳樟醇、1-乙基-2-甲酰基吡咯、环氧芳樟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苯乙醇、吲哚、2-乙基-3,5-二甲基吡嗪、β-紫罗兰酮、顺式茉莉酮、茉莉酮酸甲酯、香豆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特征香气成分 顶空蒸汽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色谱-嗅闻 芳香物稀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机分析郫县豆瓣酱风味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黄明泉 韩书斌 +2 位作者 孙宝国 田红玉 刘玉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39,共4页
分别以乙醚和二氯甲烷为溶剂,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四川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香成分,并对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佳的时间分别为乙醚2h、二氯甲烷3h。通过GC-MS检测,两种溶剂萃取一共检测出56种化合物,含量... 分别以乙醚和二氯甲烷为溶剂,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四川郫县豆瓣酱的挥发性香成分,并对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确定了较佳的时间分别为乙醚2h、二氯甲烷3h。通过GC-MS检测,两种溶剂萃取一共检测出56种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3-甲基丁醇、糠醛、苯乙醛、4-乙基苯酚、4-乙基-2-甲氧基苯酚、乙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9,12-十八碳二烯酸、十四酸乙酯、十六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油酸乙酯、十八碳酸乙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同时蒸馏 气质联用 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的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31
19
作者 梁呈元 佟海英 +2 位作者 赵志强 夏冰 李维林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SD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1.15%,SCDE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2.43%。GC-MS分析表明,SD法提取的薄荷油中含44种化学成分,占总挥...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和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从薄荷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SD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1.15%,SCDE法提取薄荷油的出油率为2.43%。GC-MS分析表明,SD法提取的薄荷油中含44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7%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9.4%;SCDE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含38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2%以上,其中薄荷醇相对含量为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薄荷油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分子蒸馏提取丁香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于泓鹏 吴克刚 +3 位作者 吴彤锐 钟少枢 柴向华 李泽洪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78,共5页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DE)萃取丁香精油,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SCD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2 MPa、解析温度50℃。SCD...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DE)萃取丁香精油,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SCD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2 MPa、解析温度50℃。SCDE得油率达到21.04%,经GC-MS分析共检测出22种成分,主要成分丁香酚GC含量为67.56%,经MD精制后,尽管丁香酚、β-石竹烯、乙酰基丁香酚3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与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回流法相差不大,但精油中丁香酚提高至68.75%,精油色泽和流动性明显改善,品质明显提高。SCDE-MD技术萃取丁香精油的得油率为19.18%,高于水蒸气蒸馏法(11.38%)和正己烷回流法(17.40%),而且萃取时间短,色素、树脂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精油 超临界CO2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