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PECAM-1/CD31分子表达与造血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刘丹 孙汉英 +4 位作者 刘文励 孟凡凯 刘振芳 徐慧珍 路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9-493,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同基因骨髓移植 骨髓细胞 PECAM-1/CD31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促进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造血重建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何莉 孙汉英 +2 位作者 张克俭 左学兰 谭细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52-854,共3页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BMT后统计小鼠存活率和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并采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动态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BMT后统计小鼠存活率和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并采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动态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SCF的表达。结果表明:川芎嗪组小鼠在BMT后第10天CFU-S计数、第7、14、21天存活率及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恢复,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同基因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干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途径输注造血细胞提高同基因骨髓移植种植效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恺 王逸兰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7-349,共3页
为了探讨提高骨髓移植种植效率的新方法 ,借助大鼠同基因骨髓移植模型 ,从动、静脉不同途径输注PKH 2 6荧光染料标记的供鼠骨髓细胞至受鼠体内 ,输注量为有核细胞数 2× 10 7 鼠。于骨髓移植后定时活杀受鼠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归巢... 为了探讨提高骨髓移植种植效率的新方法 ,借助大鼠同基因骨髓移植模型 ,从动、静脉不同途径输注PKH 2 6荧光染料标记的供鼠骨髓细胞至受鼠体内 ,输注量为有核细胞数 2× 10 7 鼠。于骨髓移植后定时活杀受鼠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归巢受鼠骨髓样本中PKH 2 6标记细胞。结果表明 ,于骨髓移植后 30小时动脉输注组和静脉输注组骨髓的造血细胞归巢指数分别为 14.5 2± 1.0 7和 10 .4 9± 0 .72。本研究证明 ,经动脉途径输注供鼠骨髓细胞比静脉途径输注将有更多的造血细胞在受鼠造血器官寄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基因骨髓移植 造血细胞种植效率 动脉输注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小鼠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后的免疫变化
4
作者 吕成兰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26-730,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模型,并将成模小鼠分为病鼠移植组及病鼠对照组;另取正常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病鼠移植组小鼠于成模后第10天行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正常对照组和病鼠对照组不作处理。每10天监测1次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病鼠移植组空腹血糖;每3天监测1次病鼠移植组小鼠移植后血象。小鼠成模后第10天即移植治疗当天及移植后30天分别取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及病鼠移植组小鼠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syn-BMT后,小鼠空腹血糖逐渐下降,至移植后25天,与正常对照鼠相比无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病鼠;移植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在接受预处理及骨髓移植后3天和6天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至移植后27天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小鼠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鼠显著下降(p<0.01)。syn-BMT后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不同程度的降低,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及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小鼠发病初期,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增高及CD8+ 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糖尿病小鼠的免疫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同基因骨髓移植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