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
被引量:
19
1
作者
何爱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4-117,共4页
米德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并阐述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就成人教育而言,后喻文化对应着后喻式成人教育,同喻文化对应着同喻式成人教育,前喻文化则对应着前喻...
米德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并阐述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就成人教育而言,后喻文化对应着后喻式成人教育,同喻文化对应着同喻式成人教育,前喻文化则对应着前喻式成人教育。人类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都表明,在后喻式、同喻式和前喻式成人教育模式融合共存的前提下,前喻式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
喻
文化
同喻文化
前
喻
文化
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诗运动的“前喻文化”特质
2
作者
章亚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借用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代沟理论术语,可以说在华夏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态势:一种为前喻文化制约下的中西文化撞击态势,一种为同喻文化制约下的中西文化磨合态势。总的来看,是后者在逐渐替代前者。正由于前喻文化长...
借用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代沟理论术语,可以说在华夏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态势:一种为前喻文化制约下的中西文化撞击态势,一种为同喻文化制约下的中西文化磨合态势。总的来看,是后者在逐渐替代前者。正由于前喻文化长期制约了新诗运动的价值取向与历史走向,新诗才表现出喜新厌旧的激进型艺术特质——长处在于创新有余,短处则在于积累不足;而一旦中西文化撞击被代之以相互磨合过程,同喻文化就可以取代前喻文化。这种文化现象,有助于现代诗形成相对稳定的艺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
喻
文化
后
喻
文化
同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传递模式视野中的教学概念
被引量:
4
3
作者
肖豫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文化传递模式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后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传授知识或技能;在同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教师教和学生...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文化传递模式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后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传授知识或技能;在同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既包括教,也包括学,并由教和学组成;在前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生长的一种活动。教学概念发展到今天,涵括了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与师生的互动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递模式
后
喻
文化
同喻文化
前
喻
文化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
被引量:
19
1
作者
何爱霞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4-117,共4页
文摘
米德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后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前喻文化三种类型,并阐述了不同文化类型中相应的教育模式。具体就成人教育而言,后喻文化对应着后喻式成人教育,同喻文化对应着同喻式成人教育,前喻文化则对应着前喻式成人教育。人类个体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都表明,在后喻式、同喻式和前喻式成人教育模式融合共存的前提下,前喻式成人教育的发展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期待。
关键词
后
喻
文化
同喻文化
前
喻
文化
成人教育
Keywords
post- figurative culture
co- figurative culture
pre- figurative culture
adult education
分类号
G720 [文化科学—成人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诗运动的“前喻文化”特质
2
作者
章亚昕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文摘
借用美国人类学家米德的代沟理论术语,可以说在华夏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其实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态势:一种为前喻文化制约下的中西文化撞击态势,一种为同喻文化制约下的中西文化磨合态势。总的来看,是后者在逐渐替代前者。正由于前喻文化长期制约了新诗运动的价值取向与历史走向,新诗才表现出喜新厌旧的激进型艺术特质——长处在于创新有余,短处则在于积累不足;而一旦中西文化撞击被代之以相互磨合过程,同喻文化就可以取代前喻文化。这种文化现象,有助于现代诗形成相对稳定的艺术传统。
关键词
前
喻
文化
后
喻
文化
同喻文化
Keywords
pre-figurative culture
post-figurative culture
co-figurative cultur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传递模式视野中的教学概念
被引量:
4
3
作者
肖豫涵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处
出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文摘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文化传递模式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传递模式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影响着人们对于"教学"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后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传授知识或技能;在同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既包括教,也包括学,并由教和学组成;在前喻文化模式中,教学被界定为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生长的一种活动。教学概念发展到今天,涵括了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与师生的互动教学。
关键词
文化
传递模式
后
喻
文化
同喻文化
前
喻
文化
教学
Keywords
the mode of culture transfer
post-figurative culture
co-figurative culture
pre-figurative cultur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分类号
G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三喻文化”与成人教育探论
何爱霞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新诗运动的“前喻文化”特质
章亚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化传递模式视野中的教学概念
肖豫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