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晶质岩浆的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AFC)作用及铀成矿效应:以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冉笑 王果胜 +2 位作者 袁国礼 邱坤峰 Hounkpe Jechonias BIDOSSESSI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7-402,共26页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位于达马拉造山带的中央南部地区,工业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属于伟晶岩型铀矿床。关于不同矿石中铀元素的富集与沉淀机制还存在一定争议。为了揭示伟晶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本文对矿区内不同矿物组成的伟晶岩型...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位于达马拉造山带的中央南部地区,工业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属于伟晶岩型铀矿床。关于不同矿石中铀元素的富集与沉淀机制还存在一定争议。为了揭示伟晶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本文对矿区内不同矿物组成的伟晶岩型矿石开展了岩石和矿物地球化学研究。野外及镜下鉴定结果显示,矿化伟晶岩可以分为“简单类型”矿体和“复杂类型”矿体。前者具有正常的花岗伟晶结构,晶质铀矿均匀分布于造岩矿物之间,矿化程度低到中等;后者表现出非均匀的结构特征,且矿化程度极高,晶质铀矿在成因上与大量黑云母团块有明显的空间联系。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简单类型”伟晶岩中,铀元素主要通过伟晶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富集;“复杂类型”伟晶质岩浆的演化则明显受控于同化混染作用,其铀矿化为岩浆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assimilation-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AFC)作用产物。具体而言,外来基性组分(FeO,MgO,TiO_(2),MnO)的混入导致“复杂类型”熔体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发生改变,长石类矿物的“延后”结晶为黑云母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结晶空间和条件,促使黑云母以团块状聚集的形式产出。黑云母的大量析出会引发残余岩浆中UF_(m)^(4-m)络合物的水解,导致晶质铀矿在团块黑云母内部或周围沉淀。因此,本文有关“简单类型”和“复杂类型”产铀伟晶岩的研究,有效地揭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与铀矿化机制,丰富了伟晶岩型铀矿床理论,为后期勘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型铀矿 矿化过程 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 达马拉造山带 纳米比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 被引量:78
2
作者 杜杨松 李顺庭 +2 位作者 曹毅 秦新龙 楼亚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7,共7页
对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的小铜官山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并对天鹅抱蛋山岩体及其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锶-钕同位素分析,结合对区内老庙基山和小铜官山岩体及其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 对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的小铜官山岩体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并对天鹅抱蛋山岩体及其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进行了全岩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以及锶-钕同位素分析,结合对区内老庙基山和小铜官山岩体及其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整理,讨论了这些岩体及其包体的成因。小铜官山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9.5±2.9)Ma,表明它属于长江中下游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的产物。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具有低w(SiO2)(52.03%-54.61%)、w(Al2O3)(12.87%-14.43%)和全碱含量w(Na2O+K2O)(5.26%-6.30%),但高w(MgO)(5.41%-11.66%)的特征;寄主岩与此相反,具有高w(SiO2)(59.97%-64.44%)、w(Al2O3)(16.43%-17.59%)和全碱含量(6.67%-8.25%),但低w(MgO)(1.52%-2.50%)的特征。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的稀土元素总量为165.70×10-6-190.40×10-6,寄主岩的稀土元素总量为166.12×10-6-185.95×10-6,二者十分相近,它们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也十分相似。但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的轻、重稀土比值为3.39-4.27,明显小于寄主岩的轻、重稀土比值(4.86-5.94)。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具明显的正铕异常,而寄主岩具有弱负铕异常。从辉长岩到寄主岩,εNd(t)从-4.9--9.9减小到-11.4--11.9,(87Sr/86Sr)o从0.7064-0.7073增加到0.7072-0.7084。上述资料表明,铜陵铜官山矿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侵入岩及其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可能是由基性到中酸性岩浆通过幔源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过程形成的,而基性到中酸性岩浆则是由底侵的玄武岩浆与不同量的中下地壳物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玄武岩浆底侵 同化分离结晶 中酸性火成岩 岩石包体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山地区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对同化混染和结晶分异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48
3
作者 苏本勋 秦克章 +3 位作者 孙赫 唐冬梅 肖庆华 曹明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3-887,共15页
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是侵入岩体形成过程中控制岩相成分和分异程度的主导因素.探讨这两个因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阶段及对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岩体成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北山地区的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钻孔剖面上岩相... 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是侵入岩体形成过程中控制岩相成分和分异程度的主导因素.探讨这两个因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阶段及对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岩体成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北山地区的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钻孔剖面上岩相和各种矿物含量的渐变特征反映了岩浆演化的结晶分异过程.长石中Si、Na、Al、Ca和单斜辉石中Si、Al、Ti、Ca、Mg的系统变化揭示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橄榄石和尖晶石对同化混染作用的反应较为迟缓,但其Fo、Ni和Cr#、Ti对新鲜岩浆注入较为敏感.这些矿物化学对岩浆演化过程的推断与全岩成分变化的指示相一致.因此,矿物化学在研究岩浆演化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山 红石山 镁铁-超镁铁岩体 同化 结晶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中性复式岩体的同化混染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潘鸿迪 申萍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80-97,共18页
包古图斑岩铜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东南部,是一大中型斑岩铜矿床,赋存于包古图中性复式岩体中。包古图中性复式岩体是由早期闪长岩株和晚期闪长玢岩脉组成,以前者为主;该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酸性火山-沉积岩中。对包古图闪长... 包古图斑岩铜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东南部,是一大中型斑岩铜矿床,赋存于包古图中性复式岩体中。包古图中性复式岩体是由早期闪长岩株和晚期闪长玢岩脉组成,以前者为主;该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酸性火山-沉积岩中。对包古图闪长岩株及其围岩进行岩相学、岩石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闪长岩株由(石英)闪长岩(含少量辉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及少量斜长花岗斑岩组成;其岩石是由偏基性的中性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及岩浆与酸性围岩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同化混染作用的程度不同,则形成不同的岩石:①岩浆直接结晶作用形成辉长岩;②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和少量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石英)闪长岩和似斑状(石英)闪长岩;③强烈的同化混染作用形成斜长花岗斑岩,斑岩基质主要由混入岩浆的围岩细碎屑经重结晶作用形成,斑晶是晚于基质结晶的"晚生斑晶"。总之,岩浆与围岩的同化混染作用是包古图岩体的重要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作用 地球化学 辉长岩 闪长岩 斜长花岗斑岩 结晶基质 西准噶尔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地区中生代酸性岩类岩浆的混染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永北 孙世华 +1 位作者 本间弘次 毛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9-384,共16页
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地区广泛出露以海相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的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也广泛分布其中。花岗岩体的边部普遍二长花岗岩化和花岗闪长岩化(甚至出现闪长岩),并含有丰富的以玄武质-安山质为主的岩石包体... 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地区广泛出露以海相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的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也广泛分布其中。花岗岩体的边部普遍二长花岗岩化和花岗闪长岩化(甚至出现闪长岩),并含有丰富的以玄武质-安山质为主的岩石包体。侵入体-围岩接触带附近为围岩被岩浆侵蚀的港湾状交代反应过渡带。英安岩-粗面英安岩也含有相同的岩石包体,并且与流纹岩密切共生。岩石包体周缘的寄主岩常见淬冷边,聚集针状磷灰石,表明它被捕获时已是冷却的岩石,而非热的玄武岩浆团;它们的Nb/Ta、Zr/Hf比值、弱交代者的化学成分与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一致,Rb-Sr同位素比值散布在 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等时线附近,其含量、未交代程度、尖棱状程度、刚性程度在侵入体中从内部到边部增多(强),且较新鲜者结构构造与围岩相同,表明它们来自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岩组成的围岩;其含量与岩体边部的位置及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粗面)英安岩的成分变化有关,表明包体成分已加入到这些岩石当中。这些岩石的环带状斜长石有两种内核:一种较富钙;另一种较贫钙。两种内核的斜长石外环成分趋同,强交代岩石包体成分和富含岩石包体的酸性岩成分趋同。两者皆记录了两种来源的物质成分同化的过程。同一岩体边部(或火山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岩浆成因 作用 同化作用 岩石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铜镍矿床多硫同位素和铁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意义
6
作者 段俊 Teuku Amrul Mahdi +4 位作者 王宁 徐刚 房明举 付易遥 贾天河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68,共13页
金川铜镍矿床是中国最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前人研究表明,金川矿床成矿过程存在较高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但同化混染物质的源区以及促使岩浆中硫化物发生熔离的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多硫同位素(δ^(34)S、Δ^(33)S)和Fe同位素(... 金川铜镍矿床是中国最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前人研究表明,金川矿床成矿过程存在较高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但同化混染物质的源区以及促使岩浆中硫化物发生熔离的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多硫同位素(δ^(34)S、Δ^(33)S)和Fe同位素(δ^(56)Fe)联合示踪金川矿床成矿过程可能混染的地壳物质,尤其是太古宙沉积岩中S对金川矿床中硫化物熔离作用的影响。金川矿床Ⅰ、Ⅱ矿区中硫化物Δ^(33)S值为-0.07‰~0.22‰,超出了幔源岩浆Δ^(33)S值的参考值(-0.06‰~0.06‰),且不同于矿床围岩混合花岗岩中黄铁矿Δ^(33)S值(-0.04‰~-0.08‰),表明金川成矿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应发生在深部,与其直接围岩无关。Ⅰ、Ⅱ矿区中磁黄铁矿δ^(56)Fe值为-1.07‰~-0.33‰,计算表明与硫化物熔体处于平衡的母岩浆δ^(56)Fe值为-0.7‰,远低于正常的幔源玄武质岩浆范围。此外,正Δ^(33)S值的矿石中磁黄铁矿通常具有很低的δ^(56)Fe值,两者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表明金川母岩浆中硫化物熔离可能是由于同化混染太古宙沉积岩中黄铁矿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熔离 同化作用 太古宙地壳硫 金川铜镍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小花岔铀矿床岩浆演化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刚 刘家军 +4 位作者 袁峰 张帅 沙亚洲 张宏远 王功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0-1005,共16页
陕西小花岔铀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东北部,矿体产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同化混染区。为了厘定研究区花岗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陕西小花岔铀矿床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东北部,矿体产于黑云母花岗伟晶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同化混染区。为了厘定研究区花岗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对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花岗伟晶岩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灰池子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为(444±4.0)Ma;高山沟花岗岩株的形成年龄为(422±0.82)Ma;产铀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417±2.6)Ma;非含矿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413±1.8)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矿区花岗质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含矿黑云母花岗伟晶岩由于同化混染作用及与围岩的元素交换等原因,其基性组分Fe、Mg和挥发分F-含量较高,同一条黑云母花岗伟晶岩脉元素组成的差异是由于伟晶岩浆的同化分离结晶所致,在伟晶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接触带发生化学组分的元素交换,使得伟晶岩浆中U-F络合物发生分解,并且在良好的成矿条件下(围岩的铀含量较高、较好的构造环境)使得铀饱和沉淀形成铀矿物,如晶质铀矿等。小花岔铀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伟晶岩浆、围岩成分、岩浆热液中挥发分共同的作用,最终导致了铀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伟晶岩型铀矿床 同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坡一含铜镍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浆作用深部过程及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照伟 李文渊 +1 位作者 张江伟 王亚磊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46-147,共2页
新疆东天山-北山是中亚造山带南缘镁铁-超镁铁岩体的集中分布区,因其赋含铜镍硫化物矿床而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继世界第三大甘肃省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之后的,又一重要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主要产地和热点地区。... 新疆东天山-北山是中亚造山带南缘镁铁-超镁铁岩体的集中分布区,因其赋含铜镍硫化物矿床而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继世界第三大甘肃省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之后的,又一重要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主要产地和热点地区。东天山地区的多数镁铁-超镁铁岩体赋含铜镍矿并已在开采中(如香山、黄山东、黄山、图拉尔根、天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矿 铜镍硫化物矿床 岩浆作用 东天山 形成机制 超镁铁岩 拉尔 同化 塔里木板块 北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庐枞盆地中巴家滩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珺 周涛发 +4 位作者 袁峰 范裕 吴明安 陆三明 钱存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615-2622,共8页
巴家滩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中心地带。出露面积约4km^2。岩性主要为辉石二长岩和含英辉石二长岩,发育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野外及室内证据表明该岩体可分为两期,第一期表现为闪长质岩石包体;第二期主要为早阶段的... 巴家滩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中心地带。出露面积约4km^2。岩性主要为辉石二长岩和含英辉石二长岩,发育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野外及室内证据表明该岩体可分为两期,第一期表现为闪长质岩石包体;第二期主要为早阶段的辉石二长岩和晚阶段的含石英辉石二长岩。巴家滩岩体随着由早到晚的演化,其SiO_2含量、总碱含量(Na_2O +K_2O)和岩石的氧化度不断增高。稀土配分整体呈右倾趋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学、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巴家滩岩体成岩物质来源于富含金云母的富集地幔Ⅱ。巴家滩岩体属于橄榄玄粗岩系,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巴家滩岩体具有高Al_2O_3、Sr、Sr/Y、La/Yb,低Y、Yb、Sr正异常,Eu弱负异常,与沙溪岩体的特征相似,早期包体的Cu含量高达0.8402,推断在其深部可能有可能有类似沙溪岩体的矿化岩浆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家滩岩体 庐枞盆地 富集地幔 分离结晶 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成因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36
10
作者 谢建成 杨晓勇 +2 位作者 肖益林 杜建国 孙卫东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59,共37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铁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辉石(二长)闪长岩(SiO2≤55%)、石英(二长)闪长岩(S...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铁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辉石(二长)闪长岩(SiO2≤55%)、石英(二长)闪长岩(SiO255%~65%)和花岗闪长岩(SiO2≥65%)三种岩石组合,其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长石、正长石、镁质黑云母和直闪石-铝直闪石系列。②辉石(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主要为碱性和橄榄玄粗岩系列。带有古老俯冲洋壳成分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分离结晶作用可能是辉石(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产生的最主要原因。③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主要属于亚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其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和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可能是石英闪长岩组合和花岗闪长岩组合岩石的主要形成机制。④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铜、金成矿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其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组合 岩浆 太平洋板块俯冲 分离结晶 同化 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山地区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138
11
作者 姜常义 程松林 +3 位作者 叶书锋 夏明哲 姜寒冰 代玉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的中带,岩体形态为相互联通的岩盆状,出露面积约180km^2。由角闪辉长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斜长岩组成,岩相带呈同心环状展布,相互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为27... 中坡山北镁铁质岩体位于新疆北山裂谷带的中带,岩体形态为相互联通的岩盆状,出露面积约180km^2。由角闪辉长岩、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斜长岩组成,岩相带呈同心环状展布,相互间呈渐变过渡关系。锆石U-Pb法同位素年龄为274+4Ma。岩相学、岩石化学、造岩矿物晶体化学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了非常发育的分离结晶作用。橄榄辉石岩和橄榄辉长岩主要由早期结晶相聚集而成,橄榄石是最初的液相线相,单斜辉石是数量最多的分离结晶相。斜长岩由残余岩浆结晶而成。母岩浆应该是高镁的拉斑玄武岩浆。Nd、Sr、Pb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充分证明了岩浆与围岩之间的物质交换。同化混染作用明显地改变了侵入岩的同位素组成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除斜长岩外,各种岩石的TiO_2、Na:O、K_2O、大离子亲石元素和稀土元素丰度均很低,受同化混染作用影响较小的样品的ε_Nd(t)=+6.80,这些特征证明其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地幔。FeO~*和SiO_2含量证明,熔融作用开始时,源岩为二辉橄榄岩;当熔融作用持续到一定程度时,源岩物质转化为方辉橄榄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明,熔融作用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内。综合各方面要素可以证明,中坡山北岩体是塔里木板块二叠纪期间第四种类型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坡山北岩体 早二叠世 同化 分离结晶 岩浆源区 北山裂谷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义县盆地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31
12
作者 张招崇 李兆鼐 +1 位作者 王富宝 张仲明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41-451,共11页
通过对辽西义县盆地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指出本区火山岩属于一套弱碱性、普通型的火山岩系列.通过热力学计算以及对岩石结构和动力学的分析,表明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约67km),并在约17km处(上... 通过对辽西义县盆地火山岩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指出本区火山岩属于一套弱碱性、普通型的火山岩系列.通过热力学计算以及对岩石结构和动力学的分析,表明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约67km),并在约17km处(上下地壳附近)形成高位岩浆房.在高位岩浆房中,由于岩浆的双扩散对流作用,发生了伴随有分离结晶作用的液相分异作用,而同化混染作用则发生于岩浆演化的早期。喷出的岩浆成分受断裂切过高位岩浆房的相对位置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液态分异 分离结晶 同化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岩浆-热液过程: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杜杨松 秦新龙 田世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9-350,共12页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的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小侵入岩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密切相关。在这些小侵入岩体中,特别是在老庙基、小铜官山和金口岭岩体中,产有二长质到闪长质的同源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黑云母... 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的燕山期中酸性-酸性小侵入岩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区内的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矿床密切相关。在这些小侵入岩体中,特别是在老庙基、小铜官山和金口岭岩体中,产有二长质到闪长质的同源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黑云母片岩残余包体。对这三类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以及单矿物氧同位素分析,同时收集了相关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资料,为阐明矿区岩浆.热液过程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闪长岩和辉石岩包体的(87Sr/86Sr)i为0.7070-0.7073,εNd(t)为-9.7,而石英二长闪长岩主岩(87Sr/86Sr);为0.7072~0.7077,εNd(t)为-10.6~-11.9。铜官山矿区堆积岩包体中的堆积晶、同源包体和寄主岩中的斑晶以及同源包体及寄主岩中的基质的矿物结晶温度分属890-970℃,730℃-755℃和675-730℃三个区间,对应的深度为24—29km,9-15km和4-6km。它们分别代表了深位岩浆房、浅位岩浆房和岩浆侵位处矿物结晶的温度和深度。深位岩浆房的深度对应于岩石圈中下地壳硅镁层的深度,而浅位岩浆房的深度对应于岩石圈中-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的深度。从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锶、钕同位素以及岩石学和矿物学资料来看,深位岩浆房中的岩浆可能是由底侵的碱性玄武岩浆与下地壳硅镁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作用 岩浆-成矿热液过程 岩石包体 铜陵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磁海辉绿岩型铁矿区基性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继平 廖群安 +4 位作者 罗婷 张雄华 郭东宝 朱和林 柳小明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3,共8页
磁海辉绿岩型铁矿位于塔里木北缘北山裂谷带,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绿岩,岩石具有较高的Mg#(55.7~70.1)、中铝Al2O3(13.75~14.65)特征,Na2O/K2O(1.79~14.04)变化较大,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K2O/Na2O=0.07~0.56,FeO/MgO=0.77~1.46)。稀土... 磁海辉绿岩型铁矿位于塔里木北缘北山裂谷带,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绿岩,岩石具有较高的Mg#(55.7~70.1)、中铝Al2O3(13.75~14.65)特征,Na2O/K2O(1.79~14.04)变化较大,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K2O/Na2O=0.07~0.56,FeO/MgO=0.77~1.46)。稀土元素方面,磁海辉绿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和δEu异常特征[w(∑REE)=88.01×10-6~213.07×10-6,δEu=0.63~1.44],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缓右倾型[(La/Yb)N=1.32~3.87,(La/Sm)N=1.05~2.17,(Gd/Yb)N=1.12~1.58],微量元素上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同时伴有较为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辉绿岩形成于约291.9Ma,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磁海辉绿岩为板内拉张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海辉绿岩 锆石U-PB 分离结晶 同化 拉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笔架山东基性-超基性岩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昭德 夏明哲 +2 位作者 王垚 姜常义 凌锦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共8页
笔架山东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是笔架山岩带中最东边的一个岩体,岩体形态为椭圆状,出露面积约5km2。由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含橄辉长岩、辉长岩以及辉绿岩组成。含橄榄石较多的岩石属拉斑玄武岩... 笔架山东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是笔架山岩带中最东边的一个岩体,岩体形态为椭圆状,出露面积约5km2。由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岩、含橄辉长岩、辉长岩以及辉绿岩组成。含橄榄石较多的岩石属拉斑玄武岩系列,而辉长岩属钙碱性系列。岩相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Nd、Sr、Pb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与围岩之间存在物质交换。笔架山东岩体的岩浆源区为OIB型地幔源区,原生岩浆为高镁拉斑玄武岩浆[w(MgO)=11.2%],这些性质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其他基性-超基性岩体的特征相似,表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二叠纪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源区主要为OIB型地幔,可能与地幔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架山东岩体 同化 分离结晶 岩浆源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合屯玄武岩斑晶中单个熔体包裹体元素组成及其对岩浆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春来 刘勇胜 +3 位作者 高山 Zoltan ZAJACZ 胡兆初 高长贵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25,共17页
玄武岩斑晶中熔体包裹体成分特征可以推断玄武岩源区物质组成,反映岩浆形成演化过程。利用LA-ICPMS对四合屯义县组玄武岩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中单个熔体包裹体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中的熔体包... 玄武岩斑晶中熔体包裹体成分特征可以推断玄武岩源区物质组成,反映岩浆形成演化过程。利用LA-ICPMS对四合屯义县组玄武岩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中单个熔体包裹体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橄榄石、单斜辉石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在主、微量元素含量上表现出了比全岩更大的变化范围,但微量元素分配特征总体和全岩一致。单斜辉石斑晶中包裹体的CaO含量、CaO/Al2O3比值和Cr2O3含量随着单斜辉石Mg#值的降低而降低,反映了单斜辉石结晶分离的影响,Al2O3与Sr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则记录了斜长石结晶分离作用的影响,MgO-Ni和MgO-CaO/Al2O3的变化则反映了橄榄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包裹体元素组成变化总体受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控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四合屯玄武岩在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壳源组分特征可能部分地继承自原岩(即橄榄岩+榴辉岩部分熔融体反应形成的(橄榄)辉石岩),而不是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地壳岩石混染的结果。高Mg#值单斜辉石斑晶中少量高Mg#值、高Si含量,低CaO、TiO2、Al2O3和微量元素含量的熔体包裹体反映玄武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了Si质岩石的混染,这与义县组玄武岩下伏地层为长城系大红裕组石英岩、石英砂岩的地质特征一致。因此,高Fo橄榄石斑晶中的熔体包裹体比采用向全岩中简单添加橄榄石方式计算出的原始熔体可能更能真实反映原始熔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LA—ICPMS 结晶分异 同化 玄武岩 原始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小松山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喜峰 钱壮志 +4 位作者 吴文奎 孙保平 逯东霞 王成 陆彦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51-356,共6页
贺兰山小松山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基性岩的Mg^#为0.71~0.76,接近原生岩浆的值,超基性岩的Mg^#为0.80~0.89,具有岩浆早期堆晶的特征,稀土总量∑REE为(13.03~82.66)×10^-6;δ(Eu)为1.08~1.61,具弱正... 贺兰山小松山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基性岩的Mg^#为0.71~0.76,接近原生岩浆的值,超基性岩的Mg^#为0.80~0.89,具有岩浆早期堆晶的特征,稀土总量∑REE为(13.03~82.66)×10^-6;δ(Eu)为1.08~1.61,具弱正异常;(La/Yb)N为2.49~5.24,(Ce/Yb)N为3.01~4.97,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右倾型。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图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综合分析证明,该岩体产于板内拉张环境,岩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后期发生了同化混染,岩体具有寻找铬-铜-镍型岩浆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环境 分离结晶 同化 小松山基性-超基性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东段呼德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钱兵 张照伟 +3 位作者 王亚磊 弥佳茹 水应东 邵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854,共17页
呼德生岩体位于柴北缘造山带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南缘,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变质岩群中。该岩体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出现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的岩相分带特征,岩石主要类型有纯橄岩、橄榄二辉岩和辉长岩,各岩石之间多为过渡接触关系,镍铜... 呼德生岩体位于柴北缘造山带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南缘,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变质岩群中。该岩体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出现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的岩相分带特征,岩石主要类型有纯橄岩、橄榄二辉岩和辉长岩,各岩石之间多为过渡接触关系,镍铜矿化主要赋存于辉石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体形成年龄为425.2±5.8Ma,为柴北缘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后造山伸展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镁铁比值(m/f)为2.51~5.37,属于铁质系列基性-超基性岩。各类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Rb),而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结合岩体形成年代及区域地质资料,呼德生岩体应形成于大陆边缘伸展阶段,原始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通过对岩浆结晶分异程度及同化混染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认为呼德生岩体具有良好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分异作用 同化作用 构造环境 铜镍硫化物矿床 呼德生岩体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上新世以来玄武岩成分演变规律及其成因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文峰 刘嘉麒 郭正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95-3611,共17页
火山岩成分的多样性是岩浆物理和化学过程在其产生、运移、存储和喷发过程中的综合反映。长白山火山区自上新世以来喷发了大量的玄武质火山岩,其成分变化范围较大(Mg O 3.2%~7.8%)。以往研究认为其成分的变化主要受地幔不均一、部分... 火山岩成分的多样性是岩浆物理和化学过程在其产生、运移、存储和喷发过程中的综合反映。长白山火山区自上新世以来喷发了大量的玄武质火山岩,其成分变化范围较大(Mg O 3.2%~7.8%)。以往研究认为其成分的变化主要受地幔不均一、部分熔融程度和分离结晶的影响,没有明显地壳混染。本研究发现这些玄武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上、下地壳的混染。同时,结合火山岩的年龄发现玄武岩地球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比值随时间呈现脉动式的变化。根据87Sr/86Sr和Mg O的突变点可以分为3段:5~2Ma,2~1Ma,1~0Ma。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模拟发现地幔不均一性和部分熔融程度差异造成玄武岩成分的变化有限,而分离结晶、地壳混染和岩浆补给的岩浆作用是形成玄武岩成分随时间脉动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结合能量约束-补给-混染-分离结晶算法(ECRAFC)模拟得出以下结论:天池和望天鹅喷发中心的玄武质岩浆最初都存储于同一下地壳岩浆房,可能由于上地壳构造差异导致岩浆迁移路径和存储区不同;长白山岩浆房迁移有从5~2Ma阶段由下地壳向上地壳逐渐变浅,2~1Ma阶段由上地壳向下地壳快速变深的规律,而1~0Ma阶段的玄武岩由岩浆从下地壳直接快速喷出地表形成;长白山玄武质岩浆的活动与本区的构造断裂活动密切的关系,5Ma以来,火山岩成分随时间的周期性波动可能与本区构造应力的周期性的强拉张-弱拉张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质岩浆 时间演变 地壳 能量约束-补给--分离结晶算法 长白山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金川Ⅱ号岩浆硫化物含矿岩体岩浆演化过程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士彬 宋谢炎 +1 位作者 胡瑞忠 陈列锰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3-711,共9页
金川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主要由硫化物橄榄岩、含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等岩相组成。以金川Ⅱ号岩体为例,根据岩相学观察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试图对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演化分异进行... 金川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岩体主要由硫化物橄榄岩、含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等岩相组成。以金川Ⅱ号岩体为例,根据岩相学观察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试图对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演化分异进行深入探讨,发现金川Ⅱ号岩体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过程主要包括深部岩浆房中尖晶石—橄榄石的分离结晶和浅部岩浆房辉石与斜长石的结晶,而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发生在岩浆上升的整个过程,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是导致母岩浆中硫饱和的主要因素。该岩浆分异演化过程间接支持了汤中立提出的"深部分异-熔离,依次贯入"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Ⅱ号岩体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 分离结晶 同化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