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无机成因烷烃气同位素分馏与鉴别指标 |
倪云燕
龚德瑜
杨春
姚立邈
张烨
蒙春
张津川
王力
王圆
董国梁
|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湖南万古金矿床地幔流体成矿的氦同位素证据 |
毛景文
李延河
李红艳
王登红
宋鹤彬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57
|
|
3
|
幔源挥发性组分参与302铀矿床成矿作用的氦同位素证据 |
张国全
胡瑞忠
蒋国豪
刘
朱维光
田建吉
双燕
范效仁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4
|
中国大陆含油气盆地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大地热流密度 |
杜建国
徐永昌
孙明良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0
|
|
5
|
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氢氧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来源 |
谢巧勤
徐晓春
岳书仓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28
|
|
6
|
Helix SFT惰性气体质谱仪分析矿物包裹体中氦同位素组成 |
李军杰
李剑
刘汉彬
张佳
金贵善
张建锋
韩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7
|
论兰坪盆地白秧坪铜(钴)矿床成因的氦氩同位素证据 |
范世家
王安建
刘汉斌
修群业
曹殿华
李瑞萍
高辉
陈其慎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8
|
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氦同位素分析及地质应用 |
李延河
李金城
宋鹤彬
乐国良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9
|
地下水补给、循环和混合作用的氦同位素证据─—以石羊河、黑河流域为例 |
史基安
王先彬
王琪
赵兴东
李春园
孙明良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10
|
胶东邓格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组成及其成矿物质来源示踪 |
薛建玲
李胜荣
孙文燕
张运强
张旭
刘春岚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3
|
|
11
|
鄂尔多斯盆地氦同位素的特征 |
戴金星
李剑
侯路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3
|
|
12
|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年代学、氦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杨富全
毛景文
王义天
赵财胜
叶会寿
陈文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1
|
|
13
|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地幔柱型岩浆作用——来自氦、氩同位素的证据 |
吴茂炳
叶先仁
刘春燕
周会武
冯蓉晖
常春英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14
|
新疆阿合奇县布隆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地质特征和硫、氦、氩同位素研究 |
杨富全
王义天
毛景文
杜红星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9
|
|
15
|
河北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幔源包体和高压巨晶的氦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
李延河
李金城
宋鹤彬
郭立鹤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2001 |
6
|
|
16
|
Helix SFT型惰性气体质谱测定氦同位素组成 |
刘汉彬
李军杰
金贵善
韩娟
钟芳文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7
|
河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氦同位素特征 |
张俊刚
蔡鹤生
刘存富
周爱国
鄢志华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8
|
济阳坳陷天然气氦同位素特征及二氧化碳成因与第三纪岩浆活动的关系 |
孙明良
陈践发
廖永胜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28
|
|
19
|
事件沉积及其周期性的氦同位素指示 |
叶先仁
任建国
陶明信
王宗礼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20
|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氦、氩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蔡明海
毛景文
梁婷
吴付新
|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