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萨地体锆石Hf同位素填图:对地壳性质和成矿潜力的约束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立雪 王青 +5 位作者 朱弟成 贾黎黎 吴兴源 刘盛遨 胡兆初 赵天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681-3688,共8页
迄今对拉萨地体(尤其是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得到有效讨论,直接限制了对拉萨地体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的总结和评价。本文收集了拉萨地体已经发表和本团队未发表的中生代-早新生代(210~40Ma)大量酸性岩浆岩的锆... 迄今对拉萨地体(尤其是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未得到有效讨论,直接限制了对拉萨地体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的总结和评价。本文收集了拉萨地体已经发表和本团队未发表的中生代-早新生代(210~40Ma)大量酸性岩浆岩的锆石Hf同位素数据,利用Surferl0软件填制了拉萨地体锆石Ⅲ同位素和地壳模式年龄图。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中部拉萨地体曾经是一个微陆块,南部和北部拉萨地体总体显示新生地壳特征,在北部拉萨地体日土-盐湖一带,锆石εH(t)值和地壳模式年龄与南部拉萨地体的日喀则-八一一带类似,均以高的锆石εHt(t)值(因而非常明显的新生地壳)为特征。本文大量数据结合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地壳性质(新生地壳或古老成熟地壳)很可能是控制成矿作用类型的关键因素。通过与南部拉萨地体地壳性质和成矿作用类型的类比,结合北部拉萨地体目前已有矿床资料,提出日土-盐湖一带可能是北部拉萨地体最有潜力的Cu—Au成矿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填图 地壳性质 成矿潜力 拉萨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Hf和全岩Nd同位素填图研究进展:以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杜斌 王长明 +5 位作者 贺昕宇 杨立飞 陈晶源 石康兴 罗政 夏锦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55-2570,共16页
近年来,区域性的Nd-Hf同位素填图正成为探索岩石圈结构和演化,制约陆块边界位置和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金属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的拉萨地体以及澳大利亚太古宙尤冈克拉通,包括地体地壳性质与... 近年来,区域性的Nd-Hf同位素填图正成为探索岩石圈结构和演化,制约陆块边界位置和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金属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的拉萨地体以及澳大利亚太古宙尤冈克拉通,包括地体地壳性质与空间变化规律、成矿系统约束和区域找矿潜力等方面。本文以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为例,使用克里格插值法在MAPGIS平台完成同位素等值线图,基此解析三江地区岩石圈结构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Nd-Hf同位素填图支持昌宁-孟连缝合带为冈瓦纳和泛华夏古陆的分界。昌宁-孟连缝合带划分了两个εNd(t)同位素明显不同的异常区,缝合带以西表现为古老地壳基地组成,而缝合带以东部表现为较年轻的地体。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中不同类型与岩浆岩有关的发矿床大多汇聚在同位素边界处,这些同位素边界可能代表着地体边界或缝合带、岩浆弧。沿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分布的斑岩型或斑岩-矽卡岩型Cu-(Mo)矿床,具有高εHf(t)正值和较高εNd(t)负值的特征,对应始新世钾质斑岩及有关的矿化。在腾冲-保山地块、义敦岛弧和临沧次地块,具有低εHf(t),低εNd(t)值岩浆岩分布特征,主要形成与过铝质花岗岩型有关的锡-钨矿床。因此,我们认为区域尺度的同位素填图对研究岩石圈结构和演化、解剖壳-幔相互作用机理、解析深部动力学机制和成矿机制、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和指导区域成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Hf同位素填图 板块边界 金属矿床 三江特提斯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地壳组成与生长:来自Sr-Nd-Pb同位素填图的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盛林 丁伟翠 +5 位作者 陈宣华 李廷栋 韩乐乐 刘勇 马飞宙 王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1-280,共20页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地壳的垂向和侧向增生显著,地壳生长和演化存在多阶段性。本文重点通过Sr-Nd-Pb同位素填图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地区ε_(Nd)(t)值为2.29~8.75,(^(87)Sr/^(86)Sr)_(i)值为0.697397~0.708336,(^(206)Pb/^(2... 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剧烈,地壳的垂向和侧向增生显著,地壳生长和演化存在多阶段性。本文重点通过Sr-Nd-Pb同位素填图研究,发现西准噶尔地区ε_(Nd)(t)值为2.29~8.75,(^(87)Sr/^(86)Sr)_(i)值为0.697397~0.708336,(^(206)Pb/^(204)Pb)_(i)值为17.4975~19.0352,整体表现为高正ε_(Nd)(t)、低(^(87)Sr/^(86)Sr)_(i)和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特征,源区以古生代新生地壳为主,地幔贡献值整体大于50%,深部地壳几乎不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可以与区域构造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作较好匹配。区域晚古生代主要经历3个时期的造山阶段,分别对应造山带演化的第一阶段(中晚石炭世,岛弧为代表的侧向生长为主)、第二阶段早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后碰撞阶段的垂向生长为主)和第二阶段晚期(早二叠世—早三叠世,壳幔混源背景下的垂向生长),区域造山作用结束于早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同位素填图 地壳组成 地壳生长 造山演化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填图与深部物质探测(Ⅱ):揭示地壳三维架构与区域成矿规律 被引量:29
4
作者 侯增谦 王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41,共22页
地球深部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驱动机”、“供应源”和“传输带”。深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与分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三维架构与动力过程,对理解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填图是探索深部物质... 地球深部是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驱动机”、“供应源”和“传输带”。深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与分布、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三维架构与动力过程,对理解成矿作用至关重要。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填图是探索深部物质组成与演化过程的主要手段,可以探测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的三维架构,揭示新生地壳/古老地壳/再造地壳的空间分布与时空演变,从而为提升区域成矿规律认识提供深部物质制约证据,有助于成矿潜力的定量半定量评价及其区域成矿预测。文章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区域填图在解决地壳三维架构与成矿规律方面的应用成果,深入探讨了巨量岩浆岩发育的深部驱动机制及其成矿制约,对比总结了不同类型造山带(如中亚增生造山带、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秦岭复合造山带等)和不同克拉通的地壳深部组成结构与成矿制约特色。研究显示:不论是什么造山带和克拉通,深部年轻地壳分布区制约了铜金、铜镍等矿床的形成分布;古老地壳控制了大型钼矿、铅锌矿、稀有金属等矿产;两者过渡地带常常发育铁矿等。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而且对成矿预测与成矿潜力评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可能成为成矿规律研究特别是深部物质探测及成矿背景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组成 三维架构 区域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填图与深部物质探测(Ⅰ):揭示岩石圈组成演变与地壳生长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涛 侯增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共19页
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深部过程与不同圈层协同演变。深部物质探测、地球物理结构探测和深钻一起构成深部探测的三大途径。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示踪填图是深部物质探测的主要手段,可以用来揭... 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测地球深部过程与不同圈层协同演变。深部物质探测、地球物理结构探测和深钻一起构成深部探测的三大途径。岩浆岩“探针”及区域同位素(如全岩Nd、锆石Hf)示踪填图是深部物质探测的主要手段,可以用来揭示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及时空变化,确定不同类型地壳省,划分大地构造边界,估算大陆地壳生长量、方式,分析区域成矿规律。这一技术广泛应用后,有望实现深部结构探测与物质探测结合,开展深部物质填图。中国大陆是深部物质探测的良好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包括:多块体拼合的岩石圈及陆壳深部物质组成架构,不同类型造山带地壳生长与深部物质组成结构,不同构造单元深部物质组成与成矿作用及其浅部成矿制约。文中重点总结和探讨了岩浆岩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Lu-Hf同位素区域填图以及捕获锆石信息填图的思路、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以及可以解决的重大地质问题,并探索性提出今后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组成 三维架构 地壳生长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编制及玄武岩Nd同位素填图
6
作者 王历星 姚会强 +3 位作者 李正刚 刘丽强 韩冰 彭天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基于公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国内外航次调查积累的海底地形等资料,笔者编制了西太平洋海山区1∶500万构造分区图。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包括1幅主图和3幅辅图,主图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共划分出了3个一级板块... 基于公开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国内外航次调查积累的海底地形等资料,笔者编制了西太平洋海山区1∶500万构造分区图。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包括1幅主图和3幅辅图,主图为《西太平洋海山区构造分区图》,共划分出了3个一级板块、22个二级分区块体、12个三级分区块体,3幅辅图分别为《西太平洋海山区地质构造图》、《西太平洋海山区布格重力异常图》和《西太平洋海山区εNd(t)等值线图》。本文介绍了构造分区图编制的思路和方法、数据来源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依据,还通过搜集和整理西太平洋海山区玄武岩εNd(t)同位素数据,在研究区圈定了9个Nd同位素异常区,并讨论了Nd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质过程的耦合关系以及其对海山区构造分区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划分 研究 Nd同位素填图 西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弧南缘侏罗纪岩浆弧地壳组成及俯冲和碰撞相关斑岩矿床成因联系——来自Nd同位素、ΔFMQ和Eu/Eu^(*)填图的认识
7
作者 全海辉 柴鹏 +6 位作者 朱雄飞 袁玲玲 苏崇斌 李龙星 罗关银 张万元 徐家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3-1530,共18页
侏罗纪岩浆弧位于冈底斯弧南缘,其中发育有侏罗纪与俯冲相关的Cu-Au和中新世与碰撞相关的Cu-Mo斑岩矿床。然而,目前对俯冲和碰撞相关的斑岩Cu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知之甚少。本文以已发表的侏罗纪弧岩浆岩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和... 侏罗纪岩浆弧位于冈底斯弧南缘,其中发育有侏罗纪与俯冲相关的Cu-Au和中新世与碰撞相关的Cu-Mo斑岩矿床。然而,目前对俯冲和碰撞相关的斑岩Cu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知之甚少。本文以已发表的侏罗纪弧岩浆岩全岩主微量元素、Sm-Nd同位素和锆石微量元素数据为基础,在侏罗纪岩浆弧范围内进行了全岩Nd同位素、锆石ΔFMQ和Eu/Eu^(*)值填图。填图结果显示,侏罗纪与俯冲相关的斑岩Cu-Au矿床主要发育区域,在侏罗纪时期具有高εNd(t)和年轻Nd模式年龄,表现出新生地壳特征,而中新世与碰撞相关的斑岩Cu-Mo矿床发育位置,在侏罗纪时期为新老地壳接触界面附近;侏罗纪斑岩Cu-Au矿床基本发育于在侏罗纪时期具有高ΔFMQ和Eu/Eu^(*)值的岩浆区域,中新世斑岩Cu-Mo矿床发育区域的岩浆,在侏罗纪时期表现出高ΔFMQ、低Eu/Eu^(*)值或低ΔFMQ、Eu/Eu^(*)值的特征。这表明在侏罗纪时期,侏罗纪斑岩Cu-Au矿床所在区域的岩浆,相较于中新世斑岩Cu-Mo矿床发育区域的岩浆,具有更高的氧逸度和含水量。富水和氧化的岩浆通过抑制深部岩浆的早期硫化物饱和,为侏罗纪斑岩Cu-Au矿床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S和成矿金属。相对而言,中新世斑岩Cu-Mo矿床发育区域岩浆可能由于古老地壳组分混入而未达到抑制深部岩浆早期硫化物饱和条件,触发了早期硫化物饱,导致大量含Cu下地壳堆积形成,抑制了其在侏罗纪成矿。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热软流圈熔体底侵,触发了含Cu下地壳堆晶重熔,为中新世斑岩Cu-Mo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金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Nd同位素填图 锆石ΔFMQ 锆石Eu/Eu^(*) 侏罗纪岩浆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北部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填图的尝试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登红 陈振宇 +5 位作者 陈郑辉 黄凡 侯可军 刘善宝 赵芝 赵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5-387,共13页
利用现代同位素年代学的技术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统一的技术要求,测定某一区域内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在地质图上清晰地表达相关地质体的时空分布格局,为深入研究区域地质演化规律和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这是当前同位素年代学填图... 利用现代同位素年代学的技术方法,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统一的技术要求,测定某一区域内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在地质图上清晰地表达相关地质体的时空分布格局,为深入研究区域地质演化规律和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这是当前同位素年代学填图的主要工作。本次研究采用单颗粒锆石SHRIMP和LA-MC-ICPMS定年方法,尝试性地对南岭东段北部9个1∶20万图幅(井冈山幅、兴国幅、宁化幅、赣州幅、于都幅、长汀幅、龙南幅、寻乌幅和上杭幅)范围内代表性的上百个岩体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修正了原先由于缺少准确的年龄数据而误判的岩体时代,进而对各岩体的侵位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这对于深入研究该区域地质演化历史和成岩成矿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也指出了同位素年代学填图工作中对样品布置采集、数据合理使用的基本要求以及综合分析在解释区域岩浆岩成因与地质演化方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东段北部 岩浆岩 同位素年代学 地质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Sr-Nd同位素区划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37
9
作者 范蔚茗 郭锋 +1 位作者 高晓峰 李超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的Sr-Nd同位素填图显示该区可划分为4个Sr-Nd同位素省:大兴安岭北区同位素省(I)、大兴安岭南区(Ⅱ1)-辽源-延吉(Ⅱ2)同位素省、张广才岭-佳木斯同位素省(Ⅲ)及完达山外来地体(Ⅳ)。在南兴安岭的林西-霍林河地区存... 东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的Sr-Nd同位素填图显示该区可划分为4个Sr-Nd同位素省:大兴安岭北区同位素省(I)、大兴安岭南区(Ⅱ1)-辽源-延吉(Ⅱ2)同位素省、张广才岭-佳木斯同位素省(Ⅲ)及完达山外来地体(Ⅳ)。在南兴安岭的林西-霍林河地区存在一条近似平行索伦-贺根山-小兴安岭古缝合带的高εNd(t)早白垩世中酸性火成岩带,该带很可能为南北大兴安岭的岩石圈边界。在西乌珠穆沁旗一带出露具低εNd(t)(-10.5~-6.3)、高TDM(1.22~1.51Ga)和中等放射成因Sr(87Sr/86Sr(i)=0.7063~0.7066)的安山岩,可能反映区域上存在古老的岩石圈或微古陆块。张广才岭-佳木斯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εNd(t)为-3.5~+2.1、TDM=1.0~1.27Ga和87Sr/86Sr(i)=0.705~0.711,反映了古亚洲洋远洋沉积物或变沉积岩为区域地壳的重要组分之一。完达山地体出露了中国东部唯一的中生代HIMU型洋岛玄武岩,为拼贴增生的外来地体。Sr-Nd同位素填图结果反映东北地区地壳增生作用主要发生在中侏罗世前,局部的地壳增生作用可能一直持续到早白垩世,主要出现在活动深大断裂带或古缝合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格架 地壳增生作用 Sr—Nd同位素填图 火成岩 中生代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岩浆岩揭示大陆聚合、地壳生长、物质架构及其成矿制约
10
作者 王涛 童英 +13 位作者 丁毅 黄河 郭磊 王朝阳 张晓伟 范润龙 张建军 张颖慧 曹光跃 薛怀民 王杨刚 孙超 孙会一 张菊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1-853,共13页
岩浆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质体之一,数字岩浆岩是数字地球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岩浆岩数据库创建及其应用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岩浆岩数据库及研究平台,核心数据和平台功能在某些方... 岩浆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质体之一,数字岩浆岩是数字地球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岩浆岩数据库创建及其应用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创建了国内首个岩浆岩数据库及研究平台,核心数据和平台功能在某些方面已优于国际已有数据库。基于这些数据,研究团队编制并发布了一系列数字化全球岩浆岩、亚洲岩浆岩和深时岩浆岩图,取得了以下重要研究进展:1)创建了亚洲花岗岩时空演化格架,提出亚洲大陆平直、弯曲旋转、剪刀状3种方式和5个阶段的聚合模式;2)通过对比全球8个典型造山带同位素填图,确定了从典型增生到典型碰撞不同类型造山带的深部物质架构特征,鉴别出显生宙巨量地壳生长,丰富了地壳生长理论;3)定量刻画了深部物质架构及其成矿制约,构建了深部物质探测方法体系框架,提出造山带分类和物质造山带新概念,为深化认识造山带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数据库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架构 大陆地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示踪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立强 和文言 +9 位作者 高雪 王偲瑞 李楠 邱昆峰 张良 马强 苏玉平 李大鹏 张智宇 于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1-405,共15页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示踪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面临系列挑战。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时空、由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3个战略思路转变的基本要点;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提... 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示踪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面临系列挑战。在对已有相关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实现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时空、由单一方法到多学科综合约束3个战略思路转变的基本要点;并以华北克拉通为例,提出了亟待深化的研究领域和未来方向。多种地球物理方法联立约束和综合解释,不仅开拓了岩石圈物质组成研究的新思路,而且有利于获得更可信的结果。逼近实际的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必须符合岩石探针、岩石圈物性结构、岩石物理性质与矿物及化学组成的测试分析/模拟计算结果等观测事实,并遵循地球化学热力学-地球动力学理论框架;这就需克服单一资料和方法各自的局限性,由单一手段向多方法综合约束转变,实现多学科融合来开展岩石圈物质组成的研究。据此提出“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和“反馈修正、不断逼近”的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的多学科综合示踪研究流程。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三维物质架构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恢复不同时期的构造格架和对应的物质组成,示踪其岩石圈物质架构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物质组成架构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地球物理反演 多学科融合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示三维岩石圈物质架构的技术方法体系框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涛 黄河 +11 位作者 杨立强 郑远川 许博 孙剑 侯通 鲍学伟 张建军 朱小三 范润龙 尹继元 苏玉平 侯增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89-3618,共30页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 长期以来,岩石圈深部探测主要依赖地球物理手段和深部钻探,缺乏深部物质探测技术。对深部物质的了解也主要局限于两种途径:一类是地球物理推测方法,依据地表获得的深部岩石的物性测定,解释或推测深部物质的某些特征;另一类是捕虏体方法(Xenolith-based methodology),直接获取深部物质信息。本文重点探索的第三种途径,即充分利用地表出露的岩浆岩,通过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示踪深部物源(物质)特征。特别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填图,了解深部物质三维架构及四维演变。在此基础上,总结上述三种途径,构建较完整的以岩石探针和同位素填图为核心的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研究显示,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开展Sr、Nd、Hf、Pb等多元同位素示踪填图,结合地球物理资料,可有效揭示岩石圈深部物质组成架构。通过中亚增生造山带(北疆)、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冈底斯-三江)和华北-扬子克拉通三个典型大地构造单元关键地区的实践,显示多元同位素示踪深部物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及同位素填图结果与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对应性。基于这些成果,笔者初步提出了揭示岩石圈三维物质组成架构的方法体系框架。该方法体系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成为与地球物理探测相结合和匹配的深部物质架构探测技术,为规范开展深部物质架构探测、物质演变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岩石探针 同位素填图 深部物质 地球物理 实验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西秦岭造山带对接处三叠纪花岗质岩石时空演化、物源特征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海东 王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59-63,共5页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 造山带组成与演化是大地构造研究的主要课题,造山带之间的对接关系更是造山带研究的重要节点。在两大造山带对接地带,构造-岩浆演化的对比,特别是深部物质组成结构和基底属性的对比,可为完整认识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基于花岗质岩石同位素填图(Sm-Nd、Lu-Hf)在其年代学、区域性大面积展步和易于示踪等方面的优势,区域性的同位素填图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方法,应用于探讨造山带深部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年代学 Nd-Hf同位素填图 岩浆演化作用 东昆仑东段和西秦岭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