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阶的同位素地层标志及其与海相Cenomanian阶的对比 |
万晓樵
李罡
陈丕基
于涛
叶得泉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9
|
|
|
2
|
锶同位素地层学在碎屑岩成岩研究中的应用 |
黄思静
石和
张萌
沈立成
武文慧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9
|
|
|
3
|
锶同位素地层学在奥陶系海相地层定年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2井为例 |
黄思静
石和
张萌
武文慧
沈立成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
4
|
西藏南部上白垩统高分辨率全岩碳同位素地层学 |
李祥辉
王成善
Hugh C.JENKYNS
崔杰
胡修棉
石和
赵鹏肖
陈曦
魏玉帅
黄永建
赵兵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
5
|
LOWESS在锶同位素地层学中的应用 |
张萌
黄思静
谢国刚
王麒翔
侯杰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
2004 |
11
|
|
|
6
|
锶同位素地层学在海相地层定年中的潜在价值 |
张萌
黄思静
张玥
陈晓东
秦志鹏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
7
|
塔西台地寒武系碳同位素地层学与时间框架 |
陈永权
黄金华
杨鹏飞
易艳
杨果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
8
|
恰什古伊地区碳氧同位素地层学分析 |
王强
王兴志
徐剑良
刘斌
张沁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
9
|
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环境意义与Sr同位素地层学 |
韦刚健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12
|
|
|
10
|
塔里木盆地库车河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学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
方琳浩
彭博
邓胜徽
卢远征
张新智
邱若原
彭佳里
张小宇
鲜本忠
师生宝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11
|
峡东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稳定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年代地层意义 |
陈孝红
周鹏
张保民
王传尚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
12
|
川东地区下-中三叠统的锶同位素曲线及年代地层划分 |
常晓琳
石和
罗威
宋莹
万明礼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
13
|
塔中北坡顺南5井下奥陶统锶同位素曲线及地层划分 |
马庆佑
蒋华山
|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
14
|
中国庐山晚第四纪沉积地层同位素的环境示踪及表层过程 |
胡东生
李小豫
胡蓉
熊卫强
胡文瑄
田新红
刘卫国
张国伟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15
|
上扬子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
黄思静
石和
张萌
沈立成
刘洁
武文慧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58
|
|
|
16
|
贵州关岭下三叠统永宁镇组碳同位素化学地层与海洋氧化事件 |
陈孝红
危凯
张保民
程龙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
17
|
重庆秀山寒武系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及全球对比 |
黄思静
石和
毛晓冬
张萌
沈立成
武文慧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31
|
|
|
18
|
白云岩化过程中锶含量变化及锶同位素分馏特征与意义 |
王利超
胡文瑄
王小林
曹剑
吴海光
廖志伟
万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
19
|
四川东部华蓥山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锶同位素组成 |
胡作维
黄思静
刘丽红
佟宏鹏
贺艳祥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
20
|
四川盆地东部海相下—中三叠统界线的锶同位素年龄标定 |
黄思静
裴昌蓉
卿海若
胡作维
吴素娟
孙治雷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