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位素取代制备硝酸铵及其性能表征
1
作者 鄂秀天凤 王伟 +6 位作者 雷雯 徐志斌 刘瑞斌 解龙 肖川 商照聪 孟子晖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3-999,I0001,共8页
采用同位素取代技术,将硝酸铵(NH_(4)NO_(3))中的^(14)N取代为^(15)N,制备了两种^(15)N代硝酸铵,即^(15)NH_(4)NO_(3)和NH_(4)^(15)NO_(3),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和X射线衍射对^(15)N代硝酸铵的表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真密度... 采用同位素取代技术,将硝酸铵(NH_(4)NO_(3))中的^(14)N取代为^(15)N,制备了两种^(15)N代硝酸铵,即^(15)NH_(4)NO_(3)和NH_(4)^(15)NO_(3),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和X射线衍射对^(15)N代硝酸铵的表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真密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干燥器平衡法及微小药量激光点火法测试了其密度、分解温度、吸湿性、感度、爆速、爆热等。结果表明,与普通硝酸铵相比,^(15)N代硝酸铵的化学结构基本不变;NH_(4)^(15)NO_(3)和^(15)NH_(4)NO_(3)的密度由1.72g/cm^(3)提升至1.75g/cm^(3)和1.76g/cm^(3),吸湿率降至97.1%和95.2%,感度和热稳定性基本不变;采用微小药量激光点火装置测试发现NH_(4)^(15)NO_(3)和^(15)NH_(4)NO_(3)的爆速分别提升至6610m/s和6680m/s,爆热提升至3730kJ/kg和3840kJ/kg。证明稳定同位素取代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现有高能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物质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取代 ^(15)N元素 硝酸铵 激光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电极上CO的同位素取代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桑梓 刘少雄 +3 位作者 廖玲文 陶骞 康婧 陈艳霞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333,共10页
本文依据偶极耦合理论和相干势近似方法,合理选择粗糙电极上吸附分子的频率分布函数、一氧化碳(CO)吸附层的结构参数以及偶极耦合作用常数,对13CO/12CO同位素取代过程记录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拟合.研究发现,只有在拟合过程中引入低频CO分... 本文依据偶极耦合理论和相干势近似方法,合理选择粗糙电极上吸附分子的频率分布函数、一氧化碳(CO)吸附层的结构参数以及偶极耦合作用常数,对13CO/12CO同位素取代过程记录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拟合.研究发现,只有在拟合过程中引入低频CO分子优先取代,就可成功地模拟整个同位素取代过程的红外光谱随表面吸附的13CO/12CO组分的变化,并由此提出了吸附驱动的脱附机理,COad的脱附不是热激发脱附,而是吸附到表面的CO分子为其邻近位置COad的脱附提供能量.伸缩振动频率较低的COad处于台阶或缺陷位等较开阔的位置(尽管其吸附能较高),周围有较大的空间,利于来自溶液的CO分子的吸附,因此在台阶或缺陷位优先发生同位素的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偶极耦合作用 光谱拟合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 13COad/12CO同位素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