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探析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植物降解过程 被引量:9
1
作者 焦杏春 王广 +4 位作者 叶传永 曹红英 王晓春 杨永亮 刘晓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3-870,共8页
长期以来,研究者在探讨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及修复过程中,缺乏简便有效的手段对化合物的降解动态进行定量研究。前人尝试用投加实验、对比采用降解措施前后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模型计算等方法研究PAHs的降解过程,其结果常互相矛盾... 长期以来,研究者在探讨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及修复过程中,缺乏简便有效的手段对化合物的降解动态进行定量研究。前人尝试用投加实验、对比采用降解措施前后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模型计算等方法研究PAHs的降解过程,其结果常互相矛盾,或不能真实反映复杂的实际环境。本文应用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农田土壤中PAHs的植物降解过程进行定量表征,采集了某地农田表土作为供试土壤,选择玉米作为供试作物,开展了作物对土壤中PAHs降解及消除过程的研究。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所用的玉米原始土及分4批收集的空白土、根际土、非根际土样品中16种PAHs的浓度总和(∑PAHs)平均分别为380.8 ng/g、(281.5±34.7)ng/g、(272.2±11.6)ng/g和(299.8±37.9)ng/g;玉米生长期间,各土壤样品的∑PAHs均比原始土壤有所下降,但除3环以下化合物(萘、苊烯、苊、芴、菲、蒽)外,其他化合物并未随玉米的生长表现出显著趋势。与玉米根、叶倾向于富集低环PAHs化合物相对应,可以判断植物对土壤中的低环化合物去除作用最为显著。各采样时期玉米根际土、非根际土和空白土壤样品中PAHs单体化合物的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在-34.31‰^-23.95‰之间,且除芘外的其他化合物的δ13C值随时间呈现逐步变轻的趋势,波动值位于-9.0‰^-0.6‰之间;本文对于PAHs单体化合物,尤其是4、5环化合物,在玉米降解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与浓度变化之间未发现明显关系。考虑3环以下的PAHs化合物更倾向于被降解和清除,且其碳、氢同位素分馏情况更容易被观察到,因此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更有助于探明该类单体PAHs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同位素技术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 植物降解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环境检测过程中单体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曦婕 倪天阳 +1 位作者 刘隆 黄艳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4期115-118,共4页
本文针对环境演变及环境变化过程中单体同位素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介绍单体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古环境研究和现阶段环境污染检测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得出该项技术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日益成熟,然而现有检测仪器的灵敏度是限制该技术发展... 本文针对环境演变及环境变化过程中单体同位素技术的应用进行综述。通过介绍单体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古环境研究和现阶段环境污染检测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得出该项技术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日益成熟,然而现有检测仪器的灵敏度是限制该技术发展的最大因素。因此,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检测仪器灵敏度来满足单体同位素分析技术在环境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单体技术 古环境 环境污染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溯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方登 李昆 +3 位作者 李科林 张盼伟 赵晓辉 刘晓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0-1423,共4页
为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溯源方法判断污染来源并加以控制是目前较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特征化合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及在POPs溯源方面的相... 为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溯源方法判断污染来源并加以控制是目前较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特征化合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及在POPs溯源方面的相关应用,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在线同位素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溯源 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 特征化合物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受体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