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位成矿概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梅友松 汪东波 +1 位作者 黄浩 刘国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14,共12页
同位成矿是指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矿种与不同矿种,同类型与不同类型相对稳定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规律的总称。提出了同位成矿是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矿田)形成的宏观机制;讨论了同位成矿的边界条件,只有在边界... 同位成矿是指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同时代与不同时代,同矿种与不同矿种,同类型与不同类型相对稳定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规律的总称。提出了同位成矿是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矿田)形成的宏观机制;讨论了同位成矿的边界条件,只有在边界条件以内才有可能形成大矿;阐述了同位成矿的某些特点;划分了同位成矿的类型。并指出同位成矿可能与幔流柱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成矿 边界条件 矿床 矿种 成矿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同位成矿与找矿 被引量:21
2
作者 梅友松 汪东波 +2 位作者 金浚 刘国平 邵世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0,共6页
同位成矿概要部分论述了同位成矿的前提与大矿、富矿形成的关键及同位成矿的特征与类型 ;找矿规律概要部分论述了矿区 (矿集区 )级的有关找矿规律及具体部位的有关找矿规律。
关键词 同位成矿 找矿规律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成矿作用的概念、类型与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汪东波 梅友松 刘国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00-704,共5页
同位成矿作用系指在同一成矿空间内,循时间序列,伴随地质演化的进程,某种元素、元素组合的多期富集成矿、叠加和定位作用过程的总称。以铜多金属矿床为例,初步厘定了同位成矿作用的类型(异时单期同位成矿、异时多期同位成矿、同时... 同位成矿作用系指在同一成矿空间内,循时间序列,伴随地质演化的进程,某种元素、元素组合的多期富集成矿、叠加和定位作用过程的总称。以铜多金属矿床为例,初步厘定了同位成矿作用的类型(异时单期同位成矿、异时多期同位成矿、同时多型同位成矿)、剖析了同位成矿作用的边界条件(丰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稳定且长期活动的热中心及迁移通道、优化的成矿系统结构和局部适宜的沉积环境),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同位成矿作用与区域地幔成分的不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成矿作用 铜多金属矿床 地幔喷流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铜的“同位成矿”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汪东波 梅友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22-224,共3页
近年来铜矿床成矿机制研究表明,单一地质作用过程很难形成重要的铜的工业矿床;多成因、多来源、多阶段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虽然铜矿化与成矿环境关系密切,且成矿环境随时间而变化,但往往同一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生多期不同类型的... 近年来铜矿床成矿机制研究表明,单一地质作用过程很难形成重要的铜的工业矿床;多成因、多来源、多阶段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虽然铜矿化与成矿环境关系密切,且成矿环境随时间而变化,但往往同一地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生多期不同类型的铜矿化,如昆阳裂谷“四层楼”铜矿化序列、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中条山铜矿化带、加拿大科迪勒拉铜矿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同位成矿 地幔不均一性 幔流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规律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梅友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4,共12页
文章特为庆祝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内容分3个部分:(1)有色金属矿床成矿分区。论述了重要有色金属(含贵金属)矿床共生组合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大陆地壳基底岩层成分分区与后生金属矿床成矿分区的关系;在钾含量高低不... 文章特为庆祝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内容分3个部分:(1)有色金属矿床成矿分区。论述了重要有色金属(含贵金属)矿床共生组合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大陆地壳基底岩层成分分区与后生金属矿床成矿分区的关系;在钾含量高低不同的岩石系列环境中金属矿床产出特点。(2)金属域边缘线性构造成矿相关问题概述。在成矿分区所形成的金属域内,重要有色金属矿床产出特点概括地说是,在空间上产于地质(构造)体的转化(过渡)部位,在时间上形成于成矿地质过程的转化时期,定位于有利的转化界面附近。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成矿(区)带产出特点和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产出的构造等。(3)同位成矿及其找矿意义。论述了幔源与壳源在地壳中形成的岩浆房作用下,特别是在上地壳下部产出的影响地域广、关系矿种多的岩浆房和含矿热卤水库的作用下,在陆壳基底成分的支配和影响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具有成矿与保存最佳条件的配置和协同作用,就可产生同位成矿作用,进而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分区 边缘线型构造成矿 同位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sis of Qujiashan manganese deposit, Shaanxi Province: constraints from ge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ic evidences 被引量:3
6
作者 WANG Zi-yong HAN Run-sheng +2 位作者 REN Tao WU Yong-tao LI Hu-ji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516-3533,共18页
The Qujiashan manganes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Longmen-Daba fold belt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The layered ore bodies are distributed within the purple-red calcareous shale. Qujiashan is a hi... The Qujiashan manganes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Longmen-Daba fold belt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The layered ore bodies are distributed within the purple-red calcareous shale. Qujiashan is a high-grade w(MnO)=8.92% to 18.76%) manganese deposit with low-phosphorus w(P2O5)=0.08% to 0.16%) content. It also has a low total REEs contents(with an average of 101.3×10-6), and has inconspicuous Ce(0.81 to 1.29) and Eu(1.00 to 1.25) anomalies. lg(Ce/Ce*) values are from-0.02 to 0.11. The ores have high SiO2/Al2O3 and Al/(Al + Fe + Mn) ratios. In figures of Fe–Mn–[(Ni+Cu+Co)×10] and lgU–lgTh, all samples show that hydrothermal exhalative fluid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mineralisation. The δ13CPDB and δ18OSMOW values of eight ore samples are from-20.7‰ to-8.2‰(with an average of-12.4‰) and from 14.3‰ to 18.7‰(with an average of 17.0‰), respectively. Thes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ic features indicate that hydrothermal fluids derived from deep earth are participation in the metallogenic process, which is also supported by high paleo-seawater temperatures varying from 47.08 to 73.98 °C. Therefore, th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s show that the Qujiashan deposit formed from submarine exhalative hydrothermal sedim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anese deposit element geochemistry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GENESIS Qujiashan manganese depos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