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庆红 张睿 +5 位作者 黄炳军 于文杰 蔡凤坤 冯秀春 李冰岩 朴正吉 《吉林林业科技》 2014年第6期28-29,共2页
丑鸭、斑脸海番鸭和蛇雕在吉林长白山保护区未有分布记录。2011年5月28日、5月31日,在漫江黑河水库上游见到1只丑鸭雄性个体;2010年10月15日,在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发现1只斑脸海番鸭雄性个体;2005年9月23日和2011年6月8日,分别在长... 丑鸭、斑脸海番鸭和蛇雕在吉林长白山保护区未有分布记录。2011年5月28日、5月31日,在漫江黑河水库上游见到1只丑鸭雄性个体;2010年10月15日,在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发现1只斑脸海番鸭雄性个体;2005年9月23日和2011年6月8日,分别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羊岔头道白河岸老龙头山和头道白河上空见到1只蛇雕,填补了长白山保护区鸟类分布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丑鸭 斑脸海番鸭 蛇雕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
《吉林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F002-F002,共1页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总面积196465hm^2,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县,东南与朝鲜毗邻。长白山是东北地区最高峰,自云峰海拔2691m,山体纵横总面积8000余km^2。长白山保护区内自...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总面积196465hm^2,地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安图县和白山市的抚松县,长白县,东南与朝鲜毗邻。长白山是东北地区最高峰,自云峰海拔2691m,山体纵横总面积8000余km^2。长白山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风景绮丽壮观,是欧亚大陆东端典型的自然综台体.具有极高的保护、科研和旅游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白头鹎
3
作者 陈阳 张淼 +3 位作者 王波 燕红 张超凡 马琼芳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3-35,共3页
2022年5月7日,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址岛阔叶人工林内观察并拍摄到2只小型鸟类,经查阅相关图鉴及检索确定为白头鹎,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
关键词 白头鹎 分布 新记录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疣鼻天鹅
4
作者 张淼 王波 +3 位作者 陈阳 燕红 张超凡 马琼芳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2-43,共2页
2024年4月2日,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湖泊监测并拍摄到3只成年疣鼻天鹅,经检索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分布新记录。
关键词 疣鼻天鹅 分布 新记录 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设计研究——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5
作者 高雪霏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2-36,共5页
本文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探索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设计方法与策略。通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鸟类多样性以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设计建议,包括功能分区、水体设计、生境岛... 本文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探索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设计方法与策略。通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鸟类多样性以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设计建议,包括功能分区、水体设计、生境岛设计、植被恢复设计、食源区设置等,旨在为类似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栖息地 湿地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退化型湿地生态修复研究--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6
作者 高雪霏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7-30,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保护与修复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排水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这一重要主题,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水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了多目标修复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哈泥国家级...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保护与修复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排水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这一重要主题,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水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了多目标修复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直带土壤—植物系统中Pb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白军红 欧阳华 +1 位作者 王庆改 王春梅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9-423,共5页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直带土壤-植物系统中Pb元素含量的水平变异和垂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垂直带土壤Pb含量均在25mg/kg以上,且各土壤带Pb的平均含量与其变异程度相反,棕色针叶林土Pb平均含量最低但变异最大,而山地生草...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垂直带土壤-植物系统中Pb元素含量的水平变异和垂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垂直带土壤Pb含量均在25mg/kg以上,且各土壤带Pb的平均含量与其变异程度相反,棕色针叶林土Pb平均含量最低但变异最大,而山地生草森林土Pb平均含量最高但变异最小;垂直带植物Pb含量均低于克拉克值,与垂直带土壤Pb含量高低基本相吻合,但其变异以高山苔原带变异最大,岳桦林带变异最小;植物Pb含量垂直分异显著高于土壤Pb含量,变异系数达89.76%;植物对Pb的富集能力依植物种类及器官不同而异;成土母质和母岩、土壤pH值、有机质及土壤质地是影响Pb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变异特征 土壤-植物系统 垂直带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立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9-91,共3页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定位就是生态旅游。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拥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旅游资源有其独特性和珍贵性,但旅游开发必须借鉴国内外生态旅游经验和教训,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开展长白山生态旅游。
关键词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旅游开发 旅游定位 旅游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43年未发生森林火灾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植 李树学 《吉林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25-26,共2页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区以来连续 43年未发生森林火灾。本文基于历年来森林防火经验对其进行剖析 ,全面分析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和成绩的来之不易 ,同时认真总结过去 。
关键词 长白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火灾 森林防火 扑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锋敏 杨敬爽 +3 位作者 郭小萌 张萌 程爽 李明远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38,42,共4页
本文简述了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其自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现状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规划对策探讨——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雍翎 温晓诣 张国全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2期61-68,共8页
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的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相应规划策略。首先提出外围地区的发展应树立以生态为导向的核心发展理念,根据... 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的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相应规划策略。首先提出外围地区的发展应树立以生态为导向的核心发展理念,根据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时空关系,提出外围地区应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与其共同打造生态共享、文化包容的生态命运共同体,然后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修复与保护、生态城镇建设发展、城镇建设生态指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对策,以寻求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经济发展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区 规划对策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月斌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6-66,65,共2页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中段在I960年4月就建立了长白山保护区.是中国建立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是一个年轻的、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长白山是一...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中段在I960年4月就建立了长白山保护区.是中国建立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长白山是一个年轻的、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岩台地、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锥体三大部分构成.长白山是一座复合式盾状的休眠火山(距最近一次喷发时间约3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保护区 玄武岩台地 火山地貌 休眠火山 东南部 吉林 复合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蕨类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丽杰 金慧 +2 位作者 赵莹 尹航 贾翔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期44-45,共2页
蕨类植物株形千姿百态,叶色大多青翠碧绿,孢子囊群奇特,根状茎多样,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和利用价值。而且观赏蕨类种类多样,如铁线蕨、肾蕨、阴石蕨、翠云草、江南星蕨等。基于此,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筛选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蕨类植物株形千姿百态,叶色大多青翠碧绿,孢子囊群奇特,根状茎多样,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和利用价值。而且观赏蕨类种类多样,如铁线蕨、肾蕨、阴石蕨、翠云草、江南星蕨等。基于此,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筛选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赏蕨类植物,分析观赏蕨类的园林应用原则以及绿化使用的主要形式,探讨了该类植物绿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应用措施,为其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观赏蕨类 园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和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爽 郑靓 +1 位作者 郎国良 翁嘉笏 《吉林林业科技》 2021年第5期22-24,27,共4页
基于吉林省柳河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三岔子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界线,利用ArcGIS软件,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林地占保护... 基于吉林省柳河县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三岔子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界线,利用ArcGIS软件,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林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97%,森林覆盖率为93%。保护区森林资源以天然林为主,乔木林以阔叶混交林为主。林地活立木公顷蓄积相对较高,乔木林中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所占比例较大,林木处于快速生长阶段,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正在提升。保护区内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灌木林地面积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典型性,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开发较低,部分区域仍保持着原始林分,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和生态系统监测。保护区内居民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资源现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阳涛 张超凡 +2 位作者 何春光 孙立国 盛连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2018年6—10月,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期间,对大龙湾及邻近的三角龙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龙湾水华是由单一的鼓藻属(Cosmarium)群落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绿藻水华,水华... 2018年6—10月,在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期间,对大龙湾及邻近的三角龙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龙湾水华是由单一的鼓藻属(Cosmarium)群落大量繁殖所形成的绿藻水华,水华爆发期间大龙湾总藻类细胞密度为24.2~27.9万个/L,较邻近三角龙湾高2个数量级;同时,大龙湾水体总氮浓度和水体电导率均明显升高.大龙湾水华爆发期间总氮浓度为0.17~0.41 mg/L,水体电导率为0.3~0.95 m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玛珥湖 水华 鼓藻 大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评估
16
作者 汪爽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7期122-125,共4页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头道松花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野生笃斯越桔与藓类沼泽湿地及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本文通过对其自然属性和生...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头道松花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中华秋沙鸭及其栖息地、野生笃斯越桔与藓类沼泽湿地及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本文通过对其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分析,认定其符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评估标准。根据评价结果和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为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头道松花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属性 生态价值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三种有蹄类动物冬季日活动节律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邱宝鸿 孟庆礼 +2 位作者 金哲军 姜权 王超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1-336,共6页
2016—2020年冬季,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兽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相对丰富度较高的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canadensis)和狍(Capreolus pygargus)3种有蹄类动物的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1)野猪日活动节... 2016—2020年冬季,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兽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相对丰富度较高的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canadensis)和狍(Capreolus pygargus)3种有蹄类动物的日活动节律。结果显示:(1)野猪日活动节律为典型的昼行性,活动曲线呈单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14:00—16:00;马鹿和狍日活动节律则具有一定的晨昏性,其中马鹿2个主要活动高峰出现在06:00—08:00和14:00—16:00,狍出现在06:00—08:00和16:00—18:00,且峰值出现在06:00—08:00。(2)在日活动时间分配上,野猪以移动行为最多(60.1%),其次是觅食行为(35.0%);马鹿和狍则以觅食行为最多(48.4%,50.3%),其次是移动行为(34.8%,35.1%)。(3)野猪和2种鹿科(Cervidae)动物之间的2种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有蹄类动物的行为模式和特点,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有蹄类动物的行为生态研究及物种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蹄类动物 日活动节律 红外相机技术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佰策 梁东 +1 位作者 于化成 张雪莹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14-16,19,共4页
为了解吉林龙湾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动态,本文采用4 mm网孔的网袋对保护区蒙古栎和核桃楸凋落物进行12个月主场及客场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截至到本试验结束分解12个月时,蒙古栎凋落物主场和客场分解速率分别为17.28%和24.90%,核桃... 为了解吉林龙湾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动态,本文采用4 mm网孔的网袋对保护区蒙古栎和核桃楸凋落物进行12个月主场及客场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截至到本试验结束分解12个月时,蒙古栎凋落物主场和客场分解速率分别为17.28%和24.90%,核桃楸凋落物主场和客场分解速率分别为19.62%和23.34%。蒙古栎凋落物5月、7月和10月的主场分解速率均低于客场分解速率。核桃楸凋落物5月的主场分解速率高于客场分解速率,7月和10月的主场分解速率低于客场分解速率。蒙古栎和核桃楸凋落物5月、7月和10月主场效应系数<0。蒙古栎和核桃楸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为负效应,主要原因是分解者的特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凋落物 分解速率 主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姚桂萍 《林业勘查设计》 2009年第4期33-36,共4页
论述了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目前向海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向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利用的科学对策。
关键词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类型 湿地保护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1
20
《吉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为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面积35.4万公顷。1990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在原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批准建立了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面积114.5万公顷,成为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保... 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2年,为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面积35.4万公顷。1990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在原吉林市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基础上批准建立了吉林省松花江三湖保护区,面积114.5万公顷,成为东北地区面积最大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松花江三湖保护区 吉林 人民政府 东北地区 松花湖 吉林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