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平安农业科学院大豆所大豆研究工作报告
1
作者 田佩占 《大豆通报》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吉林省平安农业科学院大豆所 大豆 科学研究 工作报告 育种 区域试验 2003年 200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大豆研究团队简介 被引量:1
2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大豆研究团队(农业农村部杂交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一直从事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及基础研究工作,团队首席专家为张春宝研究员。该团队于1993年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995年实现“三系”配套,2002年审...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大豆研究团队(农业农村部杂交大豆育种重点实验室),一直从事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及基础研究工作,团队首席专家为张春宝研究员。该团队于1993年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995年实现“三系”配套,2002年审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大豆 大豆育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基础研究工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三系 杂种优势利用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大豆研究中心
3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杂交大豆研究始于1983年,由杂交大豆的创始人一孙寰研究员创建的杂交大豆研究室历经10年艰苦研究,于199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995年实现栽培大豆“三系”配套。现已育成稳定的不育系... 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杂交大豆研究始于1983年,由杂交大豆的创始人一孙寰研究员创建的杂交大豆研究室历经10年艰苦研究,于1993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995年实现栽培大豆“三系”配套。现已育成稳定的不育系和保持系近200对,恢复系180余个。建立了杂交大豆育种技术体系,使杂交大豆的选育程序化。2002年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并通过吉林省审定,“杂交豆2号”和“杂交豆3号”也分别于2006-2008年通过吉林省审定,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杂交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吉林省农科院 育种技术体系 栽培大豆 研究室 研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4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是“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吉林分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设有杂交大豆、大豆育种 、种质资源、大豆栽培等7个研究室,高级研究人员17人。
关键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杂交大豆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大豆育种 种质资源 研究人员 分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新审定的大豆新品种
5
作者 陈艳 《农村科学实验》 2011年第3期8-11,共4页
吉育96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特征特性:1.种子性状: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无色,百粒重19.6克。
关键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 新品种 审定 选育单位 种子性状 百粒重 籽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新审定的大豆品种
6
作者 陈艳 《农村科学实验》 2012年第3期9-12,共4页
长农25大豆 选育单位: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特征特性:1.籽粒性状:籽粒近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18.1克。2.植株性状: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白花、灰毛,株高109.6厘米,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17—19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 长农25大豆 选育单位:长春市农业科学院特征特性:1.籽粒性状:籽粒近椭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18.1克。2.植株性状:亚有限结荚习性,尖叶、白花、灰毛,株高109.6厘米,主茎型结荚,主茎节数17—19个,三粒荚多,荚熟时呈浅褐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亚有限结荚习性 吉林省 审定 籽粒性状 农业科学院 选育单位 植株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大豆新品种 被引量:1
7
《农村科学实验》 2006年第4期12-17,共6页
1.
关键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大豆 新品种 研究中心 选育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73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7
8
作者 富健 孟凡钢 +1 位作者 王新风 马巍 《农业科技通讯》 2006年第8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高油大豆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栽培要点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选育 部分地区 研究中心 中早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金源5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吉利 朱海芳 +4 位作者 闫洪睿 张雷 鹿文成 贾鸿昌 韩德志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12期158-158,共1页
大豆新品种金源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2003年将(黑交83-889×美丁)F2风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卫星半个月进行宇宙射线辐照处理,后经选育而成。适应区域为黑龙江省、内蒙古呼盟、吉林省敦化市、新疆北屯和阿尔泰市等北方... 大豆新品种金源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2003年将(黑交83-889×美丁)F2风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卫星半个月进行宇宙射线辐照处理,后经选育而成。适应区域为黑龙江省、内蒙古呼盟、吉林省敦化市、新疆北屯和阿尔泰市等北方春大豆早熟区。2010~2011年参加国家北方大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84.0kg·hm-2,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787.0kg·hm-2,较对照黑河43增产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 大豆 吉林省敦化市 区域试验 早熟区 适应区域 栽培技术 农业科学院 返回式 北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技术研究获得创新性成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历延芳 赵丽梅 《中国蜂业》 2014年第2期13-13,共1页
为了攻克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的技术难关,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并组成以葛风晨研究员为首的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试验组,经过13年的研究试验,终于完成了“探索引诱剂驯化蜜蜂为田间和网室杂交大豆授粉... 为了攻克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的技术难关,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合作研究,并组成以葛风晨研究员为首的蜜蜂为杂交大豆授粉试验组,经过13年的研究试验,终于完成了“探索引诱剂驯化蜜蜂为田间和网室杂交大豆授粉技术的研究”,获得了创新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粉技术 杂交大豆 蜜蜂 创新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科学研究所 研究试验 试验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202选育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旭红 王跃强 +5 位作者 张云峰 孟凡凡 郑宇宏 孙星藐 王明亮 王曙明 《大豆科技》 2013年第3期79-79,共1页
吉育20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3年以美国品种 A1900为母本、日本品种 suzu?maru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公交2003-305,其主要特点是超高油(25.31%)、高产和早熟。该品种于2012年... 吉育20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3年以美国品种 A1900为母本、日本品种 suzu?maru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公交2003-305,其主要特点是超高油(25.31%)、高产和早熟。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12011。2009—2011年区域试验3年平均产量2873.1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7%。3年区域试验有9个点次表现增产,3个点次减产,最高产量达4342.5 kg/hm2,表明该品种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2011年参加吉林省生产试验,6个承试点,有4个点表现增产,2个点略减产,平均产量2433.3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7.5%。该品种属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16 d,需≥10℃活动积温2400℃以上。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白花、灰毛,株高86 cm,主茎节数16个,主茎型,荚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17.2 g。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吉育202粗脂肪含量25.31%,粗蛋白质含量33.29%。网室内人工摩擦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和3号株系;中感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褐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抗大豆食心虫。吉育202适于吉林省吉林、白山、延边等早熟区以及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中上等肥力土地种植,5月上旬播种,每公顷播种量60 kg,每公顷保苗22~24万株。条播,株距8 cm左右。每公顷施20 t有机肥作底肥,施150 kg磷酸二铵作种肥。生育期间注意防治大豆蚜虫,8月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生育期间尤其是鼓粒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大豆 选育报告 新品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大豆花叶病毒 亚有限结荚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超高产大豆实现亩产326.2公斤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远明 《大豆科技》 2008年第6期4-4,共1页
关键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超高产大豆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科学研究所 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大豆育种协作网正式建立
13
作者 钟鹏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9-719,共1页
关键词 大豆育种 协作网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北方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生物技术中心 吉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审定的大豆新品种
14
作者 陈砚 《农村科学实验》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平安豆49号 选育单位:吉林省平安农业科学院。 特征特性:1.种子性状: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克。
关键词 新品种 大豆 审定 农业科学院 选育单位 种子性状 吉林省 百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专家鉴定
15
作者 李远明 《大豆通报》 2006年第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超高产技术 专家鉴定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 项目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研究员 鸡西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您介绍我省新审定的大豆
16
作者 陈砚 《农村科学实验》 2007年第3期7-9,共3页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特征特性: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厘米.尖叶、白花、灰毛。主茎型.秆强不倒伏。结荚密集,四粒荚多,荚成熟时呈浅褐色。脂肪含量23.03%.蛋白质含量37.69%。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18...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 特征特性: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厘米.尖叶、白花、灰毛。主茎型.秆强不倒伏。结荚密集,四粒荚多,荚成熟时呈浅褐色。脂肪含量23.03%.蛋白质含量37.69%。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18天.需≥10℃积温2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亚有限结荚习性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审定 蛋白质含量 选育单位 脂肪含量 早熟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豆辐射育种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王彬如先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维广 《大豆科技》 2012年第5期3-3,共1页
王彬如(1926-2010),籍贯山东省莱芜市,研究员,民盟盟员。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先后在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原黑龙江省农科所作物育种系(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 王彬如(1926-2010),籍贯山东省莱芜市,研究员,民盟盟员。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先后在原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现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原黑龙江省农科所作物育种系(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种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历任课题主持人、育种一室主任、农业部大豆专家顾问组成员等职务。在30多年的育种工作中,主持育成并推广了27个优良大豆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辐射育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科学研究所 开拓者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遗传育种 育种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全国优势力量开展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保持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18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6-996,共1页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大豆单产、改良大豆品质、强化大豆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提高大豆单产、改良大豆品质、强化大豆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及强优势杂交种创制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大豆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第一批启动项目,项目牵头单位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共有南京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大学等11家单位参加。该项目以创制高制种产量、强优势杂交种为目标,充分利用我国大豆资源优势,采用常规育种、分子育种等技术手段,创制优良亲本;发掘并创建杂种优势群及其利用模式,提高选育效率;优化亲本、传粉媒介及环境的合理配置,降低制种成本;预计通过项目实施可大幅度提升大豆单产和效益,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利用 大豆品质 国际领先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二0一三年度总结会在长春召开
19
作者 孟凡凡 宋雯雯 王曙明 《大豆科技》 2014年第1期18-19,共2页
2014年1月7日至9日,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承办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度总结会”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会议室召开。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组成员、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部分... 2014年1月7日至9日,由国家大豆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承办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度总结会”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会议室召开。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顾问专家组成员、岗位科学家、综合试验站站长、部分团队成员、吉林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等共计115人参加了会议。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技术合作处许宁同志,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科教处杨忠群副处长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吉林省农科院罗振锋副院长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 大豆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长春 吉林省农科院 农业委员会 研发中心 技术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国审大豆品种(一)
20
《农业科技通讯》 2013年第12期260-260,共1页
(1)金源55号,同审豆2013001,(黑交83—889/美丁)的F2代卫星搭载辐射选育,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21吉育204,国审豆2013002,A3127/吉育58,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3)龙豆5号,围审豆2013003,黑农51/合01—... (1)金源55号,同审豆2013001,(黑交83—889/美丁)的F2代卫星搭载辐射选育,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21吉育204,国审豆2013002,A3127/吉育58,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3)龙豆5号,围审豆2013003,黑农51/合01—105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 作物育种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品种 辐射选育 卫星搭载 F2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