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东部山区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付世萃 张大伟 +3 位作者 谢朋 王东娜 林永红 王增梅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114-114,共1页
红松是吉林东部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文章从地类选择、整地、苗木选择、造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吉林东部山区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关键词 吉林东部山区 红松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特色城镇空间形态设计浅析——以延吉市为例
2
作者 韦宝畏 孔石林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5期15-15,52,共2页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特色风貌缺失的问题日益加剧.在总结吉林东部城镇空间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领域圈模型"理论,从区域空间、廊道空间和节点空间三方面,对延吉市特色空间形态设计进行了初步构想,以期能对吉林东...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特色风貌缺失的问题日益加剧.在总结吉林东部城镇空间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领域圈模型"理论,从区域空间、廊道空间和节点空间三方面,对延吉市特色空间形态设计进行了初步构想,以期能对吉林东部地区塑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镇空间形态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 城镇形态 延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山区文冠果育苗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纪俊清 冯景文 +1 位作者 刘振泉 刘庆文 《吉林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60-60,共1页
文冠果是中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本文从种子采集、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文冠果在吉林东部山区的育苗技术。
关键词 吉林东部山区 文冠果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地区多金属矿的矿体分布规律及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景臣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第14期55-55,57,共2页
吉林东部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陆运动后的吉黑隆起带,由于这种特殊的地质背景,吉林东部成矿条件十分优越,矿产资源产量大、种类丰富。其中以金、铜矿产最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区。因而,研究吉林省东部地区多金属矿的矿... 吉林东部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陆运动后的吉黑隆起带,由于这种特殊的地质背景,吉林东部成矿条件十分优越,矿产资源产量大、种类丰富。其中以金、铜矿产最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金、铜矿产区。因而,研究吉林省东部地区多金属矿的矿体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吉林东部地质条件入手,分析了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以及分布规律,同时对该地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地区 金属矿 矿体分布规律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分析
5
作者 任鹏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5期111-112,共2页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汇总了吉林东部中生代有色金属矿产资料信息,通过综合研究总结了吉林东部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本文研究成果认为该区域中生代成矿作用可分为印支晚期Cu-Ni成矿作用、燕山晚期Cu-WAu-Ag多金属金矿作用和燕山早...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汇总了吉林东部中生代有色金属矿产资料信息,通过综合研究总结了吉林东部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作用。本文研究成果认为该区域中生代成矿作用可分为印支晚期Cu-Ni成矿作用、燕山晚期Cu-WAu-Ag多金属金矿作用和燕山早期Cu-Pb-Zn-Au-Ag-Sb-W-Mo等多金属成矿作用,其成矿时间集中于燕山早期(180Ma^160Ma)和燕山晚期(130Ma^110Ma),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区域找矿勘查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 中生代 金属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东部山区紫苏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方法
6
作者 赵建卓 李奎伟 +5 位作者 楚建民 潘成江 毕连勇 郑加城 卢清泉 卜宪新 《吉林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44-45,共2页
本文介绍了紫苏育苗、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和紫苏籽采收技术要点。
关键词 吉林东部山区 紫苏 育苗 栽培 田间管理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山区蜱种分布及蜱传病原概况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天 韩金成 +5 位作者 王洋 梁喜植 Seong-Yoon Kim 杜宏鑫 李基旭 薛书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蜱虫作为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大部分寄生于哺乳动物、爬行类等脊椎动物体表,其身上携带的大量病原体通过叮咬人畜给宿主带来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吉林省东部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充沛,适宜野生动物栖息,为... 蜱虫作为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大部分寄生于哺乳动物、爬行类等脊椎动物体表,其身上携带的大量病原体通过叮咬人畜给宿主带来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吉林省东部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充沛,适宜野生动物栖息,为蜱虫的存活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此外,吉林省东部山区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北部地区,给境外蜱传疾病传入该地区提供了条件。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主要蜱种及蜱传病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吉林省东部山区现有蜱种分布及蜱携带主要病原检测的研究成果,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制定相关蜱传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山区 蜱种 蜱传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深翻还田对吉林省东部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胜群 高士波 +1 位作者 王小影 宋凤斌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秸秆深翻还田显著影响土壤性状,但作为玉米秸秆还田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深翻还田是否影响玉米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地区秸秆深翻还田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鸿福玉1号,德美亚1号,先达10... 秸秆深翻还田显著影响土壤性状,但作为玉米秸秆还田的重要方式之一,秸秆深翻还田是否影响玉米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本文研究了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地区秸秆深翻还田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鸿福玉1号,德美亚1号,先达101和先玉1219)苗期地上部和根系性状,包括玉米幼苗的株高、根系数量、绿叶面积、叶片SPAD值以及干物质质量等。研究结果显示,与未秸秆深翻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深翻还田条件下4个供试玉米品种幼苗的株高、先达101和先玉1219地上部干物重以及德美亚1号的根系数量均显著增加。而4个品种玉米叶片的绿叶面积和SPAD值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深翻 玉米 吉林东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白浆土施用农家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武巍 方向前 +1 位作者 蔡玉红 魏春雁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22-22,24,共2页
分析白浆土农家肥不同施用处理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施农家肥的地块,土壤速效养分高于间隔1年施农家肥、多年不施农家肥的地块。施农家肥的地块玉米产量比长期不施农家肥的地块显著增产,比间隔施农家肥地块有增产,... 分析白浆土农家肥不同施用处理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年施农家肥的地块,土壤速效养分高于间隔1年施农家肥、多年不施农家肥的地块。施农家肥的地块玉米产量比长期不施农家肥的地块显著增产,比间隔施农家肥地块有增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肥处理 白浆土 产量 吉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白浆土种植不同玉米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瑞荣 方向前 +5 位作者 滕占春 张文君 张秀云 杨宝君 乔志一 钟彦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36-36,38,共2页
对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结果分析,银河33、银河156、齐丹1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0 835.8、10 457.6、9 954.6 kg/hm^2,它们的千粒重也最高,其商品粮的质量较好,为该区域玉米生产... 对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生育期、叶片生长速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结果分析,银河33、银河156、齐丹1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0 835.8、10 457.6、9 954.6 kg/hm^2,它们的千粒重也最高,其商品粮的质量较好,为该区域玉米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产量 白浆土 坡耕地 吉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坡耕地氮磷钾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雷 鞠红艳 +5 位作者 佟殿文 权永生 庄文君 刘盛虹 赵洪祥 方向前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3期20-21,共2页
针对玉米生产中出现养分不平衡的现状,在吉林省东部桦甸市坡耕地上开展养分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坡耕地玉米收获穗数达到5.6万穗/hm^2,得出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69.93、100.60、87.61 kg/hm^2;玉米最经济氮、磷、... 针对玉米生产中出现养分不平衡的现状,在吉林省东部桦甸市坡耕地上开展养分平衡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坡耕地玉米收获穗数达到5.6万穗/hm^2,得出最高产量时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69.93、100.60、87.61 kg/hm^2;玉米最经济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48.92、96.75、85.54 kg/hm^2。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玉米生产中,在保证收获穗数5.6万穗/hm^2的基础上,应用最经济氮、磷、钾肥施用量是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平衡施肥 产量 产值 坡耕地 吉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环境影响下的吉林省东部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形态肌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春艳 程善祥 +1 位作者 许佳琪 张艺源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期200-202,共3页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逐步提高,越来越需要重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吉林省东部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利用卫星地图对其进行宏观的观察与分析,重点研究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可以看出,在...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逐步提高,越来越需要重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吉林省东部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利用卫星地图对其进行宏观的观察与分析,重点研究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山体阻隔、水体限制、山体走向引导和水体走向引导等地理环境的作用力下,村落在选址、规模及分布形态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与催生,同时也体现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形态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关系。了解和认识这种适应关系,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优势,提高乡村地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吉林东部地区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区沟蚀成因分析及防治──兼析杏木流域沟蚀状况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晓鸿 代全厚 《吉林水利》 1998年第1期24-25,共2页
吉林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区沟蚀成因分析及防治──兼析杏木流域沟蚀状况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许晓鸿,代全厚吉林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区,属黑土边缘地区,是优良的农林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毁林开荒种地,再加上耕作措施与水土保持措... 吉林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区沟蚀成因分析及防治──兼析杏木流域沟蚀状况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许晓鸿,代全厚吉林省中东部低山丘陵区,属黑土边缘地区,是优良的农林业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毁林开荒种地,再加上耕作措施与水土保持措施严重脱节,使得水土流失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中东部 低山丘陵区 分析及防治 沟蚀 工程措施 坡耕地 耕作措施 开发与治理 土流失 侵蚀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3414”施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4
作者 杨宝君 方向前 +6 位作者 钟彦涛 王瑞荣 张文君 滕占春 乔志一 张秀云 赵凤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5期22-23,共2页
吉林省东部"3414"施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 180 kg/hm2、P2O5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最多,分别为8.0、13.8片;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分别为621粒、3 415.... 吉林省东部"3414"施肥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纯N 180 kg/hm2、P2O5105 kg/hm2、K2O 80 kg/hm2的处理在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最多,分别为8.0、13.8片;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最大,分别为621粒、3 415.5万粒/hm2、322 g;产量最高,为10 935.0 kg/hm2;去除化肥的投入,其纯收入还是最高,为15 976.0元/hm2。表明该处理N、P、K的配比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质生产和供给能力,促进玉米粒的形成,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因此,在吉林省东部种植玉米纯N、P2O5、K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80、105、80 kg/hm2,为该区域玉米优质高效生产、达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施肥 生物学性状 产量 产值 吉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中熟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15
作者 李忠芹 方向前 +4 位作者 曹文明 邱义图 杨宝君 付稀厚 刘金鹤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5期83-83,共1页
玉米是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分析玉米丰产高效生产,提出了影响吉林省东部中熟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为保证该区域玉米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中熟区 吉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坡耕地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杜佃河 方向前 +3 位作者 于钟富 吕端春 刘志友 王柄志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7期23-23,25,共2页
通过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玉米种植40 005、49 995、60 000、70 005、79 995株/hm2等5个不同处理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达70 005株/hm2时,玉米获得了最高产量,为吉林省东部坡耕地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产量 坡耕地 吉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湿润区坡地玉米经济施肥量研究
17
作者 武巍 方向前 +3 位作者 张之鑫 王巍巍 张国辉 蔡玉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8期27-28,31,共3页
通过对吉林省东部玉米的氮、磷、钾不同施肥量的研究,得出本地区最佳的经济施肥量即最经济施氮量为148.92 kg/hm^2;最经济施磷量为96.75 kg/hm^2;最经济施钾量为85.54 kg/hm^2。对该地区玉米氮、磷、钾的经济施用量提供技术支撑,对农民... 通过对吉林省东部玉米的氮、磷、钾不同施肥量的研究,得出本地区最佳的经济施肥量即最经济施氮量为148.92 kg/hm^2;最经济施磷量为96.75 kg/hm^2;最经济施钾量为85.54 kg/hm^2。对该地区玉米氮、磷、钾的经济施用量提供技术支撑,对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氮磷钾 经济施肥量 吉林东部湿润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气象因子与玉米延迟型冷害的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静 张继权 +3 位作者 李颖 郭恩亮 冯玉 王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6-272,共7页
基于1980—2014年吉林东部地区逐日气象数据和玉米种植资料,利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气候倾向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冷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对影响冷害的气象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近35年热量... 基于1980—2014年吉林东部地区逐日气象数据和玉米种植资料,利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气候倾向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冷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对影响冷害的气象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近35年热量条件有所改善,冷害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冷害受低温阴雨、早霜等天气影响表现为发生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冷害发生频率降低,中期降水异常增加,冷害强度增大,21世纪气温大幅提高,冷害少有发生,但不排除区域极端低温的可能;(2)吉林东部地区气候整体变暖且初霜日推迟,降水量南多北少,日照时数东升西降。而冷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规律为随着生育期推进冷害高频区逐渐由中部山区向高纬度延伸,即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成为冷害的高发区;(3)玉米在出苗—抽雄期受低温影响较大,冷害年气温受各气象因子的影响大小为降水量>日照时数>初霜日,尤其高海拔山区多阴雨寡照天气,易发生冷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害 气象因子 时空分布 吉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向前 边少锋 +7 位作者 柴寿江 孟祥盟 赵洪祥 张丽华 谭国波 杨粉团 付稀厚 吕瑞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6060-6061,共2页
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不适宜在坡耕地上播种玉米,而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几年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东部半... 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耕地中,坡耕地占70%以上,小型机械不适宜在坡耕地上播种玉米,而使用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通过近几年便携式施肥播种器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进行了应用效果的分析,为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 便携式播种器 播种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杏鲍菇玉米套作栽培技术
20
作者 王允林 高文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04年第4期27-28,共2页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雪茸、台湾平菇。其菌肉肥厚、菌柄和菌盖脆嫩,味道鲜美适口性好,被称为“平菇王”。因其具有杏仁香味,形似鲍鱼故称杏鲍菇。
关键词 吉林东部高寒山区 杏鲍菇 玉米 套作 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制种 出菇管理 采收 覆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