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众文化与吉本芭娜娜的创作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女作家吉本芭娜娜代表了当代日本文学中一种崭新的倾向 ,她在创作中并不刻意地思考所谓主流的东西 ,而是反复琢磨如何通过展现人之共性 ,触发心灵的共鸣去赢得读者。这种文学观直接带来了她作品的一大特色———“通俗性”。芭娜娜为实... 女作家吉本芭娜娜代表了当代日本文学中一种崭新的倾向 ,她在创作中并不刻意地思考所谓主流的东西 ,而是反复琢磨如何通过展现人之共性 ,触发心灵的共鸣去赢得读者。这种文学观直接带来了她作品的一大特色———“通俗性”。芭娜娜为实现通俗性而采取的主要手段是渲染情绪以及叙述语言的简洁化和口语化。与通俗性紧密相连的是商业性 ,二者都是大众文化的标志性特点。芭娜娜的创作以及读者对她的接受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 :文学创作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界限正日渐模糊 ,艺术作品和精神消费品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步缩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通俗性 商业性 大众文化 吉本芭娜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对吉本芭娜娜《鸫》内在性的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绚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7Z期30-31,共2页
哈桑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界定为"不确定的内在性",他认为"内在性"是对主体的内缩,是主体对客体(即对现实、环境和创造等)的内在适应。吉本芭娜娜是与村上春树和村上龙齐名的日本当代著名大众小说作家,本文通对... 哈桑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界定为"不确定的内在性",他认为"内在性"是对主体的内缩,是主体对客体(即对现实、环境和创造等)的内在适应。吉本芭娜娜是与村上春树和村上龙齐名的日本当代著名大众小说作家,本文通对其小说《鸫》中所体现的宿命策略、现实的消解、深度的消解以及语言的沉默等四个方面,来分析芭娜娜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内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本芭娜娜 后现代主义 内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本芭娜娜的作品创作手法解读
3
作者 张振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Z期47-48,共2页
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别具风格,语言基调低沉,围绕生命主题展开平面化论述,体现普通视角下的生活场景,写作风格深受年轻人喜爱。她能够将人性中最为柔软的部分付诸笔端,触碰到读者敏感的心灵。吉本芭娜娜的创作手法非常开放化,不单纯拘... 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别具风格,语言基调低沉,围绕生命主题展开平面化论述,体现普通视角下的生活场景,写作风格深受年轻人喜爱。她能够将人性中最为柔软的部分付诸笔端,触碰到读者敏感的心灵。吉本芭娜娜的创作手法非常开放化,不单纯拘泥于当下传统的写作模式。尽管选择的题材非常生活化,但是她利用多元化的手段丰富了作品,引导读者对生活与生命进行思考。本文通过解读吉本芭娜娜的创作手法,传递其独特的创作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本芭娜娜 作品 创作手法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妆浓抹总相宜——对徐小斌的《天鹅》与吉本芭娜娜的《鸫》的色彩解读
4
作者 曾波 靳明全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3,共4页
文章通过对《天鹅》与《鸫》两部小说中色彩运用的比较,分析当代中日两位女作家徐小斌与吉本芭娜娜对色彩运用手法的异同之处,并剖析其背后的中日文化因素,以期进一步挖掘中日文学中的色彩审美取向。
关键词 色彩审美 徐小斌 吉本芭娜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