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含量对激冷贫镍TiNi形状记忆合金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贺志荣 吴佩泽 +2 位作者 刘康凯 冯辉 王家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7-20,共4页
用激冷甩带法制备了Ti_(1-x)Ni_x(x=45%~49.8%)(原子分数)形状记忆合金(SMA)薄带,用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Ni含量对铸态及450℃、500℃退火态TiNi SMA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加热时,铸态和退火态Ti_(1-x)Ni_x(x=45%~49%)SMA... 用激冷甩带法制备了Ti_(1-x)Ni_x(x=45%~49.8%)(原子分数)形状记忆合金(SMA)薄带,用示差扫描量热仪研究了Ni含量对铸态及450℃、500℃退火态TiNi SMA薄带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加热时,铸态和退火态Ti_(1-x)Ni_x(x=45%~49%)SMA薄带发生A→M/M→A一阶马氏体相变;当Ni含量为49.8%时,铸态和退火态TiNi SMA薄带冷却时发生A→R→M两阶段相变,加热时发生M→A一阶段相变。随Ni含量增加,TiNi SMA薄带马氏体正、逆相变温度范围先增大后减小,Ni含量为48%时相变温度范围最宽。退火态比铸态TiNi SMA薄带相变温度范围窄。随Ni含量增加,TiNi SMA薄带马氏体正、逆相变温度升高,相变热滞增大。当Ni含量为49%时,SMA薄带的马氏体相变温度达最大值,当Ni含量为49.8%时马氏体相变温度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镍 TiNi合金薄带 形状记忆合金 相变 相变温度 热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温度对AZ31B镁合金薄带轧制的边裂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子健 赵红阳 +2 位作者 胡小东 王振敏 王立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4-38,共5页
在不同轧制温度对AZ31B镁合金薄板进行了温轧,对不同厚度板带的边裂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轧制试验研究了轧制温度对AZ31B镁合金薄带的边裂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薄板温轧边裂是由剪切变形引起的。随着轧制温度... 在不同轧制温度对AZ31B镁合金薄板进行了温轧,对不同厚度板带的边裂和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通过轧制试验研究了轧制温度对AZ31B镁合金薄带的边裂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合金薄板温轧边裂是由剪切变形引起的。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裂纹的深度和间隔都大幅度减小,孪晶数量减少,晶粒尺寸增大。在220℃轧制能够有效抑制边裂的产生,并得到较为理想的晶粒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薄带 轧制温度 边裂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薄带材对接搅拌摩擦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希靖 邓向斌 +2 位作者 赵青山 张亮亮 郁志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2-54,59,共4页
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实现铝合金薄带材的对接连接。利用搅拌摩擦焊对厚度为0.7、0.5、0.4 mm铝合金薄带材进行试验,改变参数对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优化。针对焊接时铝合金薄带材受力易变形的问题,测量焊接时铝合金薄带材的受力大小,确定焊... 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实现铝合金薄带材的对接连接。利用搅拌摩擦焊对厚度为0.7、0.5、0.4 mm铝合金薄带材进行试验,改变参数对搅拌摩擦焊工艺进行优化。针对焊接时铝合金薄带材受力易变形的问题,测量焊接时铝合金薄带材的受力大小,确定焊接薄带材的厚度极限和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用搅拌摩擦焊可以实现铝合金薄带材对接方式的连接。通过拉伸试验其力学性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断裂发生在热影响区,焊缝接头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薄带 对接 搅拌摩擦焊 工艺参数 塑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快速测定FeSiB非晶合金薄带中硅、硼、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瑶 李艳萍 +1 位作者 冯圣雅 李健靓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5年第4期56-59,共4页
提出了以自制的标准样品,采用单点法绘制校准曲线,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FeSiB非晶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的含量。对于4个FeSiB非晶合金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进行了10次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0.5%、1.3%~4.2%和0.2%... 提出了以自制的标准样品,采用单点法绘制校准曲线,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FeSiB非晶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的含量。对于4个FeSiB非晶合金薄带样品中硅、硼和铁进行了10次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0.5%、1.3%~4.2%和0.2%~0.4%。方法的分析结果与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化学重量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的测定值吻合较好。方法快速、简便,薄带样品无需制样,适用于FeSiB非晶合金薄带的快速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FeSiB非晶合金薄带 FeSiB合金 单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处理对快凝AlFe VSiNd纳米合金薄带微结构稳定性影响
5
作者 贾威 邓江宁 +1 位作者 张彤 曾梅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8-590,共3页
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研究了快凝Al Fe V Si Nd纳米晶合金薄带在超短电脉冲过程中 ,其内部微结构变化 ,并与等温退火处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 :超短电脉冲处理试样的相转变温度降低了 10 0℃ ,并且相转变后的第二相颗粒尺寸减小很多... 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研究了快凝Al Fe V Si Nd纳米晶合金薄带在超短电脉冲过程中 ,其内部微结构变化 ,并与等温退火处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 :超短电脉冲处理试样的相转变温度降低了 10 0℃ ,并且相转变后的第二相颗粒尺寸减小很多·这与非晶合金经超短电脉冲处理后晶化温度降低及晶粒细化的现象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微结构 超短脉冲 纳米合金薄带 稳定性 合金 Al-Fe-V-Si-Nd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Co-B-W合金薄带的结构和磁性
6
作者 吴春姬 王文全 +1 位作者 张金宝 侯志鹏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994,共4页
通过在Hf_(15)Co_(78)B_7合金中添加微量W的方法,制备Hf_(15-x)Co_(78)B_7W_x(x=0,1,2,3)快淬合金薄带,并利用磁性测量、X射线衍射、热磁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其磁性能、相组成和微结构.结果表明:Hf_(15)Co_(78)B_7合金中添加适量的... 通过在Hf_(15)Co_(78)B_7合金中添加微量W的方法,制备Hf_(15-x)Co_(78)B_7W_x(x=0,1,2,3)快淬合金薄带,并利用磁性测量、X射线衍射、热磁分析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其磁性能、相组成和微结构.结果表明:Hf_(15)Co_(78)B_7合金中添加适量的W可明显提高其矫顽力(HC);Hf_(13)Co_(78)B_7W_2薄带由Co_7Hf相及少量fcc-Co相组成,W原子进入Co_7Hf相的晶格中,使Co_7Hf相的Curie温度(TC)降低,磁晶各向异性场(Ha)增加;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15-xCo78B7Wx合金薄带 Co7Hf相 矫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基纳米晶合金薄带的压磁式压力传感器的研究
7
作者 石延平 臧勇 周庆贵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7-551,共5页
对一种利用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薄带作为敏感材料的新型压磁式压力传感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介绍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然后通过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温度变化对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对一种利用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薄带作为敏感材料的新型压磁式压力传感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介绍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然后通过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温度变化对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最大线性误差为2.22%(满量程),最大不重复误差为0.97%(满量程),未经放大的最大灵敏度为0.2073μV/Pa,零点每摄氏度温漂小于1.22%(满量程)。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以及测压范围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压磁效应 Fe基纳米晶合金薄带 静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急冷合金薄带与不锈钢接触反应行为分析
8
作者 张舟永 凌国平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9-112,118,共4页
用急冷Al-Cr合金薄带在201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含Al,Cr元素的涂层.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对界面进行了微观分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法(DTA)对薄带的组织结构及相转变进行了检测.同时还对反应机理... 用急冷Al-Cr合金薄带在201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含Al,Cr元素的涂层.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对界面进行了微观分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分析法(DTA)对薄带的组织结构及相转变进行了检测.同时还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720℃温度下,Cr元素含量高于8%(质量分数)的急冷Al-Cr合金薄带中含有Al45Cr7析出相,阻止了与不锈钢基体接触反应的进行;而8%Cr及以下的薄带可与基体发生反应,形成冶金结合.表面合金层由表及里依次为含Cr,Ni,Mn元素的FeAl3,Fe2Al5,FeAl等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铬合金薄带 201不锈钢 接触反应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r非晶合金薄带的高温拉伸蠕变研究
9
作者 洪凯 吴林 +2 位作者 蒋伟 吴继礼 张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309-4313,4323,共6页
以经典的二元非晶合金Cu_(50)Zr_(50)和Cu_(60)Zr_(40)薄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系统研究应力和温度对其接近玻璃转变温度(T_g)下的单轴拉伸蠕变性能的影响。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分别采用差式扫描热分析与动态力学分析测得... 以经典的二元非晶合金Cu_(50)Zr_(50)和Cu_(60)Zr_(40)薄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力学分析仪(DMA)系统研究应力和温度对其接近玻璃转变温度(T_g)下的单轴拉伸蠕变性能的影响。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分别采用差式扫描热分析与动态力学分析测得其玻璃转变温度。利用阿伦尼乌斯关系得到Cu_(50)Zr_(50)和Cu_(60)Zr_(40)非晶带材蠕变表观激活能分别为5.3eV和6.2eV,表明Cu-Zr非晶合金的拉伸蠕变变形与玻璃转变(α弛豫)相关。计算出蠕变应力指数n,发现n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最终接近1,表明Cu_(50)Zr_(50)和Cu_(60)Zr_(40)非晶在接近玻璃转变温度时蠕变变形趋向于牛顿粘性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r非晶合金薄带 高温拉伸蠕变 激活能 应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结晶退火4J6合金薄带的微观组织特征
10
作者 马瑛 杨爱民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对变形量为40%,厚度为1.8mm的冷轧4J6合金薄带施以不同温度相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处理,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条件下,冷轧4J6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和主要织构的演变规律以及晶界的取向差分布特... 对变形量为40%,厚度为1.8mm的冷轧4J6合金薄带施以不同温度相同保温时间的退火处理,采用金相组织观察,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条件下,冷轧4J6合金薄带的显微组织和主要织构的演变规律以及晶界的取向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小角晶界的取向差逐渐减小,晶界的取向差主要分布在55°~60°之间;高斯织构及黄铜织构所占比例逐渐减小,<110>//RD织构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4J6合金薄带 织构 晶界取向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退火温度下铁基薄带介观结构的AFM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文慧 方允樟 +1 位作者 施方也 吴锋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了铁基合金(Fe73.5Cu1Nb3Si13.5B9)薄带断口的介观结构。通过对310℃退火样品的观测,可以发现薄带的贴辊面区(SRFA)和自由面区(FFA)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结构差异;而540℃退火样品的AFM观测结果则显示这种差异并不...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了铁基合金(Fe73.5Cu1Nb3Si13.5B9)薄带断口的介观结构。通过对310℃退火样品的观测,可以发现薄带的贴辊面区(SRFA)和自由面区(FFA)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结构差异;而540℃退火样品的AFM观测结果则显示这种差异并不明显。将310℃和540℃退火的样品在HF酸溶液中进行腐蚀,获得不同腐蚀深度的腐蚀表面,再用AFM观测其表面形貌,则发现:在310℃退火样品的腐蚀表面,自由面和贴辊面形貌各自随腐蚀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两表面形貌之间在腐蚀前期有差异,但后期无明显不同;而540℃退火样品的两个腐蚀表面,则不存在这样的变化和差异。该观测结果与薄带断口观测到的介观结构相符合。造成这种结构差异的原因是经不同温度退火后,薄带内部残留的内应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合金薄带 介观结构 腐蚀 A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气体中应力焦耳热退火FeCo基薄带的GMI效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允樟 许启明 +5 位作者 叶慧群 郑金菊 范晓珍 潘乐敏 马云 李文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36Co36Nb4Si4.8B19.2(FeCo基合金)薄带,在流动的气体中,施加不同的张应力并通以直流电进行退火,采用HP4294A型阻抗分析仪测量纵向驱动巨磁阻抗效应(LDGMI)曲线。对系列LDGMI曲线特征与外加张应力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36Co36Nb4Si4.8B19.2(FeCo基合金)薄带,在流动的气体中,施加不同的张应力并通以直流电进行退火,采用HP4294A型阻抗分析仪测量纵向驱动巨磁阻抗效应(LDGMI)曲线。对系列LDGMI曲线特征与外加张应力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动气体中进行电流退火的FeCo基合金薄带,外加张应力的作用是感生横向易磁化结构,通过这种横向易磁化结构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改变LDGMI曲线的形状。该研究结果对于开发能满足各种实际需求的新型GMI传感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阻抗效应 感生磁各向异性 FeCo基合金薄带 焦耳热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铁基非晶态合金压磁效应的膜盒式压力传感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延平 周庆贵 臧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3-507,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Fe基非晶态合金薄带压磁效应的膜盒式压力传感器。首先,论述了这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然后通过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磁场强度对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传感... 开发了一种基于Fe基非晶态合金薄带压磁效应的膜盒式压力传感器。首先,论述了这种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然后通过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以及磁场强度对输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传感器最大线性误差为1.29%F.S,最大不重复误差为1.56%F.S,最大灵敏度为0.3675mV/kPa。另外,这种传感器结构简单,温度稳定性好,工作可靠,成本低廉,测压范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 压磁效应 Fe基非晶态合金薄带 压力试验 膜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绕式非晶态合金磁芯称重传感器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延平 侯金柱 范书华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11,共4页
对一种利用铁基非晶态合为敏感元件的新型称重传感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鉴于非晶态合金大都以薄带或细丝形式存在,设计了以缠绕式铁基非晶态合金薄带作为磁芯,并采用两种不同的线圈方式的传感器结构。论述了传感器基于磁弹性效应和电磁... 对一种利用铁基非晶态合为敏感元件的新型称重传感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鉴于非晶态合金大都以薄带或细丝形式存在,设计了以缠绕式铁基非晶态合金薄带作为磁芯,并采用两种不同的线圈方式的传感器结构。论述了传感器基于磁弹性效应和电磁感应的工作原理。通过可行性试验,分析了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的平均非线性误差为0.995%F.S,最大重复性误差为1.092%F.S,最大迟滞误差为0.546%F.S,平均灵敏度为1.279 mV/kN.与现有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比较,文中研究的这种称重传感器简单可靠,适应性强,工作寿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重传感器 磁弹性效应 Fe基非晶态合金薄带 缠绕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合金位移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秀兰 路战红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1998年第1期79-81,共3页
介绍了用非晶态合金制备的薄带作为敏感材料的传感器,并采用了灵敏传感器的基本电路———直流输出双铁芯复振桥电路(MVB).它是一种具有精确、可靠、敏感线性良好等优点的、新型位移(力)传感器.它可用于在高温、高噪音环境下... 介绍了用非晶态合金制备的薄带作为敏感材料的传感器,并采用了灵敏传感器的基本电路———直流输出双铁芯复振桥电路(MVB).它是一种具有精确、可靠、敏感线性良好等优点的、新型位移(力)传感器.它可用于在高温、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多种测量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合金薄带 磁致伸缩 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退火时间对Sm_(2)Fe_(17)ZrNb_(0.4)Cu_(0.2)B_(0.2)非晶合金晶化的影响
16
作者 王婉婷 王书桓 +1 位作者 柳昆 张一昆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运用高真空电弧熔炼及单辊旋淬一体炉设备,以40 m/s的速度快淬制备出Sm_(2)Fe_(17)ZrNb_(0.4)Cu_(0.2)B_(0.2)非晶合金薄带。为实现非晶合金薄带在较低的晶化温度下爆发性形核,在细化晶粒的同时改善微观组织均匀性,需提高晶化前原子有序... 运用高真空电弧熔炼及单辊旋淬一体炉设备,以40 m/s的速度快淬制备出Sm_(2)Fe_(17)ZrNb_(0.4)Cu_(0.2)B_(0.2)非晶合金薄带。为实现非晶合金薄带在较低的晶化温度下爆发性形核,在细化晶粒的同时改善微观组织均匀性,需提高晶化前原子有序度,因此对薄带在500℃下进行不同时间的预退火处理,研究不同预退火时间下非晶合金晶化演变过程。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分析结果表明:长时间的预退火处理对α-Fe相的析出影响较大;预退火温度为500℃时,预退火时间应不超过90 min;预退火时间过长导致晶相提前析出,晶化组织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铁系永磁材料 非晶合金薄带 预退火时间 晶化 Α-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漂巨磁阻抗磁敏开关的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晶 郑金菊 +2 位作者 柳渊 何佳 周初凯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7-580,共4页
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薄带在540℃下17.8 MPa拉应力退火后具有宽平台和陡峻下降沿的巨磁阻抗特性,据此研制了一款新型磁敏开关。文中介绍了磁敏材料的GMI特性及磁敏开关的电路设计原理,对磁敏开关的磁场和温度特性进行了测试,... 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薄带在540℃下17.8 MPa拉应力退火后具有宽平台和陡峻下降沿的巨磁阻抗特性,据此研制了一款新型磁敏开关。文中介绍了磁敏材料的GMI特性及磁敏开关的电路设计原理,对磁敏开关的磁场和温度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磁敏开关的重复性好,迟滞误差小,温漂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开关 Fe基合金薄带 巨磁阻抗效应 工作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中的巨磁电阻效应 被引量:48
18
作者 都有为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0-200,共21页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为1—100nm,如纳米微粒,纳米线、管,纳米薄膜或其组合材料,近年来纳米材料中的巨磁电阻效应颇受人们青睐,本文将重点介绍颗粒膜,颗粒合金薄带,非连续多层膜...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尺度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通常为1—100nm,如纳米微粒,纳米线、管,纳米薄膜或其组合材料,近年来纳米材料中的巨磁电阻效应颇受人们青睐,本文将重点介绍颗粒膜,颗粒合金薄带,非连续多层膜,颗粒—薄膜混合型膜以及磁性隧道结的巨磁电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膜 颗粒合金薄带 纳米材料 巨磁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磁式锚杆轴力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康 赵利平 +1 位作者 梁义维 刘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2,117,共4页
针对现有锚杆轴力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非晶态合金薄带压磁效应,根据感应线圈输出电压大小判断锚杆轴力大小,阐述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搭建传感器测试系统,分析了气隙大小、励磁电压幅值和励磁频率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对... 针对现有锚杆轴力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利用非晶态合金薄带压磁效应,根据感应线圈输出电压大小判断锚杆轴力大小,阐述了该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搭建传感器测试系统,分析了气隙大小、励磁电压幅值和励磁频率对传感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对传感器进行了静态特性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轴力传感器 非晶态合金薄带 压磁效应 静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 of grain orientation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_(63)Co_(32)Gd_5 alloy ribbons
20
作者 姚文静 王楠 LEE Je-h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14-2019,共6页
By using the melt spinning techniques, the Fe63Co32Gd5 alloy ribbons with 15-50 m in thickness and 3-7 mm in width were prepared at the wheel speeds of 15, 20, 25 and 35 m/s. The rapid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s w... By using the melt spinning techniques, the Fe63Co32Gd5 alloy ribbons with 15-50 m in thickness and 3-7 mm in width were prepared at the wheel speeds of 15, 20, 25 and 35 m/s. The rapid solidification micro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ree layers, the middle layer of which reaches 80% thickness and forms the column grain of(Fe,Co) solid with Gd solution. Grain refinement takes plac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heel speed. And after 0.5 h heat treatment at 823 K, the ribbon thickness becomes larger and the middle layer of column grain is very orde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ribbon plane. The coercivity of quenched and annealed Fe63Co32Gd5 ribbons both have the inflection point at the wheel speed of 20 m/s, and the tendency is declining. The heat treatment processing makes the coercivity become lower by improving the order of(Fe,Co)17Gd2 compound.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quenched ribbons increases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wheel speed, whereas that of annealed ones de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increases. The minimum coercivity is 5.30×103 A/m and the maximum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is 163.62 A·m2/kg, which is obtained in the conditions of the wheel speed of 35 m/s and 0.5 h heat treatment at the temperature of 823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Gd alloy ribbon rapid solidification phase composition magnetic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