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离合词与核心重音 |
崔四行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2
|
韵律促发下的重新分析——论离合词的产生机制 |
黄梅
庄会彬
冯胜利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4
|
|
3
|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离合词形式分析 |
任海波
王刚
|
《语言科学》
|
2005 |
31
|
|
4
|
同形删略和离合词、不完整词形成机制——兼论准定语的形成机制 |
郭锐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3
|
|
5
|
错综关系下例外的形成——汉语离合词成因再探 |
马清华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6
|
“平行式”多义复合词的构成条件和范围 |
沈孟璎
王树锋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7
|
试析动宾式离合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 |
张豫峰
郑薇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8
|
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 |
饶勤
|
《汉语学习》
CSSCI
|
1997 |
64
|
|
9
|
离合词离析结构“A一个B”中“一个”的属性 |
王海峰
王铁利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12 |
2
|
|
10
|
离合词离析形式AxB的构式特征 |
王海峰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1
|
离合词是词还是短语?——来自神经电生理学的证据 |
张珊珊
江火
|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2
|
通过教材编写改善对外汉语的离合词教学 |
刘春梅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4 |
15
|
|
13
|
制约“着迷”类离合词入境介标隐、现机制探讨 |
李春玲
韩晓明
|
《语言与翻译》
CSSCI
|
2017 |
2
|
|
14
|
印尼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及原因分析 |
萧频
李慧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6 |
20
|
|
15
|
离合词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熊晓青
|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
2015 |
3
|
|
16
|
关于离合词的语用问题 |
华玉山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5 |
6
|
|
17
|
离合词不同离散形式的韵律‐语法动因 |
郑伟娜
|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8
|
第5版《现汉》对离合词的处理分析 |
王楠
|
《辞书研究》
|
2006 |
5
|
|
19
|
从古代汉语动补结构的衍化看离合词的成因 |
王俊
|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0
|
“见面”类离合词及其准构式语言接口研究 |
李春玲
|
《语言与翻译》
CSSCI
|
2016 |
3
|
|